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合高压氧(HBO)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改善,康复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药物治疗配合早期康复介入做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治疗组、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按运动功能评定Fugl2Meyer(FMA)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评定,对照组与治疗组FMA及ADL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障碍,但配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探讨减轻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将6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A组)和高压氧治疗组(B组).两组的药物及康复治疗相同.A组在病情稳定、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开始行高压氧治疗.B组则在药物控制下或手术治疗渡过危险期后即行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穴位注射法、拔罐疗法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三联疗法(针刺疗法、穴位注射法、拔罐疗法)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中医三联疗法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FAM、BI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FAM、B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运用中医三联疗法联合电子生物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结合汤氏头针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治疗组在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和汤氏头针疗法,然后应用MBI测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单纯药物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为对照组,并于2个疗程、12周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的MBI评分均逐步提高,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MBI评分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汤氏头针疗法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相同,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结果:采用FMA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ADL评定,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康复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残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对患者开展康复治疗,观察组应用运动疗法联合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对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结果:经过相应方式治疗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分别为(76.95±25.97)分和(69.43±30.74)分,高于对照组的(40.47±22.83)分和(48.67±25.9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康复训练及心理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 2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针灸、功能锻炼、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及心理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三个月测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较治疗前降低,但两组治愈率及治愈加显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康复训练及心理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对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早期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予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予综合康复训练,4周后采用Brunnstrom偏瘫下肢功能评定法、简式Fugl-Meyer评定法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Brunnstrom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FMA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患者应用床边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可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32例)和治疗组:MRP(33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12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升高(P〈0.05)。结论 MRP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育山  符俏  曹贤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48-1450,1455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所有病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明  陈冬青 《河北医学》2006,12(9):851-854
目的:研究运用易化技术和感应电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影响情况。方法:64例患者为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易化技术加感应电治疗)和对照组(单予易化技术治疗)。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即接受康复治疗。通过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法评定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评定并发症情况。首次评定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再次评定在康复治疗后第10周,由同一医师进行。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及并发症种类及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2级8例,3级22例,4级17例,5级6例,对照组2级13例,3级27例,4级11例,5级2例。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种类及数量分别做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减少瘫肢并发症,使上肢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加快康复进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介入综合康复疗法对患者肢体的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以及治疗疗效比较。方法将本院2006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使用改良的Fugl-Meyer(FMA)上下肢体综合功能评分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Lindmark评定量表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后FMA、MBI、生存质量、Lindmark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疗法的介入能缓解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结合针灸、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行综合康复、针灸、高压氧;对照组仅给针灸、高压氧。治疗前及治疗30d后,运用Fugl-Meyer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标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早期康复组有效110例,有效率达92.60%,而对照组有效92例,有效率为7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FMA与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结合针灸、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患者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2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280例患者中确诊为卒中后抑郁者62例,将32例接受早期干预治疗的卒中后抑郁者为观察组,30例未接受早期干预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脑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变部位、偏瘫严重程度与患者脑卒中后抑郁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及卒中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1、3及6个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MBI评分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变部位、偏瘫严重程度是脑卒中患者发现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显著优于未干预者,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及对照组(6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Bobath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用FMA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Barthel指效(B1)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MA、BI积分均明显增加,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急性脑卒中偏瘫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穴组40例予穴位按压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点穴组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