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iGuid导航辅助CBCT(cone beam CT)引导肺穿刺活检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7月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行iGuid导航辅助CB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患者41例(研究组),行普通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6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肺穿刺手术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肺穿刺手术时间为(20.56±2.56)min,低于对照组的(23.28±5.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4,P=0.001);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8.26%(5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0,P=0.041);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37%(32例)、34.15%(1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5,P=0.640)。结论i Guid导航辅助CBCT引导肺穿刺活检定位准确、高效,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SCT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在气管隆突下间隙病变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82例需穿刺活检的气管隆突下间隙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组41例患者采用MSCT三维数字化导航穿刺技术活检;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CT横断面引导下常规穿刺针活检;观察2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诊断正确率.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7.80%(36/41),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60.97%(24/41)(χ2=8.945,P=0.005<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63%(6/4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1.45%(17/41)(χ2=7.31,P=0.007<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穿刺时间(11.64±2.76) min,对照组穿刺时间(22.22±6.31) min(t=-11.70,P=-10.59<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穿刺确诊率97.56%(40/41),对照组穿刺确诊率80.49%(33/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116,P=0.029 <0.05).结论 MSCT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显著提高了气管隆突下间隙病变穿刺活检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穿刺精确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08至09 40例经评估适合行肺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 例。试验组采用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格栅定位器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扫描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肺穿刺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24.0±3.9)min和(27.3±4.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5%(15/20)和25%(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扫描次数分别为(4.1±0.5)次和(6.0±1.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20)和40%(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和90%(18/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结论 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前较为精确地规划了穿刺路径,机械臂实时立体引导操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扫描次数减少,辐射剂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秋丽  毕然  靳甜  关玲  贾洪菊  李平 《放射学实践》2015,(10):1019-1022
【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微结节(直径≤5mm)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另探索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在CT引导下对58例肺部微结节行经皮穿刺活检术,其中18例采用Angiotech 20G软组织活检针穿刺,40例采用Angiotech 17G同轴套管针配以 Biopince18G自动活检针,穿刺结果与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准确性及并发症情况,比较采用不同穿刺针诊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经74次穿刺所有患者均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其中对29例恶性微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89.7%(26/29),特异性为100%(29/29);对29例良性微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7%(26/29);总诊断符合率为94.8%(55/58)。两种穿刺针诊断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25),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7,P=0.159),咳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0.049)。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微结节的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诊断技术,且同轴套管针配以自动活检针穿刺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模拟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导航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2例胸部局限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采用MSCT三维立体定位与三维导航仪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横断面内CT引导穿刺活检,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活检诊断正确率。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实验组73.21%(41/56),对照组41.07%(23/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2,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16.07%(9/56),对照组33.93%(19/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病理确诊率实验组94.64%(53/56),对照组82.14%(46/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P0.05)。结论 :MSCT模拟三维立体定位,实现了术前穿刺路径的计算机模拟与三维定位,穿刺准确度与确诊率显著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为术中三维数据导航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9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202例患者的临床及穿刺数据资料。按结节大小分为直径(D)≤10mm组、10mm<D≤20mm组、20mm<D≤30mm组和D>30mm组,分别统计各组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分别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病灶密度、穿刺针穿越肺组织距离、取材组织数量等相关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因素组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取材满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各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84.13% 、83.64%和9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胸的发生率为18.32%(37/202),肺出血的发生率为19.80%(40/202),咯血的发生率为0.99%(2/202);影响气胸发生率的因素包括年龄(OR=1.037,95% CI:1.001~1.074,P=0.042)及穿刺针穿越肺组织距离(OR=1.030,95% CI:1.009~1.052,P=0.006),且气胸发生率与两者均存在正相关;影响肺出血发生率的因素包括结节大小(OR=0.935,95% CI:0.895~0.977,P=0.003)及穿刺针穿越肺组织距离(OR=1.035,95% CI:1.013~1.058,P=0.002),且肺出血发生率与结节大小呈负相关,与穿刺针穿越肺组织距离呈正相关。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感染、针道种植转移及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肺穿刺活检是安全、有效获得病理诊断的手段,适用于不同大小肺结节,具有可接受的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双极激光定位导航仪在深部肺结节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溧阳市人民医院因深部肺结节行经皮穿刺活检的患者120例,按1∶1交错法配对分为激光引导组60例和常规方法组60例。比较两组穿刺过程中的一次性穿刺到位率、穿刺次数、CT扫描次数、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操作时间和穿刺次数为学习曲线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的学习曲线。结果与常规方法组相比,激光引导组的一次性穿刺到位率高(100%比15%)、穿刺次数少[(1.00±0.00)次比(3.15±0.68)次]、CT扫描次数少[(3.00±0.00)次比(5.15±0.68)次]、操作时间短[(19.30±2.38)min比(25.72±2.46)min],气胸率发生低(11.7%比30.0%)、出血率低(6.7%比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光引导组均一次性穿刺到位,从第6例开始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并稳定,常规方法组从第20例开始操作时间和穿刺次数逐渐下降并稳定。结论双极激光定位导航仪在深部肺结节行经皮穿刺活检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稳定性高,并发症少,学习曲线低易于掌握,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三维数字化导航穿刺技术在肺局限性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12例需穿刺活检的肺部占位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106例患者采用三维立体定位与三维导航穿刺仪活检;对照组106例患者采用CT横断面引导下常规穿刺针活检;统计分析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诊断正确率.结果 病灶体积≤3 cm×3 cm×3 cm的患者中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9.8%(37/5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22.7%(12/53)(=21.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8.9%(10/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8.9%(26/53) (x2=6.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诊断正确率96.2%(51/53),对照组诊断正确率81.1%(43/53),(x2=11.8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体积>3 cm×3 cm×3 cm的患者中研究组诊断正确率94.3% (50/53),对照组诊断正确率79.2% (42/53),(x2=5.27,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11.6±2.8) min,对照组患者穿刺时间(22.2±6.3) min(t=-1 1.6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三维数字化导航穿刺技术显著提高了肺部病变活检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诊断正确率,是一种简便、准确、安全的数字化穿刺导航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CT引导下两种穿刺针在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0例肺部肿物患者,使用细针穿刺和切割活检针术前经皮肺穿刺活检各60例,分析其确诊率、并发症的差异等.结果:120例肺部肿物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98例得到阳性结果,假阴性12例,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100%.细针穿刺组敏感性88.8%(48/54);切割活检针组敏感性89.3%(50/5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气胸发生率为10.0%,痰中带血或咳血发生率为11.7%,两组间亦无差异.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使用细针和切割活检针穿刺的阳性率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经皮肺穿刺病例160例,A、B两组,A组为使用传统定位器穿刺,B组为使用自制栅栏定位器穿刺,每组80例,并把两组病例的穿刺组织学符合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A组病例组织学符合率高,明显减少了由于穿刺时进针的位置和角度不当及穿刺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并发症。结论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气胸率低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CT导引下3 cm以下肺结节切割针活检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切割针活检直径≤3 cm肺结节的价值.方法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部病灶直径≤3 cm结节81例,用意大利或美国20 G活检针对病灶至少穿刺取材2次.结果肺结节穿刺准确率达100%,病理证实恶性病灶56例,良性病灶24例;其中结节太小取材少不能定性1例,诊断准确率为98.76%.并发症中发生气胸12例(14.81%)、咯血15例(18.52%),穿刺针通过肺大泡而没有引起气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直径≤3 cm肺部结节活检的准确性高且发生并发症较低,可作为肺内3 cm以下孤立性结节灶在临床治疗前病理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下肺内孤立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分析肺外围型孤立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取2002-10~2004-10连续2年内的所有肺内外围型孤立病变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患者71例,回顾性研究总结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肿块周围有无肺气肿表现、穿刺的次数、穿刺针的粗细等几个方面的关系。结果并发症共26例次,气胸3例(4.23%),肺内出血9例(12.67%),出现血痰或血痰加重13例(18.3%),胸膜反应1例(1.41%)。经统计学分析,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针所经肺组织深度、病变周围肺气肿及穿刺次数和穿刺针的粗细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T引导下肺内病变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以血痰最常见。病灶离胸膜的间距、病灶周围肺气肿、穿刺次数及穿刺针粗细是经皮穿刺肺活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81例疑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对穿刺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术后1周内肉眼血尿、发热、下尿路刺激症状、会阴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活检成功,前列腺癌阳性率为39.5%。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34.6%,其中肉眼血尿30.9%,下尿路刺激症状21.0%,尿潴留16.0%,发热3.7%,会阴血肿1.2%。穿刺针数6~8针时并发症发生率24.0%,显著低于穿刺针数≥9针时并发症发生率51.6%(P0.05)。结论: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阳性率高,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优化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联合17G同轴套管活检枪与传统的18G切割活检针旋转切割抽吸肺部亚厘米结节(sub-centimeter pulmonary nodules, sPN)方法及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前者的应用技巧及两者在sPN穿刺中的阳性率、准确率、手术耗时及出血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试验组:78例在CT引导下应用17G同轴套管活检枪联合优化的穿刺活检技术取得病理标本并获得病理结果。对照组:54例应用18G穿刺活检切割针及旋转切割负压抽吸穿刺活检技术并获得病理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中41例良性, 34例恶性,3例阴性。对照组16例为良性,22例恶性,无取得明确病理结果者16例。试验组平均完成时间(18.03±8.08) min较对照组(22.31±7.55)min缩短,试验组阳性率(96.15%)高于与对照组(70.37%),试验组出血发生率(26.92%)低于与对照组(3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00,0.045)。结论应用优化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联合同轴套管活检枪不但可以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及准确率,活检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高云  郑晓林  袁焕初  尹昌媛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24-1227
【摘要】目的:研究生理盐水封堵法在减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气胸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开展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189例,其中封堵组98例,采用生理盐水封堵法对穿刺针进行封堵,对照组91例采用常规穿刺技术,未行封堵,两组病例发生气胸的情况按少量、中大量气胸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对结果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P<0.05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封堵组少量气胸8例,中大量气胸1例,总的气胸发生率9.18%;对照组少量气胸17例,中大量气胸8例,总的气胸发生率27.47%;两组数据对比,封堵组总的气胸发生率较对照组有差异,经χ2 检验得出两组气胸发生率(χ2=10.698,P=0.001,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少量气胸比较(χ2=4.548,P=0.033,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大量气胸发生情况比较(χ2=6.283,P=0.012,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JP3〗结论:封堵组和对照组研究显示采用生理盐水封堵法可明显减少气胸的发生率,对少量及中大量气胸的发生率均有减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疾病CT引导下穿刺活检相关问题,分析相应的解决办法,评价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8例脊柱疾病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灶位于颈椎9例,胸椎19例,腰椎28例,骶椎12例。根据不同病变部位设计相应的穿刺路径和体位。操作过程中CT监测穿刺针走向,达预定位置后取材。结果所有病例穿刺针成功到达病灶并获得标本,技术成功率为100%,穿刺活检诊断阳性率92.6%(63/68),假阴性率7.4%(5/68)。并发症发生率5.9%(4/68)。结论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能清楚显示穿刺针的位置及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安全可靠,并发症极少,诊断正确率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吸烟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254例诊断不明的肺部结节病变男性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分析吸烟对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 254例均穿刺成功,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其发生率分别为15.75% 、8.27%.吸烟组107例,35例发生并发症(32.71%);非吸烟组147例,发生并发症26例(17.69%),两者存在明显差异性(P< 0.05),尤其以气胸最为显著.结论 吸烟可影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以气胸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定位丝与Hook-wire两种定位技术在肺小结节患者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并分析119例胸腔镜术前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定位的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定位方法分为定位丝组(50例)和Hook-wire组(69例),比较两组间的结节位置、结节直径、结节至胸膜的距离、定位时间、定位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对定位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的结节位置、结节直径、结节至胸膜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位丝组与Hook-wire组定位时间相近[16(14,19)min vs16(14,18.5)min,t=-0.416,P=0.677]。定位丝组与Hook-wire组定位成功率相近(98.0%vs94.2%,χ2=1.038,P=0.397)。定位丝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ook-wire组(16.0%vs47.8%,χ2=13.003,P<0.001),亚组分析中定位丝组的气胸(12.0%vs 27.5%,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在肺部空洞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97例肺内孤立性肿块或结节伴有空洞的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以手术病理或1年随访的最终诊断为标准,计算CT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不同病灶大小及空洞壁厚度下CT穿刺活检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T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CT穿刺活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4%,90.0%及95.9%,不同大小病灶(直径<2 cm或≥2 cm)、不同空洞壁厚度(<5或≥5 mm)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9例(9.3%)CT穿刺后出现少量气胸,14例(14.4%)出现少许肺泡出血,穿刺并发症与病灶大小、空洞壁厚度、针道深度及穿刺针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安全,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寻一种方法简单、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的用于经皮肺穿刺活检术(TNB)的肺部病灶定位引导器械。方法 依据患者在CT影像学的病灶部分,选定病灶在体表的投影部位,将已获得专利的肺穿刺引导器贴敷固定于胸壁上,在CT下确定引导器上的2个点,测2个点延长线上病灶的位置和离皮肤的距离,穿刺针就可以准确地进针至获取病灶。 结果 临床应用肺穿刺定位器共100例, 分别分为栅型定位器组50例、穿刺引导器组50例,两组手术时间对比,P<0.01。两组CT检查的次数对比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明显。 结论 获发明专利的肺穿刺引导器, 设计原理科学、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与栅型定位器比较, 更准确、减少穿刺次数,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