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年9月~2005年9月收治的2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体重分三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出院170例,治愈率75.2%;随体重增加而上升(P〈0.05);治愈者平均住院(27±13)d,住院天数随体重增加而缩短(P〈0.05);病死30例,病死率13.2%;病死率随体重增加而下降(P〈0.01)。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27.8%),胎膜早破(22.5%),妊娠并发症13.7%,习惯性流产2.6%,妊娠患内科慢性疾病(1.76%)和原因不明(31.6%)。所有住院患儿均有一种以上并发症,≤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达85.3%,其体重越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P〈0.01),存活率85.1%,体重≤1000g,存活率56.3%。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和颅内出血。结论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收住NICU病房密切监护,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防止院内感染;对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表面活性物质和高频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血凝酶预防早产极低体重儿颅内出血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用血凝酶预防早产极低体重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4例早产出生半小时内极低体重儿按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维持正常体温、呼吸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能量供应、预防感染、维生素K1的补充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常规加用立止血0.15ku/d,静脉注射连用2d。两组均于5~6d后颅脑CT检查,比较两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9.14%,对照组为38.1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立止血对预防早产极低体重儿颅内出血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方法: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50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在生后6~24小时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无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两组在住院后24小时肺透明膜病发生及转归情况。使用呼吸机天数、住院天数、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病率、肺出血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S应用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可以积极预防肺透明膜病的发生,并改善肺透明膜病的转归,减少并发症,降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周逢洽 《海南医学》2005,16(8):78-79
目的探讨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其死亡率提供帮助。方法对本医院近5年收治的253例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其生存和死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低出生体重儿主要原因有羊膜早破36(14.23%),脐带异常35(13.83%),胎盘早剥26(10.28%),双胎妊娠16例(6.32%)。主要的并发症有新生儿肺炎97(38.3%),窒息68(26.9%),硬肿症54(21.3%),缺氧缺血性脑病51(20.2%),脐炎47(18.6%),呼吸窘迫综合征35(13.8%),消化道出血30(11.9%),颅内出血29(11.5%)等等。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与胎龄、出生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呈负相关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15例(39.5%),DIC与肺出血6例(15.8%),颅内出血与脑水肿8例(21.1%)。结论为了预防低出生体重儿必须加强产前检查和监护,对所有的低出生体重儿必须密切监护,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防止院内感染,以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死亡的高危因素,以利临床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发病日龄、胎龄、出生体重、发病季节、硬肿程度、合并症、并发症以及肝素治疗与否的病死发生率。结果 〈24h日龄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重症忠儿、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发肺出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循环障碍等因素死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0.01)。肝素治疗忠儿死亡率低于未用肝素治疗忠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结论 〈24h日龄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重症患儿、合并HIE、并发肺出血、休克、肾功能衰竭、DIC、MODS等因素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死亡的高危因素,肝素治疗可以降低本病死亡率。提示临床:降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死亡率应针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积极的早期干预,包括早期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加强围产期保健,保护早产儿等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相关问题及主要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近5年收治的1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并发症有呼吸暂停77例,感染39例,高胆红素血症4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2例,低血糖14例,肺出血9例,动脉导管开放18例,颅内出血11例,消化道出血3例,硬肿症15例。136例中死亡8例,死亡原因分别为Ⅳ级RDS3例、肺出血2例、寒冷损伤综合征伴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1例,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和愈后不良率越高。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是新生儿监护室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及早期发现、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能明显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对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人可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低出生体重儿139例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晓红  崔蕾  邵芝荣 《安徽医学》2004,25(2):142-143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 13 9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结果  13 9例低出生体重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包括 :高胆红素血症、硬肿症、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低血钙、颅内出血、肺出血、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脑室膜炎。给予吸氧、保暖、供给足够热卡、预防控制感染等处理 ,痊愈 118例 ,死亡2 1例 ,病死率为 5 .3 8%( 2 1/ 13 9) ;胎龄小于 3 2周病死率明显高于 3 2周以上者 ( χ2 =10 .69,P <0 .0 1) ;出生体重低于15 0 0 g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大于 15 0 0 g者 ( χ2 =12 .5 1,P <0 .0 1)。死亡原因主要有肺出血、颅内出血、肺炎、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结论 早期识别、正确处理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周旭晨  蔡英 《新疆医学》2013,43(10):100-101
新生儿低血糖指全血血糖〈2.2mmol/L(40mg/d1)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和日龄。国外资料显示,正常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25%。国内研究显示,低血糖发生率在早产儿中为17.4%,低出生体重儿中为27.08%,小于胎龄儿中为22.22%。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我们应用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早产儿 38例 (胎龄 2 8~ 37周 ,体重 1.5~ 2 .5kg)随机分为治疗组 2 1例 ,男 12例 ,女 9例 ;其中低出生体重儿 14例 ,极低出生体重儿 7例 ,平均体重 2 .0 kg;原发病 :肺炎12例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6例 ,颅内出血 3例。对照组 17例 ,男 8例 ,女 9例 ,低出生体重儿 10例 ,极低出生体重儿 7例 ,平均体重 2 .0 7kg;原发病 :肺炎 9例 ,HIE6例 ,颅内出血 2例。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络酮 0 .0 5~ 0 .1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低体重儿应用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2005-04—2010-05入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5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35例,采用泵注法,使用微量输液泵持续口饲输注;B组:35例,采用灌注法,使用注射器间歇口饲注入喂养;C组:35例,采用滴注法,使用吊瓶持续口饲滴注。观察三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喂养耐受、胃食道返流情况及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所有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全胃肠营养。结果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所致的食物反流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安全、可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全胃肠营养时间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长颈鹿”多功能培养箱在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入住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 IC U)经“长颈鹿”多功能培养箱治疗的超低出生体重儿32例(试验组)与2012年入住我院N IC U采用普通温箱治疗的超低出生体重儿15例(对照组)生后体重变化的幅度、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颅内出血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较小,体重增长速度较快,缩短了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6.88%,对照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中可优先使用“长颈鹿”多功能培养箱,能够有效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幅度,加快体重增长的速度,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超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同时亦不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赵武  夏群  徐家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913-916,9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调控方法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日龄3 d以内的84例早产儿按体重分为<1 500 g组(30例)和≥1 500 g组(54例).2组早产儿入院后即刻用血糖仪测定全血血糖,然后给予葡萄糖静脉输注,速度设定为6 mg·kg-1·min-1,根据全血血糖监测情况及时调整葡萄糖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分析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院初始发生低血糖11例(13.1%),其中体重<1 500 g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6.7%,明显高于体重≥1 500 g组的5.6%(P<0.05).输糖后发生高血糖41例(48.8%),其中体重<1 500 g组高血糖发生率为73.3%,明显高于体重≥1 500 g组的35.2%(P<0.01).41例高血糖中除2例持续性高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外,余39例均通过减慢葡萄糖输液速度得到控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1 500 g(P<0.05)、窒息(P<0.01)、缺氧性脑损伤(P<0.01)和颅内出血(P<0.05)为早产儿高血糖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1周易发生血糖紊乱,高血糖较低血糖更加常见.多数早产儿高血糖通过减慢葡萄糖输液速度可以得到控制.体重<1 500 g、窒息、缺氧性脑损伤、颅内出血是早产儿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新生儿血钙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正常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住院新生几476例,分别于生后24h,3d.5d、7d抽取股静脉血,用日本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查血清总钙和游离钙、血清钠,血糖,心肌酶。用U检验分析实验纽与对照纽低钙发生率的差异;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性别.孕周,出生体重,赝内出血,窒息或宫内窘迫、肌酸磷酸激酶(CPK)、组织损伤、低血钠、低血糖对血钙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纽低钙发生率为26.05%(124/476),对照纽低钙发生率为0,U=4.11,P〈0.01。Logistie回归分析结果:出生体重、血糖.孕周,窒息、及CPK入选方程,B分别0.074,~0.492,-0.040,0.600,0.001。EXP(B):0.485,0.612,0.961,1.822,1.001。P〈O.05,提示出生体重越轻.血糖越低.孕周越小、窒息发生及CPK越高出现新生儿低钙的危险性越大。结论病理儿易出现低钙,低出生体重、低血糖.早产、窒息.CPK增高为低钙的高危因素。性别、组织损伤,颅内出血.低钠与低钙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含量与营养供给状态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分娩的160例低出生体重儿,所有患儿都给予静脉注射和胃肠道供养的混合方法进行干预,把宫外发育迟缓30例归为观察组,非宫外发育迟缓130例归为对照组;评定新生儿的营养供给状态,同时进行脐血血浆中BDNF含量的测定与一般资料的调查。 结果 出生时2组新生儿胎龄、性别、体重、身长、头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重症感染、肺透明膜病、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5.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脐血BDNF含量分别为(2.56±1.21) ng/m L和(3.48±0.99) ng/m 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儿的宫外发育迟缓与脐血中BDNF含量、重症感染、肺透明膜病、出生体重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宫外发育迟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脐血中BDNF含量低、重症感染、肺透明膜病(均P<0.05)。 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中的营养供给状态多存在不足,有比较高的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脐血中BDNF含量与营养供给状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也是影响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凯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33-35
目的探讨围生期危险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9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6例早产儿病例资料,根据床旁B超的检查结果诊断,分析颅内出血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56例出生体重≤2000g,胎龄≤36周的早产儿中发现92例(58.97%)颅内出血患儿。分析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有影响(P0.05);而保胎有无、羊水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低血糖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对贫血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病情预后的影响,为早产儿贫血合理输血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对86例贫血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首次输血前的具体病情及输血的红细胞压积(Hot)数值分为限制性输血组(44例)和非限制性输血组(42例)。记录患儿输血情况:每次输血前血Hot、每次输血量、总的输血量、输血次数。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限制性输血组每人总输血量明显高于非限制性输血组(t=19.82,P〈0.01),每人输血次数明显多于非限制性输血组(t=3.52,P〈0.01);限制性输血组患儿在吸氧时间、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上明显高于非限制性输血组(t=5.53,2.95,P〈0.01),机械通气使用时间长于非限制性输血组(t=2.42,P〈0.05);限制性输血组颅内出血例数、院内感染发生例数高于非限制性输血组(χ2=4.36,4.95,P〈0.05)。结论采用非限制性输血策略能及时纠正贫血,既能缩短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吸氧时间,又可降低院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有利于病情好转与康复。输血时要权衡利弊,结合患儿病情进行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入选病例为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肺炎30例,另选择同期行常规治疗的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如喂养不耐受、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排空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窒息、贫血、呼吸暂停、休克).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达40.0%,无效率23.3%,总有效率达76.7%;对照组显效率34.6%,无效率42.3%,总有效率达57.7%,明显低于观察组,说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25%,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排空时间均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出现窒息、贫血、呼吸暂停、休克、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肺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和极早早产与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和极早早产儿(VPI) 142例,选取同期出生的非VLBWI和非VPI 140例,比较入组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根据生存状况将VLBWI与VPI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1 500~2 500、>2 500 g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小于32周、32~37周、≥37周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的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母亲年龄、窒息、胎粪吸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1 000 g出生体质量、窒息是影响VLBWI与VPI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LBWI与VPI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不佳,易发生智力和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人选的早产儿33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入院后12h内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通过头颅超声随诊颅内出血情况,同时观察肝肾功、血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观察需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机械通气、喂养不耐受、胃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需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机械通气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肝肾功、血尿、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喂养不耐受、胃出血、NEC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可以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可以改善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其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自拟“新生儿颅内出血相关因素调查表”,回顾性调查河南省某三甲医院近1年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10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中,母亲孕期患病者占80.39%,其中79.17%为产科疾病;产前检查次数小于3次的75.49%;51.96%为早产儿,46.08%为低出生体重,31.37%为剖宫产,使用产钳和胎头吸引和臀牵引者占30.67%;54.90%发生羊水污染,63.73%患儿出生时有窒息。新生儿前3位疾病依次为肺部疾病、新生儿出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单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占全部病例63.73%,多灶性出血占29.41%。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与母亲孕期患病情况、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分娩方式、窒息及肺部疾病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孕产期及新生儿期保健工作,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