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不同类型房颤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共108例65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3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各占28.7%,20.3%,51.0%。冠心病是其最常见病因(42.7%),其次是高血压病(20.5%),瓣膜病(18.5%)。心功能Ⅲ~Ⅳ级所占比例分别为20.0%,52.9%,68.0%,左心房内径分别为(50.36±11.87)mm、(42.23±9.08)mm、(33.12±6.49)mm(P<0.01或0.05)。房颤者脑梗死比例16.7%。房颤患者中长期华发令应用率10.4%,阿司匹林应用率67.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瓣膜病是老年房颤的主要病因,永久性房颤的心功能明显减退,房颤患者抗凝率低,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中医证候与病因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非瓣膜病性房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入院时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构建非瓣膜病性房颤中医证候及病因信息数据库,对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及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依次为:气虚证(65.3%)痰浊证(偏寒)(28.1%)血瘀证(22.4%)痰浊证(偏热)(21.4%)阴虚证(11.2%)阳虚证(9.7%)水饮证=气滞证(6.1%)血虚证(4.1%)。不同病因性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分布各有其特点,总体上均以气虚为主,但血瘀证、痰浊证在特发性、高血压病性、冠心病性、糖尿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较常见;痰浊证(偏热)、阴虚证在脑血管病性、甲亢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较常见。其中血瘀证与特发性房颤、阴虚证与脑血管病性房颤关系密切。血瘀证和水饮证与左房偏大,气滞证与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各病因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医证候分布各有其特点,以气虚为主,其中血瘀证与特发性非瓣膜病性房颤、阴虚证与脑血管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疏肝潜阳法治疗甲亢并房颤患者的疗效价值。方法:抽选84例甲亢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和丙基硫氧嘧啶西药进行化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疏肝潜阳,应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52.5%)、显效8例(19%)、有效8例(19%)、无效4例(9.5%),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治愈11例(26.2%)、显效10例(23.8%)、有效9例(21.4%)、无效12例(28.6%),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疗效显著。结论:中医疏肝潜阳法治疗甲亢合并房颤,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清TSH水平,缓解房颤的发生,且无副作用,价格低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对心房纤颤(房颤)伴宽QRS波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3例房颤伴宽QRS波群患者的心电轴情况。结果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患者(n=65)无一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房颤伴室性期前收缩(室早)患者(n=39)有15例(39%)出现无人区心电轴,且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的室早均来源于左室及心尖部。结论房颤伴宽QRS波群时出现无人区心电轴则可确定为房颤伴室早。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患者日趋增多。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与心衰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上有10%~35%的慢性心衰患者伴有房颤,且房颤发生与心功能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我国目前心衰合并房颤者超过264万。笔者就近年来中西医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 胺碘酮3mg/kg ,用5 0 %葡萄糖液2 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1 5min静脉推注完毕。房颤终止发作后,给予胺碘酮口服。随访2a。结果 显效1 6例(2 5 %) ,有效4 0例(6 3%) ,总有效率88%。结论 胺碘酮控制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疗效高、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首次应用中药延胡索的生物碱——左旋四氢巴马汀(即颅通定)口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以动态心电图或心电遥测技术评定疗效,结果显示:对阵发性房颤有效率81.8%,持续性房颤有效率43.0%,其抗房颤机理与该药延长心房和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有关。分析了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和药物对血压、心率的作用。该药无严重副作用。表明颅通定是一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方法将1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除行病因治疗外,治疗组同时给予胺碘酮和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房颤的复发率和治疗前后最大P波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复发8例(14%),对照组复发23例(4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max和Pd均有明显变化(P均<0.05),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max和Pd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缬沙坦能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缩短Pmax和Pd,有预防房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房颤的方法越来越丰富,但是药物仍然是处理大多数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措施,尤其在基层单位.目前在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律时选用胺碘酮(可达龙)最为普遍,但是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高(20%左右)[1].笔者在临床中观察了悦复隆与胺碘酮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植入DDD起搏器后阵发性房颤(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室率控制难易程度和心房纤颤(房颤)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生栓塞性事件的关系。方法将本院住院治疗的房颤心衰患者分为心室率易控制组与心室率难控制组,比较2组患者栓塞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心室率易控制组栓塞发生率为0.5%,心室率难控制组栓塞发生率为6.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室率难以控制的房颤心衰患者更应加强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周志强等[1]的调查发现,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胡大一等[2]在全国18家医院进行的房颤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我国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炙甘草汤佐治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然后进行连续6个月的随访,通过房颤发作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考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房颤发作改善总有效率为73.5%(25/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1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为29.4%(24/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7%(1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炙甘草汤佐治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降低房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伏贴敷法在阵发性房颤上游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43例予常规上游治疗,实验组44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初、中、末三伏予以三伏贴治疗。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对比,评价三伏贴敷法对于阵发性房颤上游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Ⅱ、Ⅲ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房颤发作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肌梗死4例(9.30%),卒中5例(11.63%),复发22例(51.16%),外周血栓事件1例(2.33%),死亡7例(16.28%);实验组患者心肌梗死1例(2.27%),卒中2例(4.55%),复发7例(15.91%),外周血栓事件1例(2.27%),死亡2例(4.55%)。2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敷法对于阵发性房颤上游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我科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51例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连续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51例患者,分析其房颤类型、症状特点以及此类房颤患者中医诊断及证候类型。结果:诊断方面,以心悸为第一诊断的35例(68.6%),以胸痹为第一诊断的10例(19.6%),以心衰病为第一诊断的6例(11.8%);证型分布方面,气虚血瘀证29例(56.9%),心脾两虚证9例(17.6%),气阴两虚证9例(17.6%)。另外单纯气滞血瘀证1例(2.0%),单纯痰火扰心证1例(2.0%),单纯痰湿中阻证1例(2.0%),单纯痰瘀互结证1例(2.0%)。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患者以心悸为第一诊断就诊为主,以气虚血瘀为最常见证候,气虚为最主要病机,合并血瘀、痰浊者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在心房颤动(房颤)高危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72例有房颤高危因素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84例采用便携式心电监测仪进行12个月心电数据采集(每天至少记录Ⅰ导联心电图30s),对照组188例采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心电数据采集(每月最少记录1次),以临床确诊房颤作为标准,计算2组房颤检出率。2组确诊房颤的患者均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给予抗栓治疗,并对2组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记录2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结果研究组房颤检出率为16. 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 5%(P 0. 05);随访过程中,研究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 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 68%(P 0. 05)。结论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可以提高高危患者房颤的检出率,通过早期诊断作出相应的抗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并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后药物维持窦律的疗效。方法将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行PBMV术后成功转复窦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胺碘酮、奎尼丁、倍他乐克,随访2 a,观察维持窦律情况。结果3组维持窦律率分别为86.0%,68.8%,45.0%。房颤复发中位时间分别为329 d,245 d,128 d。结论胺碘酮维持窦律效果优于奎尼丁,而奎尼丁疗效比倍他乐克好,但奎尼丁出现不良反应较多。服胺碘酮维持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对照组行单独的西医治疗措施。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颤平均复律时间(12.5±1.7)d明显低于对照组(21.4±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对老年性房颤患者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房颤复律时间,且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对象包括室早患者31例,房早患者30例,持续性房颤(治疗前房颤持续7 d以上)患者18例。索他洛尔起始剂量160 mg/d,无效者可渐增量至240 mg/d,如出现不良反应可酌情减量。早搏患者治疗2~4周,房颤患者治疗6个月。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临床及24 h动态心电图评定。结果索他洛尔治疗室早患者2周有效率为71%;对于房早(30例)有效率为77%;对于持续性房颤,索他洛尔治疗6个月有效率为56%,预防房颤复发有效率随访3个月及6个月分别为70%及50%。结论索他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服药期间应注意心率及QT间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稳心颗粒联合镁盐治疗急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根据房颤持续的时间和对治疗的反应相结合分为阵发性房颤(可以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少于1a,通过治疗可以终止)、永久性房颤(固定持续的房颤,通常超过1a,通过治疗不能终止)3类。本院近2a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镁盐治疗急性房颤患者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胺碘酮对初发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复律效果。方法在样本含量合理的情况下,将104例患者分为初发房颤组50例和持续性房颤组54例,按要求同时服用胺碘酮后统计转为窦性心律的人数并按四格表卡方检验方法做显著性检验。结果初发房颤者经胺碘酮治疗转为窦性心律28例,有效率56%;持续性房颤者经胺碘酮治疗转为窦性心律10例,有效率18%。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对于冠心病初发房颤的复律效果可能好于持续性房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