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子宫内膜息肉属本虚标实证,病机为心肾阳虚,气化失常,瘀滞胞宫,治以温阳化气法,结合补肾调周法,并创立温阳化气方,于经前期阳长之时,采用温肾助阳,化气消癥之法,以期“六阳”到位,实现重阳转阴,恢复子宫功能,促进行经期子宫内膜瘀浊及水液排净,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的思路和方法,为肺结节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中医古籍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认识、临床研究及王真教授治疗肺结节经验,探讨“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与肺结节发病的关联性,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并附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 “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阳化气”不及,或为阳虚,或为气虚,或伴气滞,致气化功能失调;“阴成形”太过,痰浊、瘀血、毒聚等阴邪相互胶结,凝滞于肺部,肺络阻塞发为肺结节。王师认为,治疗应平衡调动阳气与缓消阴邪之权重,纠正“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的失衡状态。所举验案中患者证属肺脾气虚、痰瘀互结,治以健脾益肺、化痰消瘀,投以自拟方,疗效佳。 [结论] 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紧扣病机,疗效可观,为中医辨治肺结节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中医论治肺结节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3.
小儿腺样体肥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该病可归于“痰核”,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病理性增生的腺样体属有形实物,是由于“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导致气滞痰饮瘀血等阴邪凝滞壅塞于鼻咽、阻滞官窍,在病机上属本虚标实。病之根本在于“阳化气”不及,主要为肺脾肾功能不足,标实主要责之于“阴成形”太过,表现为津液输布障碍的病理产物痰饮的形成,造成浊邪壅塞肺窍,日久痰瘀互结,加重病情,缠绵反复。对于该病的治疗当扶阳化气固正以治本,消阴散结通窍以治标,同时注意分期论治。该文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析腺样体肥大的证治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提供新思路,以期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作用。“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使肝脏的功能减退。基于对“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症状进行探讨,并由此提出温阳化气是治疗肝硬化的重要原则,并应该贯穿整个肝硬化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基于"阳虚阴结"病机探讨温阳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认为"阳虚阴结"是前列腺癌的基本病机,提出"温阳化气"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总纲。在临证治疗前列腺癌时应"温阳化气",消除阴翳,温阳抑阴,促阳化气,使人体"阳化气"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同时需依据疾病阶段、变证兼证、证候虚实,辨证选药,随证治之,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蕴含着深刻的生命观、疾病观,“化气与成形”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保障,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疾病发生。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属气虚血瘀证,关键病机是“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化气”不足则精血不能正常生成及输布,促使“成形”太过凝而为瘀,即发心绞痛。益气通脉汤为名老中医经验方,常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痹心痛),其益气温阳、活血通脉组方之旨,契合“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之病机。  相似文献   

7.
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韩冰教授主持的妇科研究室完成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与实验研究”科研课题,获1995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研究总结出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辩症论治规律,以“气、血、痰”立论,提出“瘀久挟痰、渐成症瘕”的病机特征,制定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夏桂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法,还立足阳虚瘀结病机,提倡通过心-肾-子宫轴调控经间期阴阳转化,经前期注重温肾助阳,临证中注重宁心、益气等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病、疑难病,病程缠绵、机制繁杂。赵瑞华教授治疗此病驭繁执简,溯本正源。提出“因郁致瘀”“因虚致瘀”“因寒致瘀”的病机,采用解郁活血、养正除积、温阳活血的治法,创制气滞血瘀代表方“活血消异方”、气虚血瘀代表方“六合定中汤”、寒凝血瘀代表方“温阳活血汤”。用药精准,药简力宏,常可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启发后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归纳刘瑞芬教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刘瑞芬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方面系统总结刘瑞芬教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举例。[结果]刘瑞芬教授认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痰瘀互结,久之损伤冲任,从而影响胞脉定期藏泻,引发本病。治法以化瘀散结、调补冲任为主,并自拟经验方——止痛调血方作为非经期的主方,新桂枝茯苓丸加味方作为经期的主方,随症加减,必要时配合西药孕激素以转化内膜,抑制子宫内膜息肉的生长。所举验案,患者痰瘀互结、冲任受损,非经期采用化痰除湿、活血消癥之法,方选止痛调血方;经期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消癥之法,方选新桂枝茯苓丸加味方,同时配合西药,获得良效。[结论]刘瑞芬教授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非经期理气散结、活血消癥,经期活血化瘀、止血消癥,必要时配合西药转化内膜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韩冰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研究总结出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论治规律,以“气、血、痰”立论,提出“瘀久挟痰、渐成症瘕”的病机特征,制定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大法。研制出中药复方制剂“妇痛宁颗粒”经大量临床研究,取得显著疗效,受到患者欢迎。其主持研究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荣获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用现代研究技术,探讨中医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排斥异常、免疫粘附增生及纤维的影响,异位内膜增生分泌及激素与免疫  相似文献   

12.
肖承悰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资深专家、妇科首席教授、丰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肖承悰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阳气不足,寒凝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病痛经的主要病机之一,并据病机特点采用温经通络,化瘀行气止痛之法,运用古方"葫芦巴丸"加减施治,临床收效颇佳.现将其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痛经的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肺癌是肺系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早期可采取手术治疗,但其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多半患者发现肺癌时已处于晚期阶段,其中符合手术指征者不足1/3,难以采取手术手段治愈。肺癌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咯血""胸痛""肺积""息贲"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言"阳化气,阴成形"是对肿瘤本质和病机的高度概括。临证应在"阳化气,阴成形"的大前提下,辨证阴阳的多寡,依据"阳化气"及"阴成形"的能力,四诊合参,综合考虑阴阳失衡的切入点,扶阳抑阴,培元固本,灵活用药,应用温阳类药物以助阳化气,辅阴成形,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该文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癌,以期为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黄挺教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抄方,整理相关医案,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黄挺教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结果]黄挺教授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脂胶着、癌毒裹结为标,“虚”“痰”“毒”贯穿本病的始终。治疗上主张攻补兼施,以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为治则,并将传统中医辨证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相结合,以益气养阴散结方为基本用方,随证加减,多能获得良好疗效。所举验案为气阴两虚、痰脂癌毒壅肺之证,治以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以益气养阴散结方为底,随证加减,攻补兼施,疗效确切。[结论]黄挺教授临证谨守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之法,以益气养阴之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验独特,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精液不液化症是近年来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常见病理原因之一。笔者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体系探析精液不液化的基本病机,认为精液不液化的主要发病责之于肾之阴阳失衡,元阳亏虚,气化功能不足。在其治疗中我们应准确把握和调和阴阳平衡、温阳化气的基本治疗原则,善用阴中求阳之法,在温阳时佐以滋阴,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张杰运用经方治疗积聚病的经验,探讨其辨治思路。 [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整理分析张老治疗的积聚病验案4则,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经方运用等方面对验案进行分析。 [结果] 张老认为,结节、肌瘤、囊肿等体内有形之物多为阴寒凝聚所致,阴气凝滞,非阳不运,故而重视阳气的生理作用,并提出“脾阳为本,肾阳为根”的理论。临证以合方治难病,重剂治大病,处方用药注重温阳化气,俾阳气的通达、外展、温煦功能恢复,则湿、寒、痰、瘀易散。 [结论] 张老治疗积聚病,以“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为根本,结合自身经验,重视阳气,合方用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孕三烯酮组及少腹逐瘀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给药30 d后,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在位以及异位内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以RT-PCR法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少腹逐瘀丸能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TNF-α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VEGF mRNA的表达(P<0.01)。结论少腹逐瘀丸通过降低TNF-α和VEGFmRNA的表达,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异位黏附、种植和生长,这可能是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肿瘤病机的研究一直是中医基础研究的热点,该研究基于“阳化气,阴成形”及伏阳学说,结合了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肿瘤发病的病机。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内外因作用下形成的阳虚阴盛体质有关。该体质状态下机体容易产生与现代医学中的增生、结节、息肉等概念类似的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同时阳虚化气不足,气虚气滞,加上阴邪郁闭,导致郁热,形成了伏阳环境。在肿瘤恶化与转移的过程中,痰、湿、瘀、毒等阴邪与伏阳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肿瘤的迁移。基于此,提出了清郁热与散寒结相结合的肿瘤治法。   相似文献   

19.
韩冰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研究总结出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论治规律,以“气、血、痰”立论,提出“瘀久挟痰、渐成症瘕”的病机特征,制定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大法。研制出中药复方制剂“妇痛宁颗粒”经大量临床研究,取得显著疗效,受到患者欢迎。其主持研究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荣获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用现代研究技术,探讨中医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排斥异常、免疫粘附增生及纤维的影响,异位内膜增生分泌及激素与免疫的相关性,神经与激素的相关性等,揭示出中医药对机体进行非线形整体调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以血瘀为主,临床根据兼夹因素,辨证治疗可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I札瘀等证型,但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同时配合针灸、外敷、保留灌肠等辅助疗法的使用.可使治疗更加个体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