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36-1238
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分别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病""胸痹心痛"等范畴,两者病位虽然不同,但联系却相当紧密。心脑血管病的病位在心脑之络脉,络、脉是心脑沟通的渠道,其病理基础络脉损伤,络脉失养、络脉瘀阻及毒损络脉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因此从络病理论探讨心脑同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心脑同治明确了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2.
论心脑同治     
庄欣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95-1896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心脑之间病理、生理的联系,论述了心脑同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论心脑同治     
庄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95-1896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心脑之间病理、生理的联系,论述了心脑同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存质量,增加疾病负担。心脑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脑同治”是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探究二者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现状对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心脑同治”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溯源,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异病同源,心脑以血为基、神明相统;并阐述了心脑同治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相同、共患疾病夹杂,而神经体液反射失调、内分泌及免疫调节紊乱等可影响彼此功能。同时探讨了心脑同治中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效应,发现此类中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调控起到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结合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对中医药心脑同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实践策略做出思考与展望,从关注重点人群、聚焦优势病种、发挥中医药价值、科学阐释心脑同治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转化应用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病名入手,从因虚致实,痰瘀互结,毒损络脉,血脉痹阻几个方面浅谈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西医主要从动脉粥样硬化入手浅谈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并对二者进行对照,为心脑合病异病同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季帅  张军平  吕仕超  杨萃 《中医杂志》2013,54(2):114-116
心脑同治学说是基于共同的病位——心脑之络脉而提出的异病同治的治疗思路,虽有在心、在脑之别,但是心与脑之间有络脉直接联属,心脑血管疾病在病位、病因及病机演变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心脑互为体用,共主神明,一处神明伤,则两处神俱伤.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见心病而兼治脑,见脑病而兼顾心.冰片在循环系统的治疗中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自古以来医家多以佐使之药用之.冰片不仅具有引药上行,促使脑组织中药物浓度升高,治疗脑系疾病的作用;而且具有引药旁行,促使血药浓度升高,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冰片及含冰片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药多靶点以及整和调理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心脑相关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家对心和脑相互关系的概括,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在藏象学说中,心脑虽分属于五脏和奇恒之腑,但其结构与功能之间却存在着密切联系。该文从心脑与神明的关系、心脑与络脉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和完善"心脑相关"理论的科学内涵,不仅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完善与创新,更有利于临床医师运用该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论心脑血管疾病的脑心同治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从现代医学和中医理论两方面分析和探讨心脑之间生理和病理的联系,可以得出脑心同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李虹 《中医研究》2015,28(1):36-38
"脑心同治"的提出为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虚标实、久病入络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痰瘀互结、络脉瘀阻是其共同的发病机制;其实质是虚、瘀、痰并存。在临床上从改善脑和心的供血入手,采用逐瘀通络,益气生血等治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在老年心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阳还五汤在老年心脑疾病中的应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226001)吴干银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所见,老年病的发生、发展多与虚损有关。大量文献资料也证实气虚血瘀是导致衰老和多种老年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据此笔者采用王清...  相似文献   

11.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自先秦以来就有所记载和应用。通过观察舌下络脉的形态和色泽,可用于了解气血的运行,亦可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正常人舌下络脉常隐现于舌下,不增粗,无曲张,多为淡紫色。对于异常舌下络脉的判别,现有等级分度法和评分法两种类型。近年来,逐渐证实舌下络脉对于血瘀证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较好的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的情况,在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癌症等方面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试述舌下络脉变化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舌下络脉的淤滞征象能直接反映血液流通情况,因此对诊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心同治"理论是指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治疗和同法治疗,其秉承了"异病同治"的基础理论。中医对心与脑的关系有着心脑相通的认识,西医也认为脑和心关系非常密切,并且心脑血管疾病都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以上可为"脑心同治"提供了可性行。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锦  乔嘉斌 《吉林中医药》2008,28(2):152-154
高血压病(E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十余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且严重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治品老中医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见长的重庆著名中医专家,其每日临证所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下10例。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对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思路,尤其依凭舌下络脉瘀滞程度判断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而选择相应药物治疗的经验感触颇深,特作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6.
心脑血管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目前,我国每15s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管疾病和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04年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心脑血管疾  相似文献   

17.
络脉不通,有轻有重,所以对血管的影响分为多种情况,但总起来讲最终都是损伤心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痰瘀学说论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以期有效发挥中医特色、指导临床。方法:根据中医学理论,从病位、病理因素、病机等角度循证探源,采取化痰瘀、活血脉治法配伍用药,治疗归属血脉病范畴的心脑血管疾病,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用治以痰瘀互结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疗效可观。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归属中医"血脉病"范畴,病位在"血脉",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瘀",以"杂者钝"总括病机,治疗化其痰瘀、活其血脉,在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中能有效发挥中医特色,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20,(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心脑宁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CVD)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及文献检索收集心脑宁胶囊所含化合物,通过类药五原则和生物利用度筛选活性化合物,采用Targetnet数据库及CTD数据库获得相关靶点及对应疾病。利用Cytoscape3.5.1网络可视化工具构建网络图。最终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库对关键靶点进行生物通路分析。结果:经筛选得到心脑宁胶囊中175个活性化合物,可通过作用于NOS2、NOS3、PTGS2及PTGS1等关键靶点调控VEGF、cAMP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对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及脑缺血等疾病发挥作用,表明心脑宁胶囊的多成分、多通路共同作用于CCVD的治疗。结论: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心脑宁胶囊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舌下络脉诊为中医传统诊法之一,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疾病及血瘀证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对舌下络脉诊的称谓非常混乱,其观测方法虽然比较一致,但其标准却未统一,在许多环节上尚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时舌下络脉诊法的命名和观察标准进行统一。按照D.M.E.原则,实施严谨的科研设计,进行大样本的临床观察,以论证舌下络脉诊法的科学性和使用效度。同时,扩大病种研究将有利于舌下络脉诊法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