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头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1例临床上诊断为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普通康复组31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头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例数、显效例数及痊愈例数均优于普通康复组。结论:头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忽略程度,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US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及USN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进行USN综合康复治疗,持续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Albert测试、平分直线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单侧空间忽略程度、MBI及FMA-U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程度、MBI及FMA-UE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单侧空间忽略程度低于对照组、MBI及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可有效改善USN患者的忽略程度,提高USN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林生君  仇珺  赵明 《陕西中医》2021,(2):247-251
目的:观察用通窍醒神方、头针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例和观察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醒神方、头针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评价患者的忽略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焦虑、生活质量变化,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中相关因子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数字消去试验、画钟试验、平分直线试验评分均有所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认知能力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随访8周、随访12周的焦虑S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t=8.002,8.155,5.697,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 观察组的治疗后血清中TNF-α、s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IL-2水平则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通窍醒神方、头针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更利于减轻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病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缓解焦虑,提高生活质量,远期效果确切,其起效可能与改变血液流变、调控TNF-α、sICAM-1、IL-2水平以调节免疫稳态、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神益髓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头部百会、四神聪、本神、神庭及双侧心、心包、肾经原穴+络穴的"醒神益髓开窍"取穴与常规循经取穴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循经针刺结合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采用直线二等分试验等单侧空间忽略的指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的程度、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单侧空间忽略指标(直线二等分试验、线段划销试验、画钟试验、平面图形临摹试验)及MMSE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P0.01)。结论:"醒神益髓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更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程度,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经皮穴位电针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改良的Ashworth腕关节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和腕主动背伸活动度(ROM)。结果治疗前两组FMA-UE、MBI、MAS评分和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基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54例)在基础康复治疗同时对患肢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腕关节功能活动度、手指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时掌曲角度优于对照组(P0.05),4周、12周时背伸角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时研究组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B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时研究组FBA、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手Brunn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基础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加腕关节背伸、掌曲角度,改善手指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和患侧手Brunnstrom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USN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36例在接受康复治疗同时进行USN早期康复干预纠正。结果治疗组在康复治疗8周后Barthel指数(P<0.01)、USN的改善程度(P<0.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干预纠正USN治疗,可有效提高USN患者的ADL能力,并改善USN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同时给予头皮针长时间留针和康复训练;对照组32例,仅予以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为1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头皮针组Fugl-Meyer得分、Barthel指数、单侧空间忽略程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单侧忽略空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2018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西医规范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41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直线试验评分、线段删除试验评分、画钟试验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评分(WHO-QOL-100)、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2组治疗后直线试验评分、线段删除试验评分、画钟试验评分、HAMD评分、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Fugl-Meyer量表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及精神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可有效提高病情控制效果,促进智力水平恢复,并有助于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一疗效优势可能与该方案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恒利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475-147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上肢功能障碍,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药物+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并同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客观准确评价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基础上,观察手三阳经穴针刺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手三阳经穴针刺(对照组)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及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Fugl-Meyer及Barthel ADL评分值均有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明显提高。结论:手三阳经穴针刺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经皮穴位电刺激亦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重建。且临床中具有无创、无痛、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穴位埋针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72例,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及穴位埋针于双侧的太冲穴、合谷穴及丰隆穴,疗程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Barthel指数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降低(P<0.05),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对照组低(P<0.05),Barthel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穴位埋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TEAS)对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治疗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12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脑出血68例,脑梗死5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通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康复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便秘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对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卒中后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卒中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 d。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HINSS)评分和疲劳严重程度(F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干预2个疗程后NIHSS评分及F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2个疗程后NIHSS评分及F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缓解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相关症状,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抑郁( PSD )临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结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经皮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均不使用抗抑郁药物。3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3组患者PSD的发生率。结果:结合组、经皮组和对照组的PSD发生率分别为8.0%,16.7%,36.7%;与经皮组、对照组相比较,结合组PS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经皮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早期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单一经皮穴位电刺激对PSD抑郁的预防简便、安全、易行,但以前者对降低PSD的临床发生率更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脑电仿生电刺激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E)、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FMA-UE、Brunnstrom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加康复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4例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神庭、百会)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6次,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在CBS、MMSE、FMA、MBI评分方面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加康复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