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观察103例嗜酒者的肝穿标本,其肝脏病理变化可分为6个类型:Ⅰ,轻症酒精性肝病43例(41.7%);Ⅱ,酒精性脂肪肝9例(8.7%);Ⅲ,酒精性肝炎10例(9.7%);Ⅳ,酒精性肝纤维化21例(20.4%);Ⅴ,酒精性肝硬化8例(7.8%);Ⅵ,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12例(11.7%)。结果示肝脏病变程度与饮酒量呈正相关。认为我国酒精性肝病病变程度明显轻于欧美和日本。  相似文献   

2.
中医肝脏证候实验诊断指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①金益强⒇(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长沙410008)关键词肝病辨证;方法学;诊断;诊断应用中图号R241.6作者曾就肝脏脏象实质研究的思路提出见解[1]。我所有关肝郁脾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火证与肝胆湿热、肝血虚...  相似文献   

3.
从100例肝病的B超肝胆声象图看“肝胆相为表里”陈伟明(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10029)“肝胆相为表里”是中医脏腑生理、清理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随机抽样10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B超肝、胆声象图,分析肝胆相为表里...  相似文献   

4.
肝血流图又称为肝阻抗血流图,是无损伤性物理检测项目。研究表明,肝血流图可反映着肝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至今尚少报道有关老年人肝血流图的特点。探讨“临床健康老年人“肝内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可能会对老年保健措施的制定,提供某些参考数据。对象和方法检测对象来自我院作健康体格检查,经内科体检和实验室生化检查,未发现既往或现患肝病,亦无明显影响肝脏的疾病的“健康人”。60岁以上共83例,其中男37例,女46例,称为老年组(平均年龄±标准差:66±4岁)。60  相似文献   

5.
肝阻抗微分图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肝阻抗微分图对605例正常肝脏和肝病进行观察。正常人肝阻抗容积图三峰型占65.30%、双峰型占34.7%;毒肝组除高房缩波22.6%与传肝组一样,多为低平波;肝硬化组除低平波外可见高舒张波46.2%;肝癌组主要为齿状波或水纹波。肝阻抗微分图正常组Z波(dz/dt)为1.2208Ω/秒,O波(dz/dt)0.3612Ω/秒;病理组均低于正常值,经均方差分析F=35.5151及11.6749,P<0.01,有显著差别。由于微分波波形稳定,各拐点清晰,测量分析准确,结合充盈指数和扩张指数则更能反映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因此阻抗微分图对慢性肝病诊断、判断效果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241个肝脏肿瘤进行了彩色和能量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检查。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HCC)(56例69个肿块)和肝血管瘤(67例89个肿块)的血液信号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97.1%,44.9%)。HCC中94.2%显示肿块周边弧形彩色血流包绕征,82.6%显示肿瘤内部片状或条索状彩色血流及肝内动脉扩张,流速加快,而肝血管瘤无以上特点。结论: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62例,依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不同分为A、B、C 3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对2组肝动脉血流量(QHA)、搏动指数(PI),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阻力指数(RI)、血流量(QPV)进行测定,并对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不同肝病肝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B、C 3组的RI、PI相比较,B组肝硬化患者明显较A组高。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改变在A、B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病变患者与健康参照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肝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而降低,门静脉内径、血流量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高。结论肝硬化肝脏整体流入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肝动脉血流的异常改变可为肝硬化诊断提供依据,对肝硬化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瞬时弹性图(FibroScan)是一种新型可重复应用的快速无创性技术,通过测定肝脏硬度指标(LSM)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通常,肝硬化患者的LSM值介于12.5~75.5kPa之间,但其临床价值仍是一个未知数。该前瞻性研究拟对LSM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程度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慢性肝病患者711例,其病因包括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酒精或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他原因或以上多种情况并存,肝纤维化评估采用METAVIR评分。结果:肝脏硬度与肝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r=0.73;P〈0.0001),肝脏明显纤维化(F〉2)、严重纤维化(F3)以及肝硬化患者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5%CI 0.75~0.84)、0.90(95%CI 0.86~0.93)与0.96(95%CI 0.94~0.98)。  相似文献   

9.
心阻抗血流图测定心功能,已有数十年历史。本研究应用微机及数据库(汉字DBASE—Ⅲ)技术,对大样本,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心阻抗血流图参数进行统计学、模糊数学处理,建立心阻抗血流图的心功能模式及识别方法,以综合评价新的受检查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肝动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患者共45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测量结果与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对照,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与非肝病组比较,肝硬化组的门静脉管径、脾静脉管径明显增宽(P〈0.01),血流速度亦明显减慢(P〈0.01),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肝硬化组的QSV/QPV明显大于非肝病组。结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患者的以上指标与其肝纤维化程度有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治疗及随访提供帮助。其无创、价格低廉、易于重复进行等优点,成为目前肝脏影像学诊断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的心阻抗微分环面积值测定杨作成谢振武⒇(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关键词体积描记术;心动描记术;阻抗;心脏功能试验;微计算机中图号R540.4在阻抗血流图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心阻抗微分环(IDL)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认为它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心功能改...  相似文献   

12.
本用肝导纳图对276例健康成人进行观察,其中男性147例,女性129例,年龄18-64岁。检测结果:肝导纳图与肝阻抗图的波形相似,仅方向相反,各观察指标在年龄组与性别间均无显性差异P>0.05。建议肝导纳图正常值:收缩波波幅(hs)0.0488±0.0046ms,舒张波波幅(hd)0.0277±0.0028(ms);dy/dt/max0.4832±0.1472ms/sce,充盈指数(G)8.0350±2.1469,铲张指数(Y)2.4376±0.8432,基础导纳(Y>)14.9115±2.1432ms。它是一项无创伤性,安全简便的生物物理学检查,为肝病研究提供了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李峰,朱迎春,庞鹤,梁嵘(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肝(中医);藏象学说在运动医学领域,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以及对它如何进行有效预防和消除的研究,一直是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4.
杨永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66-196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甘胆酸(CG)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非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肝纤维化指标及CG水平。结果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瘀血阻络组的HA、PCⅢ升高最为显著;各中医证型组的CG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湿热中阻组升高最为显著。结论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急性肝衰竭。ALD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且有年轻化和女性化倾向。为此,中华肝脏病学会2006年2月修定了《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相似文献   

16.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意义周铁成,于文彬,索丽萍,严立军(西京医院检验科西安710033)关键词肝汁酸;肝疾病;血清;酶法中图号R446.112胆汁酸(totalbileacids,TBA)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血清TBA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医肝病不同证型患者个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照观察中医肝病五个证型(肝阳上亢证,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症,肝阳化风证及肝血虚证)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中医肝脏五个证型患者的人格特征明显不同于健康人,且不同证型患者又表现不同特点和人格这对从人格特点提高认识疾病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的声像学特征。方法 对3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声像图变化。结果 肝脏恶性肿瘤(除1例胆管细胞癌)均表现为动脉相增强,于门脉相及延迟相消退;肝血管瘤呈逐渐向心性填充式增强,延迟相缓慢消退,肝脏局部脂肪缺失于三期内无明显异常强化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呈内部或中心向周边快速整体增强,于延迟相消退;肝脓肿呈周边增强,内部无增强;肝内坏死组织无增强,呈低回声。结论 肝脏占位性病变由于病理及血流供应的类型不同,造影时声像学有显著的差异,能够明显提高肿瘤的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血清中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的浓度变化和透明质酸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sCR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含量。结果对慢性肝患者群及正常人群进行研究表明,不同肝病患者血清sCR1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慢性肝病血清sCR1含量(O.79±0.20)显著高于正常人群(0.51±0.24)(P〈0.01);并且2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含量显著高于慢性肝患者群(P〈0.01);血清sCR1与透明质酸(HA)二者密切相关(r=0.83)。结论慢性肝病血清sCR1的变化、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与肝脏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为慢性肝病患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阻抗血流图及其二维彩色环反映脂肪肝菌流动力学状态的综合指标及参数,及其与甘油三脂(TG)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肝阻抗法,采用块状电极检测。结果:随着脂肪肝从Ⅰ组到Ⅲ组的进展,Hs、Cdz/dt max、C/B-C、B-C、Ⅰ环和总环均逐渐降低与缩小,而Hd/Hs、Q-B/B-Y则逐渐增大,与对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随着脂质在肝脏沉积的加重,Hs、Cdz/dt max、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