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加之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及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更容易罹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MRSA)感染,笔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控制MRSA所致的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钠素家族包括:心房钠尿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脑钠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C型利钠素(C typenatriureticpeptide,CNP)。利钠素家族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天然拮抗剂,也抑制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作用。ANP和BNP两者的作用相似,之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Ryanodine受体抗体(RyR-Ab)与重症肌无力(MG)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81例MG患者、45例非MG神经系统其他疾病(NM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HC)血清中RyR-Ab水平.结果 ELISA法显示:MG组RyR-Ab阳性率为23.4%.明显高于HC组和NMG组(均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伴胸腺瘤(MGT)组阳性率最高(77.2%),MG伴胸腺萎缩(MGA)者次之(14.2%),MG伴胸腺增生(MGH)者为6.6%;而且RyR-Ab水平与肌无力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547.P<0.05);RyR-Ab诊断MGT的敏感性(77.2%)低于胸腺CT(88.2%),但特异性(91%)高于后者(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blot法显示:MGT组RyR-Ab阳性条带检出率最高(81.8%),明显高于非胸腺瘤MG(NTMG)组(4.5%)和NMG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yR-Ab阳性多见于MGT,检测RyR-Ab可以弥补影像学的不足,有助于诊断MGT和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与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了80名脑血栓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基因20210位的突变情况.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结论中国人群凝血酶厚20210A等位基因频率极低,20210G→A突变不是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在最大电休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和戊四氮(metrazol seizure test,MST)惊厥实验中的抗惊厥作用。方法复制160只Wistar大鼠MES和MST模型,MES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依托咪酯10 mg/kg组(E10组)、5 mg/kg组(E5组)、2.5 mg/kg组(E2.5组)和对照1组,每组20只。MST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依托咪酯10 mg/kg组(E10组)、5 mg/kg组(E5组)、2.5 mg/kg组(E2.5组)和对照2组,每组20只。观察MES中大鼠的惊厥发生率、死亡率和强直持续期,MST中惊厥潜伏期、惊厥数和死亡数,并记录每只大鼠的发作强度。发作24 h后,灌注固定后取脑,常规HE染色及Nissl染色。结果在MES中,与对照1组比较,E2.5组可缩短强直持续期(P<0.05),对惊厥发生率无明显影响,E5组可同时缩短强直持续期(P<0.01)降低惊厥发生率,E10组可完全拮抗大鼠电惊厥的发生。在MST中,与对照2组比较,依托咪酯各组仍具明显抗惊厥作用,其抗惊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用量越大,大鼠惊厥发生强度越小。结论依托咪酯在动物模型观察中,具有对抗癫癎发作的作用,有希望成为临床治疗癫癎发作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和100 mg.kg-1组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采用Bederson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缺血半暗带区线粒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线粒体[3H]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测定PBRs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线粒体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与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833,P<0.01)。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动物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减少,AST 40 mg.kg-1组与AST 100 mg.kg-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半暗带区Bmax明显减少。与AST 10 mg.kg-1组相比,AST 40(P<0.05)、100(P<0.01)mg.kg-1组Bmax明显减少(P<0.01)。AST 40 mg.kg-1组和100 mg.kg-1组相比,Bmax及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Kd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ST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PBRs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膜癌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癌病 (meningealcarcinomatosis,MC)又称脑膜转移瘤 ,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脑膜者 ,是颅内转移瘤的一种表现形式 ,该病病程进展快 ,平均生存期短 ,早期诊断困难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 ,脑、脊神经麻痹 ,脑膜刺激征及精神障碍等。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科发现原发病灶或 (和 )脑脊液(CSF)中发现肿瘤细胞确诊的MC患者 2 1例 ,其中男 9例 ,女 1 2例 ,年龄 42~ 79岁 ,平均年龄 (54± 1 1 )岁。有 1 9例发现原发灶 ,其中肺癌 1 5例 ,乳腺癌 2例、前列腺癌、肝癌、胃癌各 1例 ;1例在CSF中发现肿瘤细胞而未找到原发灶。急性…  相似文献   
9.
CT灌注成像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 (CTPI)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 6h内先行普通头颅CT平扫 ,再进行CTPI检查。结果 普通CT平扫显示 :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 6h内 ,显示低密度灶者 5例 ,诊断为脑梗死。未见异常者 4 1例 ,经临床追踪和复查CT证实 ,1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2 9例为脑梗死。 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 6h内的患者在CTPI显示 :①灌注正常者 16例 ,其中 12例临床诊断为TIA ,4例小体积脑梗死。②灌注异常者 30例 ,其中 2 5例普通CT未显示病灶 ,5例在CTPI显示的病灶范围较普通CT显示的病灶范围增大。CTPI异常的 30例患者rCBF、TP、MTT改变明显 ,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CTPI能够超早期诊断脑梗死 ,并可鉴别诊断TIA。通过分析病灶内的血流灌注状态 ,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及范围 ,显示了半暗带的存在 ,对于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局部亚低温组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心电图QTd和血浆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1周后心电图QTd显著缩短,心肌酶明显下降(P<0.05~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局部亚低温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后心、脑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