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鼻咽癌采用的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放疗在照射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危及器官剂量的分布.方法 选择6例首治鼻咽癌,首程常规面颈联合野,在放疗后程全组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用三维计划系统为每位患者设计3D-CRT方案,同时再设计双耳前野及双耳前野+鼻前野等3种方案作对比研究.通过3种方案剂量体积直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肺癌常规二维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征。方法 采用美国RAHD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对20例肺癌术后患者分别进行常规二维及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等参数对两者剂量学特征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与常规二维计划相比较,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好,剂量分布均匀;全肺受照体积V20及脊髓最大剂量均明显低于二维计划。结论 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提高靶区剂量,进而有助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同时能有效地保护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3.
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提高治疗比,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局部控制率的提高成为可能.在三维适形放疗中靶区的确定是重要的一步.目前临床医师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肿瘤体积(GTV),根据对肿瘤生物学的了解及临床经验在GTV外周加一定边界以包括亚临床浸润病灶构成临床靶体积(CTV),并根据肿瘤部位及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呼吸动度、摆位误差等不确定因素在CTV外加0.5 cm~2 cm的边界构成计划靶体积(PTV).CTV、PTV的范围尚无统一标准.现综述靶区确定方面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4.
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提高治疗比,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局部控制率的提高成为可能。在三维适形放疗中靶区的确定是重要的一步。目前临床医师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肿瘤体积(GTV),根据对肿瘤生物学的了解及临床经验在GTV外周加一定边界以包括亚,临床浸润病灶构成临床靶体积(CTV),并根据肿瘤部位及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呼吸动度、摆位误差等不确定因素在CTV外加0.5cm~2cm的边界构成计划靶体积(PTV)。CTV、PTV的范围尚无统一标准。现综述靶区确定方面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5.
随放疗技术发展三维适形放疗已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靶区勾画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放疗效果及放疗反应的发生情况。笔者对48例NSCLC行18FDG PET-CT检查,比较利用单纯CT与PET-CT勾画靶区范围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常规电子线放疗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学分布中的对比.方法 选取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60例,均采用CT进行定位,分别采用常规电子线放疗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两种方式,比较两种放射方式剂量学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接受≥95%处方剂量时计划靶区的体积数值(PTVVD95%)均明显高于电子线放疗,PTVVD110%、PTVVD105%均明显低于电子线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心脏计划靶区体积(PTV)平均剂量(Dmean)、全肺Dmean和患肺V5值均明显高于电子线放疗,全肺V20、心脏V30、心脏V40和患侧肺V20值均低于电子线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不仅能够提升剂量均匀性和靶区适形性,还能够减少对心脏与肺部的照射剂量和体积,优于常规电子线放疗.  相似文献   

7.
CT与MRI图像融合在头颈部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肿瘤学己逐步从常规外照射向立体定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发展,而肿瘤靶区边界和正常组织轮廓定义的精确与否己成为肿瘤放疗计划优劣的基础和评估的依据。放疗计划系统解剖结构主要取自于CT,但是CT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如果仍简单地采用CT图像来定义靶区轮廓,就可能遗漏部分靶体积,增加了肿瘤复发概率。因此对常用CT和MRI利用图像融合配准技术得到融合图像,探讨两种图像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当中对GTV确定的优缺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呼吸运动对肿瘤靶区体积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均为我院2016年02月至2017年02月收治,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应用Eclipse 13.6版本治疗计划系统分析呼吸运动对肿瘤靶区体积和位置的影响。结果:对比肿瘤靶区在融合图像下与平静呼吸状态下的体积、融合图像下与诊断图像下的体积、平静呼吸状态下与诊断图像下的体积,不同部位病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方案治疗时,呼吸运动可引发肿瘤靶区体积上的改变,且伴中心坐标移位,对肿瘤靶区进行勾画时,需充分对其影响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9.
准确的TNM分期,包括原发灶浸润深度和长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是为食管癌患者制定最佳治疗策略的至关重要因素。对拟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在解剖和功能上准确勾画食管病变范围和受转移淋巴结则是达到精确放疗的必然要求。18↑FDG是临床最常用的PET检查示踪剂,故主要综述18↑FDG PET-CT较以往常规诊断技术对食管癌准确分期及指导放疗靶区确定的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的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辉  李晔雄 《癌症进展》2005,3(5):449-460,493
适形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能够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改善前列腺癌的无生化失败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调强适形技术可使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三维形状的适合度大大提高,显著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照射体积,在照射剂量提高的同时并未增加直肠和膀胱的毒性反应.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的治疗体位宜选择仰卧位.临床靶区需要包括整个前列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靶区还需要包括精囊和盆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鼻咽部及周边解剖结构复杂,根治性切除术无法进行,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开展日趋增多,本研究应用半野单中心面颈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方法:2004年1月-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病理证实鼻咽癌患者,均行CT定位,依据CT图像、MRI图像和融合图像确定相应靶区及危险器官,用3D-TPS制定计划,采用半野单中心面颈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患者,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瘤生存率;并用RTOG标准判定放疗急性反应.结果:使用CT和MRI融合技术作为靶区确定的依据,从而提高了靶区勾画的准确性,鼻咽区平均剂量为69.8~71.2 Gy/34次.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年及2年总生存率均为95%,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5%和90%,1年及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和85%.皮肤、黏膜急性反应均以Ⅰ级和Ⅱ级为主.结论:应用CT和MRI融合技术勾画鼻咽癌靶区,半野单中心面颈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肿瘤区的照射剂量高且分布均匀并保护了危险器官,适于在非肿瘤专科医院的放疗中心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术后辅助性放疗不同照射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技术照射小肠、膀胱、股骨头体积.剂量关系,探讨直肠癌术后适形放疗理想的计划模式。方法统一规定直肠癌术后辅助性放疗的临床肿瘤体积(CTV)范围,设定PTV为CTV外扩1cm。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既往三野照射模式进行剂量学评估。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具体病例CRT、3DCRT和IMRT技术下小肠、膀胱、股骨头受照射体积.剂量关系。结果(1)既往术后常规治疗模式的优点是膀胱、小肠受照剂量低,缺点是靶区涵盖度差。(2)等剂量线中高剂量区所包括的正常组织器官体积,IMRT〈3DCRT〈新计划的CRT。(3)3DCRT等剂量线的高剂量区所包括小肠、膀胱的体积百分比在3个野与5个野照射技术中基本相同,7个野技术反而使膀胱和小肠的照射剂量增加。IMRT静态调强技术等剂量线高剂量区所包括小肠、膀胱的体积分别以7、9个野最低。结论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若采用常规模式,可造成靶区剂量不足;在采用3DCRT技术时3—5个野技术较为合适,采用IMRT静态调强技术时7个野较为合适。IMRT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尤其有利于膀胱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用于单发脑转移性癌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否具有剂量学优势.方法 取10例单发脑转移性癌患者行体位固定、CT扫描及靶区勾画,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显著提高了PTV-G和PTV-C的适形指数(P<0.05),而在靶区均匀指数(HI)方面,IMRT计划与3D-CRT计划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危及器官,IMRT计划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最大受照射剂量(P<0.05).结论 对于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和3D-CRT两种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覆盖率,均能达到放射治疗的要求,IMRT计划相对于3D-CR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IMRT计划还可以降低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自适应放疗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评估及比较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计划(CT-3DCRT)及应用CBCT图像设计自适应放疗计划(CBCT-ART)在剂量学上的变化,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0例应用大分割3DCRT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次放疗前进行一次CBCT验证,并应用CBCT图像设计与治疗前(CT-3DCRT)相似的CBCT-ART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二者对靶区及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在CBCT-ART计划中,患侧肺V20为(9.5±3.45)%,脊髓Dmax为(25±12.7)Gy,而在CT-3DCRT计划中分别为(11.5±3.5)%、(27±13.2)Gy,自适应放疗计划较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可明显降低正常组织受量(P〈0.05)。结论根据分次CBCT图像所示靶区变化进行再计划,可以明显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受量,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靶区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二次CT定位靶区中心位置的变动。方法:对患者进行体部热塑膜、真空垫固定,治疗体位下分别于放疗开始时及放疗中(原发病灶剂量DT 40Cy)进行2次CT模拟定位、影像传输、用治疗计划系统勾画GTV、PTV,制定三维放疗计划,PTV以9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根据两次靶区中心位置确认X轴、Y轴、Z轴的移动范围,判断靶区中心位置的变动情况。结果:对于每位食管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食管靶区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动。Y轴变动幅度明显大于X轴的变动。结论:食管癌放疗剂量达40Gy时需进行第二次CT定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二次CT定位靶区中心位置的变动.方法:对患者进行体部热塑膜、真空垫固定,治疗体位下分别于放疗开始时及放疗中(原发病灶剂量DT 40Gy)进行2次CT模拟定位、影像传输、用治疗计划系统勾画GTV、PTV,制定三维放疗计划,PTV以9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根据两次靶区中心位置确认X轴、Y轴、Z轴的移动范围,判断靶区中心位置的变动情况.结果:对于每位食管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食管靶区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动.Y轴变动幅度明显大于X轴的变动.结论:食管癌放疗剂量达40Gy时需进行第二次CT定位.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剂量学与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技术建立方法,进行三维剂量学研究,找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最佳方案.方法 选择宫颈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具有术后盆腔放疗指征的10例患者行下列研究:(1)放疗最佳体位(俯卧位或仰卧位)比较;(2)放疗时膀胱充盈状况与正常组织受照体积相关性研究;(3)放疗射野移动误差测定和靶区勾画;(4)3DCRT及IMRT计划设计及优化比较.结果 采用俯卧位固定方式患者治疗中心点的摆位误差在前后、头脚及左右方向的误差均在5 mm以内,而采用仰卧位误差均>5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俯卧位、膀胱充盈状态时膀胱受照体积百分比较之膀胱处于排空状态时为小,且小肠和结肠受照体积百分比较之膀胱处于排空状态时为小.俯卧位、膀胱充盈状态时射野片显示放疗过程中射野移动的总误差为(7.4±1.6)mm.采用95%可信区间,CTV至PTV的外放边界可定为1cm.3DCRT 3、4、5和6个射野下PTV适形指数分别为0.46、0.67、0.68和0.68,4个以上射野数目的增加不再显著改善靶区分布和减少正常组织受照体积百分比.IMRT 5、7、9、11和13个射野下PTV适形指数分别为0.75、0.83、0.84、0.85和0.85,9个以上增加射野数目不再显著改善靶区分布和减少正常组织受照体积百分比.结论 宫颈痛术后盆腔放疗者俯卧位固定方式因摆位误差小而优于仰卧位固定方式,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因可使膀胱及肠道受照体积百分比减少而优于膀胱排空状态.对宫颈癌术后盆腔3DCRT和IMRT计划的三维剂量学研究表明,3DCRT以4个射野数计划为优,IMRT以9个射野数计划为优.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在靶区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方法: 对29例首程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同时进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并对其剂量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常规治疗计划的GTV最大剂量分别为6910.7cGy、6883.4cGy,GTV最小剂量分别为5981.2cGy、4776.2cGy,GTV平均剂量分别为6526.7cGy、6430.6cGy,PTV平均剂量分别为6473.0cGy、6262.0cGy,PTV最小剂量分别为5504.9cGy、3431.9cGy,右肺平均剂量分别为1292.1cGy、1434.5cGy,V20分别为 24.8%、28.3%,V30分别为13.0%、16.2%,左肺平均剂量分别为1362.0cGy、1549.8cGy,V20分别为25.3%、30.0%,V30分别为17.0%、20.6%,心脏平均剂量分别为1994.6cGy、2404.6cGy,最小剂量分别为100.2cGy、125.0cGy,40%心脏体积受量分别为2313.8cGy、2648.3cGy,脊髓最大剂量分别为3258.5cGy、4224.1cGy.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能够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并使周围正常组织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CT/VCT)对原发性肝癌放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复查放疗前后肝癌的VCT,并与常规平扫、增强CT进行比较,观察病变检出率、肿瘤靶区体积、放疗前后肝癌VCT变化与放疗剂量的关系。结果:27例中,发现新病灶3例,24例均为单发病灶。增强CT和VCT可以明显提高靶区的准确性。放疗前后肝癌VCT体积变化与放疗剂量存在量一效关系。结论:增强CT及VCT能较好地检出原发性肝癌多发病灶且明显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放疗前后肝癌VCT体积变化有望作为肝癌临床放疗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精确放疗所面对的生物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鑫  何少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0):i0001-i0004
当今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已逐渐应用临床治疗,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调强放疗,它具有对靶区更好的适形性,降低关键器官的剂量,因而容许增加整个靶体积的剂量,甚至可以实行非均匀照射。也就是说在降低正常组织损伤前提下可以增加靶区照射剂量,因此,可能提高放疗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