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骨膜蛋白(POSTN)是一种细胞黏着蛋白。在生理状况下,其在骨与牙齿的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并可促进心脏瓣膜发育并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POSTN被发现高度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并且通常与复发转移及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笔者就POSTN在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一种多效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血管生成,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促进骨、软骨的生长,神经再生作用.在细胞分化和机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基础,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上皮化、迁移及基质的合成与沉积 [1 ]。现简单介绍创伤愈合的过程及有关的研究进展。1 血凝块形成在皮肤创伤过程中 ,血管的损伤使得血液漏出。血液凝结后形成血凝块 ,可以暂时覆盖伤口 ,并提供细胞可以迁移的基质 [2 ] 。血凝块由胶原纤维包埋血小板 ,并有少量纤粘蛋白。更重要的是血小板的 α-颗粒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可以趋化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角朊细胞到伤口周围 ,刺激伤口收缩 ,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基质的合成。最近有人工克隆合成的生长因子用于伤口治疗 ,…  相似文献   

4.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能否获得成功妊娠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是胚胎发育的质量,二是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如何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已经成为辅助生殖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Periostin(POST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分泌蛋白,在机体多种器官组织发育或炎症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POSTN可以作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种分子标志物,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胚胎着床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OSTN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评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进一步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血管形成与凋亡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管形成在个体发育、创伤愈合以及肿瘤生长等病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管形成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多种细胞成分参与的、动态的、协调的复杂过程,但其起始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内皮细胞(EC)的增殖、迁移、分化及管腔形成.内皮细胞凋亡即内皮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可促进血管形成,相反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则抑制血管新生导致血管退化.多种促进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不但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粘附,而且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本文主要回顾血管形成与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对调节内皮细胞生存和凋亡的分子机制的理解,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组织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能够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对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极其重要。1997年,Asahara等人首次分离并证实成年人外周血中存在着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并在体内证实了其生成血管的能力。近年来,内皮祖细胞移植在心脑血管疾病,创伤愈合等血管类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往认为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介导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关键细胞,主要在机体过敏性反应中发挥作用。然而,近年来对 MC 的分子生物学其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它参与了创伤愈合的出血与凝血、炎症渗出、血管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再上皮化、纤维化和瘢痕改建过程的各个方面,对体内环境稳定和修复具有一定作用,在病理情况下也造成组织损伤和病变。本文就 MC 上述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MC 在种族遗传上是古老的细胞,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各器官,但主要分布于机体与环境的交界处。总体积大约为  相似文献   

8.
胸腺素β4是一种由4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多肽,广泛分布于有核细胞中,富含于血小板内,其功能与G-actin肌动蛋白结合密切相关。目前涉及组织修复和再生方向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试验。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胸腺素β4对细胞分化成熟、创伤修复和血管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已有新的认识。近年来,对胸腺素β4的研究包括血管生成、创伤愈合和毛囊再生等方面,根据其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已进行了多项动物实验研究。前期研究表明,胸腺素β4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分化、链接、迁移及血管样结构的形成,上调营养因子,从而发挥促血管化的作用;通过下调炎症趋化因子及减少炎症细胞的数量,抑制组织损伤和纤维化,从而抑制瘢痕生成和促进创伤愈合。因此,胸腺素β4对于整形外科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更新了胸腺素β4在再生活性中基础的细胞集联和途径信息,并描述了胸腺素β4潜在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郭敬  王烈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0):675-67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ll factor,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增强血管通透性、加速新血管形成的作用.血管生成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理、病理意义的过程.在人体的创伤愈合、炎症反应、器官再生过程以及肿瘤生长转移、血管增生性疾病中,血管生成有重要作用.治疗性血管生成是指利用成血管诱导因子或内皮祖细胞,模拟体内血管生成机制,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侧支循环.本文就VEGF和治疗性血管生成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缺氧诱导因子与肾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细胞癌的缺氧适应与缺氧诱导因子(HIF)有关.HIF是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HRE)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肾细胞癌血管生成方面起重要作用,进而影响肾细胞癌的增殖和转移.研究HIF与肾细胞癌的关系可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透明质酸是一种由D-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双糖重复构成的氨基葡聚糖,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具有保湿、维持细胞外间隙,并促进离子溶质和营养物质运输的功能,在血管发生、炎症、细胞迁移、创伤愈合、免疫反应及肿瘤生物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保水作用是透明质酸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并通过和其他基质分子相互作用,保持细胞外基质的稳定性和弹性。透明质酸在皮肤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在美容及化妆品中的应用亦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2.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增生抑制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一起调节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PEDF是在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最先发现的,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但不具备抗蛋白酶活性.PEDF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营养神经元以及调节细胞生长作用.PEDF在糖尿病肾病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肌成纤维细胞(mfb)是一组含有平滑肌肌动蛋白的成纤维细胞,它同时具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双重特性.mfb通过分泌炎症介质、抗炎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和蛋白酶,使其在器官的发生、肿瘤的发生、组织器官的炎症、组织损伤的修复、修复后的纤维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在皮肤创伤愈合中期部分成纤维细胞会转化为mfb,肌成纤维细胞对创伤愈合的意义及其表达调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组蛋白质结构相关的超家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其2个主要成员.目前认为,所有源于内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均经aFGF或bFGF的刺激而分化,由于aFGF在胚胎发生、发育、血管发生和创伤愈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前景备受关注.为明确aF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笔者选择32例患者进行同体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5.
成纤维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纤维细胞是创伤愈合中主要的修复细胞之一,在细胞因子等因素的调控下,成纤维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并合成,分泌胶原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以及原酶等,参与肉芽组织形成,创口收缩,瘢痕形成及组织重建的过程,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胚胎兔、成兔皮肤在正常发育及创伤愈合过程中羧基、硫酸基粘多糖的定位分布。利用胎兔创伤模型,切取皮肤组织标本,用Spicer的特殊染色方法切片观察。随胎兔不断成熟,表皮层中除基底层外羧基粘多糖逐渐减少,真皮层呈一致弥漫的分布,成兔表皮层主要为硫酸基粘多糖,真皮网状层的羧粘多糖多围绕胶原纤维分布,密度较深,两者羧基粘多糖染色最浓的部位位于基底层附近。创伤后,胎及成兔均表现出表皮基底层及真皮层羧基粘多糖合成增加,两者的差别不甚显著,而胎兔则在创伤后第5天完全愈合。硫酸基粘多糖的分布部位主要在表皮浅层和真皮层的毛囊细胞、血管及腺体上皮之中,创伤后反应不明显。羧基粘多糖是参与创伤愈合反应的主要细胞外基质,在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量元素与细胞外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论述微量元素对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探讨创伤愈合的生理和相关病理机制。方法 以基础研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微量元素与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关系。探讨创伤修复机制。结果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微量元素通过参与酶的构成与激活、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及蛋白质成份、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以及调控自由基水平等功能,广泛参与到胶原蛋白和其它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分解、沉积与重建过程中。结论 微量元素对细胞外基质的代谢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长因子和创面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M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成纤维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通过细胞表面特异受体与靶细胞结合,引导细胞的迁移、分化或产生创伤愈合所需的其它因子。本文介绍全身性的生长因子(如生长激素)和局部性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TGFβ3是TGFβs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体内几乎所用的组织或细胞都能合成和释放TGFβ3,并表达其膜受体.最近研究发现,TGFβ3广泛参与和调节细胞增生和分化,在创伤愈合,包括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最终减轻瘢痕的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20.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静脉是中小动脉重建的首选材料。自体静脉移植干动脉环境后发生创伤愈合性和适应性组织学改变,其演变趋势是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再增殖和内膜下层肌内膜细胞的游移、堆积形成不断增厚的新内膜;中膜在部份平滑肌细胞坏死后出现纤维细胞和胶原组织替代性增生;外膜通过血管滋养管再生及纤维疤痕组织增生逐渐和周围移植床连接。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移植早期的血栓形成,还是移植中晚期的内膜增生和粥样硬化,均严重影响着移植通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