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随访;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指数(BI)评分、生活质量综合量表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综合量表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状况、生活质量总分及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优化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熊芸 《当代护士》2022,(12):23-26
目的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联合交往训练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84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3+1整体康复护理联合交往训练,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功能活动问卷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干预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76.19%)(P<0.05)。结论3+1整体康复护理联合交往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 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理念的前瞻性护理干预,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比患者促醒效果、Karnofsky预后评分评价两组预后情况,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CS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5%)低于对照组(14.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Karnofsky预后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方面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其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促醒...  相似文献   

4.
王爽 《妇幼护理》2024,4(8):1926-1928
目的 探讨对脑梗死护理中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脑梗死 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组在对照组基础配合规范化健康教育。分析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护理满意度及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 的 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MMSE 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 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认知功能,缓解负 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远程康复(HTR)平台的远程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HTR平台的远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量表(BI)、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遵医行为、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BI评分和SS-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沟通、健康教育方面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HTR平台的远程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出院患者,可提升患者的BI评分和生存质量,强化其遵医行为,还可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抑郁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Barthel指数(BI)评估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出院时通过我院自行定制的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NIHSS、BI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60例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BD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观察组采用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情绪症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量表(YMRS)]、认知功能[采用韦氏成人智力测试量表第四版(WAIS-Ⅳ)]、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YM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AIS-Ⅳ中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少于干预前(P<0.05)、数字广度、连线A时间及数字符号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各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各方面评分和总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可改善BD患者抑郁、躁狂症状,增强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肌力、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上下肢肌力好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供给急性脑梗死患者更周到、全面的护理,提高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模式在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8例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MDT协作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GC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DT协作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的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氧联合平衡运动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4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有氧联合平衡运动。比较2组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MoCA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MBI评分、MMSE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联合平衡运动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后心理弹性水平[采用美国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干预前后病耻感[采用Cataldo肺癌患者病耻感量表(CLCSS)]及生活质量、依从性、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3、6个月CD-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L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弹性水平,降低病耻感和切口感染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阶段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希望水平[采用Hea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自尊状况[采用中文版状态自尊量表(SSES)]、体相障碍[采用鲁龙光等编制的体相障碍自评量表(SSBI)]、健康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水平[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结果:干预后,两组HH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SB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知识评分、S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UW-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组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的UW-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提高口腔癌患者希望水平及自尊水平,降低患者体相障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与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接受PKP治疗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普适化、个性化的“双轨”延续性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心理状态、生活行为改善情况、干预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KT)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行为各方面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依从率、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双轨”延续性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可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手术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行为,进而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7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Green用药依从性量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ESCA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1、3、6个月后,两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感宣泄及音乐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躁狂评分量表(BMR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躁狂、抑郁状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冲动行为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缺陷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BMR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冲动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可明显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焦虑、躁狂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减少冲动行为发生率,减轻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1日~2019年8月1日在某三甲医院肾内科行首次置管术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实行肾内科病房常规照护模式,实验组自入院到出院后6个月实行“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采用患者满意度量表(LOPSS)]及干预3、6个月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实验组LOPSS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P<0.05);干预3个月,实验组饮食管理、并发症监测评分和自我管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实验组饮食管理、并发症监测、情绪管理评分和自我管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实验组异常情况处理、饮食监测、情绪管理评分均高于干预3个月(P<0.05)。结论:对CAPD患者实施“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时间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展开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以时间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症状管理、情绪管理、资源利用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康复锻炼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时间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其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改善,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共享原则指导下风险管理小组在预防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7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共享原则指导下风险管理小组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14.02%)(P<0.05);干预后, 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QLQ-C30)中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五项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信息共享、风险管理、心理关怀及生活指导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享原则指导下风险管理小组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甲状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院内均接受相同基础护理措施,对照组出院时常规进行院外护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进行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出院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同组出院时,观察组出院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质量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康复护理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心理状态改善,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护理模式对慢性肾衰竭(CRF)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RF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包括导管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实施同伴支持的护理模式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干预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oCA、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RF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同伴支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