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对40例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舌色变化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对比观察,并与4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骨瘤组之淡红舌、红绛舌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淡白舌、青紫舌者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骨恶性肿瘤的舌色变化可大致反映机体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水平的高低,有利于预测机体对肿瘤抵抗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3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舌色及血清溶菌酶活力的对比观察,并以43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胃癌组之淡红舌、红绛舌者的血清溶菌酶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淡白舌、青紫舌者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胃癌患者舌色变化可大致反映其血清溶菌酶水平,有利于预测机体对肿瘤抵抗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六种常见病理舌色的定量方法以及与高血压病及其证候的相关性。方法用尼康5000数码相机拍摄舌象,输入计算机,建立舌色、高血压病舌象、证型数据库,作定量分析。结果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红绛舌、青紫舌可以用量化值表示,不同舌色比较,数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高血压病舌色出现频率依次为红>暗红>淡红>红绛>青紫>淡白。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发病率最高的证型。不同证型舌色相应变化。结论Hue定量法更符合人眼对颜色的心理感知,各舌色可以用数值来量化,其定量值能反映不同的舌色,具有特异性。不同舌色在高血压病中出现的频率说明肝火与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机制,高血压病各证型其舌色的定量值不同。  相似文献   

7.
对住院的85例晚期癌患者的舌象进行观察。舌色:青紫舌20例,红舌19例,淡白舌15例;舌形: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等瘀血征象者37例,裂纹4例;舌苔:黄苔33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舌色变化与内毒素血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肝病患者舌色变化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对113例肝病患者进行了舌色观察与鲎试验检测,以观察舌色变化与鲎试验结果的关系。结果表明:鲎试验阳性组青紫舌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阴性组,而淡红舌的百分率明显低于阴性组,为临床肝病的辨证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观舌验齿是中医诊断学中望诊的一部分,它是祖国医学一种独特的诊病方法。现将主要内容分述如下。一观舌质正常人的舌质应是淡红润泽、柔软灵活,在病态情况下,其舌色、舌形、舌态均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临床中三者应兼顾相参。1.望舌色:常见有淡白舌、红舌,绛舌和青紫舌四种。淡白舌即较正常舌质淡白,主虚寒和气血两亏。如兼胖嫩多津主虚寒症,瘦薄主气血两亏;红舌即舌色较正常为红,多见于急性热病或重证病人。红而干燥为实热症,红而苔少或无苔为虚热症;绛舌即深红色舌,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断学》中把舌色分为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绛舌、紫舌,从淡白到绛紫,其色泽逐渐加深,但临床上对舌色的描述仅用上述的舌色很难准确的表达,在中医文献中诸如黯红舌、纯红舌、青紫舌等不同舌色的记载层出不穷。中医舌诊中的色,不是简单地讲色质,而且还要注意其色调、亮度、光泽、饱和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舌色在不同的侧面的表述也有不同,如深红和浅红属于同一色调的颜色,但深红含较少的白色,饱和度高;浅红含较多的白色,饱和度低。不同的舌色变化其表示的病理机制亦不同,代表了不同的病种与证型,即使相类似的舌色其反应的病情也有轻重之分,如从临床观察看黯红舌与青紫舌都是内有瘀血的征象,但黯红舌表示瘀血征象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1.
在癌症患者的舌象研究中,发现一些新用途、新方法和新认识。1.有复发扩散的患者多出现舌色青紫(包括淡青紫)和血沉增快,观察舌色和血沉变化可作为推测疗效和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的信号。观察舌象结合家族史及可疑症状可用于初筛普查食管癌。2.红紫舌、青紫舌和淡青紫舌在色度和临床意义上确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内镜像、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11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舌象,并与患者胃镜像及Hp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舌色淡白、红、暗红(绛)、紫的变化对应胃粘膜苍白水肿、充血、红斑、糜烂的改变;Hp感染阳性率与舌苔的关系为黄厚腻、光剥〉白犀腻〉少或无苔〉薄黄〉薄白。结论: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痛内镜像、Hp感染存在相关性,舌色的变化可反映胃粘膜色泽的变化,舌苔变化可反映Hp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3.
借鉴Delphi法对中医专家舌色诊断经验的拟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医专家舌色诊断经验进行拟合研究。方法使用标准化舌象采集环境获取临床舌象,借鉴Delphi方法,邀请中医专家对舌色分类和舌色诊断进行4轮咨询,并借助舌色红绿蓝(RGB)分量的比较从侧面进行验证。结果通过4轮的专家咨询,最后将舌色分为淡白、淡红、红、绛、淡紫、紫、青紫和紫红8类;采集的1255幅舌图像中1072幅(87.0%)获得了一致的判别结果;不同舌色的RGB分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Delphi法是一种较好的拟合中医专家舌诊经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308例消化系统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观察308例消化系统患者的舌象,从舌色、舌苔、舌形、舌态四个方面来分析消化系统中各病种的舌象特点。提示:病位在食管、胃、十二指肠、大、小肠的患者,舌色、舌苔以淡白舌、白腻苔、黄腻苔为最多,舌形以胖大舌、裂纹舌为多,舌态基本正常病位在肝胆者以青紫、绛舌最多,苔以黄腻、白腻为主,胰腺炎者以红舌、黄腻苔为多。在消化系统中医通过舌象辨证分析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检者的舌色与外周血7项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2 218例体检者(男性888人,女性1 330人),由中医师判断舌色。采集静脉血,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舌色的出现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舌色分类与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运用近似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与男性比较,女性中淡白舌、淡红舌、淡暗舌的出现率增高,而暗红舌的出现率降低(P0.01);与淡红舌组比较,女性淡白舌组的RBC、HGB、HCT降低,RDW增加(P0.05或P0.01);红舌组的RBC、HGB、HCT增加(P0.05)。2)与淡红舌组比较,男、女性的暗红舌、紫暗舌组均表现为HGB、HCT增加(P0.05或P0.01)。结论:1)女性中各种淡舌(淡白舌、淡红舌、淡暗舌)的出现率高于男性。2)舌色的浅深与HGB、HCT成正相关。3)暗红舌、紫暗舌与HGB、HCT增加的关联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癌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舌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癌患者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舌象的差异。方法:观察70例上消化道癌与85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的舌象按年龄分布分为2组,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青紫舌、花剥苔、舌下脉络怒张比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淡红舌、薄白苔的比率逐渐减小。结果:上消化道癌组患者的青紫舌比率为48.89%,腻苔、厚苔、淡白舌比率明显高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组。结论:舌象可反应病情轻重,青紫舌、厚腻苔、花剥苔、舌下脉络怒张可作为消化道癌参考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莘苈子 《家庭中医药》2007,14(10):21-21
舌诊是通过舌象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是中医学望诊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舌象包括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色的观察属于察舌质内容。说起舌色,大家知道最多的应该是淡红色舌,因为这是正常人的舌色,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舌的颜色可能是不正常的,会出现淡白、红、绛、紫和青色这几种。其实,舌色变化反映的是体内病证,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和肺癌患者舌象特点及客观量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嫱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2):163-164
目的:传统中医对舌象观察只凭目测,观察结果缺乏客观定量指标,本研究利用舌色测色仪对癌症患者进行舌色客观定量化的测量,从中总结客观规律。方法:选择88例乳腺癌和64例肺癌病人进行舌象目测及仪器测量。结果:乳腺癌与肺癌比较舌体无显著差异,乳腺癌淡红舌和淡白舌分别占36.36%和11.37%,高于肺癌的17.19%和4.69%,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乳腺癌紫舌明显低于肺癌紫舌(P<0.01)。乳腺患者舌色红色值偏低、明度值偏高,肺癌患者舌色与标准白板间比较总色差值较高,舌色偏黯,Ⅳ期紫舌比例高于Ⅱ期。结论:肺癌病人处于邪气较盛、瘀血明显的状态,乳腺癌病人病情发展缓慢,邪气不盛。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汤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舌象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丕丽  黄火文 《中医杂志》1996,37(2):104-106
将7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汤组和非活血化瘀中药组(简称对照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治疗中青紫舌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活血化瘀汤组青紫舌发生率明显降低,且青紫舌出现时间也明显滞后于对照组,但血液流变性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舌象的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确诊并出院的53例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资料。结果在本研究中男性25例,女性28例;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5例,甲状腺疾病3例,慢性肺部疾病2例,冠心病1例,肾病1例;舌色为淡白舌33例,淡红舌12例,红舌5例,绛舌2例,青紫舌1例;舌形为老舌29例,嫩舌11例,胖舌35例,瘦舌7例,裂纹舌11例,齿痕舌18例;苔色为白苔13例,黄苔40例;苔质为厚苔29例,薄苔14例,润苔6例,燥苔41例,腻苔21例,腐苔13例,剥落苔5例。结论在收集到的53例患者的舌象中,舌色以淡白舌居多,舌形以胖舌居多,苔色以黄苔居多,苔质以燥苔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