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109例节律性闪光刺激临床脑电图的研究,探讨:1.正确使用间歇性节律性闪光刺激提高EEG的阳性率;2.研究了闪光后的节律同化问题;3.发现症状性头痛“H”反应占90%;4.毫针蝶骨电极加闪光刺激可以提高阳性率75%。  相似文献   

2.
α—昏迷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上病人呈昏迷状态,而脑电图显示类似于正常觉醒者的α节律,称之为α—昏迷(α—Coma)或α波型昏迷(Alpha patterncoma)。Loeb 1953年最先报道一例桥脑一中脑出血昏迷病人的脑电图显示α样节律。其后国外文献上有许多报道。现综述如下:α—昏迷的图型特征α—昏迷图型是从8—13HZZXA 节律为主,波幅一般为5—50μv,偶可达150μv。其分布广泛,但以额或中央区明显占优势,某些病例则以后头部明显。节律性α活动出现率较高,通常对声、光、有害刺激或被动开脸无反应。少数病例的α活动对外界刺激有反应。除上述节律性α活动外,有时  相似文献   

3.
发作性头痛者动态脑电图监测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发作性头痛者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发作性头痛患者进行24hAEEG监测,分析发作期和间期脑电活动特点,并与常规EEG作自身对照。结果 AEEG非特异性异常54例(45%),捕捉到痫样放电11例(9.2%),EEG非特异性异常31例(25.8%),捕捉到痫样放电仅4例(3.3%),AEEG异常率(54.2%)明显高于EEG(29.2%)。AEEG痫样放电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后,观察其对PD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01例PD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PD药物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减重步行训练,综合训练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指导步行训练。监测3组受试者训练前后的步频、步长、步速步行参数,同时均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评估PD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PD患者平衡功能。结果训练后4 w及训练后8 w减重步行训练组与综合训练组的步长、步频、步速、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训练组在训练后4 w及训练后8 w步长、步频、步速、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经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后步态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得到改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报告112例妇科内分泌紊乱疾患的EEG结果,正常EEG占33.9%,边缘状态占12.5%,轻度异常占46.6%,中度异常占8%。其异常改变主要为基本节律紊乱和非牧民性慢波化。统计结果表明EEG异常率和程度与月经周期、性激素水平、基础体温等临床因素有关。并对本症患者EEG异常的可能发生机理作了探讨,认为EEG检查对评价CNS-间脑机能状态、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发病危险时间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发病与日、周、年的节律性关系。方法 对1824例脑卒中患者(出血组663例,梗死组1161例)的发病时间按小时、日和月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发病时间具有日、周、年节律性;脑出血组发病有周、年节律性,但缺乏日节律性。脑梗死在每日4am~10am,星期六~星期一易发病;脑出血在星期五~星期日易发病;而11月~次年1月份和7、8月份分别为脑梗死及脑出血易病时间。结论 重视脑卒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癌性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评价了4例病理证实的癌性LEMS(例1,2为小细胞性肺癌,例3为肾上腺癌,例4为乳腺癌)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结果 面神经,腋神经及尺神经重复电刺激示,诱发电位起始波幅减小(0.4~0.7mV);5Hz以下低频刺激后波幅递减16%~54%(对照:小于15%)但在10Hz以上高频刺激后波幅递增120%~65  相似文献   

8.
血压的昼夜节律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体内多数生理化过程都存在以大约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即近日节律或昼夜节律,血压也存在昼夜节律的波动性变化。无论是正常人还是高血压病患者,都存在血压的这种节律性变化。长期高血压病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近来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性改变与脑血管发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脑电图三种诱发试验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脑电图(EEG)3种诱发试验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为探讨癫痫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我院1997年3月以来收治的156例拟诊为癫痫的患者行EEG常规及3种诱发试验检查。结果 清醒状态下,33%的患者常规EEG出现癫痫样放电,过度换气(HV)时43%的患者出现癫放电,闪光刺激时36%出现癫痫样放电,自然睡眠时89%出现癫痫样放电。结论3种诱发试验,特别是睡眠中的EEG〉对提高癫痫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氯丙嗪对正常成年大鼠自由活动状态下皮层HVSs节律以及面部抽搐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可自由活动的正常大鼠进行皮层脑电和面部肌电长程记录,观察大鼠腹腔注射氯丙嗪后皮层HVSs节律个数、持续时间以及HVSs出现期间面部活动及肌电的变化.结果 大鼠清醒静止状态下自发出现HVSs节律,面部偶发抽搐,腹腔注射低剂量氯丙嗪(1.5 mg/kg)和高剂量氯丙嗪(3.0 mg/kg)后均使HVSs节律个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大鼠面部肌肉节律性活动增多、持续时间延长.结论 氯丙嗪能增强生理状态下出现的HVSs节律及面部抽搐,提示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可能与HVSs节律有关,而多巴胺受体可能参与大鼠皮层HVSs节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迷走神经刺激控制癫痫的基础与临床四川省遂宁市人民医院脑外科胡家正,龙琴综述南京军区总医院谭启富审校尽管各种抗痫药物的不断问世,但大约40%的复杂性部分性癫痫病人用抗痫药治疗未能获得满意的缓解。由于病灶不能确定,手术治疗也很难奏效,而间歇性迷走神经刺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压近日节律变化,了解高血压与腔隙性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高血压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共119例,腔隙性梗死患者121例,高血压105例,正常对照组109例.分别进行连续24 h血压监测.用余弦法分析4组血压的近日节律特征,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4组均存在近日节律,高血压患者的调整中值高于血压正常组,而振幅低于血压正常组;高血压合并腔隙性梗死组调整中值高于其他3组,而振幅低于其他3组;高血压组与腔隙性梗死组调整中值及振幅无统计学意义,但调整中值高于正常对照组,振幅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压近日节律的振幅降低是高血压及腔隙性梗死患者有别于健康人的特征,并且可能参与了腔隙性梗死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在清醒静止状态下基底节-皮层环路的异常振荡性电活动. 方法 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并经阿扑吗啡注射诱发旋转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多导宏电极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可自由活动的正常大鼠和6-OHDA大鼠PD模型进行苍白球场电位和皮层脑电的多部位同时记录.功率谱分析和相干分析用于揭示各记录位点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不同记录位点神经元集群之间的功能连接和同步化.结果 清醒静止状态下,苍白球场电位中存在特征明显的μ节律活动.与正常大鼠相比,PD模型大鼠苍白球场电位μ节律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主运动皮层出现与苍白球同步的μ节律活动,特别是注射侧主运动皮层的μ节律被显著增强.结论 μ节律是大鼠清醒静止状态下苍白球本身具有的一种生理性节律活动.6-OHDA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可造成苍白球μ节律持续时间延长,还可改变基底节-皮层环路的功能连接,造成主运动皮层与苍白球之间异常同步的μ节律活动.至于此异常μ节律活动与PD静止性震颤的关系,尚需经进一步实验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0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脑电图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0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行脑电图监护(VEEG)检查,结果发现HLD患者VEEG异常率达8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异常率(20%)(P〈0.01);不同临床类型HLD患者VEEG的异常率无显著差异,其VEEG异常主要表现为基本节律慢化,阵发性慢波和痫样放电。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脑血管病患者死亡时间是否存在24小时节律变化,我们对我院1990年1月至1992年5月因脑血管病死亡104例病人进行了分析。本组资料显示脑血管病患者死亡时间存在24小时节律变化,在上午6:00~8:00时及下午18:00~20:00时出现两个高峰值,夜间死亡率低,并出现统计学差异。这种节律变化与以往报导心脏病猝死时间24小时节律改变相似。脑血管病患者多死于并发症,如心衰、脑疝等,其死亡时间存在24小时节律改变可能由这些因素所决定。本组病例在医院内死亡,都经过一些治疗,这些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病人的生物节律。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2名正常成人志愿者的上下肢比较电与磁两种经皮运动皮层、脊髓刺激法所引出之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差异。结果表明,电刺激诱发成功率为100%。磁刺激在下肢肌 成功率为0-14.3%(皮层刺激)和0-42%(脊髓刺激);电刺激MEP波幅比磁刺激高2.47-41倍(平均11.3倍);电刺激MEP潜时比磁刺激平均短2.78ms(皮层刺激)和1.34ms(脊髓)。作者认为,易引出高大而可靠的MEP的电刺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头痛性癫痫诊断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头痛性癫痫的诊断及与偏头痛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由院外诊断为头痛性癫痫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复查EEG1~3次后,重新确定诊断,实施治疗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02例患者中,68例为偏头痛,34例为神经性头痛。复查EEG结果显示大部分在正常范围,部分异常EEG中以弥散性慢波增多为主,仅有3例EEG显示有散在癫痫样波,但临床表现却符合典型偏头痛的诊断。结论头痛性癫痫临床少见,单纯以头痛诊断为癫痫是不可靠的,必须依靠临床表现、EEG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并和偏头痛进行鉴别。以头痛为主诉的儿童不应轻易诊断为癫痫。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作为原发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神经血管紊乱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部分患者在头痛前有眼前闪光或视野缺损、麻木等先兆症状,多数无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94例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292例住院的SLE患者中发现94例神经精神性SLE,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神经精神性SLE发生为32.2%,其中75.52%,在起病后2年内发病,主要表现为焦虑,头痛,抑郁,肌痛和癫痫发作,且焦虑,头痛在肌痛,癫痫中有较高的比例。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可导致以欣快,幼  相似文献   

20.
正偏头痛(Migraine)是常见的致残性原发性头痛障碍,其特征为发作性、多呈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 h,伴或不伴有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及麻木等先兆症状,一般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我国偏头痛发病率为9.3%,女性为12.8%,男性为5.9%,有家族遗传倾向~([1])。儿童随年龄增长,偏头痛发病率从幼儿期的3%增加到青少年期的15%左右。男孩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女孩为11岁,学龄期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青少年期女孩较男孩发病率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