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肝细胞癌(HCC)可表现出细胞异质性,胚胎干细胞相关的基因在部分低低分化肿瘤的癌细胞中过度表达。尽管如此,尚不清楚这类癌细胞能否及怎样促进肿瘤发生进展。因此,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癌细胞中多潜能转录因子Nanog与HCC的恶劣临床转归相关。我们用Nanog启动子作为标志系统成功分离Nanog阳性(NanogPos)细胞的小亚群。我们证明NanogPos细胞的自我更新、克隆形成及肿瘤发生能力得到增强,这种增强与用于确定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 CAM)为一种跨膜糖蛋白,表达于上皮组织和多数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与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分化以及肿瘤的发生、进展等有关。近年来,Ep CAM被认为是肝细胞癌(HCC)干细胞标志物,阐述了其在HCC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中的作用,认为其可能为未来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人类肝细胞癌(HCC)的异质性对治疗和预后的预测产生一定影响。分析人类HCC基因表达的模式可阐述肿瘤的分子特性及检测表达模式的预测价值。通过应用全球的基因表达分析,包括监督指导和无监督指导的方法,在基础生物学和临床转归两方面,两种明显不同的高度异质的HCC亚类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目前对HCC的研究逐渐深入,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长链非编码小核仁RNA宿主基因(lncRNA SNHG)在HCC中异常表达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干细胞特性及耐药性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lncRNA SNHG基因家族在HCC中的发生机制及预后价值,以期为该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指示分子——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 CAM)表达及肝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实时PCR分别检测30例经TACE治疗和30例未经TACE治疗的HCC患者肿瘤组织中Ep CAM的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用Ep CAM的si RNA载体,在HCC细胞系Hep G2和高侵袭性的MHCC-97H中检测Ep CAM对抗肿瘤药物作用的影响;在MHCC-97H细胞系中,检测降低Ep CAM表达对MHCC-97H侵袭作用的影响。结果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p CAM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Hep G2细胞中转染Ep CAM的si RNA能够显著上调Hep G2细胞对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以及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和表柔比星的敏感性。在MHCC-97H中转染Ep CAM的si RNA能够显著抑制其侵袭作用。结论 TACE治疗可引起HCC组织中Ep CAM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降低HCC细胞中Ep CAM表达水平,可导致HCC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征如侵袭性显著下降,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升高。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每年有50万以上的新发病例出现,肝细胞癌(HCC)已经列为常见肿瘤的第五位,并且占肿瘤相关性死亡因素第3位。在分子水平上,HCC属于异质性疾病。80%以上的HCC病人患有肝硬化,分子学改变与引起肝硬化的因素有关。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的病人占每年HCC发病人数的2%以上,估计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的病人占每年I““““ICC发病人数的3%到8%。如果同时感染两种病毒或伴有慢性酒精性肝损害时,则上述指标肯定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CC)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在临床治疗中,HCC治疗策略的选择越来越备受关注,随着对HCC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晚期HCC成为研究热点,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回顾了近几年HCC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最新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出现的相关问题,并针对其治疗策略的未来焦点进行展望,为应用研究和临床治疗HCC提供新的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色素框同源蛋白8(CBX8)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为HCC的预防、诊治和预后提供新思路和方向。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应用肿瘤基因数据库分析CBX8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人口学特征、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利用蛋白质相关数据库分析CBX8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构建相关蛋白质互作网络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HCC组织的CBX8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CBX8 mRNA的表达与体重、TP53突变情况、组织学分类、肿瘤分级存在显著关联(P<0.05),且CBX8 mRNA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P<0.05)。CBX8基因的突变类型主要为C>T突变和错义突变。CBX8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组蛋白泛化等生理过程,可能在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调控通路和癌症关联的microRNA网络中发挥作用。结论CBX8在HCC中高表达,与HCC预后相关,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按病理分型发病率占肝癌75%。该病起病隐匿,预后差。HCC患者在病程中,其血清及肿瘤组织会出现多种蛋白和基因的异常表达,通过对这些蛋白及基因的研究不仅为HCC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而且为抗HCC药物的效果评估提供指标。因此,本文对HCC近年来的相关标志物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行概述。1 HCC血清标志物1.1 甲胎蛋白(AFP) AFP是传统的HCC标志物,是分子  相似文献   

10.
鞘脂是一系列新型的脂质生物调控分子,在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增殖以及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鞘脂代谢紊乱可以诱发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随着脂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鞘脂在HCC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鞘脂可以作为诊断HCC的新型标志物,且调控鞘脂代谢通路可能成为治疗HCC的潜在靶点.本文从鞘脂的分类、代谢通路,鞘脂对肝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鞘脂在HC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鞘脂作为HCC诊断、治疗靶点的可能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关系.方法采用Coe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n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及万方、维普、知网等数据库,筛选相关文献数据后,综合评价ER各基因型在HCC组与对照组中是否有差异.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累计样本量234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携带ERα的PvuⅡ及rs2077647基因多态性的三种基因型(T,TT,CC)与HCC有关,但各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P0.05),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异质性明显减小(P0.05).携带ERα XbaI基因多态性的三种基因型(A、AA、GG)及ERβ AluI的两种基因型(G、GG)与HCC有关.ERβ AluI的隐性模型AA与HCC无关(P0.05).另两个位点(ERαrs1801132,ERβRsa I)基因多态性与HCC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9及0.15).结论ERα的PvuⅡ、XbaI、rs2077647及ERβ的AluI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CC相关,ERαrs1801132和ERβRsaI基因多态性与HCC无关.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HC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环状RNA(circRNA)是近几年非编码RNA研究领域中的新兴热点之一,可以通过调控HCC的肿瘤干细胞干性维持、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肿瘤血管生成等多个生物学进程而影响HCC的发生及进展。由于circRNA有一定保守性且具有特殊的闭环结构使得它们在真核生物的血液、唾液、尿液等体液中较为稳定,具有作为HCC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潜在可能。同时,circRNA还通过多种机制参与HCC耐药并调节HCC细胞对抗癌药物的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癌症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预后很差。叉头框(FOX)转录因子家族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组织发育,在肿瘤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综述了FOX家族分子表达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分析了FOX在HCC进展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提出FOX家族分子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正【据《Mol Cancer》2019年7月报道】题:LncRNA34a介导调控肝细胞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作者Zhang L等)骨转移(BM)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威胁。已有研究报道LncRNA34a(Lnc34a)可调节结肠癌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但其对HCC BM的作用仍然未知。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死亡率居所有肿瘤的第二位,且近年在我国有上升趋势.因其发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10年来, HCC的治疗方法有了显著性进展,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和研究,开启了HCC治疗方法的新阶段.本文就目前HCC发生发展相关信号通路及潜在分子靶点的研究现状、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临床使用状况以及新药研发进展做了比较详细地叙述.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隐匿,发展迅速,高复发的特点导致HCC患者长期生存面临巨大挑战。分子靶向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在HCC治疗中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量临床试验发现,联合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主要介绍了分子靶向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及其他联合治疗在HCC中的应用,指出当前HCC治疗的最新研究热点在于系统治疗或局部治疗相关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10年里,肝细胞癌(HCC)系统治疗的进步归功于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及免疫治疗的提高。HCC所处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使肝癌细胞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亦为肝癌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提高针对HCC的免疫杀伤能力,纠正免疫抑制状态是HCC免疫治疗的策略。HCC特异性抗原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治疗、基因工程改造的T淋巴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使免疫治疗效果较过去有了显著提高。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如局部消融、分子靶向治疗或肿瘤疫苗等综合治疗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范围内HBV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危险因素。HCC分子基因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在HBV感染诱导的HCC和其它原因导致的HCC中,在等位基因失衡、基因组拷贝的数目及基因表达类型等方面都有显的差异,这就反映出了需要应用不同的方法来防止HBV感染进展为HCC。由HBV感染进展为HCC癌基因的特征包括致癌中HBV-DNA的整合作用,以及HBV与饮食获得黄曲霉毒素的强大协同作用所导致的HCC。如果对HBV感染导致的HCC的生物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就有可能从分子角度阐明这种HCC产生的确切不同点,进一步用更好的方法来防治HBV感染导致的HCC。[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中一类特殊的间质细胞,研究显示CAF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可调节肿瘤干细胞(CSC)的干细胞特性和致瘤性。然而在肝细胞癌(HCC)中,CAF对CSC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CAF对肝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标记CD44阳性CSC和α-SMA阳性CAF,观察两者在人HCC标本中的位置关系。从HCC手术标本中分离、纯化CAF和癌旁成纤维细胞(PTF),收集相应条件培养基和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以real-time PCR检测CAF或PTF条件培养基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uH-7中的肝癌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EpC AM阳性HuH-7细胞,以CAF或PTF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细胞,行干细胞成球实验。结果:在HCC标本中,CAF与CSC位置紧邻。与PTF组和对照组HuH-7细胞相比,CAF条件培养基处理组HuH-7细胞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基因和自我更新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均0.05)。CAF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未经分选的HuH-7细胞和EpC AM阳性HuH-7细胞,成球率分别显著高于相应PTF组和对照组细胞(19.15%、32.13%对10.89%、19.57%和12.57%、19.77%,P均0.001)。结论:CAF在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维持和促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肝细胞癌(HCC)最主要的手段,但外科手术的低切除率和高复发率,迫使人们深入研究HCC的发病、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来开发更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部分HCC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及对应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包括PI3K/AKT/m TOR信号通路、RAS/RAF/MEK/ERK信号通路、VEGF/VEGFR、PDGFR、FGFR信号通路等,并对HCC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