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卡马西平与苯妥英钠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马西平与苯妥英钠药疹临床分析李浒本文就我院近5年收治的17例卡马西平与苯妥英钠药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对照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8例,年龄4~32岁,平均20.12岁。其中卡马西平药疹9例,用药剂量0.3~0.6/d(平均0....  相似文献   

2.
卡马西平引起药疹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临床应用卡马西平(CBL)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曾出现两例药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中约2/3为部分性发作患者.多数癫痫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30%~40%的患者经适当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后仍有发作,成为耐药性癫痫[1-3].既往有关癫痫患者预后的研究,观察对象大多是所有发作类型癫痫患者,很少有针对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的研究;有研究发现部分性较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预后差,易发展为耐药性癫痫[4-6].卡马西平是公认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的首选药物,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初次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效果如何?对卡马西平初次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再次给予其他AEDs治疗,其预后如何?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神经科的多发与常见病,一旦明确诊断多数患者需长期接受抗癫痛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抗癫痛药物可引起内合泌功能紊乱[1]。为此,我们观察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选择1998年9月~1999年1月本院癫痛专科门诊用卡马西平治疗的单纯部分性或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癫病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6~27(平均13.7)岁。均为首次诊断为癫捐接受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内分泌疾病。卡马西平开始剂量为Ic~15(mg/kg)·d分3次口服,以后根据血药浓度适当调整剂量。对照组27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其特点。结果 23例患者起病年龄6~18岁,病程1~27a,男性占大多数,男女比例为3.6∶1。突发启动的自主运动诱发,以单侧肢体舞蹈样手足徐动多见,部分表现为双侧,持续10s左右,无意识障碍,脑电图、头颅MRI、CT正常。小剂量卡马西平控制发作。结论 PKD是一种发作性运动诱发的、短暂的局部或全身不随意运动,卡马西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的疗效。方法:对符合CCMD-2-R中躁狂症(伴精神病性症状)诊断标准,自然入组。应用卡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卡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效果显。结论:应用卡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疗效快,缓解完全。  相似文献   

7.
卡马西平致重症大泡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报告北京龙观医院南振国报道患者男,31岁,汉族,已婚.因患精神分裂症于1989年5月26日第三次住院.曾予多种抗精神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于92年2月18日试用卡马西平,日量0.3克.在用药第14天晨起发现患者双侧...  相似文献   

8.
卡马西平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晓  于相芬 《上海精神医学》1993,5(3):162-162,161
作者应用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10例,并与碳酸锂治疗15例对照,结果发现两者疗效近似,卡马西平是一种理想的锂替换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发作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部分性癫患儿27例应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进行自身对照,观察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完全控制无发作及显效18例占66.7%(其中完全控制无发作16例占59.2%),好转8例占29.6%,有效率(完全控制+显效+有效)占96.3%:无效1例占3.7%:加重0例。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对部分性癫的疗效与金标准卡马西平一致,疗效好。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比,不良反应少、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与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抗癫痫作用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戊四氮(PTZ)急性致病大鼠海马TRH的含量。结果急性致痫后,海马内TRH表达水平在2小时未见明显变化,48小时显著升高。卡马西平预处理组在痫性发作后48小时海马内TRH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及假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卡马西平能显著升高痫性发作对TRH的诱导表达,TRH与卡马西平的作用可能有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随机对62例躁狂发作患者分别以卡马西平及碳酸锂治疗,采用BechRafaelso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疗效,并对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副反应逐一登记。结果两组疗后BRMS分值均大幅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卡马西平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微。结论卡马西平用于治疗躁狂发作,疗效肯定,与碳酸锂疗效相近,且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各48例,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l周和4周的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总有效率为81.3%,卡马西平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总有效率为78.3%,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加巴喷丁组35.4%,低于卡马西平组6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但加巴喷丁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60例频发双相情感性障碍病人采用下马西平与碳酸锂对照进行预防复发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卡马西平组有效率为63.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3.8%,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两组病人治疗药物监测结果显示,卡马西平有效组血清环氧卡马西平浓度显著高于无效组。对有关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环氧卡马西平浓度、既往用锂盐治疗的疗效、索引发作前2年发作次数等3项因素与卡马西平的预防治疗双相情感性障碍的效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对锂盐治疗无效的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2-R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5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和卡马西平组,治疗6周。使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疗效总评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均能有效减轻躁狂症状,疗效相近,丙戊酸钠起效时间迟于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副反应主要为肠道反应、震颤等、而卡马西平以共济失调、头晕、嗜睡等多见。结论: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均可用于锂盐治疗无效的躁狂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和卡马西平联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 将50例病人随机分组为治疗组(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卡马西平)25例,对照组(卡马西平组)25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 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卡马西平组对疼痛的改善情况良好,对疼痛的总有效率优于卡马西平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卡马西平治疗TN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与卡马西平单独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试验,入选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 卡马西平组和卡马西平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较单药治疗组起效快,卡马西平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60例频发双相情感性障碍病人采用卡马西平与碳酸锂对照进行预防复发治疗,平均随记访时间为30个月。卡马西平组有效率为63.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3.8%,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两组病人治疗药物监测结果显示,卡马西平有效组血清环氧卡马西平浓度显著高于无效组。对有关因素进行多元逐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环氧卡马西平浓度,既往用锂盐治疗的疗效,索引发作前2年发作次  相似文献   

18.
卡马西平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卡马西平与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对符合CCMD-2-R中情感性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172例病人随机分成卡马西平组(102例)和碳酸锂组(70例),治疗4周;使用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 两组疗后4周BRMS总分减分率显著低于疗前(P〈0.01),说明卡马西平能有效治疗躁狂发作,其疗效与碳酸锂相近,但副反应较碳酸锂持续时间短,病人易耐受。结论 卡马西平可作为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评价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后第2、4周的治疗效果,并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前VAS为(8.0±0.6)分,治疗2周后VAS为(3.1±0.9)分,治疗4周后VAS为(2.2±0.9)分,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周比较VAS评分差异显著(P<0.001),治疗后疼痛严重程度有明显改善。其中7例出现一过性疲乏、嗜睡、头晕、恶心。结论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能有效改善对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