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NO是一种普通的气体物质,但却具有广泛而独特的生物作用,如舒张血管、细胞毒性、抑制血小板粘聚、参与神经内泌活动,介导Glu的神经传递,发挥神经递质功能及加重脑缺血损害等。兹将NO的生理及病理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近况加以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2.
刺五加皂甙对谷氨酸毒性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神经元在谷氨酸毒性损伤时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探讨刺五加皂甙(ASS)的有效保护浓度。方法采用谷氨酸(Glu)诱导的皮质神经元凋亡模型。随机分成Glu组、正常对照组及ASS3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并在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1)Glu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加神经元培养液中NO含量,ASS能不同程度地减少NO含量;(2)与Glu共培养的神经元,其存活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降,ASS能增加神经元存活率;(3)经Glu处理的神经元发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呈现凋亡样改变,其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SS能减少Glu毒性神经元凋亡。结论NO介导了Glu毒性神经元凋亡,ASS可能通过抑制NO的释放及其神经毒性作用,拮抗Glu引起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对受谷氨酸毒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 研究刺五加 (AS)对受谷氨酸毒性作用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大鼠离体海马脑片和组织学检查 ,观察使用AS注射液组 (AS组 )和未使用AS组 (对照组 )对谷氨酸 (Glu)所致的缺血海马脑片顺向群峰电位 (OPS)的影响 ,及两组脑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AS组脑片在加入Glu后 5分钟左右OPS减小并消失 ,去除Glu 1小时后OPS恢复率为 83.3% ,平均恢复程度为 86 .4 % ;对照组脑片加入Glu后OPS在 3分钟左右迅速减小并消失 ,去除Glu 1小时后OPS恢复率为 16 .6 % ,恢复程度为 4 1.5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电镜下观察发现 ,加有Glu脑片的CA1区锥体细胞核染色加深 ,核膜不完整 ,核内染色质凝聚成块 ,胞浆中内质网高度扩张。使用AS后的神经细胞核膜完整 ,核内染色质轻度凝聚 ,内质网轻度扩张。结论 AS对Glu毒性作用所致的脑损伤具保护作用 ,该作用机制可能是AS能减轻因缺血缺氧所致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兴奋性氨基酸及受体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奋性氨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递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以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为主.研究表明谷氨酸及受体参与从神经元信息传递到神经可塑性及神经营养、发育等一系列生命过程,与学习、记忆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而且还影响认知功能.病理情况下,细胞外间隙中谷氨酸浓度增高能产生兴奋性神经毒性,其毒性作用与和细胞内Na 、Cl-、H2O、Ca 超载、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的介导有关,促发多种急慢性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N-乙酰半胱氨酸抗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 acetylcysteine,NAC)对不同浓度谷氨酸(Glutamte,Glu)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评价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台盼蓝活细胞拒染与TUNEL法比较不同浓度NAC预处理3d给药与细胞毒性暴露后快速给药对10 0μmol/ L、5 0 0μm ol/ L Glu诱导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与MK- 80 1比较;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 SCM)观测细胞内Ca2 浓度变化;采用台盼蓝活细胞拒染、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细胞内酯酶活性判定方法评价NAC毒性。结果 NAC可降低10 0μmol/ L Glu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以预处理组为佳,1m mol/ L NAC预处理保护效果类似于10μmol/ L MK - 80 1;NAC对5 0 0μm ol/ L Glu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无保护作用。1mm ol/ L NAC预处理抑制Glu诱导的神经元Ca2 内流。经10 0 mmol/ L NAC作用的细胞虽然形态完整,但台盼蓝染色蓝染,失去对Glu毒性的反应性;AFM扫描见神经元细胞膜皱缩;培养基Ca2 经Fluo- 3(AM)标记后L SCM下无激发荧光。结论 NAC对轻度Glu细胞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预防性用药效果更优越。认为抑制Glu诱导的神经元Ca2 内流为其保护机制之一。高浓度NAC具有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神经元,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谷氨酸(Glu)神经毒性引起的编码P物质(substanceP,SP)的前速激肽原(preprotachykinin,PPT)mRN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mRNA表达下降的调节作用。方法取15d胎龄大鼠的DRG神经元,分散培养48h后,在培养液中加入Glu(0.2mmol/L),或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IGF-1(5nmol/L,10nmol/L,或20nmol/L)孵育12h,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神经元活细胞进行观察,并用RT-PCR法检测神经元中PPT和CGRP的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DRG神经元培养液中不含Glu和IGF-1。结果Glu能引起神经元突起的缩短,而IGF-1则显著减弱这一作用。此外,Glu的神经毒性使得DRG神经元内PPT和CGRP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而IGF-1则能明显抑制这种降低,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IGF-1可能通过调节PPT和CGR...  相似文献   

7.
脑温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局灶脑缺血EAA和IAA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可复流MCA闭塞模型,诱导目标脑温,用HPLC荧光法检测脑组织Glu、Asp、Gly、GABA含量。结果轻度高温组Glu、Asp、Gly明显增高,GABA短暂增高后下降;亚低温组Glu、Asp、Gly降低,GABA持续增高。结论轻度高温促进[Glu]×[Gly]/[GABA]比值增加,在持续增加Glu“兴奋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亚低温使[Glu]×[Gly]/[GABA]比值下降,在降低Glu“兴奋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轻度高温不利于;亚低温有利于“抑制性保护”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是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的特异性受体,属配体电压双重门控的离子通道,由3种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功能复合体,目前已发现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至少存在7个亚单位,参与学习、记忆形成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生理功能,病理情况下,NMDAR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神经毒性损害密切相关,本篇将对NMDAR的结构、功能及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性损害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PTEN)在谷氨酸(Glu)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新生Wistar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Glu细胞毒性损伤模型,采用RT—PCR,PI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后PTEN表达的变化,以及PTEN抑制剂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Glu诱导神经元损伤后,PTEN的表达增加,通过抑制PTEN活性可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Glu诱导的神经元Ca^2+内流。结论:磷酸酶PTEN参与了神经元的损伤过程,利用bpv抑制PTEN的活性可对Glu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抑制Glu引起的神经元Ca^2+内流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积水患者术后脑脊液中谷氨酸(glutamate,Glu)、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积水及31例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麻醉科进行腰椎麻醉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术后脑脊液中Glu、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77例急慢性脑积水患者手术前Glu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手术后2、4、6周Glu和NO水平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下降的程度与手术疗效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动态监测脑积水患者脑脊液中Glu和NO浓度对判断患者病情与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同型半胱氨酸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国外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认知障碍有关,与多种脑老化性疾病发生有关,其病理机制可能与导致脑组织氧化损伤、对神经兴奋毒性作用、促进脑细胞调亡、影响神经传导等活动的神经直接毒性作用有关;同时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损伤间接神经毒性综合作用使微血管及其微环境的改变,影响了神经元能量代谢和β-淀粉样蛋白代谢,进而促进了神经变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颅脑损伤(TBI)患者兴奋性毒性指数(EI)的影响。方法 48例急性TBI患者按GCS评分分为轻型组(MI组)、中型组(MO组)及重型组(SE组),根据治疗方法每组又分为两亚组,即常规治疗组(c组)及低频rTMS治疗组(r组),每亚组8例患者。治疗7 d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并计算出兴奋性毒性指数(EI)=[Glu]×[Gly]/[GABA]。结果对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与c组相比,r组脑脊液Glu、Gly、GABA浓度及EI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与c组相比,r组脑脊液Glu、GABA及EI均明显降低(P〈0.05)。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与c组相比,r组脑脊液Glu、Gly、GABA及E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频rTMS可以减轻中、重型TBI患者的兴奋毒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存在各种假说,包括氧化应激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异常、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神经炎症机制、基因与环境影响因素、一氧化氮毒性作用和凋亡等。本文就帕金森病的氧化应激、环境影响因素、神经炎症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氧化应激,环境影响因素与神经炎症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存在各种假说,包括氧化应激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异常、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神经炎症机制、基因与环境影响因素、一氧化氮毒性作用和凋亡等。本文就帕金森病的氧化应激、环境影响因素、神经炎症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探讨帕金森的神经保护治疗。方法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分组并予相应干预:未治疗组,GSH治疗组,L-dopa治疗组,GSH+L-dopa+Tetgroup治疗组,正常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各组的旋转次数,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结果(1)L-dopa治疗组、GSH+Tet治疗、GSH+L-dopa+Tet治疗组的旋转行为和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sp浓度在GSH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浓度在GSH+Tet治疗组和GSH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SH对PD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Tet可以增强GSH的神经保护作用,从而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6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生理量的IL-6对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等有重要影响,脑损伤后IL-6高水平表达出现于脑组织、脑脊液及外周血清中。IL-6在脑损伤中有神经营养保护作用,并存在神经毒性作用,在脑损伤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分子水平上阻断IL-6的神经毒性作用,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有望成为治疗重型脑损伤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参与大脑各项神经认知功能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的异常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技术可以对脑内的Glu浓度进行定量测量。本文基于质子波谱成像技术,对Glu与精神疾病关系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犬脑干持续缺血模型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氨基酸递质及调质在缺血性脑干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犬脑干缺血模型 ,测定脑干缺血 3 0min组 ,缺血 3h、6h、12h后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Glu ,Asp ,Gly ,GABA ,Tau ,Ser ,Gln ,Ala及Thr的含量均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海风藤预处理可使缺血时Glu ,Asp及Ser含量的增高程度显著降低 ,使Gly ,GABA及Tau的增高显著加强。结论 :脑干持续缺血后Glu ,Asp及Ser可能是脑干缺血损害的生化基础。海风藤在脑干缺血中起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法,以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为材料,制备兴奋性氨基酸Glu毒性损伤的离体细胞损伤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观察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GM-1对上述损伤细胞的保护及治疗作用。结果 GM-1可增强SH-SY5Y细胞的存活,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对细胞的损伤。与损伤组相比GM-1治疗组均好于损伤组,且GM-1高浓度组好于低浓度组。GM-1对损伤SH-SY5Y细胞MTT代谢率的影响显示,相同浓度GM-1作用不同时间相比较12h优于6h,24h与12h无明显差异。结论 GM-1可促进神经细胞生存,对神经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谷氨酸(Glu)的释放与蛋白激酶C(PKC)的关系,为探讨6-OHDA的毒性作用机制及诱导Glu释放的信号传递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PC12细胞,以特定浓度6-OHDA刺激24h,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细胞凋亡,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Glu的释放量。提前1h加入蛋白激酶C抑制剂HA-100,观察细胞活力和Glu水平的变化。结果:HA-100对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外Glu水平无明显影响,且不能减少6-OHDA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和谷氨酸的释放是PKC非依耐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