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卧床休息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护理措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20世纪80年代AMI病人通常需要卧床休息3周~4周,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AMI病人也需绝对卧床1周[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张AMI病人应在第1周早期下床活动,欧洲心脏病学协会在2002年制订的AMI处理指南中,建议无并发症的病人在卧床12 h~24 h后应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必要的卧床休息,对于降低心肌耗氧、控制梗塞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卧床、限制活动亦有不利的一面,如可能使包括心脏在内的机体功能减退,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坠积性肺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适宜的卧床时间,国内尚无统一意见,一般是4~6周左右,对于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4周,至今基层医院许多医师仍要求患者绝对卧床1周,但长期、绝对的卧床休息降低心功能贮量;增加血液黏度而致血栓形成;降低肺通含量;致骨骼肌萎缩,收缩力下降;降低消化功能;使患者产生消极悲观、忧郁的心理状态.其实本世纪40年代,Levin和Lown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活动疗法,对长期严格卧床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4.
<正> 急性心肌梗塞后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一般主张绝对卧床休息1周,以免发生再梗塞或心衰,我们对心功能允许的患者,在严密的监护下让患者早期适当活动,促进了患者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近年来在我国的发请帖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杀手”。二十世纪初,西方人认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后,至少应绝对卧床休息6—8周,限于当时条件这成为那时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一味强调绝对卧床,长期休息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这些有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耀勋  苏正辉 《新医学》2001,32(9):525-526
1引言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临床上均以绝对卧床休息6周至8周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处理原则,其基本理论是坏死心肌需要经6周左右方能形成瘢痕愈合,因此要求在此期间严格限制患者的一切体力活动,以防发生室壁瘤或心脏破裂。但绝对卧床休息本身会带来一系列不利于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AMI的早期康复治疗。到70年代康复治疗程序基本成熟,80年代康复治疗效果确立。2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治疗的特点及意义AMI发生后,临床抢救治疗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康复治疗又是临床治疗的继续与补充。A…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包括循序渐进和按部就班的康复运动训练、对患者及家属的医学康复指导和对患者心脏功能及身体状况的定期评定 ,其目的是尽可能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实际上 ,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始于发病当日 ,并且 ,由于冠心病是一个慢性和逐渐发展的过程 ,因此 ,这种康复治疗是终生的 ,大致可分为住院阶段、出院后阶段和维持阶段。1住院阶段以往认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强制卧床休息3— 6周 ,但这样处理常可引起长期卧床的不良后果 ,有时比心肌梗死疾病本身对患者的危害还要大。长期卧床的常见不良后果有 :1卧床 3周体力可下降2 0 %…  相似文献   

8.
郑爱莲 《当代护士》2002,(11):36-37
一直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必须度过绝对卧床休息的时间阶段,中华护理学会推荐的护理程序,绝对卧床休息是必需的步骤之一。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绝对卧床休息并不能得到患者的完全认同,而且实际工作中,基层医院难以做到真正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为此,我们对有关绝对卧床休息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急性期常因各种因素加重心肌缺血,使梗塞范围扩展而致命,排便过于用力,即是重要诱因之一。因此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十分重要。 AMI患者大多是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加之卧床休息,胃肠分泌和蠕动减弱,故常有便秘;又因绝对卧床休息,排便方式改变,大多数病人不习惯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恢复较慢,受不良刺激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再梗塞。AMI传统疗法中的卧床休息时间和住院时间过长。目前我国AMI的卧床休息时间为1~2周。Wenger于本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系统的康复程序,主张病人早活动、早下床...  相似文献   

11.
沈秀群  刘曙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27-1828
心力衰竭的加强护理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休息的方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而定,心功能Ⅰ级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心功能Ⅱ级者休息应充分,可增加午睡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这有利于下肢水肿的消退;心功能Ⅲ级者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允许患者慢慢下床进行排尿、排便等活动;心功能Ⅳ级者则需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由他人协助。对于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应鼓励其经常变换体位,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和下肢被动性或主动性活动,以避免发生长期卧床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等。卧床期间应保…  相似文献   

12.
陈茜  郭菊红  廖再波  袁丽 《护理研究》2007,21(4):286-287
介绍了卧床的作用、老年人卧床休息的相关因素、长期卧床对老年病人身体各系统的影响及并发症,提出减少卧床副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卧床休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茜  郭菊红  廖再波  袁丽 《护理研究》2007,21(2):286-287
介绍了卧床的作用、老年人卧床休息的相关因素、长期卧床对老年病人身体各系统的影响及并发症,提出减少卧床副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院收治颈椎病患者80例,经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48例,女32例,35~60岁,病程1~5年,经诊断混合型35例,颈型25例,椎动脉型23例,脊髓型3例,吞咽障碍型2例。2护理2·1纠正姿势劝说患者改正对颈椎产生不良影响的坏习惯,如长期低头工作,喜欢倚在床头或沙发上看书,枕头过高或过低等等。有咽炎、冠心病,耳聋耳鸣和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要积极治疗。2·2注意休息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患者,要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病情严重的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有利于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痉挛,从而减轻…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的五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治荣 《现代康复》1998,2(10):1146-1147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D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恢复较慢,受不良刺激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再梗塞。AMI传统疗法中的卧床休息时间和住院时间过长。目前我国AMI的卧床休息时间为1~2周。Wenger于车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系统的康复程序.主张病人早活动、早下床、早出院。这就要求护士具备现代的护理技术.使病人在最先进的康复护理下恢复健康。我院1997年3月~1998年2月为46位AMI病人制定了5期康复护理计划,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使AMI病员住院时间由4周缩短至1周。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不仅破轻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也取得了相当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绝对卧床患者对卧床认知程度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疾病类型在急性期都要求绝对卧床休息,急性心梗一般要求卧床一周[1],夹层动脉瘤患者多要求卧床至手术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2]。但由于医学知识缺乏等原因,患者有可能出现拒绝卧床休息的情况。本研究通过对医嘱绝对卧床期间患者生理、心理需求趋势进行调查,准确评估患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肺栓塞医嘱绝对卧床患者共60例进行调查。其中30~50岁…  相似文献   

17.
术前俯卧位体位练习对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在我国老年人口中,有400万人因骨质疏松发生压缩性骨折,70万人因骨折疼痛需要治疗[1].这种疾病除引起严重腰背疼痛之外,还限制病人活动能力,带来长期卧床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由于病人常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及其他内科合并症等原因,不宜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常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卧床休息、辅助药物抗骨质疏松及对症治疗.卧床时间往往需6周~8周,长期卧床可能进一步加剧骨质的丢失,并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压疮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护士指导病人术前行俯卧位练习,减轻了术中长时间俯卧的不适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后 ,病情相对稳定至半年时间为整个心肌梗塞康复期。其康复期强调综合治疗 ,应包括药物治疗 ,早期活动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 ,心理康复等等。如能在患者恢复健康的全过程积极贯彻康复治疗的宗旨和目标 ,则有利于降低心肌梗塞出院病死率和提高心肌梗塞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阐述心肌梗塞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方面不赘述。传统疗法要求急性心肌梗塞后病人绝对卧床休息6周以上。现仍有大多数医院要求病人完全卧床休息1周以上。唯恐早期活动加重心脏负担 ,增加心脏合并症(心脏破裂、猝死…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占腰痛病例的 1 5。在没有手术指征的情况下 ,多数患者需要在家中治疗。自 1 994年 1 2月至 1 998年 1 2月 ,我们对 1 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进行家庭治疗及康复指导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具体措施1 .1 卧床休息及饮食指导 需绝对卧床休息 1周 ,采取仰卧位时 ,需把腰下垫上 1个 2 0厘米宽、8厘米厚的软垫维持其自然的生理屈度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症状 ,也可短时俯卧位 ,每次坚持最少 4 0分钟 ,两种卧位轮流交替 1周后 ,再坚持每天卧床 3~ 5小时 ,两周后根据病情可以做一些不弯腰的轻…  相似文献   

20.
冉春芳 《全科护理》2008,(20):2782-278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6h后心肌变性、坏死和断裂,1周后肉芽组织开始生长,2周后逐渐形成瘢痕。在此期间如有任何原因增加心脏负荷均可诱发严重并发症或突然死亡,因此,为了减轻心脏负担,临床早期特别强调病人必须卧床休息,由于卧床休息、进食少,使肠蠕动减弱;又由于心肌损伤,心功能不良 ,心排血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