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趾深部组织缺损修复是临床一大难题,既往多以缩短足趾为代价修复创面或通过交腿皮瓣修复。我们自1994年以来应用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组织缺损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12~4 6岁,平均年龄2 8岁。发病原因中,外伤缺损4例,糖尿病溃疡2例,电烧伤2例。缺损最小面积为2cm×3cm ,最大为4cm×5cm ,其中7例合并趾骨外露。1 2 手术方法 (1)皮瓣设计:足背皮瓣的轴线为足背动脉体表投影线。沿足背动脉向远侧触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处即为足背动脉穿入第一跖骨间隙移行于足底深支的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1998年至2010年应用足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9例,其中外伤4例,骨髓炎3例,肿物2例,皮瓣面积4cm×4cm~6cm×8cm。结果皮瓣及皮肤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2年。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较正常足跟组织柔软、可耐磨、外形轮廓满意。结论足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腿内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底巨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5~2007年采用小腿内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底巨大皮肤缺损36例,缺损面积8cm×6cm×~10cm×8cm.皮瓣面积10cm×8cm~12cm×9cm.供区均采用中厚皮片移植覆盖.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血管危象及感染,创面均1期愈合.随访28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外形良好,无1例溃疡形成及肿瘤复发.不影响穿鞋,但皮瓣感觉均无.结论 小腿内侧逆转皮瓣厚薄适中,色泽较好,可供面积最大可达25cm × 15cm,血管解剖恒定,血管口径粗大,血管蒂较长,供区较隐蔽,术后对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修复足底巨大皮肤缺损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外伤导致皮肤缺损创面8例,跟骨慢性骨髓炎皮肤缺损3例,糖尿病足慢性溃疡创面2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2.5cm×11cm。结果:11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糖尿病慢性溃疡皮肤缺损因清创范围不足,术后皮瓣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延期愈合,1例足背创面因暗道转移,术后蒂部受压,皮瓣肿胀、淤血,需第2天急诊手术探查减压,经减压、换药处理,创面愈合,仅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解剖明确,操作简单,不牺牲知名血管,损伤小,血供好,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肢体远端(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串联静脉皮瓣修复手掌穿通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6月,采用共用一组静脉的游离串联静脉皮瓣一次修复穿通伤后手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共5例,均为手掌穿通伤后手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缺损面积:7.0 cm×4.0 cm~2.5 cm × 2.0 cm.皮瓣供区均为伤侧前臂掌面,皮瓣血管均与指总动脉、掌背浅静脉吻合,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该组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随访3~10个月,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游离串联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掌穿通伤后手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用一个皮瓣的血管吻合同时修复两个创面,临床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L形皮瓣在体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与经验。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8月,应用L形皮瓣修复面部、躯干及肢体皮肤缺损20例。其中面颈部12例,躯干4例,四肢4例,缺损面积最小者0.5cm×0.8cm,最大者7cm×10cm。结果术后除1例皮瓣尖端表皮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结论L形皮瓣具有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及转移后张力分布均匀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面颈部面积不大但又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最小为14cm×9cm,最大为18cm×15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没有出现溃疡,创面全部愈合。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体会.方法:用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6例.皮瓣切取范围5cm×5cm~15cm×1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4例6个月~3年,皮瓣外观功能均良好,质地接近正常,负重后无溃疡发生.结论:足跟部为负重区,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要求较高,以质地接近的皮瓣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高位穿支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25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15~61岁,平均3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cm×3cm~7cm×14cm;创面采用胫后动脉高位穿支蒂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皮瓣面积为3cm×5cm~9cm×18cm,病程7天至2月。结果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骨外露创面及供区Ⅰ期愈合。其中2例因切取平面达腘窝平面上2cm,术后皮瓣远端约2cm×3cm表皮青紫,经换药拆线松解蒂部后皮瓣完全存活,1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3月,平均18月。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良好。随访病例6月后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高位穿支供血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供区损害小,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良好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6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8cm×12cm~24cm×14cm。结果:1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存活率高,血运丰富,部位隐蔽,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回顾我院运用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体会,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选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获随访3个月以上的病人48例(48块皮瓣)。软组织缺损面积12cm×5cm~26cm×16cm,皮瓣面积13cm×6cm~27cm×17cm。术后随访3~48个月,对皮瓣的外形、血液循环和感觉进行观测。结果本组48块皮瓣,完全成活47例;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吻合股外侧皮神经36例,其中30例恢复保护性感觉,未吻合皮神经12例中4例恢复保护性感觉,2例手部皮瓣出现烫伤后溃疡经换药后疤痕愈合。吻合皮神经组与未吻合皮神经组相比较,保护性感觉的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术前多普勒定位随意型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19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约3 cm×6 cm~6 cm×18 cm.术前进行创面处理及多普勒定位皮瓣穿支血管,以多普勒探测的穿支血管为旋转点,结合创面大小,设计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穿支动脉分别来源于胫后动脉10例,腓动脉6例,腓肠内侧动脉3例.皮瓣面积3 cm×8 cm~8 cm×23 cm.本组11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无皮瓣淤紫及水泡;8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等对症治疗后愈合,其中2例经二期植皮覆盖创面.8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11例供区经植皮后完全愈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随访皮瓣颜色红润,质地优良,外观臃肿不明显,弹性良好.结论 术前应用多普勒定位随意型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设计科学、血流符合生理、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临床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31-34
目的讨论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严重烧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16年1月应用腓肠神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严重烧烫伤患者37例。创面范围为3.2 cm×3.1 cm~4.2 cm×5.5 cm。经清创、VCA治疗至创面新鲜后,采用大小为4.2 cm×4.1 cm~5.1 cm×7.0 cm的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严重烧烫伤,蒂部的小隐静脉予以结扎,腓浅神经与腓肠神经近侧断端予以吻合,供区直接封闭或者游离植皮。结果所有37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足踝部严重烫伤创面得到修复,供区伤口愈合良好。术后进行随访,时间6~15个月,示皮瓣质地和外形均良好。皮瓣感觉恢复满意,均达到S3+。结论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予以修复足踝部严重烧烫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足跟部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足底外侧皮瓣、足外侧皮瓣、足背皮瓣、内踝上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组织缺损17例,皮瓣均含有感觉神经,皮瓣切取面积6 cm×4 cm~14 cm×10 cm。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30个月随访,依据足跟的感觉和行走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优8例(47.0%),良7例(41.2%),可2例(11.8%),优良率88.2%。结论足跟部组织缺损首选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创面较大的可选用小腿远端蒂皮瓣,局部皮瓣无法利用者,可考虑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5.
带蒂腓骨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或骨皮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方法切取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19例,其中14例伴有皮肤缺损,腓骨移植长度为4~10cm,皮瓣面积为3cm×5cm~7cm×18cm。结果 5例腓骨瓣及14例腓骨骨皮瓣全部成活。15例患者获得6个月~2年(平均9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带血管瓣的腓骨瓣是修复下肢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深度创面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祥洲  李勇  徐东卫  李方奇  杨蔚 《安徽医学》2010,31(4):368-369,F0003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深度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皮肤软组织深度损伤患者22例,共用皮瓣27个,其中游离皮瓣9个,带蒂轴型皮瓣12个,局部皮瓣6个,皮瓣面积1.2cm×2.5cm~14.5cm×24.5cm。结果24个皮瓣完全成活,2个部分坏死,1个完全坏死。结论皮瓣移植仍然是深度创面修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汪洪源  王明刚  杜晓扬  汪凯  魏祥品 《安徽医学》2010,31(12):1432-1434,F0003
目的为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探索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美观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应用在游离背阔肌皮瓣的基础上,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形状和组织量设计和切取以胸背血管主干、外侧分支及其穿支供血的,保留胸背神经的改进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缺损的创面共9例,头皮瘢痕癌6例,基底细胞癌1例,鳞状细胞癌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8 cm~20 cm×11 cm,病程3~18个月。切取皮瓣范围15 cm×9 cm~23 cm×12 cm。结果 9例移植肌皮瓣全部成活,8例创面I期愈合,1例II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术后3个月颅内复发,再次切除,其余8例均无复发。修复后不臃肿、平整美观,放疗后均无溃疡。供区愈合后瘢痕隐蔽,供区上肢功能良好。结论改进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损伤小、组织量切取灵活、血供丰富、修复后形态美观,是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方法在满足受区需要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09~2012-08间共治疗了18例足踝部及足跟腱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7~61岁,平均年龄为41岁。皮肤缺损面积为5.0 cm×4.0 cm~13.5 cm×11.0 cm。首先采取清创术和VSD,待创面情况良好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5.0 cm~15.0 cm×12.0 cm,修复足踝部创面。结果 15例全部成活,术后2例皮瓣边缘感染,1例出现瘀肿的静脉危象,经处理后愈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尚可。结论 VSD结合腓肠神经皮瓣适合应用于损伤和感染严重的创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2例,其中示中环指背侧4例、掌侧5例、拇指背侧3例。所选血管、神经均为指动脉、指背静脉及指神经。结果:游离移植12例全部成活,成功率100%。结论:应用前臂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切实可靠的方法,切取皮瓣大小在1.2cm×1.5cm ̄4.0cm×6.0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应用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手部掌背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7例(19指)。男14例,女3例。年龄31~68岁。皮瓣大小为2.0cm×1.5cm~8.0cm×3.0cm。皮瓣供区植皮。结果:临床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色泽、弹性好,手指功能良好。结论: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神经,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