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忍冬生长及金银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忍冬生长发育及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用盆栽法于当年第一茬花开之前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考察忍冬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情况。结果:水分胁迫引起枝条生长缓慢,叶片比重增加,金银花产量降低,叶内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增加趋势,轻度胁迫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与重度处理,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因干旱而升高,随干旱增强花蕾的绿原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结论:水分条件是影响忍冬枝、叶、花蕾生长发育及金银花产量、质量的重要因子,栽培要适时灌溉,引种时要具备灌溉条件。  相似文献   

2.
连作对当归生长的障碍效应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连作当归的生理生化效应,探讨当归的连作障碍机制。方法:测定分析当归的生长指标、叶片光合参数、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品质的变化。结果:连作导致当归生长发育受阻,药材产量、挥发油含量和浸出物含量下降。连作胁迫使叶片光合色素(Chla,Chlb,Chla/Chlb)含量降低,光合速率降低;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降低;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结论:连作通过降低植株保护酶活性引起活性氧代谢失调,导致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损伤。这种影响的外在表现是植株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干物质积累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生长受抑,病害严重,产量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花肉苁蓉寄生及不同寄生数量对一年生中国柽柳光合特性和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未寄生、寄生1个、4个、8个管花肉苁蓉的柽柳分别为CK、处理A、处理B、处理C,测定分析柽柳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柽柳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根长、侧根数、茎叶和根干重等生长指标。结果:随着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的增加,柽柳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三者均表现为处理C处理B处理ACK;10月柽柳叶的叶绿素含量最高,9月11日柽柳叶的光合速率达到峰值,11月柽柳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的增加,柽柳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根长、侧根数、茎叶和根的干重均显著降低,各指标均表现为CK处理A处理B处理C。结论:管花肉苁蓉寄生促进了柽柳叶光合能力的提升,但随着寄生数量的增加,柽柳各部位的生长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摘蕾和人工授粉对老鸦瓣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老鸦瓣现蕾期摘除花蕾,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测定老鸦瓣的形态指标和各器官生物量,并于收获期统计产量,分析摘蕾和人工授粉对老鸦瓣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蕾处理有利于老鸦瓣的生长,其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均高于对照,而且作为入药部位和繁殖器官的鳞茎产量亦高于对照;经人工授粉的老鸦瓣在盛果期的果实直径和果实干重显著高于自然条件下的植株,结实率达100%,种子数和单粒重分别增加69.03%,16.48%且不影响鳞茎产量。摘蕾处理有利于老鸦瓣鳞茎生物量的积累从而提高药材产量;人工授粉显著提高老鸦瓣结实率及种子数量和单粒重。  相似文献   

5.
张锋  王建华  余松烈  陈雨海  董庆裕 《中草药》2006,37(10):1558-1561
目的了解栽培密度对白首乌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其最适合栽培密度。方法在大田条件下,探讨不同栽培密度(A60000、B90000、C120000、D150000株/hm2)与白首乌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活性成分量之间的关系。结果4种栽培密度下白首乌个体块根干物质积累动态的拟合均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不同密度处理单株块根干质量增加速率为A>B>C>D,而单位面积块根干质量增加速率C>D>B>A。处理D的光合速率在块根膨大关键时期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可能是处理D个体块根产量低的原因。密度对块根中部分有效成分的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多糖和黄酮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C21甾苷量与密度无显著关系。结论密度对白首乌产量性状影响较大,但在群体和个体上表现不同,与个体块根产量呈负相关,与群体根的生物产量呈正相关。综合考虑块根产量与活性成分量两个方面,处理C为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规律,以及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其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确定单叶蔓荆药材的合理采收时间及科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叶蔓荆干燥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夏末秋初,单叶蔓荆果实和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累积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约为同时期叶片含量的3倍。起垄与直立整形相结合的栽培管理措施下,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较对照提高约16.3%,而叶片中的含量仅较对照提高2.7%。结论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山东及周边省份于8月底至10月上中旬采收单叶蔓荆果实入药较为适宜。起垄与直立整形相结合的复合管理措施能够显著促进单叶蔓荆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而对叶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PVC有色农膜在人参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钱生  刘明孝 《中药材》1989,12(10):3-6
作者自1977年以来,应用8种不同颜色的PVC农膜单透光棚对人参进行田间和盆栽试验,通过透光光谱、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和质量及总皂甙含量等综合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以绿色膜在人参上应用效果最佳,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红、黄及紫色膜,仅某一方面表现较好,生产应用尚需深入研究;深绿、蓝和深蓝色膜,其效果比对照差,生产中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8.
杨晴  韩金玲  刘艳芳  齐艳玲  李彦生  崔倩  王文颇 《中草药》2014,45(15):2242-2247
目的为紫苏合理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3年7月5日开始每隔25 d测定1次光合和生长指标。结果首次建立了紫苏干物质积累的Logistic方程。0~75 d为生长渐增期即苗期;76~84 d为花蕾期,85~95 d为开花期,花蕾期和开花期为快速生长期;96~125 d为生长缓增期即落叶期。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开花期达到最高,而后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量的降低早于叶绿素量;希尔反应活力、Ca2+-ATP酶和Mg2+-ATP酶活性均为单峰曲线,均于花蕾期达到最高;苗期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但是其他时期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紫苏在开花期之前或落叶期之后收获为宜,且在生长速率最快到来之前实施促长措施。  相似文献   

9.
薛建平  王兴  张爱民  常莉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7):2233-2235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下半夏倒苗过程中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从而为延缓半夏倒苗提供信息。方法:在半夏植株高15 cm左右时,给予37℃的高温胁迫,于不同的胁迫处理天数分别测定半夏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结果与结论: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叶片叶绿素含量、Chla/Chlb、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产量(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光系统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最小荧光产量(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上升。  相似文献   

10.
氮素不同形态配比对夏枯草苗期生长 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对夏枯草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夏枯草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测定在等氮水平(15mmol·L-1)不同铵硝比处理下,夏枯草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相关参数.结果:随着铵硝比的下降,夏枯草叶面积先增加后下降,全铵营养(NH+4-N:N0-3-N为100:0)下最小,当NH+4-N:NO-3-N为25:75时最大;随硝态氮比例的提高,夏枯草全株鲜重不断增加,在全硝处理时达到最大,是全铵处理的5.11倍;而全株干重则以NH+4-N:NO-3-N为25:75的最大,且与全硝处理无显著差异.铵硝比为50:50时叶片中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铵硝比为25:75时,夏枯草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全铵处理下最低.结论:在总氮水平为15mmol·L-1下,适量增加硝态氮比例,有利于促进夏枯草苗期生长、提高干物质积累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1.
L Li  Y Zhang  S Qin  G Liao 《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0):587-90, 638-9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growth of organs, accumulation of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of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growth centre, the growth of turmeric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re are 13 leaves in the life of turmeric. Leaf formation takes place rapidly to form 8 leaves in the seedling stage. The leaf area and increase of dry matter per day in roots and leaves are smaller or lower in the seedling stage. In the daughter rhizome formation stage, NAR reaches the maximum (3.54/m2.d), and the leaf area reaches the maximum(3302.9 cm2/plant, LAI 4.95). Before the daughter rhizome formation stage, more than 75% of dry matters are distributed in leaves, and in the daughter rhizome formation stage, 50%-75% of dry matters are distrbuted in leaves. In the late growing period, more than 40% of dry matter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daughter rhizome. The growth centre of turmeric changes two times in life. When CGRr is equal to CGRt, the crossing of CGRt and CGRr curves may be regarded as the evidence of the transfer of growth centre from leaves to daughter rhizome.  相似文献   

12.
白术种栽培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年生白术在不同播种用量和不同栽培管理措施条件下种栽的产量,以期为白术的生产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结果以6Kg/667m2的播种用量种栽产量最高,4Kg/667m2的播种用量最少;培育措施中以不除苔,只采取分次摘蕾的方式下种栽产量最高。结论以6Kg/667m2的播种用量和间隔10d一次的不除苔分次摘蕾最有利于种栽培育。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最佳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为确定灯盏花的最佳采收期。方法:观测了灯盏花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全草及各部位的干物质积累规律和全草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的积累规律。结果:生育期130 d时,灯盏花单株叶数和单叶干重达到最大,全草及叶、茎和花的干物质积累也较高;灯盏花灯盏乙素含量随生育期推移,而逐渐下降,出苗120 d以后,急剧下降;不同生育时期灯盏花咖啡酸酯含量变化较小,无规律,与灯盏乙素含量无相关关系。结论:灯盏花出苗后130 d,处于初花期,是灯盏花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西南中山地区玄参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西南中山地区玄参不同生长期进行动态采样调查。根据玄参各器官生长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特点,将玄参的个体发育分为4个时期,即苗期、茎叶生长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充实期。玄参一生共形成叶片约370片(主茎叶50片左右)。茎叶生长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量为225 cm2,8月中旬叶面积达到16 270 cm2/株。整个生育期内叶面积系数随着茎叶的生长直线上升,茎叶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维持在8以上,块根充实期迅速降低至0。叶面积比率总体呈降低的趋势。净同化率的变化幅度较窄,一般为1~3 g·m-2·d-1,分别在苗期和块根充实期出现了2个小高峰。比叶面积值苗期较高,生长中期有所下降。相对生长率值变化幅度较大,苗期最高,茎叶生长期迅速降低,块根膨大期有所升高,块根充实期下降,甚至出现负值。作物生长率茎叶生长期至块根充实期前期相对较高,苗期和块根膨大期后期较低。干物质积累规律为苗期慢,茎叶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快,块根充实期减慢,略微降低,整个过程呈S曲线。生长中心由茎叶逐渐转移至块根。准确掌握玄参生长发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特点及其生长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云木香不同时期干物质及氮、磷、钾、钙、镁营养素积累与分配规律,为云木香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移栽后第1年生的云木香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5 d田间取样1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木香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根部呈直线上升,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缓苗后50 d为返青期,养分吸收量较少。75~125 d为快速生长期,是根的快速生长膨大期,在125 d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分别为1395.90、205.03、1311.33 mg/株;150 d时钙、镁吸收量最大,为682.54、155.88 mg/株。云木香对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木香返青期应少施肥;快速生长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肥料利用最大效率期,施肥以氮、钾和钙肥为主,肥料使用应少量多次;钾肥早施;中后期主要施用速效钙、镁、磷肥。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前期研究确定的有利光强条件(18.2±2.5)μmol·m-2·s-1(L1)和(54.6±2.5)μmol·m-2·s-1(L2),研究持续处理120 d拟巫山淫羊藿生长发育指标及淫羊藿苷类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光培温室盆栽法,在30、60、90、120 d测量和记录拟巫山淫羊藿的生长发育指标(株高、复叶面积、分枝数、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生物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淫羊藿苷类(淫羊藿苷、朝藿定C、朝藿定A、朝藿定B)的含量。结果:L2光强下拟巫山淫羊藿分枝数随时间变化增加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叶片含水量降低达到最终状态的时间较早;而L1光强下,比叶面积随时间变化降低幅度大。从而2种光强下均表现出单株叶片生物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但是L1光强下增加主要来自叶片干物质积累,增加幅度小,而L2光强下增加主要来自分枝数的增加,增加幅度大。淫羊藿苷类黄酮的积累在L1光强下,有持续合成和积累的趋势,而L2光强下则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结论:不同光照强度下淫羊藿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不同,适宜光照条件有助于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要选择适合的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施用硼肥对于菊花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菊花生态种植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杭菊为研究对象,采用砂培实验,设置不施硼、适硼、高硼3个施硼浓度,测定不同硼浓度下菊花经济学性状及产量、矿质元素吸收以及内在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相较于不施硼肥,适量施硼可以显著提高杭菊花的产量,增产幅度可达39.02%,而高硼显著降低了杭菊花产量,降低了19.43%。适量硼肥能显著提高蕾期杭菊植株茎秆干物质量和花期植株叶片干物质量,分别为12.04%和36.63%。施加硼肥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不尽相同。施加适量硼肥能提高总黄酮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但会降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而高硼胁迫虽然能显著提高菊花的总黄酮、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但却显著降低了菊花产量,结论:在菊花种植生产上,应重视硼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渭玲  王振  徐福利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02-1806
目的: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氮、磷、钾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施肥促进了膜荚黄芪幼苗的生长,从而为生育后期膜荚黄芪根生长、产量形成及有效成分的累积提供充足的营养基础。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明显促进了茎叶及根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对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总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对膜荚黄芪茎叶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磷>钾;对根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施肥明显提高了膜荚黄芪根产量,氮、磷、钾对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使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明显增加,对总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黄芪多糖含量影响程度依次为钾>磷>氮;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结论:氮、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有重要的影响。根类中药材黄芪的栽培过程中应该注重氮、钾肥的施用,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9.
温郁金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温郁金生长发育规律,为获得优质、高产药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期观察植株形态变化,并测定叶片、根茎、块根干物质及挥发油含量。结果:温郁金发育过程大体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发根发芽期、苗期、叶丛期、根茎膨大期、干物质积累期。在根茎膨大期以前,地上部分干物质占全株干物质的70%以上,在叶丛期,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每天3.90 g/株;在干物质积累期,根茎干物质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达到33%以上,增长率最大值每天3.83 g/株,期末根茎挥发油含量大值1.20 mL·100 g-1。结论:温郁金经历了2个生长中心,当地上部分干物质增长率曲线与根茎干物质增长率曲线相交时,可作为地上部分的生长向根茎部生长转移的依据。根茎挥发油含量随其干物质增长率的迅速上升而增加,12月中旬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