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方法骨髓细胞微核试验,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3个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mg/kg、20 mg/kg、40 mg/kg,于染毒后24 h、48 h取小鼠胸骨髓,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1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 mg/kg,连续5 d染毒,第5 d 染毒后6 h取双侧股骨骨髓,计数小鼠染色体畸变率,评价环磷酰胺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程度。结果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各剂量组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染色体畸变率亦高于对照组,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诱导小鼠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醛灌胃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ICR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个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用灌胃的方法给予实验组小鼠甲醛,1次/d,连续5d,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染毒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小鼠骨髓进行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并计算微核率。结果:高剂量组的微核率为(8.41±2.45)‰,低剂量组的微核率为(1.82±1.30)‰,空白对照组的微核率为(0.50±0.8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的微核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灌胃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核检测的最佳方法。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1,阴性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2组均为每日1次,连续注射3 d。取小鼠的外周血、骨髓液和睾丸组织细胞,分别采用外周血微核检测方法、骨髓微核检测方法及睾丸微核检测方法观察微核结果。结果外周血微核检测方法未观察到微核;骨髓微核检测法微核很易观察到,细胞中出现1个、2个或3个微核的结果都清晰可见;睾丸微核检测方法观察到出现微核的细胞较少。骨髓微核检测法,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7.5±1.34)‰和(2.9±0.38)‰,2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睾丸微核检测法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5.5±0.84)‰和(1.5±0.41)‰,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实验组微核发生率骨髓微核检测方法高于睾丸微核检测方法(P<0.05)。结论3种方法中骨髓细胞微核检测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动车尾气对小鼠骨髓细胞的致突变性.方法将受试健康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4组,雌雄各半.通过自制动式染毒装置将小鼠分别在新鲜空气、1:15、1:10、1:5不同浓度的机动车尾气中暴露,连续5天,每天1小时.测定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中的微核率的变化.结果各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59,P<0.01);且染毒浓度与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机动车尾气对小鼠骨髓细胞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霏霏  刘翠侠  华陈  睢凤英 《吉林医学》2013,34(24):4867-4868
目的:研究香烟成分尼古丁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香烟尼古丁(低、中、高)实验组、顺铂对照组、乙醇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油镜下检测骨髓中嗜多红染细胞(PCE)微核情况及绘制量效关系曲线。结果:香烟尼古丁低剂量组和乙醇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5.23±0.77)%和(0.70±0.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剂量香烟尼古丁染毒小鼠,其骨髓细胞微核率呈递增趋势。结论:香烟尼古丁在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中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螺旋藻对^60Co-γ射线对辐射小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各组小鼠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螺旋藻14d,以^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后,测定小鼠的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细胞微核率、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小鼠血清溶血素。结果与辐射对照组比较,螺旋藻在中剂量组能提高辐照后第3天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P〈0.05)、提高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P〈0.05)、提高照射后第7天辐射损伤模型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提高照射后第14天辐射损伤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P〈0.05),在高剂量组能提高辐照后第3天和第14天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P〈0.05)、提高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P〈0.01)、降低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P〈0.05)、提高照射后第7天辐射损伤模型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提高照射后第14天辐射损伤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P〈0.05)。结论螺旋藻可增强小鼠机体抗氧化酶活性,对其血液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霉素对小鼠骨髓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小鼠骨髓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3mg·kg-1,B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5mg·kg-1,C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5d。染毒5d后,取小鼠骨髓进行微核实验和染色体制片,统计小鼠骨髓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经阿霉素处理后的小鼠骨髓细胞,在主核附近出现1个或几个小的亮点,即为微核;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的断裂和部分缺失。A组和B组的骨髓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C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P<0.01),且B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高于A组(P<0.05),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阿霉素可致小鼠微核发生率增高、染色体损伤,对小鼠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绿茶抗辐射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绿茶对^60Coγ射线诱发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三个饮茶试验组,饮茶试验组动物分别饮用1.25%,2.5%,5%绿茶水浸液两周后,除正常对照动物组外,其余各组均以5Gy^60Coγ射线进行一次全身照射,并继续饮茶一周后处死全部动物,测定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股骨骨髓细胞DNA含量,有核细胞数及胸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 三个饮茶试验组小鼠血清MDA含量、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低于辐射对照组(P<0.05),血清SOD活力、骨髓细胞DNA含量和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5)。结论 绿茶对辐射损作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Swiss成年雌性小鼠1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和实验组(20只)。实验组小鼠切除颌下腺,对照组小鼠保留颌下腺。待伤口愈合后,与正常Swiss雄性小鼠合笼交配,观察妊娠情况。结果:完成妊娠时实验组平均每只母鼠的产仔数是9.3±1.76(只),对照组是10.6±0.97(只),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在孕第6、7天时,实验组平均每只母及怀胎鼠数且为11±1.87(只),对照组为10.75±07,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颌下腺切除可以使孕鼠完成妊娠时产仔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穿心莲水煎液对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分别连续灌胃蒸馏水和穿心莲水煎液15 d,观察嗜多染红细胞和成熟血细胞,比较细胞微核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嗜多染红细胞和成熟血细胞微核率呈阳性,微核率≥5‰,但成熟红细胞的微核数量明显比嗜多染红细胞低(P<0.05)。结论:穿心莲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潜在致染色体断裂效应;外周血涂片是观察成熟红细胞微核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低剂量γ射线预照射对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所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及遗传物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5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假照组)、荷瘤低剂量照射组(LDR组)、荷瘤环磷酰胺化疗组(CTX组)和荷瘤低剂量照射联合化疗组(LDR CTX组).小鼠常规饲养7 d后于左腹股沟皮下各接种S180肉瘤细胞(空白对照组除外),接种后第8、11天LDR组和LDR CTX组小鼠给予75 mGy 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30 h后分别给予CTX组和LDR CTX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 mg,第13天处死所有小鼠,分别取血,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MNF)检测遗传物质损伤情况.结果 环磷酰胺化疗后DNA损伤程度较空白对照及假照组均显著增加;环磷酰胺化疗前给予75 mGy γ射线照射则可显著降低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所致的DNA损伤.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后小鼠骨髓MNF较空白对照组及单纯荷瘤组有显著增加(t=3.63~5.46,P<0.05);环磷酰胺化疗前给予75 mGy γ射线照射则可降低环磷酰胺所致微核率的增加,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化疗前给予75 mGy γ射线照射对DNA损伤可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环磷酰胺有强大的致突变作用,可导致骨髓MNF显著增加, 75 mGy γ射线预照射对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的遗传学毒性未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灵芝孢子粉提取物对甲醛所致小鼠遗传毒性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毅  张婷  王超群 《吉林医学》2011,32(13):2505-2506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提取液对甲醛所致小鼠遗传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阳性对照组,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灵芝液组,各组小鼠每天以10 mg/m3甲醛溶液静态染毒2h后,实验组分别以150、30和15 mg/(kg·d)剂量灵芝孢子粉提取液灌胃,阳性对照组以同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染毒和灌胃过程持续14 d。14 d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的睾丸系数、精子畸形率和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实验组小鼠的睾丸脏器系数均升高(P<0.01),以高、中剂量组显著;小鼠精子畸形率与骨髓微核率不同程度降低(P<0.01),而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灵芝孢子粉提取液对甲醛所致小鼠遗传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瘦肉精短期染毒对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及遗传毒性损伤。方法取40只KM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饮用含瘦肉精1.26mg/kg、2.52mg/kg、12.6mg/kg的水(剂量组)和不含瘦肉精的水(对照组),连续染毒28d,观察染毒过程中小鼠临床表现,结束染毒后测定肝肾功能及脏器系数。另取50只KM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lO只,雌雄各半,连续5d分别以6.3mg/kg、12.6mg/kg、25.2mg/kg三个剂量瘦肉精经口灌胃染毒,阴性对照组以等量超纯水灌胃,阳性对照以80mg/kg环膦酰胺腹腔注射。末次染毒后24h后处死动物,分别应用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原细胞畸变试验对瘦肉精的体细胞及生殖细胞遗传毒性作用进行研究。结果28d短期染毒过程中小鼠出现呼吸加快、烦躁不安、毛发蓬松及肌肉震颤症状,肝功能AST含量逐渐升高,肾功能SUA含量和肝脏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精原细胞畸变试验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试验剂量28d短期染毒瘦肉精对小鼠的肝肾有一定的损害;经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精原细胞畸变试验研究,瘦肉精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麦绿素的遗传毒性。方法污染物臻突变性检测(Ames实验)菌株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缺陷型TA97、TA98、TA100、TA102,受试物设5个剂量组,分别为0.008、0.04、0.2、1.0、5.0 mg/皿,同时设自发回变和阳性对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设2.5、5.0、10 g/kg体质量3个剂量组、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精子畸形实验设2.5、5.0、10 g/kg体质量3个剂量组、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 Ames实验表明受试物对TA97、TA98、TA100、TA102的4株实验菌株无论直接作用[不加大鼠肝微粒体酶(S-9)]或经代谢活化作用(加S-9)均不引起自发回变数增加;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表明受试物未使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发生改变;小鼠精子畸形实验表明受试物未引起小鼠精子畸形率增高。结论在实验条件下,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认为麦绿素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香烟焦油对小鼠的急、慢性毒性作用。方法:提取香烟中的焦油,小鼠40只,分为染毒组,乙醇组和生理盐水组作对照,腹腔注射法(1次/d)染毒,连续4d,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4d后,处死小鼠,取胸骨骨髓常规制片,观察骨髓PCE细胞微核发生率。另取60只小白鼠,方法相同,连续观察小鼠30d活动情况,最后1d解剖,观察小鼠内脏各器官颜色、体积等改变。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小鼠出现活动能力下降、尿失禁等现象,而慢性毒性实验小鼠出现体重下降、皮肤松弛、活动减少、尾部溃疡等症状,解剖后可观察到染毒内脏各器官肺、肝、肾、胃肠道颜色、体积等改变。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表明,香烟焦油可诱导微核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烟焦油对小鼠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葛花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开展葛花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实验(Ames、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观察葛花的毒理学反应.结果 葛花急性毒性的最大耐受剂量> 30g/kg BW,属于无毒级别;Ames试验结果显示为阴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结果显示为阴性;小鼠精子畸变实验结果为阴性.结论 葛花基本无毒性.  相似文献   

17.
松茸多糖对X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松茸多糖(PTM)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和辐射对照组(IC)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个剂量PTM组分别给予400、800和1 200 mg•kg-1剂量PTM灌胃,每天1次,连续7 d。第8天给予IC组和PTM组动物进行全身一次性照射,总剂量2.0 Gy,检测小鼠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S)数 、骨髓基质细胞-成纤维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骨髓细胞周期和骨髓微核率。结果:与IC组比较,预防给予PTM各组小鼠CFU-S数量明显减少( P<0.05或 P<0.01)、骨髓CFU-F数显著升高( P<0.05或 P<0.01),中、高剂量PTM组PCE微核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或 P<0.01),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P<0.05或 P<0.01),S期细胞数明显增加( P<0.05或 P<0.01)。结论:松茸多糖对辐射所致的造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激光照射的生物效应。方法 采用低能量He Ne激光照射小鼠 ,每天 1次 ,每次 10min ,照射 7天后 ,处死小鼠。测定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出现率。结果 经低能量He Ne激光照射的小鼠的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受低能量He Ne激光照射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无显著增加 ,治疗用低能量的He Ne激光不会致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