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对一个地区固定范围内的老年期痴呆及其亚型患病率进行调查,十分有利于老年期痴呆的预防和康复措施的介入.目的了解军队老年人老年期痴呆及其主要亚型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总体衰退量表及哈金斯基缺血指数等量表为筛查工具,在2002-08对石家庄市29个部队休干所的2 674名65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进行痴呆筛查.主要观察指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及其他类型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以及其在不同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为5.83%,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为6.06%,女性标化患病率为5.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97,P>0.05);AD患病率为3.29%,VD则为1.83%.A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7.4岁,V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4.1岁.AD和VD的年龄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而升高,AD患病率上升迅速,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约增高1倍;VD患病率则上升相对缓慢而较低.无论AD,VD或所有类型痴呆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均未显示规律性变化(趋势x2=1.02,P>0.05).结论军队干休所老年人AD比VD发病年龄晚且患病率上升迅速,AD,VD及其他类型痴呆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均未显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一个地区固定范围内的老年期痴呆及其亚型患病率进行调查,十分有利于老年期痴呆的预防和康复措施的介入。目的:了解军队老年人老年期痴呆及其主要亚型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总体衰退量表及哈金斯基缺血指数等量表为筛查工具,在2002-08对石家庄市29个部队休干所的2674名65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进行痴呆筛查。主要观察指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tcular dementia,VD)及其他类型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以及其在不同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为5.83%,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为6.06%,女性标化患病率为5.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97,P>0.05);AD患病率为3.29%,VD则为1.83%。A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7.4岁,V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4.1岁。AD和VD的年龄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而升高,AD患病率上升迅速,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约增高1倍;VD患病率则上升相对缓慢而较低。无论AD,VD或所有类型痴呆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均未显示规律性变化(趋势χ^2=1.02,P>0.05)。结论:军队干休所老年人AD比VD发病年龄晚且患病率上升迅速,AD,VD及其他类型痴呆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均未显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重庆两路口街道老年期痴呆的横断面调查,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调查 4个居委会共计 1519例≥ 65岁的老人,用简易精神量表( MMSE)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初筛.再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 IV版( DSM - IV - R)临床诊断和 Hachinski缺血量表进一步确定和区分为 Alzheimer型痴呆( AD)和血管性痴呆( VD).结果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 5.73%,其中 AD患病率为 4.8%, VD患病率为 0.59%,混合型患病率为 0.34%.经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随年龄每增加 5岁,患病的危险增加 1.132倍 ,女性患病的危险是男性的 1.132,低文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高血压、脑卒中患痴呆的 OR值为 1.593,1.775,2.627,1.951,2.253,而少量饮酒 OR值为 0.449.结论高龄、女性、低文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是老年期痴呆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朱见文  靳彦华  冯彦敏 《临床荟萃》2009,24(10):876-87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类型之一,我国VD患病率1.1%~30.0%,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与脑梗死部位、大小、数目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VD及阿尔茨默病(AD)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VD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为VD患者寻找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重庆两路口街道老年期痴呆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通过对重庆两路口街道老年期痴呆的横断面调查,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调查4个居委会共计1519例≥65岁的老人,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初筛。再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Ⅳ版(DSM—Ⅳ—R)临床诊断和Hachinski缺血量表进一步确定和区分为Alzheimer型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结果 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73%,其中AD患病率为4.8%,VD患病率为0.59%,混合型患病率为0.34%。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随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的危险增加1.132倍,女性患病的危险是男性的1.132,低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高血压、脑卒中患痴呆的OR值为1.593,1.775,2.627,1.951,2.253,而少量饮酒OR值为0.449。结论 高龄、女性、低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是老年期痴呆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座中高发区社区人群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研究脑卒中高发区人群中老年期痴呆的流行情况。方法:于2000年7月1日-2001年6月31日在长沙市城区居民中进行老年期痴呆的调查研究。结果:长沙市城区居民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为2.88%,其中Alzheimer病(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混合性 痴呆分别为1.51%、0.89%和0.48%。痴呆患中患高血压病和有脑座卒中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所有调查人群的平均水平(P<0.01)。结论:老年期痴呆是影响老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预防脑卒中对降低其患病率应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高发区社区人群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脑卒中高发区人群中老年期痴呆的流行情况。方法于2000年7月1日~2001年6月31日在长沙市城区居民中进行老年期痴呆的调查研究。结果长沙市城区居民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为2.88%,其中Alzheimer病(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和混合性痴呆分别为1.51%、0.89%和0.48%。痴呆患者中患高血压病和有脑卒中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所有调查人群的平均水平(P<0.01)。结论老年期痴呆是影响老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预防脑卒中对降低其患病率应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老年痴呆及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兰州部队及部分地方15个地区61个干休所24661人群中60岁以上3707名离退休干部及部分配偶进行检测,使用量表为《长谷川智力量表(HDS)》和《临床记忆量表》。结果 本组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痴呆期0.73%,痴呆前期1.83%,轻度异常26.63%(后二者合称认知障碍),总患病率为29.19%;在30种相对危险因素中8种危险因素尤为突出。结论 老年痴呆及认知障碍患病率的高低与8种危险因素有关。强调对痴呆前期及轻度异常患者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会对老年痴呆问题的认知,为患者早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48例痴呆患者(痴呆组)[27例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患者(AD组)、2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D组)]和51例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组)使用"生活事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各组患者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痴呆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痴呆组中城镇居民显著高于农村居民(P〈0.05)。AD组和VD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组女性患者多于VD组,男性患者少于VD组(均P〈0.05)。AD组与VD组负性生活总得分和家庭有关问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和社交与其他问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痴呆组和对照组负性生活总得分、家庭有关问题以及社交与其他问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工作学习问题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在配偶死亡、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死亡上与V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痴呆组在与爱人父母不和、家庭经济困难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丧偶对AD患者的风险高于VD患者,对"无伴侣"老年人提供早期干预是降低AD发生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化,痴呆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中国痴呆类型的比例南北报告不同,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总的印象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的患病率较高。文章阐述了目前AD的调查方法,分筛查和确诊两个阶段,常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康金斯基评分量表(HIS)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等。并总结了造成目前AD患病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样本的年龄结构不同。②不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③调查方法的差别。④诊断标准未统一。这些有待得到解决。有关AD的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两者相互关系。目前一直认为家族史、年龄、女性、雌激素的水平可使AD的危险性增高。因此,有必要将AD的流行病学研究开展得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门诊55岁以上患者痴呆的就诊比例及各痴呆亚型的比例,探讨各痴呆亚型的临床特点;了解APOE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5日到2009年12月25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4 286人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精神问卷(NPI)、Hamilton抑郁量表、自发的画钟测验(CDT)、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量表进行检测,诊断痴呆患者进行抽血检查APOE基因.结果 在所有就诊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占1.99%;血管性痴呆占0.95%;混合性痴呆占0.47%;额颞叶痴呆占0.19%;其他类型痴呆占0.19%.在所有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占52.5%,血管性痴呆占25%,混合性痴呆占12.5%,额颞叶痴呆占5%,其他类型痴呆占5%.阿尔茨海默病与混合性痴呆在即刻记忆、延迟记忆、长延迟再认的得分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在定向力、判断力、计算力、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得分情况三者无差异;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混合性痴呆在Hamilton抑郁量表中的得分明显高于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在神经精神问卷中的得分明显高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及混合性痴呆.在自发的画钟测验方面,血管性痴呆得分要高于阿尔茨海默病及混合性痴呆.APOEε4等位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为主要的痴呆类型,其次为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额颞叶痴呆及其他类型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在认知功能损害方面存在差异.阿尔茨海默病与APOE4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雌二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3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雌二醇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女性较男性下降更为显著(t=4.963,5.622,P〈0.01);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同性别间雌二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雌二醇水平均有所下降,女性患者更为显著,雌二醇水平下降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间代谢综合征组分与对氧磷酶-2(PON2)311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49例AD患者和23例VD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患者PON2基因311位点多态性.测量患者体重、身高、腹围、血压,计算体质指数.检测空腹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FBS)等.应用简明智能评定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Hachinski缺血量表等评定三组患者的认知等临床特征.结果 AD 和VD两组间的血压、体质指数、腹围、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PON2 311基因型C/C、C/S和S/S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C和S等位基因频率也无统计学差异.AD组中C/C型的舒张压高于C/S型;S/S型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C/S型(P<0.05).VD组中上述三种基因型间血脂、血糖、血压、腹围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D和VD患者代谢综合征各项组分、PON2 31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AD患者PON2 311C纯合子可能与较高的舒张压有关;而PON2 311S纯合子可能与较高的甘油三酯水平有关.而在VD患者中未发现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沙驻军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1~6月在湖南省长沙市163医院体检或住院的军队中老年(40岁以上)干部462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同时,进行体检及采集空腹血样检测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指标,分析MS的发生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长沙驻军中、老年干部MS患病率为20.1%,M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女性(OR=1.897)、高龄(OR=1.120)、肥胖(OR=1.506)、吸烟(OR=2.859)、有糖尿病家族史(OR=2.163)和高CRP(0R=1.834)。【结论】长沙驻军中、老年干部MS患病率水平较高,女性、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家族史和高CRP是中老年军队干部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轻度认知损害(MCI)的关系。方法收集AD、VD及MCI患者外周血检测ApoE基因型,进行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中ε3/ε3基因型所占比例最大,未检测到ε2/ε2及ε4/ε4基因型。AD组ε3/ε4基因型(P=0.001)及ε4基因(P=0.013)高于MCI组。VD组ε4基因高于MCI组(P=0.044)。结论ApoE ε4基因与AD的关系最为密切,是AD的危险因素。但其与VD和MCI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军队干部中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高危人群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当地某部35~59岁军队干部采用问卷调查ICVD相关因素,冠心病健康行为问卷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调查。【结果】977人中缺血性心血管病高危人员81人,占被调查人员的8.29%。ICVD高危人群组在健康行为总分(P=0.028)以及健康责任(P=0.002)、运动和锻炼(P=0.038)、营养(P=0.033)三个维度方面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高危人群的一般人口学因素中,年龄(P=0.001)、婚姻状况(P=0.002)、工作类型(P=0.000)及家庭人均月收入(P=0.000)对健康行为有明显影响。【结论】军队干部ICVD高危人群的健康行为水平较低,应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的提高军队人员健康行为水平,达到ICVD一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ApoEε4与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方法 对 15 6 0例老年患者 (平均年龄 77± 8岁 )进行ApoE等位基因测定 ;通过DSM Ⅳ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三组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AD组中携带E4等位基因的患者为 30 9例 ,占此组的 5 0 % ,与非痴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5 0 %vs32 % ,P<0 0 1)。ApoEε4 (P <0 0 0 0 1)、年龄 (P <0 0 0 0 1)、女性 (P <0 0 5 )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poEε4 (P =0 6 9)不是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oEε4与阿尔茨海默病有显著相关 ,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但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AD)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所医院的医生和护士200名,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知识量表(ADKS)调查医护人员对AD知识的了解情况,并通过自制调查表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应答率为100%。其中医生100名(50%),护士100名(50%)。ADKS量表评分总分为(60.20±11.940)分,7个方面得分均较低,按照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依次为生活的影响(80.83±24.656)、治疗和管理(76.25±24.137)、病程(62.13±23.508)、危险因素(61.75±21.708)、评估和诊断(61.63±23.090)、症状(51.50±26.003)和照料(37.40±20.081)。按照影响因素作用由大到小排序,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问卷得分总分的影响因素为:工作系列、是否参加过AD知识培训、家庭成员是否患AD/相关障碍、学历。各影响因素与总分均呈正相关,即医生比护士得分高,参加过AD知识培训、家庭成员患AD/相关障碍、学历越高,问卷得分总分越高。结论3所医院医护人员对AD知识了解整体情况较差,AD知识的各方面得分与诸多因素存在相关关系,据此可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肽Aβ1-40和Aβ1-42水平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比较A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Aβ1-40与Aβ1-42含量的异同。方法收集AD、VD患者各20例,分别测定血浆Aβ1-40、Aβ1-42含量并进行比较。其中10例AD患者同时检测血浆及脑脊液Aβ1-40、Aβ1-42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损害。结果 (1)AD组血浆Aβ1-40含量(69.56±14.15)pg/ml,VD组血浆Aβ1-40含量(78.34±17.24)p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Aβ1-42含量(17.61±12.70)pg/ml,VD组血浆Aβ1-42含量(20.23±9.57)p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Aβ1-40是Aβ1-42的(5.21±2.64)倍,VD组血浆Aβ1-40是Aβ1-42的(4.56±1.81)倍,两组Aβ1-40/Aβ1-4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脑脊液Aβ1-40、Aβ1-42含量显著高于血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AD、VD组血浆Aβ1-40、Aβ1-42含量与认知功能损害、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AD组Aβ1-40含量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724,P=0.000),VD组Aβ1-42含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606,P=0.005),与Aβ1-40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567,P=0.009)。结论外周血中Aβ1-40和Aβ1-42水平不能作为临床诊断AD及与VD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血浆中Aβ1-40的检测灵敏度比Aβ1-42更高。血浆Aβ1-40和Aβ1-42水平与AD、VD发病年龄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