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5—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流行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南京市肺结核病例数据信息,采用 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南京市活动性肺结核流行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2005—2020年南京市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51 624例,报告发病率由71.86/10万降至26.08/10万,年均下降6.47%(AAPC=-6.47,95%CI:-9.84 ~-2.97,P < 0.001)。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所占比例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分别为 8.72%(AAPC=-8.72,95%CI:-14.71~-2.32,P=0.008)和 3.37%(AAPC=-3.37,95%CI:-4.60~-2.12,P < 0.001)。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APC=-6.37, 95%CI:-15.21~3.41,P=0.194),占比则以 2016 年为转折点先降后升。男性和女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 (AAPC=-6.80,95%CI:-10.13~-3.35,P < 0.001;AAPC=-6.88,95%CI:-8.54~-5.18,P < 0.001),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68),但女性占比呈上升趋势(AAPC=0.99,95%CI:0.31~1.67,P=0.008),而男性占比则逐年下降(AAPC=-0.42,95% CI:-0.73~-0.10,P=0.013)。≥30岁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0~<15和15~<3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且15~<30岁年龄组患者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66,95%CI:0.28~3.07,P= 0.019),其余各年龄组患者占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AAPC=-8.42,95%CI:-15.60~-0.62,P= 0.035;AAPC=-5.37,95%CI:-9.13~-1.46,P < 0.008),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中心城区患者占比自2009年之后呈下降趋势(P < 0.001),而非中心城区则呈上升趋势(P < 0.001)。结论:2005—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总体报告发病率下降明显,病原学阳性比例逐年升高,15~<30岁年龄组人群是今后防控工作需重点关注的人群,女性和非中心城区患者占比有上升趋势,应给予一定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南京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概率抽样的方法在全市随机抽取1 014人,使用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南京市公众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5.01%,全部核心信息知晓率分别为36.08%。影响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全部核心信息知晓率的因素主要是户籍、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公众单一核心信息知晓率从高到低分别是"核心信息2"、"核心信息1"、"核心信息5"、"核心信息3"、"核心信息4"。结论南京市结核病健康宣教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公众对结核病症状等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对结核病防治的相关政策掌握较差。学生、流动人口的结核病宣教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测中药抗颈椎病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探讨其成分-靶点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近10年内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中药复方,应用Access 2003数据库录入复方,应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运用软件Cytoscape建立中药配伍网络,选择网络相对中心度较高的前5味药作为核心中药,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数据库查询中药的化学成分,运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蛋白对应的Gene Name,应用Cytoscape3.6进行成分-靶标-通路的网络分析和GO分析,通过KOBAS网络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方332首,当归、葛根、黄芪、川芎和甘草构成核心中药;共得到419个疾病靶标以及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1、MAPK14、CCND1、EGFR、FOS、SRC等10个核心靶标在内的312个药物靶标。根据靶标对应的化学成分,从五味核心中药中筛选出包括槲皮素、大豆苷元、山柰酚、葛根素等146个成分。结论:五味核心中药很可能主要作用于MAPK14、FOS、CXCL8、CCL2、MAPK1、SRC等核心靶标及IL-17通路、MAPK通路,P1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延缓椎间盘老化,降低炎症介质的表达,减轻疼痛,通过减少缺血性伤害治疗眩晕以及促进钙离子释放,减缓肌肉痉挛来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PU(V2.0)的条目进行分析与评价,为量表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QLICD-PU(V2.0)对1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测评,采用经典测量理论中的变异度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同时应用项目反应理论中的Samejima等级反应模型计算每个条目的难度、区分度系数和信息量,来评价QLICD-PU(V2.0)量表条目的质量。结果 经典测量理论结果提示QLICD-PU(V2.0)共性模块中变异法计算在总的41个条目中条目标准差小于0.90的有7个; 在总的41个条目中有9个条目与其所在领域的相关性比较低; 项目反应理论结果显示所有条目的区分度较好,取值范围均在1.01~1.69; 在总的41个条目中33个条目的难度系数取值范围在-3.94~3.70,且随着难度等级(B1→B4)的增加呈现出单调递增的趋势; 共性模块条目的平均信息量均较好,特异模块的平均信息量不太理想。结论 QLICD-PU(V2.0)量表所有条目区分度,大部分条目的难度以及共性模块平均信息量比较好,量表具较好的信度,但仍然有部分条目有待进一步修订并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AP)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AP患者508例,采用上海天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改良的连接酶检测反应(imLDR)技术对VDR基因上1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进行检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状态、APACHE II评分后,在不同遗传模式下分析各位点基因型与AP患者临床转归(脓毒症/重症AP/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rs12721375 GA/AA基因型较GG发生脓毒症风险低(P=0.02);A等位基因型发生脓毒症的风险较G低(P=0.009)。rs2853559 GA和GA/AA较GG发生脓毒症风险高(P=0.022、0.026)。rs11168287 AA较GG和GG/GA发生重症AP风险高(P=0.030、0.022)。rs2853559 AA基因型较GG和GG/GA发生重症AP风险高(P=0.022、0.021)。rs11168283 CT/TT基因型较CC型发生死亡风险低(P=0.046)。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AP患者临床转归相关,VDR基因参与了AP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市售臭干子及其生产原料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分子流行特征,探讨不同的血清型、分子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20年6 — 9月采集马鞍山市市售臭干子及其生产加工的辅料等,并对其中的沙门菌进行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使用BioNumerics 7.6软件对PFGE图谱、药敏结果及MLST分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及环境均有沙门菌检出;29株沙门菌可分为6种血清型和1种未分型沙门菌;菌株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8.3%、34.5% 和 31.0%;菌株可分为9个PFGE型别和6个ST型别;用血清学、PFGE和MLST三种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分型,所得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11、0.762和0.753。  结论  马鞍山市售臭干子沙门菌的污染率较高且其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沙门菌污染的情况,不同地区的分离株之间有一定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8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PCI后根据其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54)和死亡组(n=1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死亡13例(19.4%)。死亡组糖尿病患者占比(χ2=4.05)及吸烟患者占比(χ2=3.69)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高于生存组(t=2.08,P<0.05),而体质指数(BMI,t=-1.28)、血小板(PLT)计数(t=-2.10)均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糖尿病、血清BNP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肿瘤PCI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术前双联抗血小板负荷量可降低死亡发生的结局,为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肿瘤行PCI后患者预后不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包含传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等,此外,血清BNP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等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针对性的医疗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对脑干病变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咽缩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干病变所致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包括口腔感觉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球囊导管扩张术等)和假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球囊内未注水),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上咽部压力峰值和下咽部压力峰值、功能性经口进食评级(FOIS)和FEES残留分级。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咽部压力峰值、下咽部压力峰值、FOIS和FEES分级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干预组的上咽部压力峰值[(76.56±15.61)mmHg]、FOIS和FEES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结论 咽部球囊压力反馈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干病变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上咽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诱导期正压通气至肌松起效时,肺顺应性及其变化率与肌松药起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5例,年龄18~50岁,体重45~80 kg,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 1—2级。麻醉诱导自主呼吸消失后行面罩压力控制通气,通气压力为15 cmH_2O,每12秒记录肺顺应性,以第一次正压通气的肺顺应性为基础值。同时给予顺式阿曲库铵,肌松监测仪定标开始监测,间隔12 s直至T4/T1=0即肌松药起效,记录肌松起效时间和此时肺顺应性数值,计算肺顺应性变化率。结果给予肌松药即刻肺顺应性为(23.1±2.5)ml/cmH_2O,当T4/T1=0时,肺顺应性为(44.6±8.7)ml/cmH_2O。平均肌松起效时间为(87.1±7.3)s,肺顺应性变化率与肌松药起效时间呈负相关(r=-0.68,P=0.013)。结论全麻诱导时肺顺应性变化率与肌松药起效时间负相关,观察肺顺应性的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气管插管时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