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力性尿失禁病人不同术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张力性尿失禁不同术式的优劣。方法对因张力性尿失禁或伴有张力性尿失禁而进行手术治疗的95例病人(包括经阴道修补术63例,经腹库伯韧带悬吊术23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的治愈率,库伯韧带悬吊术和阴道前壁修补术分别为93%(26/28)和69%(31/45)(P<0.05);术后1年的治愈率分别降至74%(14/19)和58%(23/40)(P>0.05)。术后性生活感觉异常情况为,库伯韧带悬吊术和阴道前壁修补术分别为4%(3/45)和7%(1/28)。术后插尿管天数和次数,库伯韧带悬吊术多于阴道前壁修补(P<0.05)。结论张力性尿失禁的术后治愈率,3个月时库韧带悬吊术优于阴道前壁修补术,1年时两种术式相似。库伯韧带悬吊术更易造成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公开发表与研究目的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伤I=1疼痛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有19个研究,共4516例患者纳入分析,局麻组2330例,硬膜外麻醉组2186例。Meta分析显示,局麻组在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5.36min,95%可信区间(-5.67,-5.06)min,P〈0.00001]、住院时间[加权均数差-2.82d,95%可信区间(-2.89,-2.75)d,P〈0.00001]、治疗费用[加权均数差-998.83元,95%可信区间(-1004.96,-992.71)元,P〈0.00001]、术后疼痛发生率[优势比0.67,95%可信区间(0.49,0.91),P=0.01]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组,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危险比1.28,95%可信区间(0.54,3.01),P=0.58]。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局麻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疼痛轻的优点,两种麻醉方法对术后复发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雷金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132-133
目的通过对比我院4年来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三种方法的疗效,探讨治疗女性尿失禁的最适宜方法。方法将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8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分三组治疗观察。Ⅰ组: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盆底肌训练);Ⅱ组:传统的阴道前壁修补术;Ⅲ组: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结果非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44%,且大多分布在产后早期尿失禁,对中老年尿失禁效果差;阴道前壁修补术(传统组)总有效率55%,略高于非手术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组)总有效率达100%,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轻中度尤其产后早期尿失禁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即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晚期尿失禁尤其中重度尿失禁患者首选TVT~O术;对那些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而言,阴道前壁修补术也不失为一种备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俊  康中强 《循证医学》2012,12(3):169-174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其他杂志。纳入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或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个研究,共计7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缩短[加权均数差=-15.16,95%可信区间(-22.11,-8.20),P〈0.05],手术后住院天数缩短[加权均数差=-1.59,95%可信区间(-2.83,-0.34),P〈0.05]。手术后伤口感染发生没有明显差异[加权均数差=O.84,95%可信区间(O.44,1.59),P〉0.05]。阴囊血肿[比值比=0.77,95%可信区间(0.39,1.51),P〉0.05]、腹股沟区血清肿[比值比=3.80,95%可信区间(0.91,15.91),P〉0.05]及尿潴留发生[比值比=0.62,95%可信区间(0.32,1.22),P〉0.05]没有明显差别,术后远期复发率较传统疝修补术低f比值tE=0.14,95%可信区间(0.06,0.33),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无肠管坏死物切除的腹股沟嵌顿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加盆底悬吊术与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disease,PF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女性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为阴式子宫切除(TVH)+盆底悬吊术30例;B组为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40例,B组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同时实施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比较2组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A组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保留导尿时间、住院时间短,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阴道前后壁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基本改善;术后1年评估疗效,A组复发率为6.7%,B组为12.5%,2组在随访期间均无严再并发症发生。结论盆底悬吊术治疗PFD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近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疝补片填充阴道膀胱间隙治疗妇女盆腔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对2004.12—2006.8就诊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128例子宫脱垂中度以上病人,其中60%左右妇女合并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全部行阴式子宫切除,其中45人阴道前壁用补片修补,79人用旧式阴道修补方式。结果 经过术后6—18个月随访,采用补片组治疗子宫脱垂成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00%、0%;对照组为94%、6%(P〉0.05)。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率和无效率事两组分别为99%、63%和4.5%、36%(P〈0.05)。结论 应用疝补片治疗POP不仅能加强盆底功能,防止复发,还能有效地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张力性尿失禁病人不同术比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u L  Lang J  Liu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601-603
目的 探讨张力性尿失禁不同术式的优劣。方法 对因张力性尿失禁或伴有张力性尿失禁而进行手术治疗的95例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的治愈率,库伯韧带悬吊术和阴道前壁修补术分别不93%和69%;术后1年的治愈率分别降至74%和58%。术后性生活感觉异常情况,库伯韧带悬吊术和阴道前壁修补术 4%和7%。术后插尿管天烽和次数,库伯韧带悬吊术多于阴道前壁修补。结论 张力性尿失禁的术后治愈率,3个月  相似文献   

8.
采用RevMan5.0软件,埘1996年11月至2012年5月国内外正式刊载的8篇闭孔路径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由外向内”闭孑L路径吊带手术(TOT)对“南内向外”经闭孔吊带手术(TVT—O)的客观治愈率(RR:1.01,95%CI:0.96—1.06)、客观失败率(RR=0.99,95%CI:0.46~2.11)、术后排空障碍(RR=0.94,95%CI:0.56~1.57)、大腿内侧疼痛(RR=0.80,95%CI:0.53—1.20)及吊带暴露(RR=2.80,95%CI:0.97~8.14)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盆底功能障碍与血清松弛素H2质量浓度及阴道壁松弛素受体LGR7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临产前盆底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评分,选择阴道前壁脱垂Ⅱ度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头位初产孕妇为病例组(n=12);无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的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n=24)。ELISA法检测血清松弛素H2浓度;阴道分娩后取会阴侧切处阴道壁组织行RT—PCR,检测松弛素受体LGR7 mRNA的表达。结果病例组血清松弛素H2的浓度和阴道壁组织LGR7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妊娠晚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血清松弛素水平升高及阴道壁松弛素受体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壁或后壁脱垂患者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壁或后壁脱垂行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术后两年行妇科检查及相关问卷调查,从阴道壁脱垂、大小便情况、性生活及盆底肌力等方面评价经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这些患者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 49例患者中术后两年阴道前壁或后壁脱垂例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两年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为(3.5±0.5)分,术前评分为(6.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尿垫试验阳性率为14.29%,术前阳性率为57.14%(P0.05);术后两年有尿失禁或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时下坠感患者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性生活患者性生活质量不满意。术前、术后两年的盆底肌张力及收缩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短期内疗效显著,近期盆底功能影响尚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沂蒙山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阴道前后壁“桥”式修补加阴道旁修补加改良阴道纵隔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采用阴道前后壁“桥”式修补加阴道旁修补加改良阴道纵隔成形术治疗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脱垂患者42例,为观察组,并与同期采用阴式子宫全切加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治疗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脱垂患者36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4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日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排尿困难及尿潴留,术后随访2年。观察组术后1个月复查阴道深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4例,复发率11.1%,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阴道前后壁“桥”式修补加阴道旁修补加改良阴道纵隔成形术能有效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经济实用,特别适合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运用盆底修复网片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Ⅲ度及以上子宫或(和)阴道壁脱垂患者32例,24例行全盆重建术(75.0%),8例行前盆重建术(25.0%),10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同时行TVT-O尿道中段悬吊术(31.3%)。结果 3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4年,除1例(3.13%)子宫、阴道前壁轻度膨出外,余无复发,另有1例患者术后足月孕剖宫产一子,产后未发现POP复发迹象。术后性生活困难、急迫性尿失禁、网片侵蚀的发生几率分别为21.43%,6.25%和0。结论用盆底修复网片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治疗POP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中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194 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情况及特点。方法选择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且于2010年10月至11月在产科门诊就诊的产后6~8周产妇194例,由专人负责行盆底功能检查,包括常规妇科检查、手测盆底肌力评定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分,有漏尿史者行尿垫实验。结果 194例产妇中,发生盆腔脏器脱垂者146例(75.26%),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42例(21.65%)。发生盆腔脏器脱垂者均有阴道前壁脱垂,其中Ⅰ度脱垂占66.44%(97/146),Ⅱ度脱垂占33.56%(49/146);阴道前壁脱垂合并后壁脱垂占4.79%(7/146),均为Ⅰ度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合并子宫脱垂占11.64%(17/146),均为Ⅰ度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同时合并阴道后壁脱垂和子宫脱垂1例(0.68%),为Ⅰ度脱垂。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高;以阴道前壁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为高发,主要表现为轻型病变;应重视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以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分析前盆腔器官脱垂(AOP)和张力性尿失禁(SUI)对绝经后妇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观察个体化修补术及无张力性阴道吊带(TVT-O)手术治疗后性生活质量的变化.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于北京医院就诊的绝经后48 ~ 65岁患者分为3组,AOP组52例,SUI组30例,门诊常规查体排除妇科及泌尿系统疾病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性生活质量问卷-31(PISQ-31)评分.对前2组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3、6个月再次进行PISQ-31评分,并与术前做比较.结果显示,术前SUI组PISQ-31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OP组(P<0.01),SUI组术后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而AOP组比较手术治疗前后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ProliftTM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XC  Zhu L  Lang JH  Shi HH  Gong XM  Wang WY  Li L  Li B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07-2910
目的 评价ProlifiTM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3例复发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穹隆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行全盆底重建术的临床资料,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为指标评价解剖学疗效,生活质量问卷为指标评价功能学疗效,性生活问卷为指标评价性生活情况.年龄平均(60±9)岁,均为绝经后患者,体质量指数平均(25.6±2.9)kg/m2.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膀胱、尿道、直肠、大血管损伤.无输血病例.手术时间(61±18)min,出血(155±84)ml,术后病率7.7%(1/13).中位随访19个月.1例术后尿潴留1周,其余均1~2 d自主排尿.1例(7.7%)网片侵蚀.新发性交痛、性交困难及膀胱过度活动症各1例.术后问卷评分显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而性生活质量降低(P<0.05).解剖学成功率92.3%,患者主观满意度84.6%.结论 ProliftTM全盆底重建用于纠正复发性重度盆腔器宫脱垂手术安全、客观疗效满意,但主观满意度低于客观解剖成功率,对性功能的不良影响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阴道前壁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绝经前后SUI组、POP组、SUI+POP组、对照组共计120例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含量。结果 SUI组、POP组、SUI+POP组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SUI组、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X蛋白含量减少可能是SUI、POP发生的一个原因,提高LOX蛋白含量可能预防或延缓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阴式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6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妇科手术治疗的子宫脱垂及前后壁膨出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及前后壁修补术125例(传统组),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110例(改良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65.25±15.65)min]、总住院时间[(6.70±2.30)d]和并发症发生率(2.70%)明显少于传统组[(90.50±30.20)min、(9.12±2.13)d、6.40%],改良组术后治愈率(90.9%)高于传统组(6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分别为(155.80±28.32)mL、(22.56±12.15)h、0.91%,传统组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分别为(170.35±20.05)mL、(24.15±10.50)h、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阴式全子宫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较满意,具有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72014.4)、万方数据库(19892014.4)、万方数据库(19892014.4)、EMBASE(19742014.4)、EMBASE(19742014.4)、PUBMED(19662014.4)、PUBMED(19662014.4)数据库检索有关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观察组应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以静息和运动时最大心率下降值、ST段压低1 mm阈值、运动时最高血压值和运动持续时间等5个方面的加权均数差(WMD)为疗效指标,以2组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对危险度(RR)为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4 58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439例,对照组2 143例。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静息心率下降值优于对照组(WMD=4.83,95%CI 2.392014.4)数据库检索有关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观察组应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以静息和运动时最大心率下降值、ST段压低1 mm阈值、运动时最高血压值和运动持续时间等5个方面的加权均数差(WMD)为疗效指标,以2组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对危险度(RR)为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4 58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439例,对照组2 143例。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静息心率下降值优于对照组(WMD=4.83,95%CI 2.397.28,P=0.000 1);运动最大心率下降值优于对照组(WMD=7.22,95%CI2.607.28,P=0.000 1);运动最大心率下降值优于对照组(WMD=7.22,95%CI2.6011.85,P=0.002);ST段压低1 mm阈值优于对照组(WMD=12.04,95%CI 2.8411.85,P=0.002);ST段压低1 mm阈值优于对照组(WMD=12.04,95%CI 2.8421.25,P=0.01);运动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WMD=31.80,95%CI 25.7621.25,P=0.01);运动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WMD=31.80,95%CI 25.7637.84,P<0.01);运动时血压最高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StdWMD=0.02,95%CI-0.5237.84,P<0.01);运动时血压最高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StdWMD=0.02,95%CI-0.520.56,P=0.9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RR=2.43,95%CI1.330.56,P=0.9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RR=2.43,95%CI1.334.45,P=0.004)。结论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