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以往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的命名及分类较为混乱。广义上讲,副神经节瘤包括肾上腺内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肾上腺髓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副神经节,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瘤称之为嗜铬细胞瘤[1],约占副神经节瘤的85%。狭义的副神经节瘤是指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的肿瘤,为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包括来自交感神经(胸部、腹部及盆部)和副交感神经(头颈部)者。前者多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后者则  相似文献   

2.
对25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像检查方法诊断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的价值。8例位于腹主动脉旁占(8/25),14例位于头颈部占14/25(9例颈动脉体瘤,位于颈、内动脉分叉处,占9/25;5例颈静脉球瘤占5/25,其中3例合并中耳鼓室球瘤占3/25,1例经颈静孔延至蝶窦及斜坡占1/25),2例位于内脏(1例位于膀胱,占1/25;1例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粘膜下占1/25),2例位于椎管内占2/25。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CT、MR)特点的总结,有利于提高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医院对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断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肿瘤,1908年Alezai’s和Peyron首先报道了一组副神经节瘤病,1912年Pick建议将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命名为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外嗜铬性肿瘤称副神经节瘤。一般将位于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通常以其解剖部位命名,据相关学者统计,55.2%位于腹膜后区域;25.6%位于头颈部;5.6%位于膀胱;3.2%位于纵隔[1]。肝脏原发性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对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8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中,位于颈动脉体6例,颈静脉球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2例,膀胱副神经节2例,后纵隔1例,马尾副神经节2例,L2棘突1例,均为单发病灶.全部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8例肿瘤均明显强化,其中6例颈动脉体瘤及4例颈静脉球瘤内均可见明显流空信号,呈典型的"盐和胡椒征",余肿瘤内均未见明确流空血管.结论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好发生于头颈部,MRI多具有典型的"盐和胡椒征"表现;也可发生于腹膜后、膀胱、后纵隔、马尾及骨等其他部位,影像学表现常不典型,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良恶性判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病例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15例,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4.9岁。肿瘤位于腹膜后6例,头颈部6例,纵隔、胆囊、腰椎管内各1例。有功能的3例,无功能的12例;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两种细胞组成,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g A、Syn、NSE、vimentin及S-100均(+),CK、EMA(-)。结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依据组织形态学特点与免疫组化特征性表达。  相似文献   

6.
<正>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肿瘤,1908年Alezai′s和Peyron首先报道了一组副神经节瘤病,1912年Pick建议将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命名为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外嗜铬性肿瘤称副神经瘤。原发性肝副节瘤极为罕见,经检索全国相关文献公开4例报道,国外鲜见相关文献报道。本院于2013年4月收治1例原发性肝脏副神经节瘤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2岁。反复间断性右上腹疼痛2年,加重4d,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与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一种较少见的肿瘤,其中5%~10%的副神经节瘤发生在肾上腺外,笔者搜集本院2005年3月~200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8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发病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副神经节瘤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晓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81-1683
嗜铬细胞瘤多位于肾上腺髓质,约有10%发生在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我院1993年2月~2007年7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副神经节瘤11例,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球-鼓室副神经节瘤(glomus jugulare-tympanicum paraganlioma,亦称颈静脉球瘤)包括颈静脉球体瘤和鼓室体瘤。前者来源于颈静脉球拱部球体,后者来源于鼓岬黏膜下鼓室神经丛,均起源于副神经节,称为副神经节瘤(简称副节瘤)。副神经节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神经嵴细胞分化、聚集后形成的一组对体内血氧、二氧化碳分压和pH非常敏感的化学感受器,能合成、储存和分泌儿茶酚胺,产生多种肽类、神经激素及嗜铬颗粒蛋白。副神经节主要沿人体中轴两侧对称性分布,青春期后大部分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退化,残留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探讨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肾上腺区脓肿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反复胸痛10 d,咳嗽、咳痰3 d,胸痛再发6 h入院。入院后完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腹部增强CT及内分泌功能检查,诊断为右肾上腺区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切开肿物时血压剧烈波动,术中冷冻病理检查考虑肾上腺实质来源肿瘤,行右肾上腺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后2周行内分泌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行PET-CT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转移灶。随访1年,定期复查上腹部超声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是一种少见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前易误诊。临床上对类似本文患者手术探查时若患者血压剧烈波动应考虑到副神经节瘤,要及时行冷冻病理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11.
正Carney三联征在1977年首次被Carney报道。Carney三联征包括胃肠道间质瘤、肺软骨瘤、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在临床中只有少数病例表现为完全性卡尼三联征,大多数病例仅发现其中两种肿瘤,即可以被诊断为"不完全性卡尼三联征"~([1])。不完全性卡尼三联征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合并肺软骨瘤较为常见[2]。本文报道一例GIST合并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病例。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既往乳腺癌病史,因"发现胃黏膜下肿物;乳腺癌术后"入院。  相似文献   

12.
<正>嗜铬细胞瘤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根据肿瘤是来自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将副神经节瘤分为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及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某些病人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1]。本科于2015年4月收治了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在我科行左侧肾上腺肿  相似文献   

13.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ganglioneuroblastoma,GNB)为原始神经脊细胞或神经母细胞不能正常发育成熟或退化所形成的一种混合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为成熟神经节细胞瘤和恶性神经母细胞瘤共存,两者之间可转化.2017 版《WHO 肾上腺肿瘤新分类》中将此病分类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1-2].GNB临床罕见.绝大部分发生在儿童,婴幼儿少见[2].  相似文献   

14.
副神经节瘤又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是来源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副神经节)的肿瘤,可具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临床表现为严重的高血压及相关症状,少数无明显症状由体检发现.1906年由Alezais和Peyron首先描述.1912年Pick提出将肾上腺髓质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称为嗜铬细胞瘤,而将肾上腺外嗜铬组织来源的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过去认为占所有嗜铬细胞瘤总数的10%,近年来文献报告发病率明显升高等[1].而单独发生于马尾神经的极罕见,我们最近诊断及治疗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例老年男性患者,同时合并左颈部副神经节瘤、心脏副神经节瘤及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罕见,病情复杂,诊治难度大,经2次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我院先后为患者切除心脏和右肾上腺病灶,术后患者顺利出院,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患者的诊治过程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可在疑难重症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是一种分泌儿茶酚胺的肾上腺肿瘤,在孕妇中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低流行率和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结合导致了诊断以及治疗困难。本研究通过对5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发现4例患者均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高血压,每个病例发病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无法手术者可...  相似文献   

17.
庞增粉  王春英 《护理研究》2004,18(3):560-560
颈动脉副神经节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颈动脉三角区的肿瘤,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少数恶性副神经节瘤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我院于2002年10月为1例左颈动脉恶性副神经节瘤伴纵隔转移病人实行左颈动脉体瘤切除及纵隔肿瘤切除术,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静脉鼓室球瘤是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属化学感受器肿瘤,也称为血管球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为一组组织形态学相似,来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  相似文献   

19.
邓开鸿  唐汉军 《华西医学》2004,19(1):F002-F003
颈静脉球瘤,又名副神经节瘤。是原发于颈静脉孔区,由神经末梢网和小血管组成的神经血管球瘤,常呈球形或结节状生长,由基底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支供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组织来源的肿瘤主要包括两大类,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称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见图1),而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的,称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两者统称为PHEO。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大多数嗜铬细胞在出生后不久逐渐消退,其余90%的嗜铬细胞位于肾上腺髓质中,另10%分布于主动脉旁的副神经节丛,故PGL以腹主动脉旁(见图2)、肾门及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