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变化,探讨其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及活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RA患者(RA组39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18例)外周血CD5+B细胞(包括CD5+CD19+和CD5+CD20+亚群)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判断RA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结果 外周血CD5+B细胞在RA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外周血CD5+CD19+和CD5+CD20+B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活动组患者CD5+CD19+和CD5+CD20+B细胞亚群百分率与RA非活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5+CD19+和CD5+CD20+B细胞亚群可能参与RA发病,但与RA的活动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B细胞活化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含量,B细胞、初始B细胞和记忆B细胞表面BAFF受体的表达,以探讨MM骨髓中B细胞的特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9例初治MM(初治组)、17例平台期MM(平台期组)、10例对照组骨髓中B细胞(CD19+)、初始B细胞(CD19+IgD+)、记忆B细胞(CD19+CD27+)的表面BAFF受体(BAFF-R、TACI)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骨髓上清中BAFF、APRIL的含量。分析各组结果数据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初治组患者CD19+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初治组患者CD19+IgD+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与平台期组无差别,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初治组患者CD19+CD27+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各种B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在平台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TACI受体表达总体水平低,初治组患者与平台期组、对照组比较,CD19+细胞、CD19+IgD+细胞、CD19+CD27+细胞表面TACI受体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初治组骨髓上清中BAFF含量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但平台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各组骨髓中APRIL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M患者骨髓中BAFF含量增高,CD19+细胞、CD19+IgD+细胞和CD19+CD27+细胞表面BAFF受体的表达均增加,这可能有助于促进B细胞的增殖,因而可能与MM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中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的水平及与疾病活动度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AS患者38例,按BASDAI评分分为活动期21例和非活动期17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对照者,AS患者与对照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DAS-CRP和BASDAI评分作为疾病活动度评价指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CD19+CD24hiCD27+Breg、CD4+CD25highTreg及CD3+IL-17+CD8-TH17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AS患者CD19+CD24hiCD38hiBreg比例为(2.10±0.16)%,显著低于对照组(3.44±0.80)%,其中活动期患者[(1.88±0.66)%]低于非活动期患者[(2.36±0.5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S患者CD19+CD24hiCD38hiBreg与Foxp3 mRNA成显著正相关性(r=0.369,P0.05),与TH17、RORγt mRNA、BASDAI评分及ASDAS-CRP负相关(r分别为-0.338、-0.661、-0.411、-0.714,P均0.05),而与Treg无相关性(r=-0.006,P0.05)。而AS患者中CD19+CD24hiCD27+Breg亚群比例与对照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但活动期患者比例有所降低,与非活动期患者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患者中CD19+CD24hiCD27+Breg亚群比例与Foxp3 mRNA正相关(r=0.344,P0.05),与ASDAS-CRP负相关(r=-0.383,P0.05),但与TH17、Treg、RORγt mRNA及BASDAI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S患者中存在异常的Breg表型主要为CD19+CD24hiCD38hiBreg,其在AS患者中显著降低,并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且与RORγt和Foxp3 mRNA水平及TH17数量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外周血中CD38,CD27,CD19表达阳性的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初诊ITP患儿21例为初诊未治疗组(untreated ITP,U-ITP),完全缓解ITP患儿30例为完全缓解组(remission ITP,R-ITP)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6例为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运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与ITP患儿的PLT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外周血总CD19+B淋巴细胞比例:U-ITP组显著高于R-ITP组和NC组(F=7.543,P<0.01)。外周血CD19+CD27+CD38-记忆性B细胞占CD19+B细胞百分率:U-ITP组显著高于R-ITP组和NC组(F=8.876,P<0.001)。CD19+CD27-CD38-初始B细胞占CD19+B细胞百分率:U-ITP组显著低于R-ITP组)和NC组(F=5.058,P<0.01)。CD19+CD27+CD38+浆母细胞百分率:U-ITP组显著高于R-ITP组和NC组(F=9.588,P<0.001),而R-ITP组与NC组比较,B淋巴细胞各分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42~1.258,均P>0.05)。PLT计数与总CD19+ B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0.318,P=0.007),与CD19+CD27+CD38-记忆性B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0.444,P=0.000),与CD19+CD27-CD38-初始B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r=0.416,P=0.000),与CD19+CD27+CD38+浆母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0.442,P=0.000)。结论 B淋巴细胞亚群在ITP患儿体内分布存在异常,其检测能够为ITP患儿临床疾病监测与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T细胞亚群,探讨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A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FCM检测78例AS患者和181例腰腿背痛非AS患者淋巴细胞表面HLA-B27的表达;并同时检测78例AS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表达。结果 HLA-B27阳性率在AS组高达92.31%,AS组与非AS组和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S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患者体内存在Th1/Th2、Tc1/Tc2比例失衡。结论 FCM检测HLA-B27标准化程度高,对A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CD3+T、CD4+T、CD4+/CD8+比值可作为AS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9例AS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4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患者,29例HLA-B27阴性患者,另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受试者中T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AS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NKT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HLA-B27阳性患者CD4~+/CD8~+比值较HLA-B27阴性患者升高,而NKT细胞百分比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明显升高、NKT水平明显下降,可能参与了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循环B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健康对照者(n=25)和T1DM患者(n=25)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及其表面PD-L1的表达。结果 T1DM患者B细胞亚群频率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T1DM患者CD19+细胞、CD19+CD27+细胞和CD19+CD27+细胞上PD-L1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者与T1DM患者的PD-L1在B10细胞、边缘区B细胞(MZB)和滤泡B细胞(FoB)上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M患者的PD-L1在过渡性T2-边缘区前体B细胞(T2-MZP)上的表达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L1在T1DM发病中可能起保护作用。PD-L1高表达的B细胞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浆母细胞的表达特征及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20例ITP患者和20例继发其他各种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非ITP血小板减少患者)分别作为ITP组和非ITP血小板减少组,并选取同期2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并比较其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TP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组浆母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ITP血小板减少组初始B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显著上升,记忆B细胞(CD19+CD27+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用Ficoll试剂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术前、术后1 d、术后7 d的食管癌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调节性B细胞(包括B10、Br3及Breg)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CD5+CD19+细胞、B10细胞和Breg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3.20±0.35)%、(2.52±0.37)%和(8.39±0.92)%,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77±0.25)%、(1.57±0.28)%和(2.96±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r3细胞(6.07±0.46)%与健康人对照组(5.93±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食管癌患者B10、Br3细胞术后1 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7 d与术前比较,CD5+CD19+细胞、B10和Breg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后1 d与术后7 d比较,仅CD5+CD19+、B10、Br3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水平呈现动态变化,可用于手术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CD70-CD27信号通路对其免疫紊乱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流式细胞术、ELISA方法检测了20例SLE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CD4+ CD70+T细胞阳性率、CD19+ CD27+B细胞阳性率、血清中IgG分泌水平.结果 与健康人相比,SLE患者外周血CD4+ CD70+T细胞的阳性率、CD19+ CD27+B细胞阳性率以及血清Ig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CD70-CD27信号通路异常可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紊乱、自身抗体产生和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患者及一级亲属记忆性B细胞(CD19+CD27+B细胞)及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on factor,BAFF)的外周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41例、患者一级亲属7名及正常健康献血者27名的外周血为标本,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记忆性B细胞,用ELISA法检测血浆B细胞激活因子(BAFF)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记忆性B细胞数目较正常人显著升高(11.10%±5.10%vs.9.24%±6.99%,P=0.0002),BAFF水平亦较正常人显著升高[(1.18±0.72)ng/mlvs.(0.43±0.19)ng/ml,P=0.0005];患者与其一级亲属的记忆性B细胞数目无显著性差异(16.26%±8.30%vs.8.75%±3.82%,P=0.088),患者的BAFF水平与其一级亲属比较显著升高[(1.29±0.46)ng/mlvs.(0.56±0.11)ng/ml,P=0.015]。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记忆性B细胞与5-min未刺激唾液量呈正相关(r=0.345,P=0.027),与眼科角结膜评分呈负相关(r=-0.321,P=0.041),与血清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无相关关系(P0.05)。BAFF与血清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口腔科灶性指数、眼科角结膜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记忆性B细胞在患者及其一级亲属高表达,与临床客观指标评价相反,提示记忆性B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从外周向腺体组织的迁移;患者BAF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一级亲属,与临床指标不相关,表明BAFF可能参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生后的一系列反应而并非直接引起疾病,并且其水平尚不足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19的表达及CD28/CD152和CD80/CD86在外周血T、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和CD8^_T细胞上CD28和CD19^+B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而CD152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也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但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却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IgA及CRP、IL-6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152:CD80/CD86分子的异常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正常人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已有明显下降。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动员后CD34+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将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5组(〈1年,1~5年,〉5~〈10年,10~15年和≥15年),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动员5d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的含量,并利用Person简单相关及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其与病程、血脂、尿酸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糖尿病者外周血动员后CD34+细胞水平与三酰甘油相关(r=-0.202,P=0.002),与载脂蛋白B相关(r=-0.276,P=0.000),与尿酸相关(r=-0.297,P=0.000)。经统计分析发现,糖尿病者外周血动员后CD34+细胞数随糖尿病病程进展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状态变化。方法按照临床诊断和分型标准将手足口患儿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三组,同时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静脉血,分别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白介素-13(IL-13)和干扰素-γ(IFN-γ);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的相对含量。结果(1)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变化:手足口三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gG、IgA、IgM、IL-13和IFN-γ都增高,除普通型的IgG、IgA没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其它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手足口三型之间比较,随着病情的加重,五项指标的浓度也不断增高,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细胞免疫的变化:普通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CD4+、CD8+稍微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6+56+、CD19+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两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CD3+、CD4+、CD8+、CD16+56+的含量都显著降低,而CD19+显著增高,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的比值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三型之间比较,随着病情的加重,CD3+、CD4+、CD8+、CD16+56+的含量的不断降低,而CD19+不断增高,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71感染所致 HFMD患儿出现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先天性免疫功能紊乱,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6例HS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CD3^+CD4^+CD8^+,B淋巴细胞CD3^-CD19^+及NK细胞CD3^+CD16^+CD56^+的表达水平,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的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IgE水平,并与25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HSP患儿CD3^+、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CD3^-CD19^+百分比显著上升,与健康儿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8^+百分比上升(P〈0.05),CD16^+CD56^+百分比下降(P〈0.05)。HSP患儿的IgA、IgE、IgG、C3水平升高,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失调造成的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对于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角度了解患儿的免疫功能,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辅助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56+NKT细胞的变化及血液学疗效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4例ITP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前后7d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和CD3+CD8+)及CD56+NK细胞的百分数。根据不同的血液学疗效,将患者分为手术有效组(A组,22例)和无效组(B组,12例)。应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后T细胞亚群、CD56+NK细胞的百分数及CD4+/CD8+比值的差异及各组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术前CD3+CD4+细胞百分数分别为(32.83±8.07)%和(26.23±6.17)%(P=0.045),术前CD4+/CD8+比值分别为(1.30±0.51)和(0.84±0.42)(P=0.022)。余两组术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前后CD3+细胞百分数分别为(65.51±4.54)%和(60.38±12.97)%(P=0.017),CD3+CD8+细胞百分数分别为(37.27±12.47)%和(32.96±13.18)%(P=0.025)。余各组术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切除疗效不同的ITP患者存在不同的细胞免疫发病机制。术前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有助于预测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Th17细胞功能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变化,探讨其在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4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检有无异常分为肾炎组(HSPN组)和非肾炎组(NHSPN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CD4+细胞、CD8+细胞、CD3+细胞、NK细胞(CD3-CD56+)、B淋巴细胞(CD19+)和CD3+HLADR+细胞水平。以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HSP病儿血浆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4.66,P〈0.01),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t=7.28,P〈0.01),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CD25+Treg水平与CD4+细胞呈正相关(r=0.554,P〈0.01),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305,P〈0.05),而与CD8+细胞、CD3+细胞、CD3-CD56+细胞以及CD3+HLADR+细胞则无相关性(r=-0.109~0.287,P〉0.05)。HSP病儿血浆IL-17水平与CD4+CD25+Treg水平呈负相关(r=-0.295,P〈0.05)。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Th17细胞功能增强,免疫抑制效应不足;HSP病儿存在Th17/Treg平衡紊乱,Th17/Treg失衡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53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尿检异常分为。肾炎(HSPN)组和非肾炎(NHSPN)组,以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NK细胞(CD16^+CD56^+)和B淋巴细胞(CD19^+)水平。结果HSPN组和NHSPN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和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F=6.80~46.40,q=2.81~4.25,P〈0.01、0.05),而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CD25^+细胞水平与CD4^+细胞、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69、0.285,P〈0.01、0.05),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279,P〈0.05),而与CD8^+细胞和CD16^+CD56^+细胞无相关性(r=0.009、-0.104,P〉0.05)。结论HSP病儿急性期存在免疫细胞功能异常,T细胞亚群紊乱,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数量降低,导致B细胞呈多克隆活化,在HS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缓吸收性细菌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铁蛋白(SF)的关系。方法30例延缓吸收性细菌性肺炎患者为A组,30例常规吸收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B组及30例正常体检者为C组,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B细胞的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和SF水平的变化。结果入院次日,A、B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B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C组(P<0.01);A、B组CD8^+T细胞的细胞比例、SF水平均比C组明显升高(P<0.01)。入院第14日A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B细胞的细胞比例均比B、C组明显下降(P<0.01);CD8^+T细胞比例及SF水平比B、C组明显升高(P<0.01)。入院第28日3组受检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SF水平与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B细胞的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2、-0.578、-0.602、-0.565、-0.587,P均<0.05),与CD8^+T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542,P<0.05)。结论延缓吸收性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且与SF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