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苏省蜱防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我省蜱防制有效方法,1999—200O年开展了实验室和现场蜱杀灭和驱避试验,结果表明:0.4%毒死蜱和0.045%高效氯氰菊酯实验室对蜱的KT50及95%可信限分别为“4’11”(3’25”—5’08”)、“4’36”(3’37”—5“52”),24h死亡率均为100%;现场使用0.5%毒死蜱和0045%高效氯氰菊酯喷洒,可将蜱杀灭,持效在30d以上,用同样药物对动物及圈舍喷洒,24h可杀灭所有的蜱;选择10%避蚊胺酊剂作驱避蜱试验,实验室效果在4h以上,现场效果达3h。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乙酰甲胺磷毒饵对日本大蠊杀灭效果研究。将一定比例花生油、红糖、黄豆粉、玉米和小麦粉等原料,加工配成%的乙酰甲胺磷毒饵,实验室和现场使用表明,日本大蠊对毒饵适口性强,并有致死快、死亡率高等优点。24h杀灭80%以上,72h杀灭率为100%。现场使用4天日本大蠊密度下降显著,相关密度指数(RPI)在38以下,半月后RPI为3.87。  相似文献   

3.
杀鼠迷膏剂毒饵实验室和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杀鼠迷的实验室和现场灭鼠效果。方法:采用无选择性试验和有选择性试验方法,观察小白鼠的适口性和死亡情况。现场灭鼠试验采用饱和投药法布放杀鼠迷膏剂灭鼠毒饵。结果:杀鼠迷膏剂毒饵实验室对鼠的毒杀率达100%,摄食系数为0.63;现场灭鼠试验的平均盗食率为23.52%,灭鼠效果达89.55%。结论:杀鼠迷毒饵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杀灭效果,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制灭蟑胶饵的适口性和现场防治效果。方法参照GBT 13917.7-2009试验方法,对自制胶饵和氟虫腈颗粒剂的24 h摄食量进行记录,逐日观察死亡试虫数,并计算毒饵的24 h失水率和摄食比;现场试验在蜚蠊侵害严重的舰船上进行,观察记录施用胶饵后不同时间的密度指数变化情况。结果2种毒饵48 h死亡率均为100.0%,达到了国标A级,但2组试验中毒饵和饲料的比值分别为1.34和0.40,差异明显。现场投放胶饵2周后的密度指数下降80%,4~8周后即能将虫害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结论自制胶饵比颗粒剂剂型有更好的适口性,可在蜚蠊侵害严重的场所推广使用,实现对虫害的长期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试验,测定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防制家蝇和德国小蠊的效果。方法实验室试验参照GB13917.1-92和GB/T17322.1-1998;现场试验分别应用5%的高效氯氰菊酯和20%残杀威制剂滞留喷洒。结果实验室结果表明,三种表面的室内滞留用药药效均达到A级标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用药45和60天,高效氯氰菊酯杀虫效力明显下降,而20%残杀威效果下降缓慢。结论20%残杀威对家蝇和蟑螂杀灭效果稳定,持效时间长,其优点较5%的高效氯氰菊酯好。  相似文献   

6.
4种毒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药效及适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蕙玲  曹敏 《医学动物防制》1999,15(11):568-570
本文采用无选择性药效测定和有选择性适口性测定,探讨了4种毒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4种毒饵对美洲大蠊的击倒速度、致死速度及适口性均优于德国小蠊;其中灭蟑一扫光和蝇蟑宁在施药2d后,对两种蜚蠊的杀灭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拜克苍蝇毒饵在实验室和模拟现场对家蝇的引诱性和灭蝇效果。方法:参照GB13917-1992的毒饵实验方法和模拟现场的实验方法。结果:90%以上的家蝇在24h内可被毒饵诱杀。结论:拜克苍蝇毒饵对家蝇具有明显的引诱性和较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 实验室毒力试验表明,杀鼠迷稻谷毒饵杀灭效果好,剂量低,经济简便,为了进一步验证其现场适口性与灭鼠效果,为大规模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1年3月选择5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型的高效氯氰菊酯实验室药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剂型改变对高效氯氰菊酯杀灭蚊、蝇和蟑螂的效果有很大影响。高效氯氰菊酯胶悬剂在3种载体表面具有较长的残留药效。其高效、广谱、特效的程序强于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高效反式氯氰菊酯、高效杀灭菊酯、溴氰菊酯及二氯苯醚菊酯四种杀虫剂杀虫笔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以高效反式氯氰菊酯杀虫笔最佳。比较了浸渍、原料配制两种方法制备的杀虫笔杀虫效果,无显著差异。考核了杀虫笔残效及热稳定性。用每笔含7.5mg高效杀灭菊酯的杀虫笔在现场9个点试验,结果表明彻底处理一次多数点能根除或基本控制蟑螂的孳生。  相似文献   

11.
甘氟大米毒饵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5%的甘氟大米毒饵毒杀褐家鼠效果。方法:用75%甘氟钠盐200g,自配成1.5%的甘氟大米毒饵,现场设置25个观察点,每点放置食皿2个,并分别投放毒饵和无毒大米各40g,观察2周。结果:鼠对毒饵的接受性,前4d的摄食系数为0.93,大于0.5。说明鼠对1.5%甘氟大米毒饵的接受性良好,观察2周后鼠密度由投毒前的79.50%下降到4.80%,灭鼠率为93.90%。结论:1.5%甘氟大米毒饵毒杀褐家鼠效果显著,是目前部队大面积灭鼠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了解当地自然鼠群的适口性,优选最佳诱饵配制。鼠类喜食毒饵,是提高毒饵灭鼠效果手段之一。为寻找较简便的组合诱饵配方方法,我们进行正交优选组合方法的初步探索性研究。选糖精、芝麻粉、鱼粉、黄豆粉作组合因子,按 L18(2×37)正交组合配制18种试饵,作现场自然鼠群选择性摄食试验,选出在基饵中加入0.1%糖精,3%芝麻粉,5%黄豆粉的合理配方。该配方制成0.005%氯鼠酮毒饵大面积灭鼠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要本文报告了抗凝血杀鼠剂氯鼠酮的生物活性和灭鼠性能,观察了实验室和现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灭鼠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生物无致癌,畸变和突变反映,对皮肤和粘膜无明显的刺激性,使用安全。现场使用50ppm毒饵,饱和投饵7天,检查校正灭鼠率为95.22~96.5%。3年多来,通过全国几个省市大面积灭鼠效果考核,结果证明,该药对鼠类毒力强,使用浓度低,适口性好,杀灭鼠种广谱,灭鼠效果好,成本较低,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杀鼠灵毒饵对昆明地区家栖鼠的杀灭效果,作者于1997年在实验室进行了毒杀效果实验。0.025%、0.05%和0.10%三个浓度的杀鼠灵毒饵对家栖鼠平均耗饵量分别为19.2g/只、18.18g/只、12.59g/只,平均每只鼠摄入纯药量分别为4.8mg、9.1mg和12.5mg,毒鼠率均为100%,平均死鼠时间为4.0~5.5天,结果表明杀鼠灵毒饵对昆明地区家栖鼠类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灭鼠剂用于灭鼠。  相似文献   

15.
溴鼠灵毒杀黄胸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溴鼠灵对黄胸鼠的毒杀效果。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黄胸鼠进行有选择性试验、无选择性试验和现场灭效观察。结果:有选择性试验,黄胸鼠对0.005%大米、小麦和稻谷毒饵的摄食系数分别为0.52、0.67和0.64。无选择性试验,0.005%大米、小麦和稻谷毒饵1次给药毒杀率分别为70%、80%和40%;3次给药毒杀率分别为100%、100%和90%。现场试验,0.005%小麦毒饵连续3次投药,毒饵盗食率为54.75%,灭鼠率为93.44%。结论:该药适口性好,现场灭效高,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0.1%敌鼠钠盐配制成的不同毒饵在旅客列车上对急性灭鼠毒饵拒食残存鼠的杀灭试验效果。采用间隔投饵饱和投药法,投毒14天便有效地杀灭了旅客列车上对急性灭鼠毒饵拒食残存鼠,粉迹法考核灭效达100%。敌鼠钠盐配制的毒饵适口性好,灭效高,现阶段列车灭鼠中,仍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杀鼠新毒饵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杀鼠新灭鼠效果。方法 实验窒与现场试验。结果 在使用浓度下,实验室 内杀鼠新毒饵小白鼠食后3.6d出现死亡;而杀鼠迷4.6d出现死鼠。全部死亡时间,杀鼠新组为7.6d; 杀鼠迷组为8.6d。现场试验表明杀鼠新毒饵灭鼠率为89.3%;杀鼠迷为72.2%。结论 杀鼠新毒饵灭 鼠效果优于杀鼠迷毒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溴鼠灵对褐家鼠和杀它仗对黄胸鼠的毒杀效果。方法 :实验室用溴鼠灵对褐家鼠进行有选择性和无选择性试验。现场用杀它仗对黄胸鼠进行毒杀试验。结果 :褐家鼠对 0 .0 0 2 5 %、 0 .0 0 5 %溴鼠灵小麦和稻谷毒饵的摄食系数均大于 0 .75 ;0 .0 0 2 5 %~ 0 .0 0 5 %溴鼠灵小麦和稻谷毒饵 1~ 2次给药 ,毒杀率均大于 80 %。0 .0 0 5 %杀它仗蜡饵现场毒杀黄胸鼠 ,灭效为 90 .38%。结论 :溴鼠灵对褐家鼠的适口性良好 ,毒杀率高 ,可进行现场应用。杀它仗蜡饵在有效控制鼠类食物来源的前提下 ,盗食率较高 ,灭鼠效果较好。但因其价格高 ,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高效体氯氰菊酯和林丹研制通用毒饵,通过对主要家庭害虫的毒力和稳定性及模拟现场测定,结果表明本通用毒饵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开发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三聚氰胺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三聚氰胺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及喂养试验确定三聚氰胺在体内各器官分布、三聚氰胺毒作用剂量范围,是否有遗传毒性及毒作用靶器官。结果经口给予小鼠三聚氰胺,其雄性、雌性LD50均为5840mg/(kg.bw);Ames试验结果阴性;1/2、1/4、1/8LD50剂量系列遗传毒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结果阴性;大鼠喂饲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分别为500、250、125mg/kg)28d后表现多尿、少动、体重下降,血清肌酐、尿素氮增高,肾脏外观明显改变,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管中存在大量晶体,肾小管上皮受损。肾脏内的晶体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含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结论三聚氰胺雄性、雌性LD50为5840mg/(kg.bw),无遗传毒性,三聚氰胺雄性LOAEL为12.5mg/(kg.bw),雌性25mg/(kg.bw),毒作用靶器官为肾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