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双管负压引流、弹性胸带加压包扎,比较2组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皮下积液16例(25.0%),皮瓣坏死7例(10.9%);观察组皮下积液6例(9.4%),皮瓣坏死2例(1.6%);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弹性胸带加压包扎可有效减少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我院2000年3月~2008年12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82例患者中,35例发生皮下积液,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2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35例,占12.41%,其中,140例患者采用单纯腋窝引流、外加胸带加压包扎,发生皮下积液25例,占17.82%;142例患者采用腋窝及锁骨下、胸骨旁皮瓣下"Y"形负压双管引流、外加胸带加压包扎,发生皮下积液10例,占7.04%。两种不同的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585,P〈0.01)。结论:有效充分的负压引流、适当的加压包扎是预防皮下积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切口及加压包扎对乳腺癌术后切口皮瓣坏死性的影响。方法对65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总结,分析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手术切口选择、皮瓣厚度、张力、引流管的位置,多头胸带加压包扎与皮瓣坏死程度的关系。结果按病人住院时间的顺序分为两组,前一组196例予以多头胸带加压包扎,皮瓣坏死78例,坏死发生率39.8%,后一组454例切口仅负压吸引,不予以加压包扎,皮瓣坏死39例,坏死发生率8.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是多方面的,皮瓣供血障碍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盲目的加压包扎会导致皮瓣坏死的发生,合理选择手术切口,充分有效的负压吸引才是降低乳腺癌术后切口皮瓣坏死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长路 《黑龙江医学》2008,32(6):419-420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术后随机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引流。A组采用单纯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B组采用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结果A组30例患者中,8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26.7%;皮瓣坏死3例,坏死率10%。B组30例患者中,2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6.7%;皮瓣坏死1例,坏死率3.3%。比较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皮瓣坏死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中最有效的加压包扎方法.方法:选取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病历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创面采用胸带加压包扎;B组创面采用宽绷带加压包扎;C组采用双层弹力网制成的网袋套入胸部加压包扎.通过上述不同加压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者的创面皮下积液、皮肤1期愈合例数、术后平均愈合天数和拔管时间等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C组的创面皮下积液发生率、平均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A、B组(P<0.05),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A、B组(P<0.05).结论:使用双层弹力网的加压方法能均匀施压,更有效的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程雷  王洪江  谭毓铨 《吉林医学》2011,(31):6540-654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55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155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21例,占13.54.%,发生积液的患者常规给予输液器导管平压引流、BD留置针引流以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均治愈。结论:合理的皮瓣切口设计及皮瓣厚度、术中电刀功率的大小、充分止血、预防淋巴管漏、术后确保负压引流通畅及适当的加压包扎均是预防皮下积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术后两部位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5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5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26例采用置单管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为7.7%和7.7%,对照组分别为19.2%和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显著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覃鸿生 《当代医学》2014,(25):71-72
目的比较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固定与一般加压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预防皮瓣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组使用潘氏引流管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固定,对照组一般引流管加压负压引流。结果 试验组皮瓣下积液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潘氏引流管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固定,能有效的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雁平  王海新  潘炳坤 《广东医学》2014,(16):2543-2544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的优劣。方法将207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148)和对照组(n=59),观察组术后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方法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留胸骨旁和腋窝双管引流。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发生率减少(P<0.05),而两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采用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方法对其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4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二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观察组采用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对照组采用单管引流加局部加压包扎。观察二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26.09%,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26.09%,二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较单管引流加局部加压包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明显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带加压包扎;研究组采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加压包扎;对比两组患者胸壁皮下积液发生率、腋下引流管平均第1天引流量与总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腋下引流管拔除后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胸壁皮下积液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腋下平均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腋下引流管拔除后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等观察与评价指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用于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下积液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部弹性固定带在防治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实验组患者的切口使用胸部弹性固定带进行包扎,对照组患者切口使用常规的绷带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的I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使用胸部弹性固定带进行包扎,可明显提高患者切口愈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7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纵切口组)38例,采用纵切口手术方式;B组(横切口组)36例,采用横切口手术方式,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方式的引流参数、出血、伤口感染、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对皮瓣愈合的影响。结果A组38例中皮瓣坏死17例(44.74%),B组36例中皮瓣坏死2例(5.56%)。横切口皮瓣坏死明显低于纵切口(P〈0.05);A组与B组在出血、皮下积液、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纵切口的皮肤张力较大、血供障碍是皮瓣坏死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横切口皮肤由于纵向张力的缓冲,皮肤张力减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Ⅰ期愈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香菇多糖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加全身化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瘤体疗效、胸水、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结果两组瘤体疗效有效率分别为32.5%、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改善率为45.0%,优于对照组的35.0%(P〈0.05);毒副反应方面,胸痛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菇多糖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在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方面疗效确切,且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早期乳腺癌,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保乳手术)和对照组(改良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美容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病率及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美容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乳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及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有效术式。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上述10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50%酒精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晓斌  贺宝艳  刘斌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296-1297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6例常规预防皮瓣坏死综合措施的基础上,加用50%酒精纱布湿敷创面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336例常规预防皮瓣坏死综合措施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皮瓣的皮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坏死6例(坏死率10.7%);对照组皮瓣坏死78例(坏死率2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50%酒精纱布创面外敷,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双套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照引流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66例)采用自制双套管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并加压包扎;对照组(60例)应用贝朗公司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加压包扎。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6%,低于对照组的16.6%(P〈0.05)。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4.92d)短于对照组(6.08d)。结论应用自制双套管负压引流技术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疗效满意,费用低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