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 (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对 1999~ 2 0 0 1年收集的 5 15份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显示 ,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4 9 71%和11 4 6 %。麻疹、风疹病例集中在 3月 ,以 4~ 14岁儿童为主。各级实验室应开展血清学鉴别诊断工作 ,提高麻疹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近2年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该地区麻疹、风疹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该区2010年1月-2012年6月135例发热出疹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发热出疹病例中,麻疹19例,阳性率14.1%;5-7月为发病高峰,婴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成人均有发病;其中4人有疫苗接种史,17例集中在2010年.风疹69例,阳性率51.1%;3-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1~ 30岁.62例未确诊病例进行了二次采血,分别检出麻疹6例,风疹35例.结论 麻疹需与风疹等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加强实验室的监测,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5—2008年玉溪市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玉溪市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流行病学监测分析,全面掌握玉溪市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2005—2008年以来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情况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共报告554例疑似麻疹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其中实验室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305例、确诊率为55.05%;风疹IgM抗体阳性67例、确诊率为11.91%;未检出麻疹IgM和风疹IgM病例182例,占总病例的32.85%。结论玉溪市目前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以麻疹为主,各年龄段均有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同时具有一定数量的风疹病例,以及其他类型的出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379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解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1997~2000年5月,在该省20个县采集了暴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379例中确诊为麻疹的192例(50.66%),风疹80例(21.11%),其它RFIs107例(28.23%)。379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44份,阳性率37.99%;风疹IgM抗体阳性40例(10.55%)。RFIs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暴发病例以麻疹为主。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吕蓓  徐慧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56-4558
[目的]了解桐乡市2007年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加速控制麻疹风疹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桐乡市2007年的麻疹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RFIs发病以春夏季为主,主要在年龄0~4岁组,在254例RFIs病人的血清中,麻疹IgM阳性检出率为24.80%,以3月份最多;风疹为20.08%,以3、4月份为高峰,大部分RFIs病例无或不详疫苗接种史。[结论]保持疫苗的高质量的常规免疫,适时的开展强化免疫,加大强化免疫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监测,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起学校风疹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新  史晓光  孔亚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67-1567,1569
2006年3月31日至5月4日.济宁市某高级中学在校学生124人出现发热出疹性疾病,罹患率为1.967%,经现场流行病调查和病例标本血清学监测.证实为一起以风疹发病为主的暴发。我们迅速采取了以麻疹风疹二联疫苗应急接种免疫、患者隔离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桐乡市2007年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加速控制麻疹风疹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桐乡市2007年的麻疹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RFIs发病以春夏季为主,以3~6月份为高峰,主要在年龄0~4岁组,在254例RFIs病人的血清中,麻疹IsM阳性检出率为24.80%,以3月份最多;风疹为20.08%,以3、4月份为高峰,大部分RFIs病例无或不详疫苗接种史.结论:保持疫苗的高质量的常规免疫,适时的开展强化免疫,加大强化免疫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监测,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发热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其特异度和敏感度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了探索麻疹和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于1996年3月~1997年3月,在河南省3个县1个区开展了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发现,麻疹和风疹在发热、出疹天数、出疹时间等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差异;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麻疹临床诊断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73%和78%、83%;如以“发热≥38℃,发热后第3天或以后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作为麻疹诊断标准,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74%.建议:以“发热后第3天或以后出疹(即发热后48小时或以后)”作为麻疹临床诊断指标的一部分;以“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作为麻疹监测疑似病例定义;不同地区应制订不同的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郴州市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rubella illness,RFI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测RFIs病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一年来发生5起RFIs暴发,共219例,其中麻疹152例,发病年龄高峰为1岁组,占14.47%,其次为7岁组,占13.82%;风疹67例,发病年龄高峰为13岁组,占37.31%。结论郴州市麻疹、风疹病例以暴发为主。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对深圳市1998~1999年发热出疹性病例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共检测RFIs 328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54.88%,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9.45%.RFIs病例中麻疹和风疹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夏季.麻疹发病以少年儿童为主,而风疹主要发病对象则出现两个非连续年龄高峰期,分别为儿童高峰期和青少年高峰期.180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占83.89%.结果显示,RFIs病例中以麻疹、风疹为主,其分布也与麻疹、风疹流行特征相似.有必要将RFIs病例血清学监测列入计划免疫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1.
范治金 《职业与健康》2006,22(6):430-431
目的为进一步降低政和县麻疹发病率,对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探讨RFIs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政和县自2000年以来6起Rns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6起RFIs爆发经血清学证实:1起为麻疹爆发,5起为风疹爆发。RFIs的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乡、村二级医疗单位麻疹监测系统不敏感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时间较长等延误对RFIs爆发疫情控制措施的及时落实。结论麻诊接种率高,复种年龄提前的地区麻疹发病基本处于散发状态,RFIns爆发以学校风疹为主,有条件的县级疾控单位应建立麻疹血清学诊断实验室,加大乡、村二级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监督力度,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把风疹纳入常规免疫接种,可加速控制麻疹和减少风疹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
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山东省1999~2002年通过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报告的150例接种MV后RFI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接种MV后RFIs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投入量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0.14/10 000ml~0.25/10 000ml,年均报告发生率为0.20/10 000ml,且各年份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P<0.05);88.67%的病例发热在38.5℃以上,75.33%的病例接种MV后4~11天出疹(中位数为8天),皮疹较为典型;出疹顺序基本与野病毒引起的麻疹病例一致;68.67%的病例为首次接种MV,其中8~12月龄组占94.17%;风疹IgM均为阴性,麻疹IgM阳性率为45.65%。结论 接种MV可引起RFIs,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后的过敏反应和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其发生率与疫苗接种剂次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因果关系,今后应从病毒的基因型上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和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江西省麻疹实验室网络在加速控制麻疹阶段中的作用。方法 对江西省 1 999年、2 0 0 1~ 2 0 0 3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共检测了 1 2 0 8份疑似麻疹血清标本。结果  83 4份麻疹流行区的血清中 ,麻疹IgM抗体阳性 5 1 0份 ,分属 6 1起流行 ;3 7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中 ,风疹IgM抗体阳性 1 97份 ,分属 2 6起风疹流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出率与病例出疹后采血时间密切相关 ,以出疹后 4~ 1 4d检出率最高( 6 2 . 4 5 %,71. 0 4 %)。麻疹、风疹流行人群中以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为主 ,是省内发病的重点人群。江西省 2 0 0 3年采集 3份咽拭子 ,并用B95a细胞首次成功地分离到 2株麻疹野病毒 ,经核酸序列分析鉴定均为H1 基因型。结论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麻疹病毒学与血清学的监测 ,应通过对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职能考核 ,不断提高实验室血清学诊断的工作质量 ,为加速控制麻疹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济南市风疹的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和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包括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及主动搜索等资料,分析济南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8—2006年全市经麻疹专报系统报告风疹病例165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2/10万;发病以春季为主,占75.39%(1250/1658);发病呈高度聚集状态,济阳县、章丘市和历下区发病数占53.62%(889/1658);暴发病例占73.10%(1212/1658);学龄儿童(9—16岁)发病占85.16%(1412/1658)。结论今后应加强风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监测工作质量,以降低风疹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及麻疹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开展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个案调查及血清标本麻疹、风疹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统计、分析、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和防控措施。结果2001年以来芜湖县麻疹发病率已降至8.3/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3.4/10万,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为3~6月份,占年平均89.01%。各年份发病以5~15岁发病为主,2003、2004、2005年5~15岁麻疹发病分别占85.7%、70.0%、77.8%。2002和2005年8月龄以前发病(均为6月龄、7月龄发病)各1例,提示现行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有一定的缺陷。2001~2005年仅有39.6%的麻疹病例有免疫史,说明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质量低效和漏种现象。结论今后应提高标本的采集合格率,加强实验室检验工作。对现行的麻疹疫苗基础免疫程序有必要进行调整。在提高疫苗接种质量的同时,要确保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及加强免疫。对暴发点及其相关区域的易感人群,及时施行麻疹等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8—2011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后发热出疹疾病(Rashand Fever illness,RFIs)的发病情况。方法对贵州省2008—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接种MCV后RFIs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贵州省2008—2011年接种MCV后RFIs年平均报告发生率为0.54/10万。病例无聚集性和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龄,88.88%的病例是首次接种MCV。发热高峰为接种后6~9d,出疹高峰为接种后第8d和第10d。结论接种MCV后出现的RFIs病例,可能为接种疫苗偶合麻疹野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接种MCV产生的疫苗反应引起,即疫苗相关病例。进行病毒基因分析是确定发病原因的唯一办法。消除麻疹阶段,应加强对接种MCV后RFIs病例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大连市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0年大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更好地指导今后消除麻疹工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大连市2010采集的疑似麻疹血清标本进行麻疹抗体(M-IgM)、风疹抗体(R-IgM)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大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17例,报告发病率为0.28/10万,与去年同期(0.38/10万)相比降低26.32%,呈散发状态,城乡接合部高发,呈明显的季节性,以周岁内儿童及20岁以上成年人发病为主;麻疹监测系统共监测麻疹疑似病例31例,其中确诊病例20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9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风疹实验室诊断病例2例,排除病例9例,监测系统运转状态良好。结论在保证麻疹疫苗首针及时率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学龄前儿童的强化免疫,并建议育龄期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建议开展出疹性疾病病例监测及病原学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8.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European Region toward reaching the goal of measles and rubella elimination. We analyzed the surveillance data of 2012 on measles and rubella for agegroup, diagnosis confirmation status (clinical, laboratory-confirmed and epidemiologically linked), vaccination status, and measles-related deaths. For 2012, there were 23,871 measles cases and 29,361 rubella cases reported in the region, mostly among unvaccinated persons. Almost one in three patients with measles and one in five patients with rubellawere aged 20 years and older. In a few countries, widespread outbreaks or indigenous transmission of measles persisted in 2012. While most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have controlled rubella, a small number still reported a high incidence and several outbreaks. Therefore, more effort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liminating measles and rubella in the WHO European Region by 2015, particularly in high-incidence countries. The WHO measles and rubella elimination plan stipulates that all countries should achieve and maintain the required high vaccination coverage while conducting high-quality surveill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