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剪去雌蚊全部触角和一半触角后,其吸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31.4%、47.6%和91.3%。将雌蚊触角全部剪除,一半剪除,雄蚊触角全部剪除后,让其与正常的雄蚊或雌蚊交配、产卵,观察其卵的孵化率分别为20.82%、54.57%和71.81%,而对照组为99.10%,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雌蚊触角剪除后,让其在不同的水体中选择产卵,结果和对照组没有多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防雨型与非防雨型诱蚊诱卵器的现场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8月9-23日蚊密度高峰期,选择步行道绿化地带,采用防雨型与非防雨型诱蚊诱卵器同步比较诱蚊效果。采用SPSS 18.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防雨型诱蚊诱卵器的诱蚊诱卵指数为76.59%、产卵率为41.49%、产卵密度为22.54粒/个,均高于非防雨型诱蚊诱卵器43.61%、27.66%和12.12粒/个(χ2=21.318、3.974、21.320,P均<0.01),但防雨型诱蚊诱卵器翻倒率更高(χ2=5.836,P<0.05)。结论 现场试验初步证明,防雨型诱蚊诱卵器在白纹伊蚊诱捕效果和蚊虫产卵上均优于非防雨型诱蚊诱卵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不同食物供给以及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雄蚊的存在对雌蚊吸血和产卵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饲养白纹伊蚊,将蚊虫分组放入不同饲养笼中,做提供雄蚊和不提供雄蚊处理,并分别提供血液、糖水、血液+糖水作为食物,记录各组雌蚊吸血和产卵情况。结果吸血率和产卵率在"产卵一次雌蚊+无雄蚊+血"组最高,分别为100.00%和96.67%;吸血率在"新羽化雌蚊+无雄蚊+血+糖"组最低,为26.67%;吸血雌蚊产卵率在"产卵二次雌蚊+有雄蚊+血+糖"组最高,为100.00%,平均每蚊产卵量在"产卵一次雌蚊+有雄蚊+血"组最高,为67.28个。结论白纹伊蚊无需受精即可吸血并产卵,但无法孵化;雄蚊在白纹伊蚊第一、二个生殖营养周期对吸血和产卵有明显促进作用;只提供糖水的雌蚊生殖力明显低于提供血液的雌蚊;在第二个生殖营养周期,同时提供血液和糖分的雌蚊产卵量低于只提供血液的雌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广西凌云微小按蚊与云南元江微小按蚊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方法:分别在两地的牛房采集胞血的微小按蚊,在实验室单雌驯养2代,用人工交配方法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子1代(F1)的可育性.结果:Y×L组的产卵率极低,卵的孵化率为0,卵内未见胚胎形成,显示不育.Y×F1的孵化率、化蛹率均明显低于亲本,可育性低.结论:广西凌云微小按蚊与云南元江微小按蚊已存在部分生殖隔离,系两个不同的亲缘种.  相似文献   

5.
5—氟脲嘧啶和噻哌对雌雄虫不育率有显著不同,0.7%5—氟脲嘧啶对雌蠊不育率为97.6%,无卵荚的卵为19.1%,而对雄蠊不育率为16.7%。0.7%噻哌对雄蠊不育率为75.0%,对雌蠊不育率为52.4%。  相似文献   

6.
安汶巨蚊生物学的实验室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观察并研究了安汶巨蚊(Toxorhynchites amboinensis)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该蚊发育历期:卵2天幼虫11—12天、蛹期5天。该蚊幼虫每天捕食35条白纹伊蚊(Ae.albopictus)幼虫;随食量减少该蚊幼虫期延长,最长可达80天:成蚊羽化后第八天产卵,平均每天产11粒;雌蚊寿命40天,雄蛇95天;雌雄性比例为1:1.5(♀:♂1:1.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约氏疟原虫感染对大劣按蚊前酚氧化酶(prophenoloxidase, PPO)基因转录的影响与卵囊黑化期间囊内Ca2 的变化,探讨疟原虫感染不易感蚊种时卵囊黑化的相关机制.方法分别在大劣按蚊吸血感染约氏疟原虫前与感染后1、2、3和5 d抽提蚊总RNA进行RT-PCR,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扫描进行凝胶图像分析,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在吸血感染后5、7、11和15 d解剖分离按蚊中肠,以荧光染料Fluo-3/Am作为卵囊内Ca2 指示剂,利用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卵囊内Ca2 的分布及变化.结果吸血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大劣按蚊PPO4基因的RT-PCR扩增产物较少,但感染后明显增加(P<0.01),尤其在感染后1 d与2 d最为明显;约氏疟原虫未黑化卵囊内Ca2 为(137.15±7.02) nmol/L,完全黑化卵囊内Ca2 为(18.44±1.75) nmol/L、并在囊壁出现明显的钙沉着.结论吸血感染约氏疟原虫后大劣按蚊PPO4基因转录比感染前明显增强,黑化卵囊内Ca2 较未黑化卵囊明显减少,并有外排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成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2次/日,克拉霉素胶囊0.5g、2次/日,治疗一周,同时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随证加减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早晚口服。治疗1个疗程(6周)后对治疗的结局、临床疗效、胃镜结果进行评价,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结局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结局0级人数明显增加,Ⅱ和Ⅲ级人数明显较少,有显著差异(x~2=8.084,p=0.04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均比较理想,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85.29%),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4.29%/11.7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4,p=0.024);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评价结果比较,治疗前后活动期溃疡人数明显减少,愈合期溃疡人数明显增加。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215,p=0.04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促进溃疡的愈合,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5-氟脲嘧啶和噻替哌对雌雄虫不育率有显著不同,0.7%5-氟脲嘧啶对雌蠊不育率为97.6%,无卵荚的卵为19.1%,而对雄蠊不育率为16.7%,0.7%噻替哌对雄蠊不育率为75.0%,对雌蠊不育率为52.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估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Pip株的白纹伊蚊(命名为GM)与广州本地白纹伊蚊(命名为GUA)和四环素去除GUA株Wolbachia感染的白纹伊蚊(命名为GT)正反杂交诱导产生胞质不相容(CI)的程度,为基于Wolbachia的蚊媒防治策略提供有应用价值的蚊株。方法设置不同时间点,观察GM株、GUA株、GT株三种蚊株的生长发育周期,成蚊后通过三种蚊株正反杂交,血餐,放置产卵杯,收集并计数蚊卵,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的蚊卵孵化率,评估GM株的CI程度。结果 PCR检测得出GUA株携带wAlbA、wAlbB,感染率100%;GM株单感染wPip,感染率100%;GT株未携带任何Wolbachia。三种蚊虫的生殖发育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UA株的蚊卵孵化率与GT株和GM株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株和GT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CI实验中GM(♀)′GUA(♂)、GUA(♀)′GM(♂)、GT(♀)′GM(♂)的蚊卵孵化率极低,CI强度接近100%。GM′GT具有一定的蚊卵孵化率。结论白纹伊蚊GUA株、GM株两者携带的Wolbachia类型不同,二者杂交可产生双向CI,并且CI强度接近100%,是种群压制技术良好的候选蚊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AdS7基因cDNA序列,为大劣按蚊基因定量研究提供内参照.方法采用RT-PCR扩增、TA克隆技术获得AdS7 cDNA部分序列,标记地高辛AdS7探针,从大劣按蚊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AdS7全长克隆,以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血餐和约氏疟原虫感染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从大劣按蚊cDNA克隆得到长464 bp的AdS7基因cDNA部分序列,从大劣按蚊cDNA文库筛选获得了长871 bp的AdS7基因全长克隆,大劣按蚊吸血和感染约氏疟原虫后24 h,AdS7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AdS7基因可作为大劣按蚊基因定量研究的内参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劣按蚊与烟草天蛾丝氨酸蛋白酶之间是否存在交叉免疫反应性.方法 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不同昆虫间丝氨酸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尤其是大劣按蚊与烟草天蛾间丝氨酸蛋白酶的序列相似性;然后,PinPoint Xa-1表达载体对大劣按蚊丝氨酸蛋白酶进行体外原核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表达产物与烟草天蛾丝氨酸蛋白酶抗血清之间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昆虫间(包括大劣按蚊与烟草天蛾)丝氨酸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保守性;成功进行了大劣按蚊丝氨酸蛋白酶的体外原核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烟草天蛾丝氨酸蛋白酶抗血清能够能够识别表达产物.结论 大劣按蚊与烟草天蛾丝氨酸蛋白酶具有交叉免疫活性,利用烟草天蛾丝氨酸蛋白酶抗血清研究大劣按蚊丝氨酸蛋白酶是可行的.这将为下一步从蛋白水平研究大劣按蚊丝氨酸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AdPPO4基因部分序列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大劣按蚊(An dirus)前酚氧化酶(prophenoloxidase,PPO)基因部分序列.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多种昆虫以及冈比亚按蚊PPO基因编码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大劣按蚊幼虫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目的片段经TA克隆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然后进行序列查询与比对.结果从大劣按蚊幼虫中获得的PPO4基因(AdPPO4)部分序列长597 bp,编码199个氨基酸;AdPPO4与冈比亚按蚊PPO4基因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84%和90%.结论从大劣按蚊幼虫中成功地克隆出了AdPPO4基因的部分序列,与冈比亚按蚊PPO4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与按蚊唾液腺抗疟原虫子孢子入侵相关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按蚊唾液腺抗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差异新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以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为实验模型,分别将饱吸约氏疟原虫感染鼠血和正常鼠血后14 d的大劣按蚊作为T 组和D 组,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方法和T/ A克隆技术构建按蚊唾液腺抗疟原虫子孢子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劣按蚊血淋巴酚氧化酶(PO)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的关系。方法:以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模型,利用聚丙酰凝胶电泳后的酶底物显色法,比较、分析血餐后5、7、11、15d时不吸血组、吸正常血组和感染组3组的雌大劣按蚊血淋巴酚氧化酶的单酚氧化酶(MPO)和双酚氧化酶(o-DPO)活性;同时观察感染组约氏疟原虫的感染度及其卵囊黑化比率。结果:感染组的血淋巴MPO和o-DPO酶活性明显高于不吸血组和吸正常血组(P<0.05);但是随着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比率的增高,感染组血淋巴MPO和o-DPO活性逐渐下降。另外,吸正常血组的MPO和o-DPO酶活性明显高于不吸血组(P<0.05)。结论:吸血和约氏疟原虫的感染均能激活大劣按蚊前酚氧化酶级联反应,而大劣按蚊血淋巴酚氧化酶可能在大劣按蚊对黑化约氏疟原虫卵囊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大劣按蚊血淋巴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获得并分析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大劣按蚊血淋巴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利用二维电泳方法分别分离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的大劣按蚊血淋巴蛋白,进行考马斯亮蓝染色,并利用PDQuest 2D Elite软件分析和比较凝胶结果;对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利用Mascot软件系统,在Swiss-Prot等数据库中检索和分析所获得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预测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卵囊黑化中的功能.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二维电泳图,感染组凝胶可见120个蛋白点,正常组凝胶可见95个蛋白点,二者比较分析后发现有37个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获得3个肽质量指纹图谱,于蛋白数据库检索后未发现匹配分值很高的相关蛋白,其中差异蛋白点1与冈比亚按蚊一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获得了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大劣按蚊血淋巴的差异蛋白和部分差异蛋白的相关信息,这为从蛋白水平认识蚊媒和疟原虫的相互关系和更深入地利用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模型开展卵囊黑化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了解球形芽孢杆菌2362株(Bs)对大劣按蚊及斯氏按蚊幼虫的毒力作用,为生物杀虫剂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Probitan~ysis方法在实验室对球型芽孢杆菌2362株杀伤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幼虫的效果进行了生物测定,并对两种按蚊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球形芽孢杆菌2362株对大劣按蚊幼虫48h和72h的LC50值为(0.0151±0.0029)m朗和(O.0110±0.0014)m胡,LC95值为(O.0960±O.0099)mg/1和(O.0529±0.0193)ml;对斯氏按蚊Hot株幼虫48h和72h的LC值为(O.0184±0.0015)mg/l和(0.0162±0.0014)mg/1,LC95值为(0.0850±0.0219)mg/1和(0.0620±0.0114)rag/1。结论球形芽孢杆菌2362株对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均有较好的杀伤效果,大劣按蚊对Bs的敏感性似较斯氏按蚊幼虫略高,且作用持续时间也稍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检索1980-2016年海南省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嵌斑按蚊、微小按蚊、须荫按蚊、须喙按蚊、迷糊按蚊及嗜人按蚊等十余种.在海南省内发现的蚊媒病毒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罗斯河病毒、版纳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一些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黄病毒属病毒.结论 海南省的气候有助于蚊虫孳生、繁殖.带毒蚊虫的活动及多种蚊媒病毒的存在会造成蚊媒病毒传染病广泛传播,成为蚊媒传染病潜在的流行因素.各市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蚊虫种类、密度、分布、病原体携带情况的监控,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及暴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克隆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含硫酯键蛋白1(thioester-containing protein 1,TEP1)的cDNA,并分析其序列.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冈比亚按蚊等多种昆虫的TEP1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大劣按蚊血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对目的 片段纯化回收,经TA克隆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IS程序分析该序列,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最后利用BLAST和DNASIS等进行不同昆虫TEP1氨基酸序列的比对.结果 RT-PCR扩增出一约770 bp的条带,TA克降后DNA测序发现,阳性克隆的核苷酸序列长774 bp,推导其氨基酸序列长258 a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冈比亚按蚊、阿拉伯按蚊、斯氏按蚊TEP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72%、72%和59%,与冈比亚按蚊的TEP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9%.结论 从大劣按蚊血淋巴细胞中成功克隆出了TEP1的cDNA部分序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约氏疟原虫不易感的大劣按蚊和易感的斯氏按蚊基因组RAPD谱带并测序,探讨媒介按蚊基因型与疟原虫基因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已筛选的一条随机引物,随机扩增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成蚊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对相同迁移率的DNA条带克隆、测序,并采用相关在线程序及软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RAPD谱带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但有4对相同迁移率的条带。序列分析显示4对DNA条带在序列长度和组成上呈现多态性,序列的GC含量和简单重复序列存在差异,序列相似性介于48%~52%之间。结论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之间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其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产生对约氏疟原虫的易感性不同有关,为进一步研究按蚊与疟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