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41例60岁以下(平均年龄55岁)有L4-5退变性滑脱的患者和32例(平均年龄53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关节横向,关节面的深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第二部分研究分别测量40例40岁以下和40例60岁以肯要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观察其关节。结果 退变笥滑脱患者与对照组相比,L4-5节段关节角度方向明显偏向矢状面,关节角度不对称和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第二部分2组下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0岁以下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存在着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L4-5节段关节或矢状排列和/或同时伴有关节角不对称是腰椎早期滑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昝云强  赵维杰 《天津中医药》2017,34(12):823-82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干眼症患者,来源于2013年7月—2016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和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医院针灸科门诊及所在医院眼科转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A组38例、对照B组37例。对照A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B组采用补充维生素A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等改善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73.68%;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75.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和对照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干眼症,具有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腰椎节段不稳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节段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7例L4~5节段不稳患者作为疾病组,22例L4~5节段手术患者作为术后对照组,19例健康检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拍摄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位X线片,CT扫描测量关节突形态,36例腰椎节段不稳患者行MRI检查,评价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前屈移位不稳患者关节突关节角方向偏向矢状,旋转不稳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较轻,关节突全切患者存在前移不稳。结论:关节突矢状方向排列和椎间盘退变与前移不稳有关,可能是腰椎滑脱的原因,而韧带损害与旋转不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干眼症患者,来源于2013年7月-2016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和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医院针灸科门诊及所在医院眼科转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A组38例、对照B组37例。对照A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B组采用补充维生素A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等改善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73.68%;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75.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和对照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干眼症,具有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下腰痛患者关节突关节形态与腰椎侧弯的关系。方法:37例腰椎侧弯的下腰痛患者,通过X线摄片和CT轴向扫描,测量L3/4、LA/5、L5/S1关节突关节形态。26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在腰椎侧弯患者中L4/5节段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为72%,L5/S1节段为49%。结论:腰椎侧弯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有关,可能是侧方不稳、滑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观察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下尿道功能障碍(NLUTD)患者逼尿肌厚度(DWT)的变化,探讨患者DWT与膀胱容量(BC)及下尿道功能障碍类型的关系,并评估DWT在脊髓损伤患者风险预判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成年脊髓损伤合并下泌尿道功能障碍的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正常成年受试者41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尿流动力学和最大膀胱容量(MBC)检测,并采用8~13MHz线阵超声探头测定膀胱前壁的DWT。根据逼尿肌漏尿点压,将病例组分为高危患者(逼尿肌漏尿点压≥40cmH2O)和低危患者(逼尿肌漏尿点压<40cmH2O),并鉴别高危患者与低危患者的DWT临界值。 结果MBC时,病例组DWT为(0.97±0.31)mm,对照组DWT为(0.59±0.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失协调(A型)患者的DWT为(1.10±0.34)mm,较逼尿肌无收缩而尿道外括约肌有收缩(C型)患者的DWT增加显著(P<0.05)。病例组DWT与逼尿肌漏尿点压存在相关性(r=0.77, P<0.01),当DWT≥0.87mm(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58.6%)可作为预判NLUTD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风险的临界值。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DWT显著增加,且DWT与逼尿肌漏尿点压呈正相关,表明DWT可用于脊髓损伤后NLUTD患者肾脏损害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运用电针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康复病房住院的患者8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肉毒毒素A(BTX-A)注射尿道外括约肌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失协调(DSD)患者逼尿肌厚度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脊髓损伤后DSD成年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在会阴超声引导下向尿道外括约肌注射BTX-A(100U)。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和下尿道超声评估,测定患者逼尿肌厚度、逼尿肌漏尿点压、残余尿量及最大膀胱容量。 结果 治疗后4周时入选患者残余尿量显著下降(P<0.05),而逼尿肌厚度、逼尿肌漏尿点压及最大膀胱容量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8周时入选患者逼尿肌厚度为(0.93±0.17)mm,较治疗前下降了17.2%(P<0.05);逼尿肌漏尿点压、残余尿量及最大膀胱容量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向尿道外括约肌注射BTX-A可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后DSD患者逼尿肌厚度,改善膀胱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经颅磁刺激(TMS)技术评估脑卒中患者瘫痪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变,从电生理角度评估患者预后并指导康复治疗。 方法选取早期脑卒中患者46例,根据病灶侧脑区TMS检查结果,将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低于50μV的患者归入运动诱发实验阴性组(阴性组),MEP波幅达到或超过50μV的患者则归入运动诱发实验阳性组(阳性组)。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及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2组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同时采用TMS检查2组患者健侧脑区运动皮质静息阈值(RMT)、MEP波幅(Amp)、皮质潜伏期(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等。 结果治疗4周时,阳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为(54.99±2.76)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同时亦高于阴性组水平(P<0.05);治疗8周时,阳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73.11±2.98)分]进一步提高,同时亦显著高于阴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健侧脑区运动皮质RMT均呈渐进性降低趋势,阴性组RMT从(98.35±10.12)%下降至(30.35±7.31)%,下降幅度及下降速度均明显超过阳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Amp均呈渐进性增高趋势,并且阳性组Amp开始增加时间点早于阴性组,但在Amp增加幅度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阴性组CL及CMC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而阳性组CL及CMCT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健侧脑区运动皮质兴奋性呈动态变化过程,通过TMS分析其MEP特点有助于早期预测及评估脑卒中患者瘫痪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科学制订康复干预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