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46例(46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发病及预后.方法 对46例(46眼)CRVO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 38例(38眼)非缺血型(VSR),占77.78%;8例(8眼)缺血型(HR),占22.22%.结论 缺血型均有视网膜毛细血管闭锁,毛细血管无灌注并新生血管的形成,预后不良;非缺血型无毛细血管闭锁及新生血管的形成,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王克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167-168
目的:对6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6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进行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测。结果:FFA检测除发现与眼底检测发现的病变外.还发现CRVO患者有静脉管壁荧光素着染渗漏、广泛的毛细血管扩张渗漏、微血管瘤以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等病变的存在。结论:FFA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检测CRVO,减少误诊和漏诊,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建伟  惠延年  张鹏 《医学争鸣》2000,21(4):S49-S51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方法 对 5 6例 (5 6眼 ) RVO患者进行了 FFA,并随访了 33例患者的视力变化 .结果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RVO)与分支静脉阻塞 (BRVO)的视网膜循环时间 (RCT)均有延长 (P>0 .0 5 ) .CRVO的 RCT与追踪观察视力的关系呈显著性负相关 (P<0 .0 1) .有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者 2 6例 ,其中视力在 4.0以下者 16例 ,2 6例中合并小动脉闭塞者 10例 ,追踪观察视力 9例在 4.0以下 .黄斑与阻塞支之间有引流小静脉的 10例患者 ,视力均在4.0以上 ,4.5以上者 5例 ,其中 7例未合并侧支形成 .结论 CRVO与 BRVO均有明显的视网膜末梢循环阻滞 .CRVO的RCT短者视力预后好 ,有无灌注区形成及小动脉闭塞者视力预后不良 .黄斑区及时有效地血液回流是 RVO后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疗效。方法确诊为BRVO并经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变化。结果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3眼(37%),不变16眼(46%),下降6眼(17%)。初始视力为0.2或更差的患者激光治疗后视力预后较初始视力为0.2以上的患者差。经1-3次光凝治疗,35眼中31眼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新生血管消退,FFA显示渗漏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88.6%)。无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激光光凝治疗能加速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消除黄斑水肿,有助于视力的恢复;初始视力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532 nm绿激光治疗33例(36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付群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43-2244
目的:了解532 nm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 lation,PRP)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vein occlusion,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33例36眼被确诊为CRVO;使用532 nm绿激光对此36眼进行PRP;光凝后每2周复查眼底,每3个月复查FFA,并随诊观察6~12个月。结果:本组病例PRP后6月时8眼(24.2%)视力提高,23眼(69.7%)视力无变化,5眼(15.1%)视力下降。27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1.8%。结论:532 nm绿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532 nm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 lation,PRP)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vein occlusion,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33例36眼被确诊为CRVO;使用532 nm绿激光对此36眼进行PRP;光凝后每2周复查眼底,每3个月复查FFA,并随诊观察6~12个月。结果:本组病例PRP后6月时8眼(24.2%)视力提高,23眼(69.7%)视力无变化,5眼(15.1%)视力下降。27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1.8%。结论:532 nm绿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Heidelberg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HRA)对48例CSC患者(96只眼)进行ICGA和FFA。结果 全部受检眼中,ICGA都可见造影早期脉络膜有因为动脉充盈延迟而表现的局限性暗荧光区,在造影中晚期,原充盈延迟区内的脉络膜可因通透性增强而有高荧光表现,或者因毛细血管小叶缺血而表现的斑片状低荧光;其相应部位的色素上皮(RPE)在FFA过程中则表现为渗漏或萎缩,此外,在7只眼中,可见脉络膜涡静脉分支扩张及渗漏。结论 脉络腊胸脉及毛细血管瘀血可能是导致FFA中RPE渗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9.
视乳头切开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视乳头切开术 (radialopticneurotomy)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retinalveinocclu sion ,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1 0例行视乳头切开术的患者的术中所见 ,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底彩照、眼底荧光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 ,mERG)等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 ,视乳头切开后均可见视盘近端视网膜静脉充盈增加。随访期间 7例视力提高 ,1例保持不变 ,2例下降。眼底彩照、FFA发现视网膜出血明显吸收 ,血管变直 ,但有新的无灌注区出现。OCT显示黄斑水肿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mERG显示黄斑区反应振幅变化不大。1例患者因严重视网膜下出血行硅油填充术。 1例患者出现黄斑前膜。结论 视乳头切开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但仍不是彻底的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朱丽新 《中外医疗》2009,28(28):48-48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遣影特征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25眼)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Vogt-小柳原田病的患者均表现为:视盘充血,边界不清,黄斑呈囊样水肿,静脉迂曲扩张,动脉变细,后极部视网膜弥漫性水肿。FFA主要表现为:FFA表现为特征性后极部早期多发性荧光渗漏点,晚期视同膜呈多囊样视网膜下荧光素积存。复发1例眼底呈晚霞状,无赤光下可见赤道部Dalen—Fuchs结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5只眼底炎症基本得到控制,显效者17只眼(66.7%),好转者8只眼(33.3%)。所有病例出院时视力均高于0.5(P〈0.05)。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合理应用对Vogt-小柳原田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JAMA》2005,294(23):3037
  相似文献   

12.
蒙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蒙医药的地位和现状,并对如何继承和发展蒙医药科学进行了探讨,为发展蒙医药产业,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蒙医药资源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 (ET )、降钙基因相关肽 (CGRP )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 (CVS)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AH后血浆、CSF中ET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 ,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 :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 ,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 (CVS)的一种观察指示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AH后血浆、CSF中ET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一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种改进的方法,从100g猪心室肌中提取心肌肌球蛋白370mg,并进一步分离和纯化其亚基成分,分别得到肌球蛋白轻链24mg和重链210mg,核酸含量<1%,不含有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及其它杂蛋白;SDSPAGE显示,猪心肌球蛋白重链为200~220KD一条带,肌球蛋白轻链则为27kd、21.4kd、19kd三条带;纯化猪心肌球蛋白的Ca2+激活ATP酶活性为0.24μmolPi/(mg·min),但其分离后的亚基则无此活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应用统一标准对城乡居民的肥胖率、超重率进行了调查;并对超重与高血压病的关系进行了研完。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肥胖率(18.75%)、超重率(33.68%)高于农民渔民的肥胖率(9.03%)(P<0.01)、超重率(15.28%)(P<0.01)。而农民与渔民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超重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于不超重者(P<0.01);病例组超重者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OR(?)=3.70(P<0.01)。超重与高血压病有明显联系。城乡居民,尤其城市居民应采取措施防止超重,以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