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腰大池引流及鞘内注射抗生素,观察并记录患者感染指标(体温、颈项强直征、血常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脑脊液细菌培养)变化情况,记录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行单纯性腰大池引流,2例患者因腰大池引流管堵塞,重置腰大池引流管并联合侧脑室引流。23例患者在治疗10~34 d内治愈,治愈率为88.46%; 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1.54%,死亡时间分别为感染确认后第4天、第7天、第12天。结论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应用腰大池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如发生因脑脊液蛋白含量高导致腰大池引流管堵塞,可联合侧脑室引流并行腰大池-侧脑室方向替加环素溶液持续冲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难治性脑脊液漏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对70例脑脊液漏病人均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其中5例脑脊液漏症状无法改善,改行开颅手术修补漏口。结果 65例脑脊液漏均在引流6~15 d(平均10.5 d)后停止,5例改行开颅手术修补漏口后停止,无1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于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脑脊液腰大池引流时间长短及引流量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脑脊液引流时间长短及引流量分为短时程、长时程及低流量和高流量组,分析引流时程及引流量对脑积水的影响及关系。结果 97例患者出现脑积水34例、硬膜下积液41例、颅内感染3例。短时程组41例、平均引流时间(10±3.6) d,长时程组56例、平均引流时间(21±4.1) d,组间引流时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01),组间发生脑积水(22.0%vs 44.6%,P=0.021)、硬膜下积液(26.8%vs 53.6%,P=0.008)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颅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vs 3.6%,P=0.750)。低流量组53例、平均引流量(183±42) ml,高流量组44例、平均引流量(285±34) ml。组间引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组间发生脑积水(20.8%vs 52.3%,P=0.001)、硬膜下积液(30.2%vs 56.8%,P=0.008)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颅内感染方面(3.8%vs 2.3%,P=0.067 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脊液引流时间、引流量可能是脑积水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时程及高流量引流脑脊液的患者更易出现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2015-06—2018-06收治GCS评分6~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按伤后及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的时机分组,平均置管时间4d,以4d为界限分为早期腰大池外引流组和晚期腰大池外引流组,根据腰大池压力控制24h引流量,第1~3天平均每日引流量120~150mL,第4~7天平均每日引流量150~200mL,分析2组住院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脑疝的发生、脑血管痉挛、颅内感染、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脑梗死。结果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早期腰大池外引流治疗使脑脊液转清快、脑膜刺激征恢复时间短、临床症状缓解快、随访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比率低。结论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早期腰大池外引流治疗使患者受益较多,早期腰大池外引流我们建议不迟于4d,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深静脉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应用深静脉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19例患者,其中脑出血破入脑室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颅底骨折后脑脊液鼻漏2例,开颅术后脑脊液切口漏2例,术后颅内感染1例,所有患者均引流5~14 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深静脉导管行腰大池引流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深静脉导管应用于腰大池引流,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安全有效等特点,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病人致残率、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6例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对照组54例采用反复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对两组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脑积水发生率低,头痛、浅昏迷、持续时间及颅内压、脑脊液红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重度脑室出血(SVH)术后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尿激酶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减少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理论依据。方法所有患者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术后治疗组向侧脑室注入10万U UK,对照组注入2万U UK。两组患者术后0.5 h、24 h、72 h、5 d、7 d从侧脑室引流管抽取引流脑脊液,拔除侧脑室引流管后,行腰大池引流术,第5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6天经腰大池引流管抽取脑脊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脑脊液中上述细胞因子。结果治疗组脑脊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可尽快清除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内血肿,减少颅内感染,降低脑积水发生率,降低脑脊液中TNF-α、IL-1β因子含量,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在神经外科已得到广泛的开展,与传统的反复腰穿置换脑脊液等治疗手段相比,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1,2],我科自2002年9月~2005年3月运用硬膜外导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4例,与28例传统反复腰穿置换脑脊液治疗方法相比较,临床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者均来自于2002年9月~200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9岁~67岁,平均年龄39.7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4例,诊断…  相似文献   

9.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预后影响.方法 将SAH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脊液持续引流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人发生脑梗死、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采用GOS评价.结果 显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SAH的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tSAH的患者于开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行多次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GCS评分、脑脊液红细胞计数检测、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预后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自发性脑室出血病情危重,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方法的优缺点仍有争议。本荟萃分析旨在评估自发性脑室出血单纯脑室外引流与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和Google Scholar,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自2000年10月至2015年1月间关于自发性脑出血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引流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采用Rev Man 5.1软件对手术资料和预后等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7篇[5-12]随机对照试验满足文献纳入标准,共计510例患者,其中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患者239例,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者271例。荟萃分析显示,相对于单纯脑室外引流,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可加快血肿清除(p0.00001);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率(p0.00001);降低患者死亡率(p0.00001)。结论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安全、有效,较单纯脑室外引流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联合尿激酶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后脑出血后患者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edema,PHE)程度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张家界医院行立体定向联合尿激酶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的96名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以1∶1的比例对患者进行匹配,匹配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破入脑室、ICH评分、GCS评分、基线血肿体积、基线血糖、基线收缩压及基线舒张压。最终将完成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立体定向组)与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的各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结果两组均无治疗期间死亡病例。水肿延伸距离(Edema extension distance,EED)、血肿体积、血肿及水肿总体积随时间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肿体积及总体积的组别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EED在入院时,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3天相似(P 0. 05),治疗后第3天立体定向组EED大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立体定向组血肿体积在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7天显著少于药物治疗组(P 0. 01),且立体定向组总体积在第1天及第3天也小于药物治疗组(P 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1月(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与1月m RS评分相似(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虽能明显减轻占位效应,但可能不能改善PHE及近期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反常性脑疝2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于反常性脑疝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20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发生2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后期突发反常性脑疝患者的资料。2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例为腰大池引流后,另1例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均出现减压皮瓣凹陷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结果 1例经过腰穿紧急注入生理盐水40 mL,体位调整为头低脚高、头偏向颅骨缺损侧卧位,及输液扩容约4 h解除脑疝,意识状态好转;另1例分流后患者同样经体位调整,输液扩容治疗,瞳孔于处理后约10 h恢复,于恢复后第2天行颅骨修补治疗。结论 颅脑手术去骨瓣减压应早期修补,合并脑积水者修补分流一期手术为佳;过度引流及腰大池引流有反常性脑疝发生可能。出现反常性脑疝要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脑室冲洗与常规脑脊液置换在脑脊液蛋白增高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确诊为脑脊液蛋白增高脑积水病人90例。随机分成脑室冲洗组、脑室外引流组和腰大池外引流组,每组30例。脑室冲洗组行两侧脑室冲洗;脑室及腰大池外引流组行脑室和腰大池引流,3组病人脑脊液蛋白500 mg/L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术后7 d、14 d脑脊液蛋白含量、等待分流手术的时间、颅内感染及堵管发生率。结果脑室冲洗组等待分流手术的时间1.87 d,明显短于两常规组(P0.01),术后7 d脑脊液蛋白含量523.45 mg/L,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5),14 d后无明显差异。脑室外引流组颅内感染发生率30%,明显高于脑室冲洗组(P0.05)。3组堵管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脑室冲洗能明显加快脑脊液蛋白增高脑积水病人的手术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急性颅脑损伤不同治疗方法,特别是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本院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1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采用的新式治疗方案,尤其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时间,91例患者分为两组:早期组(48例,2006年前),后期组(43例,2006年后),对比早期组与后期组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总结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术后早期组1、3、7、15 d GCS评分均低于后期组(P0.05);术后15 d内早期组死亡18例,后期组死亡7例,早期组死亡率高于后期组(P0.05);术后15 d内早期组发生大面积脑梗塞10例,而后期组2例,早期组发生大面积脑梗塞率高于后期组(P0.05);6月良好功能恢复率后期组高于早期组(P0.05)。结论高原地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式,可以降低致死率、脑梗率和提高功能恢复良好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CT实时引导下软通道穿刺手术和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方法选取266例出血量在20~40毫升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208例采用CT实时引导下软通道穿刺血肿腔手术(穿刺组),58例患者行微创开颅手术(开颅组)。两组病人从住院天数、水肿期意识加深情况、再出血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平均住院天数(穿刺组11.53±0.418天VS开颅组11.30±0.778天)、入院3天GSC评分下降(穿刺组1.53±0.160分VS手术组1.48±0.232分)及再出血率(穿刺组1.92%VS开颅组1.72%)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出院时NIHSS评分提高方面,穿刺组较开颅组提高更显著(穿刺组2.98±0.247分VS开颅组2.05±0.186分,P 0.05)。结论对于基底节区中度脑出血患者,血肿腔穿刺手术和微创开颅手术比较,前者预后改善较后者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手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0~50 mL)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围手术期组(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加传统围手术期方案)和ERAS围手术期组(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加ERAS理念方案),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血清学指标等情况。结果 ERAS围手术期组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传统围手术期组(P<0.05)。与传统围手术期组相比,ERAS围手术期组患者监护室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ERAS围手术期组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均优于传统围手术期组(P<0.05)。ERAS围手术期组术后第3天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传统围手术期组(P<0.05)。两组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再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联合ERAS理念能减少患者术后应激,可加快恢复速度,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