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吸毒人群中落实艾滋病全面可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毒品仍然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据2007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因静脉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约占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人数的42.0%[1].在吸毒人群中落实艾滋病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流行,而且可以预防或延缓艾滋病向一般人群扩散,对全面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起到决定性作用[2].  相似文献   

2.
丁丙诺啡复方制剂治疗阿片类依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片类依赖问题是伴随着阿片类药物医疗使用和非法使用(药物滥用)而出现的。我国目前阿片类药物非法使用和蔓延的形势较为严峻,海洛因仍是在我国滥用流行的主要毒品。全国现有海洛因滥用者70万,占吸毒人员总数的78.3%。其中,35a以下的青少年近70%。截至2005年9月底,我国累计报告的135630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有40.8%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首位。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80%患有各种传染性疾病。阿片类药物依赖及与此相关的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广泛传播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人群社会行为辨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人类告别2000年跨入新世纪,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毒品与艾滋病 (AIDS)的魔影在大地上浮动,危及人类健康。中国AIDS患者中约60 % -70 %来自吸毒人群,在药物滥用防治中有必要了解AIDS高危人群的社会行为,全民联手举起抵御防治毒品与AIDS的盾牌。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其感染源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自1981年6月美国在《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  相似文献   

4.
1国际戒毒战略目标的重新定位 海洛因自19世纪末开始使用,1914年被禁用.一旦使用海洛因成瘾,就终身难以摆脱.国际上一直把戒毒目标定位在"怎样让病人离开海洛因",但用尽一切办法,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吸毒者共用针具,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吸食毒品海洛因又可导致互相感染艾滋病.为此,鉴于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鉴于吸毒人群与艾滋病的密切联系,是继续坚持"让吸毒者永远离开毒品"的戒毒战略目标,还是考虑把"控制艾滋病,保护正常人群"作为第一目标?国际上从80年代末期就一直在进行讨论.若没有艾滋病,全世界很多科学家仍会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继续探讨如何让吸毒者永远离开毒品,但是,艾滋病的严重程度和危害已经远远超过了海洛因,而且即便你洁身自好也可能被感染上艾滋病,比如做手术、输血、打针等.因此,国际戒毒战略目标针对目前的严重形势也进行了根本性转变--从让吸毒者永远离开毒品转移到治疗药物与方法的多元化,其目标是控制艾滋病,保护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吸毒人群安全性行为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吸毒人员有关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在该人群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自愿戒毒所277名吸毒者进行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吸毒人员关于性交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最高(93.9%),认为与临时性伴性交安全套应使用率显著高于与熟人的应使用率,与固定性伴性交安全套每次使用率最低。结论:吸毒人群中存在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等高危因素,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并深入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对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又称艾滋病(AIDS),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内地28个省、区、市已开设了708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治疗吸毒成瘾病人306460人。目前正在治疗124862人,门诊平均在治人数176人,年保持率为70.9%。国家卫生部举行的通报会称,为遏制毒品蔓延、控制毒品引发的艾滋病流行,中国自2004年开展针对吸毒人群的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沙市芙蓉区社区普通居民和吸毒解教人员对吸毒和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评估“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方法:自拟调查问卷,调查470例芙蓉区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和1185例社区普通居民对吸毒和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结果:92.7%的普通居民知道“毒品对个人和家庭危害很大”,4.0%认为“毒品虽可成瘾,但使用一两次没有问题”,3.3%的从未听说过毒品;吸毒解教人员首次吸毒前对毒品的认知分别为“毒品对个人和家庭危害很大”者18.7%、“毒品虽可成瘾,但使用一两次没有问题”者34.5%和从未听说过毒品者46.8%;普通居民艾滋病知晓率为98.8%,正确知晓率为94.4%;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为86.5%,正确知晓率为75.5%;电视、广播或报纸是毒品和艾滋病知识的第一来源,其它来源有学校或社区、书本等。结论:芙蓉区社区普通居民对毒品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基本清楚,抵制毒品意识较强,好于吸毒解教人员。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药物滥用及其行为特征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药物滥用及行为特征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戒毒干预措施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提供数据.方法:以社区为基础招募了379名静脉吸毒人员,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药物滥用的种类、吸毒方式和频率,口吸和静脉吸毒时间,共用注射器具情况等.结果: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11.3%(43/379).379名被调查者全部为海洛因滥用者,其中247人(65.2%)单独使用过海洛因,297人(78.4%)混合注射过海洛因与安定,滥用过的其他药物有安定(8.2%)和鸦片(1.3%).300人(79.2%)每天静脉注射吸毒一次及以上;曾经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的为247人(65.2%),87人(35.2%)首次静脉注射吸毒即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初次口吸吸毒和静脉注射吸毒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2.37岁和25.35岁,口吸吸毒和静脉注射吸毒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41年和3.42年.结论:加强青少年、吸毒人员关于毒品危害和拒绝毒品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开展美沙酮或丁丙诺啡口服治疗海洛因依赖者,降低静脉注射吸毒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索贵阳市社区普通人群和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的有效干预方法,以此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及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警觉性,提倡百分之百使用安全套,降低吸毒人群共用注射针剂的高危行为。方法:利用调查表对三个社区及两个戒毒所的吸毒人群1192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基线资料调查,采用发放宣传资料,讲课,放录像,防治咨询,发放安全套和一次性注射器等方法进行教育干扰。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预防STD/AIDS知识比基线调查的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艾滋病是传染病由82.67%上升到92.91%,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的了解由61.83%提高到75.45%,认为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由70.50%上升到98.43%,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可传播艾滋病由74%上升到89.53%,高危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可预防性病艾滋病由43.25%上升到65.16%,经χ^2检验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吸毒人群中采用大力宣传,“同伴教育”健康咨询等预防策略及减少伤害等干预措施是吸毒人群中遇到STD/AIDS蔓延的重要干预手段,应在全省各社区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在我国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年 《河北医药》1995,17(6):360-361
艾滋病在我国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066002秦皇岛卫生检疫局李昌年艾滋病(AIDS)是近年来新发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精液和血液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交及类似性行为、静脉吸毒...  相似文献   

12.
在十年的戒毒治疗工作中,复吸率仍居高不下,同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快速发展及向普通人群传播更使我们的公共卫生安全受到严峻的挑战,毒品带来的种种危害日趋严重,制约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认识与研究静脉注射毒品与艾滋病迅速传播的关系,为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我所1996年7月―2005年3月收戒的795例药物滥用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并采用《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及自行设计的《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反应26例,全部为静脉注射毒品(IDU)滥用者,并有经常共用注射器具史,所有病例对引发艾滋病传播的途径缺乏认识。结论:IDU已成为我国吸毒人群中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各家戒毒机构在今后的戒毒工作中对在所吸毒人员开展降低危害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特别是IDU吸毒者的常规HIV抗体检测,以监控HIV流行趋势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社区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于2005年4—6月以社区为基础招募静脉吸毒者,调查其社会人口学、静脉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方式,并采集血样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调查的401名静脉吸毒者中,HIV感染率为36.4%(146/4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族(OR,8.42;95%CI,4.44—15.99)、结婚或同居(OR,2.30;95%CI,1.33—3.97)、累积共用注射吸毒10次及以上(OR,3.10;95%CI,1.81—5.33)、静脉吸毒5年以上(OR,4.10;95%CI,2.47—6.81)与HIV感染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地区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应针对当地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吸毒行为开展干预来控制HIV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毒品问题的日益严峻,吸毒人员成为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卫生部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登记在册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己逾百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以静脉吸毒传播的。这表明,做好吸毒人员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成败。强制戒毒所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美沙酮维持治疗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前,发展中国家静脉吸毒的扩散已经与发达国家的静脉吸毒模式相吻合.怎样才能控制住在静脉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美沙酮维持治疗项目能取得较好的减少危害和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铲除毒害、防治艾滋病、巩固国防邹和阳(广西军区直属门诊部南宁邮编530021)吸毒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全球每年非法毒品交易额高达5000多亿美元,仅次于国际军火交易。全球吸毒者已达4800万,约占世界人口的1%,其中75%以上的是青少年。世界人口一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市1 204例吸毒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针对该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于2008~2010年对某社区、戒毒所等随机抽取的1 204例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1 204份,回收1 204份,有效回收率10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为1.7%.高危人群以男性、18~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危险因素主要有针具共用、无套性交、商业性交易等可能导致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因素.该人群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知晓率高,均大于90%,但是接受过艾滋病相关预防服务的比例较低,仅为1.2%.结论 该市吸毒人群中的HIV感染率较低,但是危险行为因素仍然存在,知信行不一致,存在较高的感染HIV的机会.应该加大干预力度,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9.
静脉注射海洛因行为造成艾滋病的快速传播,使毒品问题与艾滋病交织,成为影响公众卫生健康的公共安全问题.人类社会在对毒品问题的深入剖析研究后,实际上承认了毒品难以在短期内禁绝的共识,将吸毒人员隔离监禁也无法改善其成瘾的状况,侧重惩戒的"道德模式"被摒弃,而着重治疗的"医疗模式"和减害措施逐渐兴起,以应对毒品与艾滋病的扩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昆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本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403名哨点监测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同时采血进行HIV、梅毒及丙肝检测。结果调查的403名人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2.68%,HIV感染率为0.50%,梅毒感染率为1.99%;丙肝感染率为26.05%。人群中注射吸毒占57.82%,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占22.75%,有多性伴行为占15.63%,安全套使用率为34.58%。结论本区被调查的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梅毒感染率较低,丙肝感染率较高。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有广泛流行的潜在危险。这要求必须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实施行为进行干预,做好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