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26岁,未婚。因会阴部胀痛不适1个月余于2007年5月3日入院。无血精、血尿等,偶有大便的性状的改变,小便正常。13岁时诊断为左侧隐睾,并行左侧隐睾下降固定术。体检:一般情况好,腹部及直肠指诊未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未见异常。B超:膀胱后上方可探及一大小约12.6cm×3.2cm的囊性无回声暗区,左肾缺如。  相似文献   

2.
王春梅  刘廷良  尹萍 《现代保健》2008,(35):137-137
病例资料 患者,女,39岁,月经紊乱近1月余,近3d伴下腹坠胀于2006年3月6日来院就诊。既往于2月4日因阴道出血,晕阙,在其他医院就诊并经诊断性刮宫处理,诊刮内容物不详。近期无同房史。外院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3月6日笔者所在医院超声所见:子宫前位,大小3.4cm×4.8cm×7.4cm,宫体回声均匀,肌壁间可见多处0.2~0.5em的管状无回声区;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5岁,因发现左乳肿块2周收住本院,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体检:左乳外象限3点钟位置可及一肿块,直径约3.0cm,质地偏硬,边界欠清,表面略粗糙,移动度尚可,无压痛;右乳未及明显肿块;左右腋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B超:左乳3点钟位置可见一个不规则团块状低回声,大小2.8cm×1.1cm×2.6cm,内部见多发点状强回声,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内可测及血流。诊断意见:左侧乳腺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癌可能。乳腺钼靶:左乳腺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7岁。因偶然阵发腹痛片刻,无意中自己摸及右腹部有一肿块,于2008年7月5日来院就诊。检查: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部右侧可触及一10×10cm大小肿块,质软偏中,边缘不清,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两下肢无明显凹陷性水肿;B超检查提示:腹部右侧探及10×10cm大小实质性占位,来源于后腹膜。当即转请上级医院会诊。经腹部CT检查提示:腹部右侧腹膜后占位。患者即被收住人院于7月18日作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实体大小为18×18cm,并与腹膜后大血管粘连,手术有一定难度,因此没能彻底切除瘤体。  相似文献   

5.
杨燕  刘红霞 《泰山卫生》2003,27(6):51-52
患者,女,32岁,停经5个月,腹痛12小时,加重2小时来院就诊。应用麦迪逊6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超声所见:腹腔内左上腹部探及胎儿回声,双顶径:5.0cm,无胎心胎动,周围见大量无回声区及肠管回声。  相似文献   

6.
杨红玉 《泰山卫生》2006,30(5):40-40
患者男,14岁。因持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5小时来就诊。患者于入院前5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无发热、寒战,无咳喘、憋闷,伴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急行彩超检查,声像图示:胰腺肿大,轮廓不清,胰头厚约2.1cm,胰体厚约1.7cm,胰尾厚约1.8cm,主胰管内径约0.3cm,实质回声减低,胰腺周围弱回声,胰头部气体增多,超声提示:急性胰腺炎。临床以急腹症急诊入院,经抑酸,抗胰酶治疗,后送血、尿去上级医院化验示:血清淀粉酶(AMY)685u/L,尿淀粉酶(AMY)4279u/L,确诊急性胰腺炎,积极治疗13天后出院,出院时声像图示:胰头厚约1.6cm,胰体厚约1.3cm,胰尾厚约1.4cm,主胰管内径0.2cm,实质回声尚均质。  相似文献   

7.
寇铁虹 《中国保健》2008,16(3):102-10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9岁.9年前行腹腔多发性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间皮肉瘤.现因腹部胀满不适就诊.超声检查:腹腔及盆腔见多个实质性肿物,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有包膜,腹腔较大者为12cm×11cm×8cm,内呈中等回声伴低回声区.(图1)盆腔内较大者为7cm×6cm×5cm,内呈中等回声伴无回声区,有分隔.(图2)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CDFI):肿物内部可见血流信号.同时行肝胆脾及子宫、双附件区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提示:腹腔实质性肿物(考虑间皮肉瘤复发).术后病理诊断:恶性间皮肉瘤伴出血坏死.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性,53岁,住院号171781,因“发现盆腔包块4^+年,腹胀半年”于2008年4月18日入院。病史采集:平素月经规律,2-0—4—2,4年前超声检查发现一直径约15cm盆腔包块,患者拒绝手术,经消炎治疗后腹痛缓解,未定期复查。于1年前绝经。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如孕8^+个月。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宫体及附件包块巨大,耻骨联合上方一巨大包块占据整个盆、腹腔,上缘达剑突下,两侧至腋前线,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不活动。超声示下腹部30.0cm×18.1cm混杂回声,边界清,子宫前位,约为6.9cm×2.7cm×3.5cm,肌层回声均匀,宫内膜线居中,内膜不厚,宫腔未探及异常,考虑来源于附件包块。CT示下腹一28.8cm×14.8cm×34.0cm混杂密度影,边界清,病灶密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肿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多普勒彩超对45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病灶后方回声等.观察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特征.结果 本组45例患者共检出55个乳腺肿块,最大8.0 cm×6.4 cm,最小0.3 cm×0.5 cm.术前超声诊断良、恶性肿瘤分别为31个和24个,良性乳腺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3%(28/31),恶性为95.8%(23/24).结论 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错构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全强 《中国校医》2004,18(1):23-23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6岁,我校教职工.近两个月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较稀,近两周腹部不适、隐痛,1 d前洗澡时偶然发现左下腹部肿物而就诊.查体:身体消瘦,营养偏差,于脐部偏左下3 cm处可触及约6 cm × 5 cm大小的包块,其表面较光滑,质地中等偏硬,左右移动度较大,上下可轻微移动,有轻微压痛.血常规检查:Hb 144g/L,WBC 4.6×109/L、中性0.65,血沉11 mm/h.B超示左下腹部探及6 cm× 5.1 cm×4 5cm大小肿块,外形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活动大.  相似文献   

11.
女性患者,70岁。因发现颈前肿块30余年,肿块长大伴呼吸困难1月于2008年6月入院。半月前患者在外院以哮喘收住院治疗,胸部CT发现甲状腺肿块后转入本院。患者哮喘、端坐呼吸,不能乎卧。入院体查:急性面容,呼吸急促,伴有“三凹征”,颈软、短,吞咽时颈前区可扪及肿块,约6cm×5cm大小,质硬,向胸骨后延伸,不能扪及肿块下界,肿块随吞咽而上下活动。  相似文献   

12.
蓝松  钱江梅  陈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152-152,156
患者,男,59岁。因左腿根部包块50年,逐渐增大2年余于2008年1月5日入院。查体:左侧髂前上棘内侧见-8cm×6cm×4cm大小包块。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皮下浅筋膜内,边界清楚,活动好,质地坚韧,与骨无关。  相似文献   

13.
患者1女性,16岁。因“下腹持续性疼痛7d”于2009年1月5日在本院就诊。病史采集:既往月经规律,周期约为28d,无停经史。腹痛不伴发热,月经周期后期,自服阿莫西林,未见效。门诊彩超示,子宫大小及形态正常,左附件区探及一囊性包块(4.7cm×4.6cm×3.7cm),内可见实性回声。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肿瘤标记物CAm及AFP正常。入院后诊断为卵巢肿瘤扭转。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卵巢(5cm×5cm×3cm)有一呈紫黑色囊肿(3cm×3cm×3cm),行“囊肿剥除术”,见囊肿内有黄体组织及陈旧性凝血块,术后病理学检查为卵巢出血性黄体。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女,32岁.无停经史,以腹痛伴发热5 d就诊.超声所见:子宫前位,大小约5.1 cm×5.2 cm×4.4 cm,宫颈前后径3.4 cm.宫壁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 0.8 cm,宫内见一节育器回声位置居中.右卵巢大小为3.0 cm×2.0 cm ,左附件区可见一低回声区,类圆形,张力较小,壁略厚,内透声欠佳.左卵巢显示欠清.超声诊断:(1)子宫大小正常;(2)左卵巢囊肿(黄体囊肿不除外).  相似文献   

15.
邢菊 《中国保健》2010,(9):138-13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以早孕45天行人工流产后持续下腹痛来院。超声所见:子宫前位,宫体大小为5.2cm×5.6cm×5.0cm。宫壁回声尚均匀,宫内膜居中,厚约0.6cm,宫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侧附件探及不清。超声诊断:(1)子宫大于正常(2)双侧附件探及不清。隔日患者因腹痛加重并持续无大便复诊。  相似文献   

16.
王付龙  侯爱军  彭正  刘岩青  高振海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589-1589,1593
患者,男,28岁.因发现右颈部肿物10 d于2008年11月21日入院.查体:右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外缘可触及一大小约6 m ×5 m质韧肿物,呈囊性感,边界清楚,无压痛及移动度,不随吞咽上下活动,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无搏动感及血管杂音.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及包块.彩超示:双侧甲状腺大小、形态正常,内未见异常回声,于右颈部探及一约6cm ×4 cm ×4 cm的无回声团块,其内可见条索状强回声,边界清,与甲状腺界限清楚,CDFI:血流较丰富.  相似文献   

17.
Ⅰ类切口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后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6例,其中有3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现报道如下. 1病例 1.1病例1女性,58岁,以右乳肿块两年入院.右乳外上限质硬肿块,大小约3 cm×3 cm,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空心针穿刺提示右乳浸润性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第9天腋窝24 h引流液量为40 ml,出现引流管周皮肤水肿伴全身低热,第10天出现高热,皮瓣红肿,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2.5×109/L、中性85%.行引流管拔除,切开引流,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3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6d后痊愈出院.引流物细菌培养提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对头孢类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8.
张溪  丰琅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151-1152
患者,女,73岁,因间断无痛肉眼血尿1个月于2012年1月15日入院B超示膀胱内3.4cm×2.6cm中低回声占位;CT检查示膀胱后壁2.9cm×3.5cm占位,  相似文献   

19.
孙建勤  高光凯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31-13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7岁,因发现颈部肿物2个月,于1999年5月11日入院。缘于1999年3在颈部骨质增生,做磁共振检查发现右颈部有一约3cm×4cm大小圆形肿物,突出皮肤,无疼痛,怕热多汗,无疲乏、无力及体重减轻,无易激动、烦燥、多虑,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等症,B超检查示:右侧甲状腺体内可见4.2cm×3cm无回声肿块,边界欠规则,其内探及形态不规则的等圆团块与壁似有相连,多谱勒检查未见血管,提示右侧甲状腺囊性肿物,门诊未进行特殊治疗入院,入院后于1999年5月31日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侧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大小为4.5cm×4cm×2.5cm,伴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形成,大小成1.0cm×0.5cm×0.5cm。患者既往于1977年1月因肉眼血尿伴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岁,孕8~ 月,腹痛伴阴道流血6h。B超检查:胎头于耻骨上,双顶径8.8cm,脊柱规则,胎心于脐左下,心率145次/min,律整,胎盘于宫右侧壁,厚3.5cm,回声均质,可见少量强回声光点分布,未见异常不均质团块回声,羊水量深8.0cm,透声好。诊断:晚妊未见异常。腹部查体:子宫软,压痛不明显,宫底于剑下3横指,与月份相符,头位,胎心清楚,心率144/min,律整。阴道检查:于宫颈口未触及胎盘组织,可触及较小凝血块,血块流出后,又流出暗红色血约200ml。临床诊断:胎盘早剥(显性剥离)。患者为初产妇,估计短时间内不能迅速分娩,经患者家属同意后,行剖宫产术。术中取出一男婴,Apgar评分(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