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渊明 《全科护理》2014,(31):2960-2961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泌尿外科病人以无缝隙护理管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张露 《全科护理》2014,12(2):179-180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手术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前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皮质醇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病人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病人的手术应激,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PICC治疗的109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区管理、操作熟练度、文书记录、消毒隔离、导管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疗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丁冯喆 《全科护理》2016,(28):2990-2992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病人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施效果.[方法]选择10个精神科病区(6个普通病区、4个老年病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结果]两组自杀、暴力行为、外走、跌倒、噎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邓丽婷 《全科护理》2016,(4):395-397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理念在白血病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64例白血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病人均维持常规治疗,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纳入优质服务理念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采用KPS评分法对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不良反应、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等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血病病人在住院期间护理中加入优质服务理念,可以有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更容易得到病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脑外科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入住脑外科监护室的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平均分床法来分配护理人员,观察组首先应用ICNSS量表评估护理工作量,护士长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比较两组病人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人或家属对脑外科监护室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和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及离职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在脑外科监护室住院时间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88.9%vs 55.6%,P0.05),两组护士的离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NSS在评估脑外科监护室护理工作量并指导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优势,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和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TISS-28评分与病人护理分级、护士层级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协同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ICU收治住院天数1d的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ICU住院天数1d的病人作为试验组,通过应用TISS-28评分对病人进行ABCD护理分级,对护士实施层级管理并进行TISS排班模式。[结果]在开放床位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的护士人数增加,收治的病人增多,床护比增加,而护患比减少;且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SS-28评分与病人护理分级及护士层级管理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协同应用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李绚良 《全科护理》2016,(28):2988-2989
[目的]探讨标准化优质护理在普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普儿科2个病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A病区)内实施标准化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在对照组(B病区)中实施传统护理服务措施。[结果]观察组病区患儿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病人住院天数,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病人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号单双数将病人分为对照组71例(主要为常规性护理管理)和观察组71例(为敏感指标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方式下压疮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更少(P0.05)。[结论]于创伤骨科病人护理管理中采用敏感性指标可有效提升病人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消化内镜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住院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等。 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2.618,P=0.009);观察组总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67,P=0.029; χ2=4.226,P=0.040);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42.207,P<0.001; t=31.785,P<0.001)。 结论 对消化内镜患者施以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和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收治的1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在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将普通病房同期住院的16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安全风险事件评估、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安全风险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或P<0.05)。结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依从性,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新入院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1-6病区的新入院患者180例,采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设为研究组。2009年1—12月1~6病区的新人院患者180例,采用普通查房模式,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3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新人院患者健康教育合格率为96.7%,对照组为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64,P〈0.05);研究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为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6,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8.9%,对照组满意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0,P〈0.05)。结论三级护理查房对整体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房整体护理规范对职业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的90例职业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职业病患者进行规范性整体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内压预警标识与相应干预措施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根据患者腹内压变化及各脏器损害的不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同预警标识,实施相应护理对策和人员配置,对照组按护理级别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士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基于腹压预警标识的动态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优化人力资源,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循环质控及循证护理在提升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182例在骨科住院的患者,根据患者单入院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1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循环质控及循证护理理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9%(5/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2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6,P<0.001)。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5.031,P<0.001)。 结论 将循环质控及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护理有助于控制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临床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临床路径小组,制定择期PCI临床路径及相关指标。将2009年1-7月行择期PCI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路径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缩短择期PCI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满意率及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小惠  许庆萍 《全科护理》2016,(29):3088-3090
[目的]观察对妇科肿瘤手术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12例肿瘤手术病人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病人依从性及满意度、入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依从性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病人依从性及满意度,改善病人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12月~ 2012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投诉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75例单眼青光眼患者分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39例和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6例。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平均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护理质量包括疾病知识掌握率、健康知识掌握率和满意率,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