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少平  刘新菊  王桂华  申良方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257-258,266
目的 研究放射治疗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与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未曾化疗、放疗的头颈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和照射后4、10、28、48和68Gy采集PBL进行微核率PBL染色体畸变和HPRT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PBL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率和PBLHPKT基因突变率在照射后均显著增加,并随剂量累积而增加;PBL染色体畸变率在照射10Gy后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断片为主,并出现了双着丝粒体、环状染色体和微小体等畸变类型。结论 局部放射治疗对患者造成了明显的遗传损害,且与放射剂量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Rugh报道了电离辐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增加。国内七十年代开始研究大剂量辐照离体人血,发现T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与剂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并认为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可作为辐射损伤的生物剂量计。当发生急性意外照射时,测定血培养的T淋巴细胞微核率来估算某些用物理剂量仪难以测准的辐射剂量,这样能更全面地了解实际的受照情况,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辐射生物剂量计在核事故受害者受照剂量估算及辐射效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较成熟的辐射生物剂量计有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GPA突变率等 ,毛发则是正在研究的新一代辐射生物剂量计。此文主要概述了毛发的生物学特性、毛发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指标及其应用 ,并对主要指标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它们所适用的剂量范围、最佳分析时间等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放射人员的辐射效应 ,为卫生防护监督管理部门搞好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温州地区 32 5例放射工作人员 (放射组 )和 5 0例未明显接触放射源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 ,检测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结果 放射组染色体平均畸变率为 0 .36 % ,细胞平均微核率为 2 .87% ,染色体畸变体和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5 )。结论 温州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损伤和细胞微核率已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60年代初期应用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离体情况下培养,得到完好的中期染色体图像以来,随着方法学的改进,用人血在离体情况下进行辐射导致染色体畸变,从剂量与畸变率的关系来推算体内所吸收的辐射剂量,可作生物剂量仪,在辐射防护方面作为  相似文献   

6.
反复使用的植物油致畸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长期反复使用的植物油对离体血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人外周血离体培养法。结果 和本底对照组相比,染一畸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单体畸变有正相关性(r=0.987)。微核率有差异但变化不大。结论 反复使用的 对淋巴细胞微核影响不大,对染色体有致畸毒性作用,应加强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X线照射离体人血检测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建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用于受照者的受照剂量估算.方法 用BG-6B医用直线加速器在0~5.0Gy的剂量范围内分别选0、0.1、0.5、1.0、2.0、3.0、4.0及5.0Gy共8个剂量点照射离体的健康人血,经细胞培养收获染色体并检测其畸变,用CB微核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建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并用F检验和曲线拟合指数R2进行验证.结果 人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自发率(本底值)很低,照射后各剂量点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在0~5.0Gy范围内,随着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046×10-2+5.8570×10-3D+8.8984×10-2D2和(y)=4.3260×10-3+2.3248×10-2D+1.4278×10-2D2,经F检验,染色体"dic+r"细胞和微核细胞与剂量(Gy)的回归关系(P<0.01)有高度的统计意义,而曲线的拟合指数R2分别为0.999和0.998.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剂量-效应曲线的回归方程式,经F检验和拟合度指数的验证,证明dic+r细胞和微核细胞与剂量的回归关系有高度的统计意义且曲线拟合度好,可作为本地区X线事故剂量估算的数学回归方程式,为慢放病、辐射损伤事故的医疗救治方案的确定和进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标本。结果138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无着丝粒断片为主,其微核阳性检出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是评价慢性小剂量受射线照人员远期医学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200名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分析高永万巧云许金花曲巍张卫光(毒理学研究室,滨州市256603桓台县卫生防疫站)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中,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已被认为是具有一定特异性的指标,在大剂量照射时可作为“生物剂量仪”。低剂量辐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初步观察了小剂量(0~0.96Gy)X线离体照射人血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染色体畸变率、畸变细胞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与剂量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关系。同时也探讨了在小剂量照射条件下染色体畸变类型特点,以及染色体畸变与微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法研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大鼠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较不同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入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克隆法检测不同累积剂量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克隆效率均随内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HPRT基因突变频率均随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条件下,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外周血淋巴细胞敏感。结论克隆法是一种敏感的检测辐射诱发HPRT基因突变的方法,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外周血淋巴细胞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hprt基因突变率、微核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的自发水平及放疗后变化,评估电离辐射诱发的染色体损伤。方法:取25例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与放疗中外周静脉血,多核细胞法测hprt突变率,胞质分裂阻滞法测微核率,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测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正常对照组共25例,来自健康查体者。结果:(1)子宫颈癌患者自发hprt基因突变率、微核率、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均高于健康人(P均〈0.05)。(2)hprt突变率在放疗后升高,40Gy时达最高峰,40Gy后稍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O.05),呈剂量-反应关系(r=0.620,P〈0.01)。(3)微核率在放疔后逐渐升高并呈线性关系(r=0.827,P〈0.01)。(4)各累积剂量组SCE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无明显的线性关系。结论:在一定的放射剂量范围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突变率、微核率与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是评估放射损伤的有效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20条健康猕猴随机分成急性一次(223mGy/min)、分次累积(223mGy/min、每周照射一次,0.25Gy/次)、低剂量率慢性连续(每周照射5天,50mGy/day)照射及对照四个组。在0~2Gy累积剂量范围内,对猕猴造血、免疫及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某些生物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停照后一年中对上述指标的恢复过程作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照射条件下辐射损伤的程度和特性不一,由辐射所诱发的体细胞效应大多数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遗传细胞学的损伤。方法 对 15例病例在累积照射剂量为 0、4、10、2 8、48、68Gy时采取口腔粘膜上皮脱落细胞和外周血 ,分别用微核试验检测方法及染色体畸变方法检测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粘膜上皮脱落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 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 ,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细胞数在累积照射剂量为 4Gy时就表现为明显上升 (P <0 .0 1) ,口腔粘膜上皮脱落细胞微核细胞数在累积照射剂量达到 2 8Gy时才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 (P <0 .0 5 ) ,而未分化淋巴细胞微核数与未照射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在 10Gy时明显上升 (P <0 .0 1)。结论 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细胞有显著性遗传损伤作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检测法和染色体畸变法是评价鼻咽癌患者遗传学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 ,而口腔粘膜上皮脱落细胞微核试验方法最简单 ,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接触AE_(121)破乳剂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在接触AE_(121)破乳剂的工人与非接触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反映了AE_(121)破乳剂不能引起人体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方法 用 TC199培养基 ,对 2 8例鼻咽癌患者和2 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检测。结果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细胞率和微核率分别为 8.68%、10 .89%、8.65 %和 1.83 % ,均较正常人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或 P<0 .0 5 ) ,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 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存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内照射诱发Wistar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将晚期混合裂变产物自尾静脉注入,再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法测定HPRT基因的突变频率.结果随着内照射剂量的增加,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也不断上升,内照射剂量在10.178cSv以上的各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剂量效应关系符合线性模型.结论BrdU法是一种快速、简便、较准确的测定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的方法,HPRT基因突变可作为一种很好的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21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n=10)采用普通放疗(照射野的形状为规则矩形野的放疗方法);Ⅱ组(n=11)采用适形放疗(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的放疗方法),1.8~2.0 Gy/次,1次/日,5次/周,总剂量60~70 Gy。于放射治疗前后采外周静脉血,分析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普通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增高(P<0.05),适形放疗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比放疗前亦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普通放疗相比,适形放疗可减轻细胞遗传学的损伤;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可作为评价放疗引起食管癌患者细胞遗传学损伤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