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lncRNA MTID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q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人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和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480、HCT116中lncRNA MTIDP的表达;将pcDNA3.1和pcDNA3.1-MTIDP转染至结直肠癌HCT116细胞中,分别记为过表达对照组和过表达MTIDP组,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lncRNA MTIDP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β-catenin和p-β-catenin及其下游蛋白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和人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相比,结直肠癌组织和HT-29、SW480、HCT116细胞中lncRNA MTIDP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TIDP组HCT116细胞中lncRNA MTIDP表达显著增加(P0.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蛋白c-Myc和Cyclin D1表达显著降低,p-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cRNA MTIDP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过表达lncRNA MTIDP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ANGPTL1)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GPTL1在CR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NGPTL1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利用过表达的慢病毒转染HCT116细胞构建过表达ANGPTL1的HCT116细胞系,通过CCK8、Transwell小室实验研究过表达ANGPTL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ANGPTL1在CRC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51%(32/81),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80.25%(6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PTL1表达与CRC患者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略高于阴性对照组病毒原液(HCT116-contro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CT116-control及HCT116细胞相比,ANGPTL1过表达的病毒原液(HCT116-ANGPTL1)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ANGPTL1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并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且过表达ANGPTL1后,CRC细胞迁移、增殖、侵袭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肿瘤干样细胞的生物特性及其与自噬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中获取HCT116球细胞(结直肠癌肿瘤干样细胞);分别用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成球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HCT116细胞与HCT116球细胞的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及侵袭和迁移能力,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种细胞中自噬标志物LC3B的荧光表达,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两种细胞中LC3B及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的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HCT116球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新成球能力以及侵袭与迁移能力均较HCT116细胞明显增强(均P0.05)。HCT116球细胞中LC3B的荧光表达强度较HCT116细胞明显增高(P0.05);HCT116球细胞中LC3B、ATG5、ATG7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HCT116细胞均显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肿瘤干样细胞较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和体外增殖能力,以及更强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该生物学特性可能与其高自噬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正常人结直肠上皮细胞和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中HMGA2表达水平;将HCT166细胞转染GV144-HMGA2质粒过表达HMGA2后,测定过表达HMGA2对HCT166细胞活力、凋亡及迁移的影响;转染GV144-HMGA2质粒6 h后,加入重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继续培养48 h,测定EMT标志物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水平。HCT166细胞中分别加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剂(Li Cl)和抑制剂(XAV93920),并加入TGF-β1和过表达的HMGA2,检测EMT标志物和cyclin D1表达水平。结果:HCT166细胞中HMG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HC细胞(P<0.05);过表达HMGA2可以显著增加HCT166的细胞活力和迁移,降低细胞凋亡(P<0.05);HMGA2可以显著降低E-caderin表达水平,降低TGF-β1诱导的cy...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恶性肿瘤进展与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配对相关同源框1(PRRX1)是促进EMT的重要转录因子。笔者前期研究表明,PRRX1在胃癌中表达增加,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进一步探讨PRRX1促胃癌细胞增殖、转移与EMT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为胃癌复发转移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SGC7901、MNK45中PRRX1表达。将MNK45细胞分别转染PRRX1过表达慢病毒(PRRX1过表达组)及空载慢病毒(阴性对照组),以无处理的MNK45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RRX1、TGF-β1、Smad2及EMT标志物的表达,以及TGF-β/Smad2通路阻断剂SB-431542干预后以上蛋白表达的变化。将8只裸鼠皮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皮下接种转染PRRX1过表达慢病毒的MNK45细胞(PRRX1过表达组)与转染空载慢病毒MNK45细胞(阴性对照组),比较两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PRRX1在胃癌SGC7901与MNK45细胞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且在SGC7901细胞中高于MNK45(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RRX1过表达组MNK45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RRX1、TGF-β1、Smad2、间质标志物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阴性对照组MNK45细胞无以上变化(均P>0.05)。用SB-431542处理后,PRRX1过表达组MNK45细胞的PRRX1和TGF-β1表达未受影响(均P>0.05),但Smad2和vimentin表达的升高与E-cadherin表达的降低被明显抑制(均P<0.05)。PRRX1过表达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生长速度与瘤体质量均明显大于阴性对照组(均P<0.05)。结论:PRRX1过表达能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机制可能与其诱导TGF-β/Smad2通路活化促进EMT有关。对过表达PRRX1及TGF-β/Smad2 通路的干预可能是胃癌复发转移防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肠直肠癌组织miR-301a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下调miR-301a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以及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8对结肠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5种结肠癌细胞株中miR-301a的表达。应用瞬时转染方法将miR-301a抑制剂转入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后,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力;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并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下调miR-301a后其靶蛋白PTEN表达的变化。结果:PCR结果显示,miR-301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较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为高(P<0.05);5种结肠癌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显示,miR-301a抑制剂转染后HCT116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增殖实验显示,下调miR-301a对结肠癌细胞抑制作用明显(P<0.05)。划痕实验表明,miR-301a抑制剂转染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Western印迹法显示,miR-301a抑制剂转染组细胞PTEN蛋白表达增加。结论:miR-301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较高;下调miR-301a的表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且PTEN蛋白表达增加。miR-301a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PTEN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USP39)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USP39基因敲低对结直肠癌细胞系SW1116和HCT116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3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选取结直肠癌SW1116和HCT116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4组(每组5个复孔):KD-1组和KD-2组,采用慢病毒短发夹RNA(shRNA)敲低肿瘤细胞中USP39基因的表达;shCon组细胞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Con组细胞未接受任何处理。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SP3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7)。(2)不管是在SW1116细胞还是在HCT116细胞中,第3、4及5天时,KD-1组和KD-2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明显低于shCon组和Con组(P0.05)。(3)不管是在SW1116细胞还是在HCT116细胞的KD-1组中,G_0/G_1期细胞百分比均较Con组和shCon组降低(P0.05),G_2/M期细胞的百分比和亚G_1期细胞数均增加(P0.05)。结论 USP39蛋白高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中。结直肠癌细胞系中敲低USP39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形成能力,促进肿瘤细胞早期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microRNA-133b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microRNA-133b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133b(miR-133b)在不同恶性程度的结直肠癌细胞及正常结肠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构建miR-133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SW-620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miR-133b及对照质粒的细胞株SW-620-133b和SW-620-HK,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133b表达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miR-133b对SW-62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33b对SW-62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正常结肠细胞系CCD-18Co中miR-133b的表达显著高于4种结直肠癌细胞(SW-480,HT-29,LoVo,SW-620)(P0.05),且其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随着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稳定转染后,SW-620-133b细胞miR-133b表达量较SW-620及SW-620-HK组显著增高(P0.05);miR-133b对SW-62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2.2±2.6)%及(66.3±8.7)%。结论miR-133b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呈低表达,miR-133b高表达能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人类皮层肌动蛋白基因( EMSl) siRNA沉默皮层肌动蛋白( Cortactin)的表达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Cortactin的编码基因EMS1的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结肠癌细胞HCT8,分为3组:EMS1-siRNA转染组、空载体组,以及未转染组.Weste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中PD-L1的表达;将结肠癌HCT116细胞分别转染PD-L1 si RNA(PD-L1 si RNA组)和阴性对照si RNA(阴性对照组),以无处理的HCT116细胞为空白对照组,然后分别用Western blot法、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D-L1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能力。结果: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33.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HCT116细胞比较,PD-L1 si RNA组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和中PD-L1表达水平升高,升高的PD-L1与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BANC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56例标本中BANCR的表达情况(BANCR高表达组28例、BANCR低表达组28例),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慢病毒介导shRNA-1和shRNA-2分别干扰HCT116细胞BANCR表达后,将HCT116细胞分为4组:干扰组1(转染慢病毒载体携带LV—shRNA—1)、干扰组2(转染慢病毒载体携带LV—shRNA-2)、阴性对照组(转染无意义序列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和空白组(仅以RPMI1640培养基培养),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法和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能力。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类资料采用,检验。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5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ANCR相对表达量为1.6±0.4,高于癌旁组织的0.9±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020.00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NCR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相关(Ⅳ。=4.595,7.4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影响BANCR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00,5.914,95%可信区间:1.230~12.900,1.685~20.760,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干扰组1、干扰组2、阴性对照组、空白组细胞中BANC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5±0.04、0.20±0.06、0.96±0.04、0.98±0.03,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1.610,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培养至第6天,干扰组1、干扰组2、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0.6%±7.6%、81.2%±5.1%、87.9%±13.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59,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干扰组1、干扰组2、阴性对照组、空白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1.7%、5.1%±1.1%、3.1%±0.6%、2.8%±0.9%,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81,P〉0.05)。Transwell法检测结果显示:干扰组1、干扰组2、阴性对照组、空白组的穿膜细胞数为(135±29)个、(107±18)个、(240±24)个、(245±22)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94,P〈0.05)。结论BANC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相关。BANCR能促进HCT116细胞迁移,可能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croRNA-139-5p(miR-139-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39-5p在结直肠癌组织与不同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变化;用Boyden小室分析和伤口愈合实验检测miR-139-5p转染及miR-139-5p抑制对结直肠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9-5p的靶基因,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139-5p转染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各自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139-5p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直肠癌DLD1细胞和HCT116细胞转染miR-139-5p后,转移与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miR-139-5p抑制剂处理后,两种细胞的的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Notch1是miR-139-5p的靶基因,且得到荧光素报告实验结果证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139-5p后,结直肠癌DLD1细胞和HCT116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miR-139-5p可能通过调节Notch1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而下调的miR-139-5p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croRNA-10b(miR-10b)的表达变化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胰腺癌细胞ASPC-1细胞株分别以脂质体法转染正义、反义miR-10b真核表达载体和空载体,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以未转染的ASPC-1细胞为空白对照,检测各转染组miR-10b和RhoC蛋白表达,并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凋亡及侵袭能力。结果:各组转染48 h后,转染效率达50%~7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义miR-10b转染组细胞miR-10b表达和RhoC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凋亡率明显降低,生长活性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均P<0.05);而反义miR-10b转染组细胞以上检测结果与正义miR-10b转染组细胞呈相反改变(均P<0.05);空载体转染组所有指标与空白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上调miR-10b的表达,能促进胰腺癌细胞ASPC-1的生长、侵袭并抑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调控Rho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在结肠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和迁徙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测组织中RRM2的表达。用siRNA转染RRM2高表达的细胞株HCT116以验证干扰效果,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评估转染后癌细胞迁移能力。结果:结肠直肠癌组织中RRM2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有相关性;在结直肠细胞株中,HCT116细胞RRM2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最高,用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下调RRM2表达可以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在Transwell迁徙实验中,RRM2干扰组穿膜细胞数为(11±2)个,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29±4)个]和空白对照组[(23±3)个](P<0.01)。结论:数据显示RRM2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呈过表达,且在结肠直肠癌进展和预后发挥重要作用,其有望成为评估结肠直肠癌进展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croRNA-224(miR-224)对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eal-time PCR检测4种结肠癌细胞株(Caco-2、HCT116、HT-29、LoVo)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miR-224的表达水平;将HCT116细胞分别转染miR-224模拟物和阴性对照组序列,以未处理的HCT116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224的表达水平,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情况。 结果:4种结肠癌细胞株miR-22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HCT116细胞比较,miR-224模拟物转染组HCT116细胞miR-22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增殖活力明显增强,细胞克隆数量明显增高(均P<0.05);细胞周期G1到S期转换的趋势增强(P=0.074);阴性对照组序列转染组HCT116细胞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miR-224在结肠癌细胞中表达上调,miR-224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演进,而在结肠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促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环状RNA TADA2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58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ircTADA2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构建circTADA2A过表达质粒及对照质粒并分别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人结直肠癌细胞LoVo、HCT116)。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circTADA2A对LoVo和HCT116细胞增殖能力、凋亡水平的影响。体内实验:将12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皮下注射转染circTADA2A(过表达组)及空载质粒(对照组)的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比较两组皮下瘤体积和质量。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circTADA2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12±0.4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48±0.22,t=9.620,P<0.01),且其表达量与与肿瘤T分期(χ2=6.855,P<0.05)、淋巴结转移(χ2=10.952,P<0.05)、TNM分期(χ2=6.023,P<0.05)、肿瘤分化程度(χ2=5.376,P<0.05)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K-8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组LoVo和HCT116细胞48、72 h时增殖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 h过表达组[LoVo为,(0.34±0.02);HCT116为,(0.31±0.03)比对照组LoVo为,(0.64±0.03);HCT116为,(0.53±0.04),tLoVo=11.190,tHCT116=7.510,P值均<0.01];72 h过表达组[LoVo为,(0.71±0.02);HCT116为,(0.60±0.15)比对照组LoVo为,(0.92±0.03);HCT116为,(0.79±0.02),tLoVo=10.060,tHCT116=12.050,P值均<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LoVo为,(23.93±1.51)%;HCT116为,(20.97±2.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Vo为,(7.60±0.57)%;HCT116为,(6.83±2.36)%,tLoVo=-17.420,tHCT116=-10.210,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皮下肿瘤[体积(500.1±71.0)mm3、质量(488.1±77.6)mg]均显著小于对照组[(940.8±51.6)mm3、(871.0±73.3)mg,t体积=12.280,t质量=8.780,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rcTADA2A在结直肠癌中发挥抑癌作用,通过促进细胞的凋亡水平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26-5p抑制靶基因LIM和SH3蛋白1(LIM and SH3 protein 1.LASP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HCT116、LoVo、SW480)和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HIEC)中miR-3126-5p的表达水平。选择表达水平最低的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分为2组: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C)和miR-3126-5p组(转染miR-3126-5p),转染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3126-5p的表达水平。采用MTS法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和迁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croRNA.org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别预测和验证miR-3126-5p的靶基因。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Mean±SO)表示,两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HIEC)相比,结直肠癌细胞株miR-3126-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表达水平最低的细胞株是HCT116细胞(P<0.01)。阴性对照组和miR-3126-5P组HCT116细胞中miR-3126-5p的表达分别为(1.05±0.16)和(7.91±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0,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3126-5p组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迁移能力显著下降(t=4.52,F<0.01)。microRNA.org显示miR-3126-5p与LIM和SH3蛋白1(LASP1)基因mRNA存在互补结合位点。miR-3126-5p和L4SP/mRNA能够靶向结合(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3126-5p组H CT116细胞中L4SP/基因表达显著降低(t=4.56,P<0.01)。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株中miR-3126-5p呈低表达,miR-3126-5p能够通过抑制靶基因LASP1降低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诱导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的过表达分析其在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以及肝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含CTTN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取含CTTN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病毒上清液转染结肠癌细胞株SW1116使cortactin稳定表达。蛋白印迹实验检测cortactin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评估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利用SW1116细胞株使裸鼠皮下成瘤,取肿瘤组织种植新一批裸鼠结肠壁并观察结肠癌肝转移的情况。结果:成功构建cortactin过表达的SW1116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中,过表达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47±12)个、(286±17)个,而阴性对照组为(83±10)个、(112±11)个,空白对照组为(75±7)个、(103±9)个,后两组与过表达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cortactin的表达能显著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肝转移能力,提示cortactin在结肠癌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