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诊断为胃溃疡癌变的63例进行回顾性病理分析,着重讨论溃疡癌与癌溃疡的鉴别诊断。笔者认为可以把溃疡癌看作一独立类型,推测溃疡癌预后较普通胃癌好,提出对具有长期慢性溃疡病史且近期症状加重者,应采取胃镜下多块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所获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为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胃镜检查发现胃窦见直径约6.0 cm以前壁和大弯侧为主、浸润生长的、周边不规则的溃疡型隆起,中央污秽苔,并见紫蓝色血痂,诊断为胃体窦交界部溃疡型癌。后经我院活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考虑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类型少见,易误诊为低分化癌,应加强对胃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并仔细分析病情,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CD6 8、CD3、CD15和CD2 2在慢性皮肤溃疡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探讨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局部辨证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12例慢性下肢皮肤溃疡患者 ,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型 5例、湿热下注型 7例。切取溃疡创面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 ,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 2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D6 8、CD3、CD15和CD2 2在溃疡组织的不同表达和分布。选取 3个高倍视野 ,计数阳性细胞 ,0个为 (- ) ,1- 5个为 (+) ,6 - 10个为 (++) ,大于 10个为 (+++)。结果 :溃疡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创面局部呈典型的慢性溃疡组织学…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血清β2—mRI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68例胃病患者(其中良性胃病48例,胃癌20例)胃镜检查同时辅以血清β_2-m测定,评价其对胃癌的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68例(男38,女30),均为因胃部疾患而作纤维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的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41岁。经胃镜检查确诊的胃部良性疾病共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残胃炎3例)。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Ⅰ~Ⅱ级临床诊断率低的原因,旨在提高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分析1985~1999年我科粘摸病专病门诊1059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几种口腔粘膜疾病的诊断差别.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Ⅰ~Ⅱ级临床初次诊断率低(13%),其中溃疡错诊率最高,达61%;白斑与红斑次之,分别为16%和20%.结论:提出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初诊为口腔粘膜一般病损的病例,进行活检术的正确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例 1:男性, 60岁, 2002年 10月 2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梗噎感、胸骨下段疼痛而来我院就诊。食道钡餐检查示:食道中下段充盈缺损,符合食道癌改变。2天后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食管中下段,主动脉弓下,约 6cm×5cm,质硬例 2:男性, 66岁。因吞咽困难而于 2003年 4月 18日入院,胃镜及活检示“食道中段癌”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位于食道中段,约 3cm×2cm。病理检查 例 1,食管一段,长 14 5cm,直径 2 0 ~2 cm,距两侧断端各 5 5cm处见一隆起溃疡型肿物, 4 5cm×3 5cm大,切面颜色灰白、灰黄相间,实性,质中,浸润食道全层。组织学示大部分为小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Paget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组织学发生.方法 对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伴Paget病进行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62岁,进食时胸骨后疼痛1个月余,以进食干硬食物明显.胃镜示食管距门齿33~39 cm处有一环状新生物,考虑为食管癌.距食管癌标本上切缘2 cm处见一溃疡型肿块,其组织学表现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上切缘黏膜及黏膜下腺体、导管见Paget细胞.免疫组化:鳞癌细胞CK14、CK5/6、p63、高分子CK阳性;Paget细胞CK8、低分子CK、EMA、CEA、CKpan阳性,CK20阴性.结论 食管Paget病罕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需与鳞状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的Paget样播散等鉴别.  相似文献   

8.
首发消化道症状的十二指肠转移性肺小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59岁.因恶心、呃逆、消瘦近2个月就诊.电子胃镜显示:胃窦黏膜色泽红白相间,幽门近圆,开闭良好,无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部下后壁大弯侧可见一枚1.2 cm×1.8 cm隆起,边缘环堤状溃疡,底部覆盖黄白苔,周围黏膜充血、肿胀.降部局部黏膜可见不规则0.8 cm×1.2 cm隆起,其它未见异常.胃镜检查报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性质待定,考虑恶性肿瘤.做该两处黏膜活检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转移性Merkel细胞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6 2岁。因“右腰部皮肤溃疡 2年”于 2 0 0 2年9月 13日首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年前患者右腰部皮肤无诱因出现一“黑痣” ,高出皮面 ,直径约 1cm。因瘙痒抓破皮肤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直径扩大至 5cm ,并伴剧痛。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为“低分化鳞癌 ,表面有曲菌感染”。术后 1月在化疗过程中发现右腹股沟处一皮下包块 ,大小为 2 5cm× 2cm ,质硬不活动 ,行活检 ,病理诊断为“淋巴结低分化鳞癌转移”。 2 0 0 3年 2月再次发现右腹股沟包块而入院行手术摘除 ,术中见右腹股沟皮下 3枚实性包块 ,直径 0 5~ 5cm ,呈…  相似文献   

10.
在胃癌的病变中,发现合并溃疡率很高,进展期癌约25~60%,早期胃癌则更高,50~70%。究竟二者的关系如何?当溃疡与癌同时出现时,是诊断癌溃疡抑溃疡癌?抑癌与溃疡的合并?常常难以定论。本文从早期胃癌和慢性胃溃疡的病理材料进行分析,对癌与溃疡之间的关系以及癌溃疡和溃疡癌的形态特征作某些探讨。材料与方法80例早期胃癌和141例慢性胃溃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溃疡、感染和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国际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Wagner分类,其特点是关注溃疡的深度和是否存在骨髓炎或坏疽,分为以下5级:0级为溃疡前期的损伤;1级为不透过真皮层的部分创面;2级为皮肤的全层溃疡,累及肌腱或深部皮下组织,但不累及骨组织,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1岁。间断性右上腹痛1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3天入院。查体:腹平坦,软;右上腹压痛( ),反跳痛( ),墨菲征( )。两肾区无叩痛,下肢无水肿。B超示:(右侧)多囊肾;胆结石,胆囊炎。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临床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右肾多发性囊肿。行右肾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右肾多囊性,内约4000ml积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与Slug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变(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慢性宫颈炎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Notch1、NICD1、Slug、E-cadherin、α-SMA蛋白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Notch1、Slug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慢性宫颈炎比较,Notch1、NICD1、Slug和α-SM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加(P<0.01),E-cadher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降(P<0.01)。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和Slug可能通过调控EM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7岁。因发现左大腿肿物2月余入院,体检:左大腿中段前侧触及一质硬肿物,大小约3.0cm×2.5cm×1.5cm,位于皮下,皮肤表面呈红色,可见溃疡形成。行手术切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曲昔匹特对各种试验性溃疡的抑制作用、一般药理作用、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致突变和生殖毒性作用以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它的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多囊性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多囊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多囊性肾透明细胞癌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右肾肿物18年。大体见肿物由多发不等的囊腔组成。镜下囊内壁主要由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被覆,部分为多层并有乳头形成。瘤细胞胞质透亮,无明显异型性。癌细胞免疫表型cytokeratin、CEA和vimentin呈阳性表达。本例诊断为多囊性肾透明细胞癌。结论:多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癌病理类型。临床上主要采用根治切除术。本瘤的生物学行为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压力性溃疡、糖尿病溃疡、静脉性溃疡等老年慢性创面日趋增多,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给临床医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老年慢性创面形成的特点、原因、预防以及治疗等几个方面阐明慢性创面的防治理念。老年慢性创面重在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采用个体化、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方案,从而降低老年慢性创面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食管胃交界处三源性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初步探讨其病理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常规病理镜下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贲门三源性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食管及近端胃切除标本,食管胃交界处见一溃疡型肿物;肿瘤由食管延续至胃黏膜小弯侧,侵犯食管壁及胃壁全层。镜检:贲门溃疡型肿物由三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组织学成分构成,包括高分化鳞形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G3)及中分化腺癌,三者分界清楚,且三种肿瘤成分均发生淋巴结转移。免疫表型:肿瘤的三种成分中,鳞状细胞癌成分表达p40、p63、CK5/6,Ki-67增殖指数为30%,p53阳性率为60%;神经内分泌癌成分表达CgA、Syn、CD56;腺癌成分表达CK7;神经内分泌癌与腺癌成分均表达CDX2和Villin,且两者Ki-67增殖指数均为40%,p53阳性率均为80%。结论目前食管胃交界处三源性碰撞瘤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根据碰撞瘤中各种肿瘤成分不同的侵犯及转移程度,并结合其他肿瘤诊断相关指标,对患者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手术切除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状态,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其显著性检验分析用Log-rank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65例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状态改变以PIK3CA基因突变为主,小细胞癌(26.7个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0.4个月)和类癌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小细胞癌单因素分析基因类型、癌症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神经内分泌癌基因状态改变少见,以PIK3CA基因突变为主,肺神经内分泌癌分子表达谱种类丰富且不同亚型表达谱不同,类癌生存明显高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SCCT)和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SSCC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PSCCT患者和6例SSCCT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及病理特征。结果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平均年龄在56岁左右。两组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均为颈部肿块。SSCCT组咳嗽的比例高于PSCCT组(P0.01)。PSCCT组肿瘤的平均大小高于SSCCT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可同时伴发PSCCT。PSCCT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7.1个月,SSCCT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3.5个月。可以通过年龄、颈部淋巴结肿大、根治手术、PTC来预测PSCCT患者总体生存率。结论 SCCT具有侵袭性,颈部肿块往往是最常见的主诉。PTC可合并或复发为PSCCT。年龄、颈部淋巴结肿大、根治手术、PTC是PSCCT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