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危重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其父母心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问卷(BDI-13)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入住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50对父母(实验组)和入住普通病房新生儿的52对父母(对照组)进行了调查,比较两组BDI-13、SAS评分.结果 实验组BDI-13及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非危重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可明显增加父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杨彦  何森  刘雪慧 《西部医学》2017,29(12):1770-1773
【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及心理自评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的100例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在PCI术前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再行综合护理干预,术后再次对100例患者实行心理测评,最后将患者的术前测评和术后测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SAS、SDS和SCL 90三类测评数值均大于各类检测评分的阈值,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的SAS、SDS、SCL-90的评分明显较干预前低,对照组的SAS、SDS和SCL-90的评分明显较干预前高。干预后对照组SAS、SDS、SCL-90的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及心理自评状况具有改善效果,可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对伴发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评分阳性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黛力新:氟哌噻吨0.5mg+美利曲辛10mg)及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并随访8周;比较二组血压的降幅度以及治病前后SAS、SDS得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熙组的血压下降幅度大;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有轻度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常模。结论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协同治疗伴焦虑抑郁障碍的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可以缩短降血压显效时间,同时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娥娥 《吉林医学》2009,30(12):1098-109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9例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于术前1d、术后1、3、5d进行调查,统计SAS、SDS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1、3、5d SAS、SDS评分及阳性率分别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刘红  余绍军  龚劭工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52-3053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态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般项目调查表对6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分别于入院时、2个月测评,将患者父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名,对干预组进行临床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均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情绪,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LASIK术前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分别在手术谈话前及手术谈话后术前1小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分别在手术谈话前及手术谈话后,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术前1小时再次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AS、SDS评分显著降P〈0.05。结论术前谈话可加重LASIK手术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针对性的护理心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LASIK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实验组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观察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实验组两种量表评分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对比正常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妊娠结局。 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60例,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其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分,91例SAS评分在50分以上或者SDS评分在53分以上者为研究组,69例SAS评分不足50分且SDS评分不足53分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分娩方式、妊娠期以及分娩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等。 结果 研究组顺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产期感染、羊水异常、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新生儿呼吸障碍、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对于产妇分娩方式、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发育均有明显影响,会升高剖宫产分娩的发生率,增加妊娠期和围产期并发症,对新生儿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者300例,随机将其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除按常规治疗护理外,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 300例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2.72±10.13)分、(46.78±10.2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两组干预前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无痛人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首发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家属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宣教,实验组在接受医院常规宣教基础上再提供护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护理;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调动家属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放松技巧。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 D 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所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抑郁明显好转,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SDS、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首发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高压氧对产后焦虑抑郁症患者SAS等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48例产后焦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高压氧,在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的疗效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耳穴压豆联合高压氧对产后焦虑抑郁症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显著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生儿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寻找影响新生儿监护室护士健康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引起新生儿监护室护士不良感觉及原因评价表,对3所医院21名新生儿监护室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新生儿监护室护士群体中SDS均值为(48.02±9.47),高于我国常模SDS标准分均值(41.88±10.57)(P<0.01);SAS均值为40.07±8.10,高于我国正常人均值的(33.80±5.90)(P<0.001)抑郁症状发生率38%,高于我国正常人群中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5.1%~22.5%的报道,也高于护理人群中的抑郁发生率为37.1%的报道。结论新生儿监护室护士抑郁症状发生率和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我国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工作劳累及风险大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必要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调整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放散式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4例和对照组101例.采用焦虑与抑郁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冈谷惠子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对焦虑抑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所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冈谷惠子护患关系信任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散式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提高患者家属对焦虑抑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护患信任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黄志恒  王先明 《海南医学》2010,21(21):132-13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心理干预组(8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3周。采用症状自评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第5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亦减轻。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科明显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及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3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播放DVD教育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口头讲述方式教育法,同时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和出院是SAS和SD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播放DVD教育法,有助于减轻围手术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家庭支持也能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方裕  桂雪琼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77-127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32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焦虑、抑郁情绪及与其生活质量作相关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45例(34.1%)存在明显焦虑,47例(35.6%)存在明显抑郁;其中37例(28.0%)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冠心病患者SAS、SDS评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0.01)。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领域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均〈0.05)。且其焦虑、抑郁情绪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且其生活质量降低;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翠珍 《中外医疗》2009,28(24):147-147
将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随机分为心理辅导组和非心理辅导组各100例。2组孕产妇在辅导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观察2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观察2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产妇异常和新生儿异常情况。结果显示,辅导组接受心理辅导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程时间和产时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明里提高,产妇异常和新生儿异常情况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不孕症患者行人工授精焦虑与抑郁的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静 《广西医学》2009,31(1):63-65
目的探讨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女性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组50例健康受试者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对研究组妇女实施2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再次测评SAS及SDS 1次,并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均较心理干预前下降(P〈0.01)。结论针对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妇女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分析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对350例初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产后抑郁51例,发生率为14.57%,年龄小、教育程度高、新生儿情况差、非纯母乳喂养、家庭收入较差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抑郁(P<0.05)。产后抑郁产妇产前SAS、SDS评分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与正常产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程度、产前焦虑、产前抑郁、家庭适应性及新生儿评分是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易发生抑郁,产前心理状态、家庭支持、教育程度及新生儿情况对产后抑郁发生影响显著,应加强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乙肝肝硬化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2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抗乙肝病毒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组同时予生物反馈治疗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SAS、SD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LSR评分显著升高(P〈0.05),SCL-90项目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乙肝肝硬化焦虑抑郁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