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湖北省2001~2005年不同媒介地区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省属非稳定性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63年以前曾有恶性疟、三日疟流行。通过几十年的防治,特别是五省疟疾联防开展以来,该省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后疟疾发病逐年下降,90年代保持在较低水平,全省已有49个县(市、区)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0年以来,疟疾疫情在嗜人按蚊疟区及其周边部分县市有所回升,枣阳、襄阳、南漳、广水、老河口等县市的局部地区出现了暴发流行,经过几年的积极防治,疫情已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近10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治成果。方法收集近10年来湖北省疟疾疫情,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近10年来,湖北省的疟疾疫情不断出现波动起伏,每年疟疾病人数在2000~6000例之间徘徊,难以持续下降,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80%以上的疟疾病例集中在占全省总人口28.41%的嗜人按蚊疟区,且嗜人按蚊疟区有逐渐向外扩张的态势。结论全省疟区分布及流行态势发生重大变化,嗜人按蚊疟区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2004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降雨量80 0~ 15 0 0 m m,年平均气温 14℃~ 18℃ ,境内地形复杂 ,水系繁多 ,水田面积占全省耕种面积的 5 0 %~ 6 0 %。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按蚊孳生和疟疾传播。属不稳定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1〕。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历史上是全国的重疫区之一〔2〕。经过多年综合防治 ,特别是五省疟疾联防开展以来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全省先后有 4 9个县 (市、区 )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2 0 0 2年全省疫情首次大幅度回升 (1.72倍 ) ,枣阳、襄阳、广水、老河口等县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巩固其防治成果。方法收集1994--2007年湖北省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疟疾发病例数从1994年的4527例下降至2007年的1769例,下降了60.92%,但14年间疟疾疫情出现不断的波动起伏,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中华按蚊疟区平均年发病率0.13/万,嗜人按蚊疟区平均年发病率1.991万,80%以上的疟疾病例集中在占全省总人口26.37%的嗜人按蚊疟区。结论湖北省疟区分布及流行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嗜人按蚊疟区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湖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03年疟疾疫情,对重点地区进行居民带虫率及蚊媒种类和密度调查,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5344例,发病率0.89/万,比去年上升0.06%,嗜人按蚊疟区发病4785例,占全省病例的89.54%,发病率3.03/万,比去年下降4.53%;3个县市出现局部暴发流行。中华按蚊疟区发病559例,占全省病例的10.46%,发病率0.13/万,比去年上升69.91%。结论 全省疟疾疫情与2002年基本持平,但流行范围向鄂西北扩散。疟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老河口市和嗜人按蚊疟区的12个重点县(市、区)。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2002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掌握湖北省 2 0 0 2年疟疾流行情况 ,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 2 0 0 2年全省疟疾疫情 ,对重点地区进行居民带虫率及蚊媒种类和密度调查 ,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和流行程度。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 5 0 4 1例 ,发病率 0 .85 /万 ,比去年上升 1 .5 7倍 ;嗜人按蚊疟区 1 8个县 (市 )报告疟疾 4 795例 ,占全省病例的 95 .1 2 % ,发病率 2 .92 /万 ,比去年上升 1 .74倍 ;5个县市出现疟疾局部暴发流行 ,暴发点内中华按蚊密度高达 6 7只 /帐、居民带虫率平均为 4 .5 9%。中华按蚊疟区 6 3个县 (市 )发病 2 4 6例 ,占全省病例的4 .88% ,发病率 0 .0 4 /万 ,比去年上升 1 4 .95 %。结论 全省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 ,目前疟防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嗜人按蚊疟区的 1 2个重点县 (市 )。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1-2009年本地间日疟流行现状和趋势,讨论在湖北消除疟疾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湖北省2001-2009年的疟疾网络疫情报告数,采用计数资料相对数分析法,依据世卫组织消除疟疾标准,以县(市、区)为单位,分析湖北省疟疾流行现状、趋势、和病例分布以及病例分布的规律。结果截至2009年底,全省年平均发病率在1/10000以下,整体发病呈下降趋势,1/10000以上的县(市、区)仅存2个,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增加到41个。中华按蚊疟区84个县(市、区),连续三年以上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18个;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复媒区18个县(市、区),连续三年以上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为零。结论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湖北省整体疟疾疫情现状已进入消除阶段,但以县(市、区)为单位来分析,疫情分布极不平衡,嗜人按蚊区疟疾流行极不稳定,5年内在嗜人按蚊区消除疟疾难度极大,需加大落实综合性技术措施的力度和完善贯彻落实技术措施的外围配套体系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4-2005年湖北省疟疾防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湖北省疟疾防制对策,评价防制效果。方法收集2004-2005全省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湖北省疟疾发病率连续2年大幅度下降,发病率由2003年的0.45/万降至2005年的0.25/万,达历史最低水平,疟疾高发区逐步缩小,低疟区逐步扩大;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率亦大幅度下降,发病率由2004年的1.37/万降至2005年的0.78/万,局部暴发点得到有效控制;中华按蚊区疟疾发病率稳中有降。结论湖北省所采取的疟疾防制措施行之有效,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湖北省2006年疟疾流行态势,找出防治工作重点,为制定科学的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6年各县(市)发病率,分析比较疟疾疫情及疟疾流行的三间分布。结果2006年全省疫情报告1 753例,发病率为0.31万/,与2005年的1 518例比较上升15.48%。嗜人按蚊疟区18个县市,发病1 472例,占全省病例的83.97%;发病率为0.98/万,较2005年同期1 269例上升16.00%。中华按蚊疟区63个县市,共发病281例,占全省总数的16.03%,发病率为0.07万/,较2005年249例上升12.85%。结论湖北省疟疾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疫情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1994至2003年疟疾发病与媒介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传疟媒介在湖北省的分布规律及范围以及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各县(市)疟疾发病情况及当地传播媒介种类和分布规律。结果湖北省疟疾流行的媒介有单纯中华按蚊疟区以及兼有嗜人按蚊疟区,通过人血指数调查,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平均高出中华按蚊的44.47倍。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数的81.38%~93.84%。结论湖北省疟疾近10年流行主要是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波动大,有些已形成顽固的疫点,目前防制重点应放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