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并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5~50个月(平均32.1个月),骨折固定后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38例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4~27周(平均18.3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26例,良8例,中4例;优良率为89.5%.结论 采用MIPO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三角肌入路运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采用PHLOS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对我科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的81例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对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和肩关节功能(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7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1.5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92.4%。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6周(8~17周)。结论应用经三角肌入路MIPO技术PHLOS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37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应用MIPO技术置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固定,并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结果 手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未见骨折再移位、无切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无肱骨头坏死、无内固定松动折断、无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时随访肩关节活动度正常. 结论 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超过5mm者,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牢靠,早期即可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能使肩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应用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O)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意义及手术方法。方法运用MIPO技术治疗2005年3月。2007年6月34例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运用MI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没有发生伤口感染坏死、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MIPO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时以微创来提供尽可能少受干扰的骨折愈合环境,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实、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符合生物学固定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5年2月采用MIPO治疗1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按AO分型:A型6例,B型3例,C型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AO系列的动力加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13个月(平均7.1个月)随访。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及肩关节疼痛-残疾指数评价术后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术后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恢复日常生活。无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且不增加桡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微创技术置入PHILOS钢板治疗肱骨干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微创接骨板固定(MIPO)技术置入PHILOS(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治疗肱骨干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1月~2009年8月,采用MIPO技术置入PHILOS钢板治疗23例肱骨干近端移位骨折。结果本组获随访6~17个月,平均11.3个月。X线片示22例于术后6个月内骨折达骨性愈合;1例因内固定松动发生延迟愈合,但无临床症状,于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至可。术后半年1例发生肩关节撞击征,取出内固定行功能锻炼后功能恢复至可。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优1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采用MIPO技术置入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减少骨不连发生率,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5例。采用Neer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顺利完成,25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0(10.85±3.25)周,Neer评分:优15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8.00%。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治疗对老年近端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但在操作上要遵循微创原则,仔细谨慎,尽量避免过多破坏肱骨头血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2017年5月,采用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41例。术后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4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肱骨近端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1例内固定位置偏高发生肩峰撞击综合征。本组手术操作时间55~11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50~130 mL,平均80 mL;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22例,良14例,可5例,优良率为90.2%。结论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显露直接、手术创伤小、内固定操作方便、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首先考虑的手术入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OTAⅡ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外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26例老年肱骨近端OTAⅡB型骨折患者。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按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与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优23例,良2例,差1例。结论前外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OTAⅡB型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微创技术(MIPO)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4-09诊治的85例肱骨近端骨折,40例采用手法复位MI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微创组),45例经传统胸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结果 85例获得平均22.6(12~48)个月随访。微创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7,P=0.221)。结论手法复位后经三角肌入路MI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早期缓解肩关节疼痛、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由于术中广泛剥离、牵拉骨折周围软组织、影响骨折端血供,传统接骨板在治疗肱骨骨折有较高的骨不连发生率和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率。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联合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7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MIPO组和对照组。MIPO组采用微创经皮接骨板置入技术进行骨折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功能恢复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MIPO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稍长,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稍短,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MIPO组的肩、肘关节活动度和DASH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微创、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迅速且良好等优点,应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锁定钢板系统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分别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与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对64例70处四肢骨折进行治疗,男45例,女19例;年龄17-69岁,平均36.8岁;股骨远端骨折16例19处,胫骨近端骨折28例31处,胫骨远端骨折8例8处,肱骨近端骨折12例12处.50处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骨折采用LISS固定,20处胫骨远端与肱骨近端骨折采用LCP同定.在影像增强器监视下先行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术于肌肉下骨膜外置入LISS或LCP,再次确认位置满意后通过导向器经皮拧入锁定螺钉.结果 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8.8个月.全部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折再移位、成角畸形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3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70~95分,平均87.5分,ROM 90°~130°,平均122°;踝关节AOFAS评分82~95分,平均91.4分;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82~94分,平均90.6分.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软组织创伤小、对骨骼血供影响小、骨折愈合快、手术感染率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锁定钢板无须紧贴骨面即可获得可靠的固定,不易发生骨折冉移位或内固定松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1月采用微创LCP治疗的23例(单侧22例,双侧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时间80~112min,平均92min;术中出血80~300mL,平均147mL。手术切口长度8.5~12.4cm,平均9.8cm。23例患者获随访4~13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随访期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其中解剖复位16侧,接近解剖复位8侧,无畸形愈合。未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无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物失效。按Neer评分标准,优11侧,良10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87.5%。结论微创LCP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固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尤其适合于NeerⅡ、Ⅲ型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内固定(MI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Ⅲ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2—03采用MIPO和ORIF治疗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ORIF组9例发生并发症。MIPO组6例发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Neer评分:ORIF组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MIPO组优10例,良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Ⅲ型)的治疗,ORIF与MIPO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用微创内固定技术(MI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其中行MIPO技术治疗25例,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0例,对术中和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AS 6.12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MIPO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不连和桡神经损伤发生率以及肘关节术后功能等方面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结论 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MIPO技术治疗不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更快地骨性愈合、获得良好的肩肘功能,而且同时具有不显露桡神经和减少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风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PHILOS),经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即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长型PHILOS结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复杂骨折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8~69岁,平均58.5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5~10 d。肱骨近端骨折中Neer分型2部分骨折2例,3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4例;肱骨干骨折中AO分型A1型3例,A2型1例,B1型5例,B2型2例,B3型3例,C1型2例,C3型2例。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Neer评分,肘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1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1例,12周内自行恢复;出现肩关节慢性轻度疼痛2例,予以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术后12个月18例全部达骨性愈合,无退钉或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按Neer评分,肩关节功能优7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为88.9%;按HSS评分,肘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长型PHILOS结合MIPO技术,具有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骨折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 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 (PHILO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injectable graft (MIIG). Methods: Patients who conformed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2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PHILOS alone and group B (29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PHILOS augmentation plus minimally invasive injectable graft (MIIG) X3 Hivisc.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performed regularly to check for complications, reduction loss and fracture healing by imaging.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was scored and clinical result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Neer scoring system.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and achieved fracture healing.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group A (six cases) was greater than in group B (one case), the differences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reduction loss in group A (2.9 ± 0.4 mm) was greater than in group B (1.5 ± 0.3 mm), this difference also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ccording to the Neer system,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76.2% in group A and 82.8% in group B. Conclusion: PHILOS using MIPPO and augmented with MIIG X3 Hivisc produces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 in aged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and the method has advantages such as relatively minor trauma, stable fixation,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better joint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