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其特点。结果 23例患者起病年龄6~18岁,病程1~27a,男性占大多数,男女比例为3.6∶1。突发启动的自主运动诱发,以单侧肢体舞蹈样手足徐动多见,部分表现为双侧,持续10s左右,无意识障碍,脑电图、头颅MRI、CT正常。小剂量卡马西平控制发作。结论 PKD是一种发作性运动诱发的、短暂的局部或全身不随意运动,卡马西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可以通过阻断颈胸交感神经,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扩张颅内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我们采用SGB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对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按摩组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组,每组30例。按摩组给予按摩和其他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余治疗同按摩组。2组均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胫前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肌力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生物反馈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及常规康复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对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对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同时进行Hcy、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测定。结果脑梗死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将脑梗死组分为两个亚组:有斑块组、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Hcy、hs—CRP浓度明显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两组浓度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hs—CRP升高具有一致性。结论Hcy、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且Hcv、hs—CRP之间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康容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2005—06-2006—04应用康容注射液(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患者,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效果,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6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以动眼神经损害为主,激素治疗头痛症状在48~72h内迅速缓解,眼肌麻痹症状恢复较慢,2例10d左右缓解,3例随访2个月缓解,1例随访4个月好转,6个月时仍有轻度复视。结论Tolosa-Hunt综合征老年人多发,急性起病,头痛伴眼肌麻痹,激素治疗敏感,头痛症状缓解快,眼肌麻痹恢复慢,预后良好,头颅影像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逐年增加,DM合并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也逐年增多,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及疼痛,常夜间痛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1年来我院收治的178例DM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旨在进一步了解DM患者中CTS的发病情况及电生理特点,提高DM合并CT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症状性脑血管痉孪(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寻找与SCVS相关的危险因素,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11例SAH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等17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1例SAH患者中,共出现SCVS患者81例;单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发热情况和脑室内积血7项指标2组间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27,95%CI 1.002~1.053,P<0.05)和改良Fisher分级(OR=2.985,95%CI 2.048~4.352,P<0.05)进入方程.结论 SCVS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38.4%.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CVS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和改良Fisher分级是SCV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7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组各30例,对梗死侧星状神经节进行阻滞,10 d 1疗程,并于治疗前后测量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干预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血栓形成,能改善其血供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Fisher分级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警作用.方法 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2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改良Fisher分级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38.4%,多因素分析,改良Fisher分级[OR 2.985(CI 2.048~4.352)]和年龄[OR 1.027(CI 1.002~1.05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病率高,改良Fisher分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能很好地预警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