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型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90例,按照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气滞血瘀证,同时测定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以及测定ALP、TRACP-5b、PINP、β-CTX水平,并探究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水平。结果:(1)气滞血瘀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INP、β-CTX、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及脾肾阳虚证组(P0.01),肾阳虚证组PINP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β-CTX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组(P0.05);(2)气滞血瘀证组L1-4椎体骨密度值明显低于肾阳虚证组(P0.05)。结论:PINP、β-CTX、TRACP-5b水平可作为鉴别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气滞血瘀证与其他证型的客观检测指标,推测中医证型存在客观的现代医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许振  高毅  王舒  肖菲 《山东中医杂志》2023,(4):346-350+356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体质量指数(BMI)及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内科门诊及济南各居民社区纳入的绝经后中老年女性147例,测量受检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出BMI,分成偏瘦组(31例)、正常组(49例)和超重及肥胖组(67例),检查骨密度(BMD)、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等指标,研究维生素D在BMI分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根据中医辨证将7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脾肾阳虚组31例、肝肾阴虚组30例及肾虚血瘀组18例,研究三组中医证型间维生素D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偏瘦组、正常组、超重及肥胖组三组体质量、BMI、BMD、血清25(O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比较:正常组>偏瘦组>超重及肥胖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超重及肥胖组与正常组及偏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肾虚血瘀三组体质量、BMI、血清25(O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雌二醇(E2)和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PMO患者94例,并选择来我院体检正常且绝经者40例。比较两组血清25(OH)D3、E2及不同部位的BMD,并将PMO按照中医证型分成脾肾阳虚组(n=35)、肝肾阴虚组(n=32)、血瘀气滞组(n=27),比较三组的血清25(OH)D3、E2及不同部位的BMD,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各指标相关性,并分析患者血清25(OH)D3、E2与不同部位的BM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eck、Ward、Troch处的BMD及血清25(OH)D3、E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Neck、Ward、Troch处的BMD以及血清25(OH)D3、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Neck、Ward、Troch处的BMD及血清25(OH)D3、E2均低于肝肾阴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25(OH)D3、E2、不同部位BM...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OT)、25羟基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PMOP患者随机分骨康胶囊+钙尔奇D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骨康胶囊模拟剂+钙尔奇D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检测血清中β-CTX、PINP、N-MID-OT、25(OH)D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腰椎L_(2~4)和左侧股骨颈BMD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更为显著(P0.05)。此外,治疗组的β-CTX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极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PMOP可显著降低β-CTX水平,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强骨方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OP)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 例肾阳虚型 OP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 例。对照组口服盐酸钙D3 片和阿法骨化醇胶囊,观察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强骨方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骨吸 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 酶(TRAP)],骨形成指标[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 Wards 三角区、股骨颈、腰椎L1~4 骨密度水平。结果:治疗前,2 组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痿弱、步履维 艰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CTX-Ⅰ、β-CTX、TRA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组CTX-Ⅰ、β-CTX、TRAP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前,2 组PINP、BGP、BAL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PINP、BGP、BALP 水平 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Wards 三角区、股骨颈、腰椎L1~4 骨密度 T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部位骨密度T 值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5%,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 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4%、7.69%,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强骨方治 疗肾阳虚型OP 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方法 240例原发性OP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中肾阳虚血瘀证、肾阴虚血瘀证、脾肾亏虚血瘀证各50例,分别服用骨松强骨方、骨松健骨方、骨松益骨方;对照组中肾阳虚血瘀证、肾阴虚血瘀证、脾肾亏虚血瘀证各30例,均服用仙灵骨葆胶囊。两组均治疗12周,随访至48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密度、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水平,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时脆性骨折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肾阳虚血瘀证、脾肾亏虚血瘀证骨密度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8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37.93%(P0.05)。实验组肾阳虚血瘀证、肾阴虚血瘀证、脾肾亏虚血瘀证治疗后β-CTX水平、脆性骨折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并且实验组肾阳虚血瘀证、脾肾亏虚血瘀证与同证型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β-CTX、脆性骨折发生率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益肾活血法可有效抑制原发性OP患者骨吸收,防止骨密度下降,降低脆性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PINP、β-CTX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将62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按照COPD严重程度分为COPD急性加重期32例(A组)和COPD缓解期30例(B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PINP、β-CTX水平,并对各指标与年龄、烟龄、肺功能、BMI的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B组血清PINP、β-CTX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组血清PINP、β-CTX水平明显低于B组(P均0.05),经治疗后血清PINP、β-CT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血清PINP水平与烟龄呈负相关,与FEV1%预计值、FEV1/FVC呈正相关,血清β-CTX水平与烟龄呈负相关,与FEV1%预计值、FEV1/FVC呈正相关。结论老年男性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PINP、β-CTX水平明显下降,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增大,血清PINP、β-CTX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密切相关,监测上述指标可对COPD病情及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进行监测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 例AC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证型不同分肝气郁结证组39 例、湿热蕴结证组54 例、瘀血阻络证组28 例、肝肾阴虚 证组27 例和脾肾阳虚证组15 例,比较各组肝功能特征和Child-Turcotte-Pugh(CTP) 分级。结果:AC 中医证 型分布中以湿热蕴结证为主。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 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 和CTP 分级在各证 型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湿热蕴结证组ALT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肝肾阴虚 证组,且AST 高于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且GGT 高于其他4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气郁结证组Alb 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CHE 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PT 较湿热蕴结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组的TBil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且TBA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CTP 分级存在相关性,其证型演变与CTP 分级递增一致,且湿热蕴 结证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对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L2-4、左侧股骨颈BMD增高更明显(P0.05),血清25(OH)D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PINP、β-CTX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基础治疗PMO可明显缓解疼痛,并可能通过提高血清25(OH)D水平,降低PINP、β-CTX水平,显著提高腰椎、股骨颈BMD。  相似文献   

10.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指标与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脾肾阳虚5个证型组.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脾肾阳虚组血清T3、FT3水平降低,rT3水平升高,较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肾阳虚组T4、FT4水平较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5个中医证型组T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房訾晴  陈婷 《新中医》2020,52(11):188-19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依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证型的超声图像表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肝左叶上下径显著长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瘀血阻络证组的脾长径与后径显著长于其它证型(P<0.05)。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门静脉内径显著大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大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6组的肝静脉内径及肝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胆壁毛糙比例显著低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湿热内蕴证组的腔内回声不均比例显著高于其它5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形态比例失调、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比例均低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随着病情发展呈现变化,且其超声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其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鹏  罗伟 《山东中医杂志》2020,(3):265-267,276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并进行了骨标志物检查的154例OP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型,分为气滞血瘀组、脾气虚弱组、肝肾阴虚组、肾阳虚衰组和肾精不足组。观察各组病例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I)、总I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血清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CTX-I指标气滞血瘀组和肾阳虚衰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NP指标气滞血瘀组和肝肾阴虚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GP水平各证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P指标气滞血瘀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气虚弱组和肾精不足组在各指标中均为低水平。结论:OP气滞血瘀组有较高骨代谢水平,多为高转换状态,其次为肾阳虚衰和肝肾阴虚组,肾精不足和脾气虚弱组骨代谢水平较低,多为低转换状态。  相似文献   

13.
乔立红  徐慧连  王小伟 《新中医》2021,53(19):122-125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联合八段锦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钙、磷、25 羟维生素D[25(OH)D] 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6 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八段锦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观察2 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股骨颈、腰椎正位、Wards 三角区的骨密度,血清钙、磷、25(OH)D、骨代谢相关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VAS 评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P-5b)、I 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β-CTX) 水平均降低(P<0.05);股骨颈、腰椎正位、Wards 三角区骨密度,血清25(OH)D 水平,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水平,Harris、Salvati-Wilso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骨钙素(BGP) 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TRAP-5b、β-CTX 水平均较低(P<0.05);股骨颈、腰椎正位、Wards 三角区骨密度,血清25(OH)D 水平,BALP、BGP 水平,Harris、Salvati-Wilso 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联合八段锦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骨密度,提高体内维生素D 水平,促进骨的形成,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206例PMO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3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清骨代谢指标、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BMD)及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MD,PINP,β-CTX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PMOP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骨密度,升高血清PINP水平,降低β-CTX水平,且不影响肝肾功能,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笥肾病综合征(PNS)中医证型与血清IL-6、IgG的相关性。方法:75例患者安中医证型分为4组,并测其血清IL-6、IgG值。结果:PNS患者血清IL-6水平分布依次为肝肾阴虚、湿热留恋>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肺肾气虚、水湿内蕴(P<0.01),IgG水平依次为肝肾阴虚、湿热留恋>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肺肾气虚、水湿内蕴>脾阳虚、水湿泛滥(P<0.01),IL-6与IgG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26)。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血清IL-6、IgG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120例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个人信息骨、密度检测、中医症型分布信息等资料作为研究资料。有本院中医医师辨证分型,分类统计脾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百分比,总结该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气滞血瘀证患者百分比(36.67%)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精不足证百分比(28.33%)第二,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百分比(18.33%)第三、肝肾阴虚证百分比(16.67%)为第四。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为主,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相对较少,可为中医骨质疏松症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ET、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ET、NO在PMOP不同证型间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在130例PMOP患者中,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分为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四种不同证型.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E2、ET,硝酸还原酶法测量NO的含量,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PMOP患者ET-1、NO、BMD、E2在不同证型间的关系.结果:ET-1、NO、BMD、E2在气滞血瘀组与肾阳虚衰组中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气滞血瘀组ET-1与其余三组比较明显增高,且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肾阳虚损,瘀血阻滞"病机转变可能是PMOP病理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肾阳虚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早期阶段,程度较轻,而气滞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则多发生在晚期阶段,程度相对严重.ET可作为区别气滞血瘀型PMOP与其它三型的客观物质指标,因此在进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过程中,可把ET-1作为气滞血瘀证的微观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血瘀证6个证型,并与同期1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对照,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肝炎肝硬化各证型之间TIMP-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及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炎肝硬化各不同证型TIMP-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IMP-1的值在各证型的变化由高到低依次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脾虚湿盛证〉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HA、PC-III与湿热内蕴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证HA、PC-III、LN、IV-C均较湿热内蕴证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C级较多出现在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中,较其它各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IMP-1、肝纤维化指标可作为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量化指标,用于评价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严重程度,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CT影像学结果与中医肝硬化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213例肝硬化患者CT影像学资料、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数据,结合肝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CT影像学分型中,均匀型以湿热蕴结证及肝气郁结证两大证型所占均匀型比重最高(P<0.05),节段型中,肝肾阴虚证所占比重高于其他证型(P<0.01),在结节型中,水湿内阻证所占结节型比重最高(P<0.05);从肝脏血液灌注上看,肝动脉灌注量中以瘀血阻络证与脾肾阳虚证灌注量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在门静脉灌注量中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灌注量低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中医证型变化对应肝硬化不同阶段,肝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出现水湿内阻、湿蕴生热、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等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各证型与HLA-DR13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即A1762T/G1764A)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乙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证型5种,设3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核酸定量(HBV-DNA)水平及HLA-DR13基因,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4^+、CD8^+表达,测序法检测样本血清BCP变异,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并分析各证型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V-DNA定量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 Ag阳性率各组间比较,肝郁脾虚型HBe Ag阳性率高于与其他各证型(P〈0.05),即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胆湿热型〉脾肾阳虚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肾阳虚型CD3^+及CD3^+CD4^+值明显降低(P〈0.05),肝胆湿热型及脾肾阳虚型CD3^+CD4^+/CD3^+CD8^+值亦降低(P〈0.05),各证型CD3^+CD8^+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13基因定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型和肝肾阴虚型组降低(P〈0.05);BCP突变以肝肾阴虚型阳性率高于其他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13和BCP检测结果可作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