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田军  付强 《新中医》2008,40(4):59-60
目的:探讨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同时管饲四君子汤的可行性,并比较四君子汤配合EN与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效果.方法:将88例胃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 EN)组和TPN组各44例,(中药 EN)组于术后24小时后由鼻肠管输注能全力及四君子汤煎剂,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营养治疗,共7天.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及氮平衡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 EN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PN组(P<0.05);住院平均药物费用(中药 EN)组亦低于TPN组(P<0.05).结论: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同时管饲四君子汤安全可行.且在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方面较TPN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合早期中药干预对胃大部切除大鼠肠道细胞更新状态指标(肠道黏膜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建立胃大部切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C),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肠内营养加四君子汤组(S-EN组)。从术后第1天起连续营养支持7 d,各组营养液的热量、含氮量均相同。观察术前1 d、术后1 d、3 d、7 d的肠道细胞更新状态指标(肠道黏膜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S-EN组术后3 d后肠道黏膜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组和EN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合早期中药(四君子汤)干预可提高术后大鼠的营养状态和肠道细胞更新状态,明显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疗效及经验.方法 将97例胃癌病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分析对比EN组及TPN组患者术后营养变化、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EN组患者术后通气、通便时间较早,腹泻症状较常见,静脉炎或导管性脓毒症、吻合口漏、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较TPN组显著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情况等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减少严重术后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药配合肠内营养用于胃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36例胃大部切除后胃癌根治术患者,均在术后12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剂,鼻饲管泵入,观察组同时泵入中药煎剂,统计对比术后3日营养与代谢指标、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3日血浆白蛋白水平、尿素、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部不适1例,低于对照组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肠内营养用于胃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营养支持效果,降低早期支持不良反应,但其对于手术疗效影响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合中药干预对胃大部切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建立胃大部切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加四君子汤组。从术后第1天起连续营养支持7 d,各组等氮、等热卡。观察术前1 d、术后1 d、3 d和术后7 d的免疫指标(肠壁CD4 、CD8 、CD4 /CD8 ),肠黏膜通透性指标(D-乳酸)以及肠道细菌易位情况(血中细菌DNA检测)的变化。结果四君子汤组术后3 d后CD4 、CD8 、CD4 /CD8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P<0.05),D-乳酸浓度、血中细菌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合中药(四君子汤)干预可提高术后大鼠的免疫机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明显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与肠内营养组(EN),每组分别为24例、22例。肠外营养组给予标准的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输液,随后应用蛋白。观察比较两组给予营养支持前后的体重、电解质、血红蛋白指标、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值在给予营养支持后显著升高,全肠外营养组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肠外营养组(TPN)排气时间与肠内营养组(EN)排气时间相比,明显增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后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加快肠胃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的营养补给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37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分为早期EN组18例和早期PN组19例,在术后1 d分别采取EN和PN支持。术前3d和术后1,3,5 d检测患者24 h尿素和尿肌酐排泄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组24 h尿素及肌酐排泄量多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升高。EN组术后尿素排泄量和尿肌酐排泄量与PN组同期相比明显降低。EN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均较PN组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亦短于后者。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EN支持较PN支持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比较,探讨早期规范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46例和肠外营养(PN)组40例。EN组在病情稳定无禁忌症的情况下,行早期肠内营养,PN组给予传统的肠外营养,两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比较分析。结果:EN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等营养指标无明显下降,较PN组营养支持后高(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严重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肝功能损害、脓毒血症等发生率及1个月内病情加重最终死亡率EN组较PN组少(P<0.05),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护理模式对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3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内+肠外营养(PN+EN)组。通过观察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周、第2周的营养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肠内与肠外途经均能营养支持颅脑损伤患者。第1,2周时PN+EN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TPN组(P0.01),且PN+EN组2周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N+EN组预后亦显著优于TPN组。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EN联合应用PN能给患者带来较满意的营养支持效果,从而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40例胃癌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术前1天、术后第2天和第8天测定免疫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研究结束时,EEN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PN组;IL-6明显低于TPN组;EEN组住院时间短于TPN组。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术前1天、术后第2天和第8天各测定营养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期间病人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研究结束时,EEN组血清前清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高于TPN组;而IL-6、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PN组。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比较2种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发现,EN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明显高于P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少于PN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经济,既符合生理需求,又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同时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营养(PN)组(n=14)和早期肠内营养(EN)组(n=18),PN组行TPN支持,EN组从入院第1天起经鼻饲管(放置于Treitz韧带下)或术后经空肠饲养管输注能全力和能全素。结果PN组死亡3例,治愈11例占79%;EN组死亡3例,治愈15例占83%。发生并发症EN组(16例次)少于PN组(31例次)。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且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6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采用鼻肠管术后早期输入要素膳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24例患者配合完成营养计划,创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余2例肠内营养不适,改肠外营养。结论:胃癌术后经鼻肠营养管早期实施EN,可以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疚力,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应激性高血糖的不同影响,为老年患者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60岁以上行胆囊切除、胆管取石的老年患者60例,术后随机分为EN组及PN组,每组30例,比较术后血糖及胰岛素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以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EN组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明显低于PN组(P<0.01),术后并发症以及伤口愈合情况均优于PN组(P<0.01)。结论术后肠内营养对预防老年患者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将择期行胃切除术患者89例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6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1例,均在术后第1天开始运用鼻空肠营养管至术后第8天,观察2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并发症,监测手术前后体质量、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肝功能及其他生化代谢监测指标(尿素氮、肌酐、电解质)。结果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EEN组小于PN组(P0.05),住院时间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营养费用EEN少于PN组(P0.05);2组体质量、血浆总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治疗后均下降(P均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治疗后2组均无显著改变。乳酸脱氢酶(LDH)治疗后PN组高于EEN组(P0.05)。总胆红素(TBil)2组治疗后无显著改变。结论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对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并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CA患者术后留置鼻肠管(NJT)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接受胃肠道手术的病人20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7岁,男12例,女8例。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者10例,结肠CA4例,胃穿孔修补1例,胃空肠吻合3例,直肠CAmile’s术2例。所有病人术前检查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炎性肠病等病患。术中NJT留置,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同时行TPN治疗。结果:术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处理。结论:胃肠道术后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丹 《四川中医》2013,(9):53-56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加四味参芪口服液管饲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4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成两组各42例,治疗组行食管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加四味参芪口服液管饲(EN),对照组行食管癌根治术后静脉营养(PN)。分别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正常的时间,术前、术后7天、术后14天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组术后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2~24小时,对照组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72小时,治疗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7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4天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术后14天有所恢复,但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加四味参芪口服液管饲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得患者的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迅速从手术打击中恢复,尽快进入内科综合治疗和康复治疗阶段。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的意义。方法 :3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术后早期 (第 1天 )小肠内滴注通腑理气中药 ,待肠鸣音恢复后滴注营养液治疗 ;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 TPN)治疗 ;两组供给热量相同。术后分别观察两组胃肠功能、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消化液分泌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 ( P<0 .0 5 ) ;治疗组术后第 14天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较术后第 1天明显改善 ( P<0 .0 5 ) ;治疗组术后消化液分泌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 P>0 .0 5 )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有助于胃肠功能早日恢复、营养状况的改善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并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砂仁加速胃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在临床水平验证砂仁促进胃肠运动的机制,形成有中医药参与的胃术后加速康复外科的参考方案。方法选取胃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及砂仁组。EN组在一般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经鼻饲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砂仁组在EN组治疗基础上经鼻饲管滴入砂仁水提液。观察2组术后第1天和第5天血常规、肝功能及外周血胃动素(MLT)、P物质(SP)变化情况,记录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2组术后第1天、第5天血白细胞、白蛋白、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砂仁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5天MTL、SP水平均明显高于EN组(P均0. 05);砂仁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EN组(P均0. 05)。结论砂仁能使胃术后患者较快地恢复胃肠功能,与促进体内MLT、SP的分泌释放有关,为中医药参与胃术后加速康复外科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