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炎症性肠病合并非息肉样轻度异型增生的病程特点,并依据文献资料,报道了该病采用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疗效,比较它们的作用强度,我们对COPD患者单独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及吸入上述两种药的复合制剂(combivent),观察其对肺功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前瞻性对比研究。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根...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我所30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从诊断时间、主要症状、心电图检查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提高对冠心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用重点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对云南西部居民区进行长期蚊类标本采集,生态习性与疾病关系调查,获得了大量蚊类标本及生态地理资料,云南西部居民区蚊类属种众多,生态习性复杂多样,蚊类与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两种国际诊断标准对230例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比较我国药物性肝损害常用的两种国际诊断标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总结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常用药物的种类。用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标准与Mafia评分标准,对23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重新诊断,比较这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异。结果230例患者中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用药物依次为:中药类、抗生素、解热镇痛类、抗结核药、心血管类、保健药、精神类药、皮肤病类、降糖药等。230例患者以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进行诊断,有149例(64.8%)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不能确定的有71例(30.9%),非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10例(4.3%);以Maria评分标准进行诊断,确定为药物性肝损害的无一例患者,可能性大的有55例(23.9%),不能确定、仅仅为可能的126例(54.8%),可能性小的有33例(14.3%),可除外药物性肝损害的有16例(7.0%)。结论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标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比Maria评分标准高,但还需进行改进修正。  相似文献   

6.
肾素基因在乳鼠心肌与非心肌细胞的转录表达及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NA狭缝杂交技术,观察了肾素基因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与非心肌细胞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对其表达的影响,同时还了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这两类细胞DNA合成的作用。结果表明:这两类细胞中均有肾素基因的表达;AngⅡ对其表达有负性调节作用。而卡托普利可抑制非心肌细胞的^3H-TdR掺入率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但对心肌细胞^3H-TdR掺入率只在较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胞疗法是区别于传统药物的新兴疗法,其中免疫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治疗肝脏疾病最有前景的两类细胞,其展现的治疗效果已经初见成效。本文对肝脏疾病领域相关的细胞疗法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不同细胞疗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并对细胞疗法在肝脏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医肝病临床辨治思路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中医肝病,似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中医肝病,其辨治范围包括肝气、肝火、肝风、肝热、肝阳、肝郁、肝厥、肝虚、肝实等;一类为现代中医肝病,其对象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谢异常性肝病、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等所有肝脏疾病,两类肝病均可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论治。本文所论中医肝病主要指后者,拟在中医传统的理论指导下,对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癌等临床常规肝病的辨治思路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役军人AIDS知识及相关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现役军人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军队开展AIDS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答卷、讲解和提问,进行AIDS知识的考核调查和宣传教育。结果 (1)干部组知识层次高于战士组,AIDS知识、预防措施及AIDS相关态度回答正确率显著高于战士组(P<0.001);(2)对主要传播途径和采用安全套进行预防等知识的掌握正确率>90%;对蚊虫叮咬、公用马桶、拥抱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明显较低,63.28%的战士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与AIDS病人区别不清;(3)70.00%的现役军人同情AIDS病人,但同意像往常一样交往的干部占40.00%,战士占26.95%。结论 部队战士对AIDS知识的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强战士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43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帮助临床医师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象、肝功能试验、病原学标志,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合诊断。结果:引起肝病的有关药物中,性激素药占13.9%,抗炎药占11.6%,抗结核类药占9.3%,心血管类药占4.6%,抗精神失常药占4.6%,泻药占4.6%,磺胺类药占2.3%,抗震颤麻痹药占2.3%,中草药类占30.2%,其他类药物占16.2%。临床分类:41例急性药物性肝病,其中肝细胞损伤型31例,胆汁淤滞型8例,混合型2例。2例为慢性药物性肝病。结论:临床上一旦明确诊断,立即停用有关药物,预后良好,本组中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路径和方法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进行药学监护,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护,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值,对比两组患者用药的情况和圣乔治问卷调查表。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发现,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EV1%两组内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发现实验组用药的种数、规律用药的比例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圣乔治问卷调查情况得分:实验组在疾病影响、活动能力、症状部分3组指标上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进行药理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使患者规律用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比较高的价值,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对62例确诊为COPD患者吸入舒利迭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和肺通气功能观察对比,评价药物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显著变化。治疗前后FEV1,FEV1/FEV预计值和FEV1/FVC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利迭可以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Th1/Th2类细胞因子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分为Th1和Th2两大类。Th1类细胞因子包括IL-2、IFN-γ等,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反应,在胞内寄生菌、原虫或病毒感染中起保护但也参与自身免疫及某些慢性下性疾病的免疫病理过程。Th2类细胞因子包括IL-4IL-5等,主要介导体认免疫反应,在蠕虫感染中起保护作用,但在特应个体可触发变态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点,我们将441例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并发CHD分为两组,并对其血压昼夜节律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应急作训战士心率变异的影响 ,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对应急作训战士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被试者为 60名新入伍 18岁~ 2 2岁战士 ,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组 (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 10丸 ,每日 3次 ,共 7d)、对照组 (服用安慰剂 )。采用Holter记录作训前 10min、作训中 3 0min及作训后 2 0min的心电信号 ,进行心率变异 (HRV)分析。结果 :两组战士在作训中LF均升高 ,HF下降 ,LF/HF升高 ,对照组较复方丹参滴丸组LF升高更显著 (P <0 .0 5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提高战士应急作训时的心率变异性 ,对应急作训战士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报告4例类鼻疽肺病,并对类鼻疽肺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诊断治疗问题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43例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对43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帮助临床医师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象、肝功能试验、病原学标志,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合诊断。结果:引起肝病的有关药物中,性激素药占13.9%,抗炎药占11.6%,抗结核类药占9.3%,心血管类药占4.6%,抗精神失常药占4.6%,泻药占4.6%,磺胺类药占2.3%,抗震颤麻痹药占2.3%,中草药类占30.2%,其他类药物占1  相似文献   

18.
对首钢居民区1974~1981年和1982~1991年,两个时期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猝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发现:1982~1991年较1974~1981年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36.4%、60.01%和23.60%、53.54%,而冠心病猝死率上升5.82%。前者下降原因可能与长期坚持开展人群高血压防治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服药前后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含量变化(摘要)张明旭,胡治琦,杜修海,高福兴我们测定了各期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心钠素的含量,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这两种肽类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对象和方法:高血压病患者40例(男24...  相似文献   

20.
肖强  李元民  许学国 《山东医药》2006,46(25):51-52
根据再次冠脉造影结果,将91例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及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对两组临床情况及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再狭窄组胆固醇高于非再狭窄组,总胆红素低于非再狭窄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胆固醇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总胆红素是再棼窄的保护因素。提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水平胆红素可降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