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探讨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时,髂血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率。方法总结1994年7月至1999年6手术切除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14例,合并髂动静脉切除及重建的经验。其中合并右侧髂动静脉发除与重建6例。合并左侧血管切除与重建8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3.2年。3例肿瘤复发再切除,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2.
ԭ���Ը�Ĥ�������г�ʱ��ҪѪ�ܵ��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累及主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时 ,主要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切除率。方法 总结 4 5例累及主要血管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 4 1例 ,随访时间3~ 87个月 ,平均 4 9个月 ,移植物血栓栓塞 2例 ,其中 1例左髂动脉移植物术后 8个月发生血栓栓塞延误就诊左下肢坏疽行左髋关节解脱。术后 7个月髂静脉移植物血栓栓塞 1例 ,肢体稍肿胀。生存期 >1年者 36例 ,生存期 >3年 33例 ,>5年 6例 ,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随访过程中 5例肿瘤复发再次切除。结论 对累及主要血管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大血管重建手术安全 ,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重要血管重建5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及受侵犯重要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切除率。方法总结 1994年 7月至 2 0 0 2年 6月的 5 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本组获随访 5 1例 ,随访时间 6~ 97个月 ,平均 4 8年 ,移植物血栓栓塞 2例 ,其中 1例左髂动脉移植物术后 8个月发生血栓栓塞因延误就诊导致左下肢坏疽行左髋关节解脱 ;1例术后 7个月髂静脉移植物血栓栓塞 ,肢体稍肿胀。生存期大于 1年者 4 7例 ,生存期大于3年 38例 ,大于 5年 16例。随访过程中 6例肿瘤复发再次切除。结论对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大血管重建手术是安全的 ,可明显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累及髂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血管中心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累及髂血管的腹膜后肿瘤行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4岁。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肿瘤压迫和挤压髂血管72例,浸润血管或包绕髂血管52例。肿瘤完全切除90例,肿瘤不完全切除31例,肿瘤姑息性切除3例;其中有42例患者同时行髂血管一并切除和髂血管重建。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尿瘘,经充分引流后自行愈合;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更换敷料后切口愈合良好;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有12例患者死亡。90例肿瘤完全切除患者,随访期间局部复发38例,复发率为42.2%;31例肿瘤不完全切除患者,有9例死亡(6例死于肿瘤复发,3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3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者在随访期间全部死亡(3例均死于肿瘤复发)。42例行髂血管一并切除和髂血管重建者,随访期间有3例出现局部复发但未再累及血管;1例患者术后7个月肿瘤复发累及下腔静脉,造成下腔静脉闭塞及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个8月后肿瘤复发再次累及髂总静脉,1例患者左髂总静脉移植术后10个月移植物血栓形成。结论累及髂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联合血管修复重建可明显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或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及受侵犯重要血管的处理方法,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 总结自1994年7月至2007年6月,8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或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获随访81例,随访时间1~157个月,平均6.8年.81例人工血管移植病人中,移植物血栓检塞4例,其中1例左髂动脉移植术后8个月发生血栓栓塞延误就诊左下肢坏疽行左髂关节解脱.3例术后7~12个月髂静脉移植物血栓栓塞,肢体稍肿胀.生存期>1年者74例,>3年者61例,>5年者39例,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随访中11例肿瘤复发再次切除.结论 切除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或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并大血管重建,手术安全,可明显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膜后肿瘤切除经验。方法对1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均采用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肿瘤切除术。血管重建方式:人工血管移植16例次,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及修补3例次;其中动静脉联合重建6例次,合并其它脏器切除重建5例次。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14例,随访期3~71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其中12个月内死亡3例, 64个月内死亡1例,71个月死亡1例;随访期无血管阻塞。结论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对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肿瘤侵犯大血管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累及大血管的肿瘤切除及受侵犯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方法 总结 1998年 10月~ 2 0 0 4年 2月的 2 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2 6例患者均无术后人工血管感染 ,血肿形成等。获随访 2 3例 ,随访时间 2~ 65个月 ,平均 42 .8个月。术后随访分别行彩色超声或CT血管显影 (CTA )检查 ,5例胰头癌和 1例胆管癌患者下腔静脉、门静脉置换后 ,3例分别于术后 3~ 15个月并发癌栓形成 ,术后远期通畅率为 5 0 % ,肿瘤分别于术后 3~ 3 1个月复发。 7例盆腔和腹膜后肿瘤切除血管置换患者术后获随访 2年 ,1例复发 ,但血管通畅。 2例四肢肉瘤患者随访 1年未见复发 ,血管通畅。 11例颈部肿瘤切除、血管置换患者术后随访 3个月至 5年 ,目前血管通畅 ,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对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并大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是安全的 ,可明显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利用血管外科技术提高腹膜后肿瘤(RPT)完整切除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11例累及腹膜后大血管的RPT的患者资料,术中采用联合受累血管的切除重建使肿瘤均获得完整切除.结果 无手术死亡.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重建血管通畅.1例低分化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死于肿瘤全身转移,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经2次手术恢复良好,其他患者肿瘤无明显复发.结论 应用血管外科技术(包括联合重要血管切除重建、血管腔内隔绝、栓塞等)可显著提高累及大血管的RPT的完整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肿瘤术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累及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时,受累血管的切除与重建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33例累及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及血管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人均成功实施了肿瘤完整切除,包括受累血管的切除与重建,无手术死亡。随访29例,其3、5年存活率分别为60,1%和40.6%,平均存活期为53.9个月。结论累及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不是根治性切除的手术禁忌证,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切除与重建术,安全、有效、可行;重建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可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病人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29例侵及血管的腹膜后肿瘤病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10~76岁,平均年龄52岁。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侵润、包绕重要血管19例,肿瘤与重要血管关系密切、推移10例。所有病例均行肿块完整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获随访24例。随访时间8~89个月,平均随访5.2年。2例下腔静脉及4例髂静脉分别于手术后3~9个月发生血栓,未出现明显肢体肿胀。无人工血管感染病例,1年生存率为100%,1~5年死亡12例,存活5年以上10例,其中3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对于腹膜后肿瘤侵犯周围血管,术中难以分离的病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增加了切除率,提高了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anorectal leiomyosarcoma(LMS) is an aggressive malignant neoplasm.Owing to the rarity of LMSs, an optimal treatment modality has yet to be determined.AIM To collect all published data on anorectal LMS characteristics, explore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and review recent cases of postradiation LMS.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of the Pub Med electronic database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Me SH terms "rectal neoplasms", "anus neoplasms" and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 combined with "leiomyosarcoma". The search was limited to English language and human studies. All available case reports and case series of anal or rectal LMSs that were publish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January 1996 to May 2017 were included if the diagnosis of LMS had been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imple statistics(mean, medi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means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RESULTS A total of 27 articles reporting on 51 cases of anorectal LMS were identified.Among these cases, 11.7% had undergone previous pelvic radiotherapy(developing LMS at 13-35 years afterwards). Anorectal LMS affected the rectum in 92.2% of the cases, and no sex-based predominance was observed. Surgical resection with negative margins remains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which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 wide local excision or radical resection.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was higher among cases who received wide local excision(30%), as compared to radical resection(20%); however, the overall rate of metastasis was 51.61% regardless of the treatment approach. The use of neoadjuvant radiation lowers the risk of local recurrence compared to adjuvant radiotherapy, and facilitates R0 resection of the tumor. Cases treated with adjuvant chemotherapy showed better rates of distant recurrence and overall survival. Nonetheless,multidisciplinary team discussion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management plan whilst considering patient-and disease-related factors.CONCLUSION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considering the underlying patient-and disease-related factors, is necessary for optimal management of these complex tumo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42~75岁,平均62岁。间歇无痛全程肉眼血尿4例,间歇全程肉眼血尿伴右侧腰痛1例。B超、IVU及CT提示肾肿瘤并发尿路肿瘤4例,肾癌不除外合并同侧肾盂占位1例。结果 5例均行根治性手术,4例同时行不同部位肿瘤根治术,1例行分次手术。病理为肾癌并发膀胱癌3例,肾癌并发同侧输尿管癌1例,肾癌并发同侧肾盂癌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1例术后10个月膀胱肿瘤局部复发,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4例无瘤生存。结论 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少见,对肾癌患者行泌尿系超声、IVU和术中肾脏剖开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根治性手术宜同时切除肾癌侧输尿管,以避免残余输尿管发生肿瘤。  相似文献   

13.
14.
胰腺钩突部根治性完整切除的新方法(附30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n RY  Cao XY  Zhu F  Wa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8):1379-1382
目的 探讨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胰腺钩突部根治性完整切除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连续完成了306例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RPD),男性169例,女性137例;发病年龄37~79岁,平均58岁.其中胰头颈部肿瘤151例,胆总管下端肿瘤48例,壶腹部肿瘤55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52例.采用肠系膜上血管交换和胰腺钩突部血流控制法顺利完成所有患者的钩突部根治性完整切除;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胰肠吻合均采用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结果 306例接受RPD的患者中,手术时间4~6 h,出血量200~600 ml,无术中及术后胰腺钩突部位的出血.术后患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3%和0.9%;术后胰瘘和胆瘘发生率分别为1.6%和0.6%,胆瘘、胰瘘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经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至2010年3月,未见因肠系膜上血管周围肿瘤复发死亡患者.结论 采用肠系膜上血管交换和胰腺钩突部血流控制法可顺利完成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胰腺钩突部的根治性完整切除;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肠系膜上静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的误切,可避免因胰腺钩突部残留引起的术后胰腺组织坏死脱落、感染和出血;还可从理论上减少肿瘤细胞播散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性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对102例肿瘤患者共157个实质性肿块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肿块直径1~20cm,平均4.03cm。结果 肿块直径小于5cm的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率为83.5%(91/109),大于5cm为35.4%(17/48)。射频后多数肺癌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胰腺癌组中40%(4/10)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经皮穿刺组无中转手术,无皮肤烧伤,无气胸。肝脏射频术中有13.4%(11/82)出现疼痛和6.1%(5/82)出现恶心;术后9.7%(8/82)出现黄疸;23.2%(19/82)出现发热;3.7%(3/82)出现胸腔积液;1.2%(1/82)出现胆漏。肺癌射频术中14.3%(1/7)出现疼痛,术后14.3%(1/7)出现皮下气肿。胰腺射频20%(2/10)并发胰漏;70%(7/10)出现血淀粉酶升高;20%(2/10)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质肿瘤有效、适应证广且安全,但胰腺射频应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18.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25例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及临床诊断特点,探讨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膀胱非上皮肿瘤临床资料.男16例,女9例.年龄2~71岁.其中血尿6例,下腹部肿块2例,尿频14例,排尿困难2例,排尿晕厥1例.超声及CT检查发现22例膀胱占位病变,3例盆腔肿物及膀胱壁受累.均行膀胱镜检查,穿刺活检17例.结果 15例良性肿瘤行单纯肿瘤剜除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10例恶性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术.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放疗.随访3个月~11年.良性肿瘤均无复发,恶性肿瘤9例死于术后3年内,平均存活16个月;1例膀胱恶性淋巴瘤带瘤存活6年.结论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临床上少见,病理类型复杂,恶性居多,预后较差.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结合其病理特点辅助放化疗,疗效不理想,预后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