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肺复张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肺复张策略(RM)结合保护性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肺复张的疗效、安全性和维持时间进行临床研究。方法32例ARDS机械通气的患者,非镇静、肌松状态下,采用高水平持续正压通气(CPAP),CPAP30 cmH2O、30s。结果肺复张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均有提高,1h内提高有统计学意义,2h SpO2升高仍有统计学意义;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e)在RM后变化没有差异性,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在复张后明显提高,1h内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RM后心率(HR)变化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在复张30s时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张后10min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肺损伤评分<3.0,呼吸指数显著改善维持时间达4h,肺损伤评分>3.6,呼吸指数改善维持时间30min。结论肺复张措施对绝大部分ARDS患者能改善氧合,维持时间依据ARDS的严重程度而定;此法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脑氧代谢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手术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25例。分别给予瑞芬太尼维持浓度0.1、0.3、0.5μg/kg·min。对3组患者麻醉前(砷)、切皮时(T1)、充气时(舵)、刺入Procar时(rr3)、牵拉子宫时(T4)、腹腔放气时(T5)的脑氧代谢平衡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T1-T5时,Ⅰ、Ⅱ组患者Da-jvOe和CER02均略下降,而Sjv02和CjvO2均略升高,但与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时,Ⅲ组患者的NvOe、cjvCh值均较们明显增高(P〈0.05),而Da—jv02、CEROe值明显下降(P〈0.05)。T1-T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Ⅲ组患者的SjvO2、CjvOe值均较Ⅰ、Ⅱ组明显增高(P〈0.05),而Da-jvO2、CERO2值均较Ⅰ、Ⅱ组明显下降(P〈0.05)。T2-T5时,Ⅰ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增高,明显高于TO水平(P〈0.05);Ⅱ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略有增高,但均变化幅度不大,与T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则均明显低于TO水平(P〈0.05)。T2-T5时组间比较,Ⅱ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最小,Ⅰ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Ⅱ和Ⅲ组(P〈0.05),Ⅲ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则均明显低于Ⅰ和Ⅱ组患者(P〈0.05)。结论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维持浓度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手术麻醉较为理想的维持剂量,能维持患者的脑氧代谢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肺复张(RM)联合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进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各16例,Ⅰ组患者RM后将PEEP降为10-15 cm H20(1 cm H<,2>O=0.098 kPa),11组患者RM后将PEEP降为10 cm H<,2>O以下水平.结果RM前后两组患者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均有明显提高且Ⅰ组维持更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中心静脉压(CVP)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M联合较高的PEEP能改善ARDS患者氧合且维持时间更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和作用。方法治疗组16例给予PS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15例,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肺动脉压力下降较快,PS治疗后6h氧合及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显著改善,明显缩短高PIP、高FiO2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能迅速改善早产儿PPHN的肺动脉压力,显著改善机械通气的治疗条件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脱机患者吸氧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0例呼吸衰竭经鼻气管插管脱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I组)和对照组(Ⅱ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T型管吸氧,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一次性头皮针软管置入人工气道吸氧,在脱机前及脱机60min后行血气分析,观察Pa02、PaC02及氧合指数情况,并连续BP、ttR、RR、Sp02监测,记录脱机前及脱机后导管内吸氧15、30、60min读数。结果T型管吸氧组患者Pa02、氧合指数情况明显优于头皮针软管组,PaCO,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脱机患者采用T型管吸氧可提高吸氧效果,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避免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直接刺激,有利于保湿、防止空气中微粒落人气管套管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较小潮气量加肺复张(RM)持续时间的选择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26例,在机械通气基础上分别给予间歇高呼气末正压(PEEP)加小潮气量的RM,评价RM的不同持续时间对ARDSp(ARDSp组,10例)、ARDSexp(ARDSexp组,16例)的影响,比较二者间的差异.结果 RM持续时间≥160 s时平均动脉压(MAP)降低、HR加快,较RM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M停止后恢复正常.与RM前比较,气道平台压(Pplat)、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在RM实施时即明显增加(P<0.05);氧合指数(OI)在RM持续时间≥40 s的三个时间段明显增加,SpO2在RM持续时间≥30 s的四个时间段明显增加(P<0.05);在RM持续时间≥160 s时,Pplat增加显著,而Crs、OI、SpO2较40~59 s未见明显增加;对RM反应ARDSexp组优于ARDS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p组出现气胸1例,皮下气肿3例;ARDSexp组出现皮下气肿2例,均发生在RM持续时间≥60 s.结论 间歇高PEEP加小潮气量的肺复张对ARDS有效,持续时间宜在40~59 s,对肺外源性肺损伤比肺内源性肺损伤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控制性降压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的脑氧代谢影响。方法36例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酸甘油组(Ⅰ组)和硝酸甘油联合乌司他丁组(Ⅱ组)。两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滴人平衡液500~800ml,Ⅱ组于液体中加入乌司他丁5000μ/kg。手术开始前行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于降压前即刻(T0)、降压后30min(T1)、降压后45min(T2)和复压后30rain(T3)四个时间点分别抽取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液行血气分析及乳酸含量测定。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刀口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HR和M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患者较Ⅰ组患者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更高(P〈0.05),脑氧摄取率(CER02)更低(P〈0.05)。两组降压期间颈内静脉一动脉血乳酸含量差值L(jv—a)Ⅱ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明显升高。Ⅱ组较Ⅰ组24h引流量更少。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控制性降压可以降低脑氧代谢,减少乳酸生成,从而能更好的有利于手术中实行脑保护,并且减少术后出血量,对血液保护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药后保持侧卧位时间对老年患者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ASA分级Ⅰ-Ⅲ级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例,入手术室后患侧在下侧卧,用腰椎穿刺针取L3-4间隙垂直进针,成功后穿刺针斜面朝下并以0.1ml/s速度注入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然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注药后立即仰卧;Ⅱ组注药后仍保持侧卧位3min才仰卧;Ⅲ组注药后仍保持侧卧位5min才仰卧。记录基础血压及注药后5、10、20、3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注药后患侧和健侧30min最高麻醉平面、下肢运动能力评级;患侧和健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痛觉阻滞维持时间;统计各组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注药后10min时SBP、DBP与基础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组、Ⅲ组注药后30min内SBP、DBP与基础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Ⅲ组下肢运动能力评级3级例数患侧与Ⅰ组相同,而健侧少于Ⅰ组;Ⅱ组、Ⅲ组患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痛觉阻滞维持时间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中有3例(15%)低血压、1例(5%)尿潴留,而Ⅱ组、Ⅲ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压和尿潴留。结论注药后保持侧卧位3min可以提高老年患者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间和减少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增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ARDS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结果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后,患者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16例患者治愈,6例死亡。结论 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ARDS患者应尽早应用体外膜肺氧合,体外膜肺氧合为治疗重症ARDS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时(NIV)进行肺复张(RM)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ARDS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进行NIV,治疗组在常规NIV的基础上,应用吸气气道正压(IPAP)、呼气气道正压(EPAP)各20cmH_2O,保持120秒的方法进行肺复张(RM)治疗,每4~6小时一次,72小时后观察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aO_2/FiO_2、PaO_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aCO_2、HR、BP、MAP、CVP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ARDS患者在NIV时进行RM,可以改善患者氧合,对循环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注利多卡因对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合并有ALI的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0.5%利多卡因在吸痰前气管滴入2-3ml,并每间隔1h再次滴入;或采用生理盐水500m1+5%碳酸氢钠80ml+2%利多卡因20ml持续气管内滴人,3-5滴/min。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在吸痰前气管滴入2-3ml,并每间隔1h再次滴人;或采用生理盐水500m1+5%碳酸氢钠80ml持续气管内滴人,3-5滴/min。观察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两组Sa02、PaO2/FiO2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5);治疗组6hSa0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a02/Fi02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利多卡因气管内滴人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疗效确切,可改善氧合,终止其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无肌松麻醉技术应用于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胸腺切除术的MG患者24例(Ⅰ~Ⅲ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12例,Ⅰ组采用无肌松麻醉技术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插管,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呼吸功能潮气量(VT)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与麻醉前比较,拔管后均受到一定影响,Ⅰ、Ⅱ组VT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Ⅰ、Ⅱ组Sp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拔管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时间明显短于Ⅱ组;Ⅱ组术后2例出现肌无力危象。结论无肌松麻醉技术对MG胸腺切除术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时(NIV)进行肺复张(RM)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ARDS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进行NIV,治疗组在常规NIV的基础上,应用吸气气道正压(IPAP)、呼气气道正压(EPAP)各20cmH_2O,保持120秒的方法进行肺复张(RM)治疗,每4~6小时一次,72小时后观察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aO_2/FiO_2、PaO_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aCO_2、HR、BP、MAP、CVP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ARDS患者在NIV时进行RM,可以改善患者氧合,对循环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新生儿ARDS新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ARDS新生儿分两组,PS组30例予PS气管内注入,非Ps组30例予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选同期在本院爱婴区观察的30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组不做任何干预。动态检测各组用药前、用药后SP—A的含量及TGF-β1的表达,同时详细记录各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非PS组与PS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含量、氧合指数(OI)及肺泡-动脉氧压差PaO2(A-a)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P—A含量均有增加,增加幅度PS组明显高于非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非PS组与PS组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非PS组与PS组血清TGF—β1含量均有降低,降低幅度PS组明显高于非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参与ARDS新生儿肺部炎症的发生,PS中的活性蛋白可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ARDS患儿肺部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高乌甲素和曲马多用于老年开胸手术超前镇痛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 Hydrobromide)和曲马多(Tramadol)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全麻后于切皮前10 min静注高乌甲素0.1 mg/kg静脉滴注;Ⅱ组给予曲马多2 mg/kg静脉滴注;Ⅲ组:用生理盐水替代高乌甲素或曲马多。手术结束时接自控镇痛(PCIA)泵行术后镇痛。术后测定VAS评分,记录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累积用量,观察镇痛期间MAP、HR、R、SpO2的变化。结果Ⅲ组VAS评分、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镇痛药累积用量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Ⅲ组术后24 h及术后48 h呼吸频率及SpO2显著降低,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Ⅰ组最少而镇痛满意度Ⅰ组最高。结论高乌甲素可取得与曲马多同样满意的超前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咪达唑仑+丙泊酚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到2011年11月收治的ARDS患者108M,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和俯卧位的机械通气,治疗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对照组采用丙泊酚,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Pa02和Pa02/Fi02,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比较患者的炎性因子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天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5、5天后,治疗组Pa02和Pa02/Fi0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炎症因子的下降水平对比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使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时间对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找出恰当的按压时间,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方法:将静脉输液的36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5rain、8rain,观察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Ⅰ组与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5min能有效的降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围手术期血乳酸水平和氧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治疗机制。方法将30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拟行剖腹探查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病人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治疗组在正常补液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ml/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输注前(T0)、注药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4个时点同步采集中心混合静脉血和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浓度(BL),并计算计算氧输送(DO2),氧耗量(VO2)及氧摄取率(O2ER)。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CVP、心排出量(CO)、心率及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MAP、CVP在T1、T2、T3都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CO在T2、T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02、VO2在T1、T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O2ER在T1、T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量在T2、T3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参附注射液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可有效地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氧供及氧利用率,减轻乳酸酸中毒,恢复正常的组织代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心肌氧耗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合并冠心病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CA组)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加全身麻醉组(GEA组),每组各25例。术中以HP多功能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无创血压、SaO2和HR变化,于麻醉前、硬膜外注药后20min、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完毕即刻、术毕、拔管完毕即刻、拔管后30min,记录收缩压(SBP)、HR及两者乘积(RPP),应用ST—T自动分析监测系统监测ST段及T波变化。结果 GA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完毕即刻、拔管完毕即刻、拔管后30min,SBP、HR、RPP均有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在硬膜外注药后20min及其以后各时间点ST段及T波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能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缺血,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道分泌物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54例新生儿ARDS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33例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道分泌物IL-6水平,记录上机后24、48、72hPA-XO2及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存活患儿治疗后呼吸道分泌物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同时PA-XO2明显降低,上机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可显著改善呼吸道分泌物IL-6水平,缓解新生儿A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