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大肠癌化疗患者胃肠道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一线大肠癌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采用针刺穴位治疗。观察周期为5 d。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的消化道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呕吐持续天数及追加止吐药剂量。结果:化疗第1天,两组患者的呕吐、恶心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2天至第5天,两组患者的呕吐、恶心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患者的呕吐、恶心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患者的呕吐持续天数及追加止吐药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患者的呕吐持续天数及追加止吐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能有效缓解大肠癌化疗患者的胃肠道毒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便秘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隔药灸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隔淀粉灸脐法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采用Cleveland便秘评分系统(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SS)评价患者的便秘严重程度;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PAC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QOL生理因子、社会心理因子、担忧因子、满意度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实证患者疗效确切,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灸八髎穴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达英-35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疗法,3个月后比较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月经不调症状评分,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月经来潮次数。[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SH、LH、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月经不调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随访6个月治疗组月经来潮次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八髎穴联合达英-35综合疗法可明显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月经不调患者的激素水平及月经不调症状评分,远期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虚寒型膝骨关节炎温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0):164-166
目的 观察温针灸与针刺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实际临床效果,探讨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途径。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4月笔者医院针灸科虚寒型膝骨关节炎患者83例,随机分成温针灸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 结果 治疗结束后,温针灸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和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5.2 %和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治疗疗程结束时,温针灸组患者关节疼痛的缓解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温针灸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比较前1个疗程结束时减轻,疗程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蒋梅  周岱翰  郭然  张晶  张琦璐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2051-2056
背景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中药穴位贴敷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防治CINV方面可发挥一定疗效,研究穴位贴敷预防CINV,对于提高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姜橘暖胃膏穴位贴敷联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预防CINV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5-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广州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共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姜橘暖胃膏组75例,对照组65例(剔除首次化疗前确认不能继续参与研究者)。后续过程中姜橘暖胃膏组脱落10例,对照组脱落4例。对照组在化疗时接受常规预防CINV方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姜橘暖胃膏组在常规预防方案的基础上加予姜橘暖胃膏穴位贴敷。化疗第1~5天每日记录患者恶心呕吐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于化疗第5天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姜橘暖胃膏组急性期CINV的有效控制率(ORR)与对照组比较(98.5%比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姜橘暖胃膏组延迟期CINV的ORR高于对照组(100.0%比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姜橘暖胃膏组第2~4天的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橘暖胃膏组患者第1~5天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橘暖胃膏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P<0.05),主要体现在疲乏和恶心呕吐、食欲丧失、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方面(P<0.05)。两组解救治疗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橘暖胃膏穴位贴敷联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对延迟性CINV有效,并能缓解疲乏及胃肠道症状,提高患者总体的生活质量,可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干眼症患者,来源于2013年7月-2016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和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医院针灸科门诊及所在医院眼科转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A组38例、对照B组37例。对照A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B组采用补充维生素A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等改善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73.68%;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75.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和对照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干眼症,具有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CGN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艾灸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肾脏病的常规治疗,艾灸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关元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高敏C反应蛋白(plasma Creactive protein,p-CRP)水平及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治疗后,艾灸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2%和45.0%,艾灸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p-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艾灸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p-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患者的BUN与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GFR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艾灸组患者的BUN与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G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关元穴对CGN患者具有明显的抑制微炎症作用,能有效缓解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降低蛋白渗出,从而改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Bobath治疗)31例及治疗组(温针灸联合Bobath治疗)30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独立功能评定(Wee FIM)和格赛尔发育量表(GD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GMFM、Wee FIM和GDS中的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GMFM、Wee FIM和GDS中的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消瘤通腑散膏摩防治化学治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化学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化学治疗期间使用消瘤通腑散膏摩联合常规西医对症处理,对照组仅予常规西医对症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化学治疗后恶心、呕吐及便秘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延迟性呕吐观察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可以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的程度(P<0.05),但在急性呕吐观察期优势不明显(P>0.05)。治疗组防治化学治疗后便秘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瘤通腑散膏摩可以有效改善化学治疗后的延迟性呕吐及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治疗寒热错杂、湿热瘀阻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针药组给予温灸针刺+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中药组给予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证候疗效、改良Mayo评分及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IBDQ量表)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最终共纳入合格病例52例,针药组22例,中药组30例,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证候疗效、改良Mayo评分、IBDQ量表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针药组患者畏寒、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能够明显改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针药联用较单用中药治疗在患者全身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针刺配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6 8例 ,总有效率 97.0 6 % ,与药物对照组相比 ,P<0 .0 1 ,说明针灸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51-154
目的 观察葛根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 例颈性眩晕患者,全部来自绍兴市中心医院中医风湿科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的基础上给予葛根汤加味,水煎服,每日1 剂。对照组单纯用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评估眩晕VAS 评分、头痛VAS 评分、颈项痛VAS 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痛、眩晕及颈项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头痛、眩晕及颈项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疼痛VAS 评头痛、眩晕及颈项痛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或P<0.05)。结论 葛根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在改善眩晕及减轻头痛、颈项痛方面明显优于单独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椎温针灸配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每日晨起使用1次,喷双侧鼻腔,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大椎温针灸,每周治疗3次,隔日治疗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治疗12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积分,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治疗结果分析。[结果] 1)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7.1%,优于对照组的64.5%(P<0.05)。2)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椎温针灸配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疗效优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鼻部症状、伴随症状和鼻部体征,且应用便捷,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儿童肺虚感邪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52.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良好,可降低IgE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大肠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一线大肠癌化疗方案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针刺穴位治疗,疗程为5 d。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采用Karnofsky功能状况(KPS)评分及肿瘤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分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化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第3天、第5天,两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后的功能状况优于对照组。化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较化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减轻大肠癌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艾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的80例黄褐斑患者在2020年12月—2022年3月期间诊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中医科,采取随机分配,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期间脱落4例,最终纳入患者76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选取针刺结合艾灸,对照组选取口服维生素C和E,两组均连续治疗观察4周。观察其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皮损颜色积分,并比较临床愈显率以及RGB(偏振光)色斑指数。[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积分为(0.92±0.13)分,低于对照组的(1.58±0.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颜色积分为(0.81±0.32)分,低于对照组的(1.95±0.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愈显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6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GB色斑指数(34.27±2.76),低于对照组的色斑指数(46.31±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艾灸可以安全有效的改善黄褐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免疫功能损伤机制及针刺背俞穴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艾灸组;运用束缚-游泳复合刺激造模,观察针刺背俞穴对慢性疲劳大鼠脾脏系数和血清CRP、IL-1β、TGF-β1及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脾脏系数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脾脏系数明显高于模型组,针刺组升幅最大(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RP、IL-1β、TGF-β1、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CRP、IL-1β、TGF-β1、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针刺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针刺背俞穴通过抑制大鼠免疫细胞因子的释放,拮抗免疫功能的损伤,能有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分期辨证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分期辨证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 10 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6 0例 )和对照组 (40例 )。观察组根据患者发病的不同时期、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拔罐、刺络拔罐、针刺、氦氖激光、艾灸等不同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刺加神灯照射 ,两组均治疗 2 0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 4 2例 ,显效 14例 ,有效 4例 ,无效 0例 ;对照组痊愈 2 5例 ,显效 9例 ,有效 6例 ,无效 0例。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分期辨证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六针"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诊治的寒湿型LDH患者1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91例),研究中途研究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行隔姜灸治疗,研究组行"腰六针"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症状及体征[日本骨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腰椎活动度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51%)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时,两组VAS评分均较之前下降(P<0.05)、JOA评分均较之前提高(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强度、提物、站立、生活自理、行走、睡眠、坐位评分及ODI总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增加(P<0.05),且研究组上述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1例起针后轻微出血、对照组1例轻微皮肤瘙痒,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及严重应激表现。结论 "腰六针"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寒湿型LDH患者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体征及腰椎功能,增加腰椎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针刺配合隔药饼灸夹脊、环跳、委中、昆仑等穴,对照组予针刺配合隔面饼灸相同的穴位.均1次/d,共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1.32±0.83),ODI评分为(13.18±7.73),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