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肝移植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肝移植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术后6个月后采用患者依从性问卷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 QL-Index)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总分为(8.22±0.46)分,对照组为(6.74±0.4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0,P<0.01);干预组在服药、饮食、锻炼和自我监测护理方面的依从性好的患者分别为28,26,22,24例,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5,4.36,4.44,4.80;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肝移植患者的术后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患者出院电话访问管理的效果。方法将67例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出院后给予电话跟踪访问,共5次,采用腹膜透析知识测评问卷、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价电话访问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知识掌握程度为优52.9%,良38.2%,差8.8%,对照组分别为24.2%,30.3%,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252, P=0.001);干预组患者睡眠、躯体活动、精力、疼痛、情绪反应、社会孤独感得分分别为(10.6±6.3),(8.9±5.2),(22.3±0.5),(18.6±7.3),(13.6±9.3),(15.7±7.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36,6.532,7.674,8.213,6.567,7.324;P<0.01);干预组患者对科主任、、主诊医师、普通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跟踪访问和指导,可以提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水平和出院后6个月治疗依从性。结果出院时聚焦解决模式组NASH健康知识掌握达到优的患者占90.0%,对照组占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总分(238.3±24.68)分,高于对照组的(201.53±2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8,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完全依从患者占86.6%,对照组占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6,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NASH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知识-动机-行为技能模型用于提高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给予6个月的知识-动机-行为技能模型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性健康教育指导,通过每月门诊问卷和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自我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改变其行为技能,从而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模式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卵巢癌患者化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2月化疗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PDCA模式与ABC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遵医用药、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及康复实施维度的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82,7.225,7.314,10.098;P<0.01)。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6.75±5.42)分,高于对照组的(49.55±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1,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总分为(91.35±3.48)分,高于对照组的(63.53±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1,P<0.05)。结论采用PDCA模式与ABC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卵巢癌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护患间的合作,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和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口腔门诊就诊的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干预组接受系统强化糖尿病教育、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家庭护理干预,定期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对照组常规治疗,一般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总体评分为(83.5±1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5±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家庭”互动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于教育前、教育后6个月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简明生活质量量表( 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前干预组、对照组患者GSES评分分别为(19.90±2.17),(20.40±2.28)分,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两组评分分别为(32.90±1.41),(24.28±1.52)分,均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84,8.77;P<0.05);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5);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上得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状态方面,干预组、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50.15±2.11),(61.68±1.70)分,干预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92,P<0.05)。结论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缓解抑郁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将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预见性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 QOL-BREF量表)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为(15.54±3.59)分,高于对照组的(11.48±3.54)分( 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分别为生理领域(19.64±6.26)分、心理领域(18.16±5.52)分、社会领域(18.09±4.96)分、环境领域(18.65±5.81)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应评分(14.42±4.40)分、(13.43±4.33)分、(14.89±4.27)分、(13.93±4.98)分( P<0.05)。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实施预见性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人群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健康体检筛查的代谢综合征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 n=180)和对照组( n=178),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告知、发放相关宣传折页、自由参加健康讲座;干预组制订系统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转变方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利用信息化手段督促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定期追踪随访。干预2年后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经过2年系统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患者健康行为转变率由25.56%上升至70.00%,对照组仅从26.97%上升至4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10, P<0.05);干预组患者在健康知识、健康信念转变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5.7±3.2)、腹围(82.3±8.6)cm、收缩压(126.14±15.21)mmHg、舒张压(80.12±6.02)mmHg、空腹血糖(5.78±0.76)mmol/L、总胆固醇(5.40±0.84)mmol/L、三酰甘油(2.38±0.4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36±0.90)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7,2.976,7.065,15.210,10.233,5.307,4.450,7.963;P<0.05)。结论系统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手段可以增强代谢综合征人群自我管理意识并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专业合作型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的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居家自我管理方法,研究组实施多专业合作护理干预,定期给予治疗、护理、心理以及营养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SSRS,SCL-90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会支持总分为(47.56±7.32)分,高于对照组(41.21±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P〈0.01);SCL-90总分研究组为(120.24±21.54)分,低于对照组(143.18±32.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1);研究组其他SSRS分量表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专业合作型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能提高社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对身心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 E康复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退出和失访6例,资料不完整6例,最终调查对象1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4)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n=84)实施5 E康复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鼓励、教育、锻炼、工作及评估。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的8个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8个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3个维度得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个维度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个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5 E为核心的康复模式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务人员可以采用5 E康复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和行为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内分泌科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入院次日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足部预防护理知识及行为调查表进行评估,进行足部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PBL教育模式。出院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干预管理6个月,了解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足部预防护理知识及行为测试评分、足部患病情况及遵医行为等。结果随访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足部防护知识及行为均有明显提高(均P<0.01);足部评估11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遵医行为6项指标差异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PBL模式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足患病风险和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一2011年12月收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的腹膜透析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严格参照我院营养科制订的食谱,由护士指导患者,落实饮食干预;对照组按常规饮食。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观察营养状况指标情况。结果经过4年的跟踪随访,除9例患者因各种原因转血液透析外,其余患者仍继续维持腹膜透析,饮食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状况与营养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的肾功能和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效果,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实施专科健康教育,对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PCI术后的406例患者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08例和对照组198例。观察组应用专科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表完成院内健康宣教,出院后由专职人员进行4次电话回访,了解健康状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21%,8.17%,低于对照组的31.82%,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78,10.382;P<0.05)。观察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SAQ)各维度得分中,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分别为(82.17±15.15),(89.05±2.25),(82.21±10.47),(77.05±18.0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00±16.85),(75.50±9.10),(70.88±7.48),(64.62±1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45,5.873,9.312,12.311;P<0.05)。结论专科健康教育对PCI术后患者疾病恢复起到重要的保障及指导作用,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再住院率。使患者在生理健康、心脏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改善,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治疗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长期居住的8~12岁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为延迟干预组,给予一般常规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PedsQLTM哮喘特异性量表、疗效指标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价,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儿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量表总分(92.02±3.18)分,最大呼吸流量(PEF)值(96.5±4.4)%,均高于对照组的(88.90±2.98)分,(8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55,12.124;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儿发作次数(1.7±1.2)次、急诊次数(1.1±1.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3.8±2.3)次,(2.4±1.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70,5.656;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泌尿外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0例膀胱肿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5,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身体、家庭、认知、情感、社会功能方面评分分别为(57.10±1.10),(53.50±1.50),(55.85±1.67),(52.35±1.87),(51.50±0.5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0±0.30),(44.38±1.30),(45.00±1.47),(41.85±1.47),(41.30±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1,3.08,3.24,3.46,4.03;P〈0.05)。结论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乐观水平及不同透析方式对患者乐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52例(A组),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54例(B组)及健康对照79例(C组),测量患者透析前后乐观水平.[结果]A组的乐观分值为3.87±1.03,B组为3.91±1.07,均明显低于C组(4.29±1.10),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自费患者乐观评分低于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开始透析3个月以内及24个月以后,A组患者的乐观评分与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透析4~12个月,A组的乐观评分为3.38±0.92,明显低于B组4.24±0.93(P=0.028),但透析13~24个月,A组的乐观评分增至4.33±0.82,高于B组3.14±0.9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3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规律透析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障碍,HD患者与PD患者在不同透析时间段的乐观水平有差别,医护人员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对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6例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104例和实验组10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出院前1 d和出院1个月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1);出院1个月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能提高青光眼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7):48-49,74
目的探讨应用流程警示图预防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收治的居家腹膜透析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向其发放居家腹膜透析流程警示图。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对腹膜透析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流程警示图的应用可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